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844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胎圈芯的外周侧具备沿口填胶的充气轮胎,更具体地说,涉及均衡地改善操控稳定性、路面噪音、乘坐舒适性、燃油利用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中,为了确保操控稳定性,通常从胎圈部到轮胎胎侧部进行由硬质的橡胶组成物构成的沿口填胶的埋设。进而,提出了通过改变沿口填胶的剖面形状,来改善各种轮胎性能的方案。
例如,提出了这样的方案,即通过将沿口填胶的剖面形状制得又细又长,使充气轮胎的圆周刚性的增加和纵刚性的降低并存,其结果,降低40Hz和100Hz附近的道路噪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由于在又细又长的沿口填胶中横向弹簧常数不足,因此操控稳定性肯定也不充分。
另外,提出了这样的方案,即通过从胎圈部到轮胎胎侧部配置比轮辋压圈还低的剖面三角形状的沿口填胶和薄片状的轮胎胎侧加强层,来改善操控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低噪音性,所述轮胎胎侧加强层从该沿口填胶的前端纤细位置延长到带束端附近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将沿口填胶和轮胎胎侧加强层组合起来的加强构造中,沿口填胶和轮胎胎侧加强层之间的力的传递不充分,无法充分地提高横向弹簧常数和圆周弹簧常数。另外,在较小的沿口填胶中,胎圈部的加强效果不充分,无法充分地提高横向弹簧常数。因此,操控稳定性肯定也不充分。进一步,如果加强带束端附近,则滚动阻力就会增加,燃油利用性能就会恶化。
如上所述,很难根据胎圈部和轮胎胎侧部的加强构造来同时改善各种轮胎性能,为了发挥最优的轮胎性能,必须充分规定该加强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8-2767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1-71715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均衡地改善操控稳定性、路面噪音、乘坐舒适性、燃油利用性能的充气轮胎。
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是在左右一对胎圈部间装架帘布层,在胎面部的帘布层的外周侧配置多个带束层,在各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外周侧配置沿口填胶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使上述沿口填胶在子午线剖面视角上比连接底边和顶点而成的三角形厚,从轮胎胎侧部到胎圈部配置薄片状的辅助填料,所述辅助填料的厚度为0.5~2.0mm,且由比沿口填胶以外的相邻的橡胶组成物还要硬的材料构成;同时,当将在轮胎内面上位于胎圈芯的上端的点设为A1,将从上述带束层的层叠部分的端部向轮胎内面垂下的垂线与该轮胎内面相交的点设为A2,将把从点A1到点A2的周长3等分的点从胎圈芯侧开始设为B1、B2,将上述辅助填料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为C1、C2,将上述沿口填胶的顶点设为D,将把上述沿口填胶的轮胎径向的高度L分为3等份的点从胎圈芯侧开始设为E1、E2时,上述沿口填胶的顶点D位于比点B1低且比轮辋压圈高5mm或以上的位置,上述辅助填料的下端C1位于比点A1高且比点E2低的位置,上述辅助填料的上端C2位于比点A2低且距离点A2为10mm或以上、同时比点B2高的位置。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的见解而完成的。由于操控稳定性受相对于转弯时的横向作用力的轮胎的变形的影响很大,因此增加横向弹簧常数有助于操控稳定性的改善。路面噪音是由来自路面的振动所引起的振动噪音,轮胎的固有频率(受质量和弹簧常数的影响)是其重要的原因。特别是,由于40Hz附近的路面噪音可以通过增加轮胎圆周方向的固有频率来改善,因此优选增加圆周弹簧常数。另外,由于100Hz附近的路面噪音可以通过降低轮胎径向的固有频率来改善,因此优选降低纵向弹簧常数。
乘坐舒适性与路面噪音相同,由来自路面的振动所引起。特别是,圆周弹簧常数的增加在车身垂直振动的改善上有效,纵向弹簧常数的降低在振动衰减性的提高上有效。这与40Hz附近的路面噪音和100Hz附近的路面噪音的改善一致。滚动阻力是在轮胎旋转时所产生的、在与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的力,对燃油利用性能有影响。即,通过同时达成纵向弹簧常数的降低、横向弹簧常数的增加、圆周弹簧常数的增加、滚动阻力的降低,就可以改善操控稳定性、路面噪音、乘坐舒适性、燃油利用性能。
本发明者等鉴于上述见解,对加强位置和弹簧常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加强位置不同,则对纵向弹簧常数、横向弹簧常数、圆周弹簧常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即,发现下述(1)~(3)的关系。
(1)为了增加横向的刚性(横向弹簧常数),优选增厚胎圈部的加强层。
(2)为了降低纵向的刚性(纵向弹簧常数),优选减薄轮胎胎侧部的加强层。
(3)为了增加圆周方向的刚性(圆周弹簧常数),优选从胎圈部到胎肩部连续地配置加强层。然而,由于如果加强带束端附近,滚动阻力就会大幅度地恶化,因此需要使加强层离开带束端一些来配置。
在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使位于胎圈芯的剖面三角形状的沿口填胶逐渐增厚,从轮胎胎侧部到胎圈部配置薄片状的辅助填料,并规定这些沿口填胶和辅助填料的尺寸,来同时满足上述(1)~(3)的条件。其结果,可以具体实现降低滚动阻力和纵向弹簧常数、增加横向弹簧常数和圆周弹簧常数的加强构造,均衡地改善操控稳定性、路面噪音、乘坐舒适性、燃油利用性能。
在本发明中,将沿口填胶设置得在子午线剖面视角上比连接底边和顶点而成的三角形厚,更具体地说,相对于沿口填胶的底边上的填料宽度b,在比该沿口填胶的顶点D低X的位置的填料宽度bx优选满足下述关系。这里,n为规定沿口填胶的形状的系数,1/3≤n≤1。
bx=b×(X/L)n从提高耐外伤性方面考虑,辅助填料优选配置在帘布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另外,辅助填料的厚度优选为均匀的。
沿口填胶只要由JIS-A硬度为70~100的弹性体构成即可,优选为橡胶组成物。另一方面,辅助填料只要由JIS-A硬度为70~100的弹性体构成即可,优选为橡胶组成物。特别是,构成辅助填料的橡胶组成物优选为,在60℃下测定的损耗正切(tanδ)为0.01~0.25,在23℃下测定的JIS-A硬度为70~95,在23℃下测定的拉伸实验的断裂延伸率为200%或其以上。
在如上述那样在轮胎胎侧部配置薄片状的辅助填料的时候,需要减薄配置在辅助填料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露出轮胎外表面的轮胎胎侧橡胶层。然而,如果减薄轮胎胎侧橡胶层,则会有由于老化防止剂的不足而使耐气候性恶化的危险。因此,配置在辅助填料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轮胎胎侧橡胶层优选由下述橡胶组成物构成,即在100重量份的橡胶成分中,包含20~70重量份的将共聚物卤化而成的橡胶和30~80重量份的二烯类橡胶,所述共聚物是使对甲基苯乙烯与异烯烃反应而得到的。由于这样的橡胶组成物的耐气候性优异,因此可以有效地弥补由轮胎胎侧橡胶层的薄壁化所引起的耐气候性的恶化。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半剖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沿口填胶的形状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半剖面图。
图4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半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1为轮胎胎面部,2为轮胎胎侧部,3为胎圈部。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3之间装架有帘布层4,该帘布层4的端部在胎圈芯5的周围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叠。在轮胎胎面部1的帘布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个轮胎带束层6、6。这些轮胎带束层6、6以这样的方式配置,即帘线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倾斜,且在层间,帘线互相交叉。
在各胎圈芯5的外周侧,以夹在帘布层4和翻卷部之间的方式埋设有沿口填胶7。该沿口填胶7由JIS-A硬度为70~100的弹性体构成。另一方面,从轮胎胎侧部2到胎圈部3,在帘布层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埋设有薄片状的辅助填料8。该辅助填料8的厚度T为0.5~2.0mm,且由比沿口填胶7以外的相邻的橡胶组成物还要硬的材料构成,例如JIS-A硬度为70~100的弹性体。
在这里,将在轮胎内面上位于胎圈芯5的上端的点设为A1,将从带束层6、6的层叠部分的端部向轮胎内面垂下的垂线与该轮胎内面相交的点设为A2,将把从点A1到点A2的周长(沿着轮胎内表面的长度)3等分的点从胎圈芯5侧开始设为B1、B2,将上述辅助填料8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为C1、C2,将沿口填胶7的顶点设为D,将把沿口填胶7的轮胎径向的高度L分为3等份的点从胎圈芯5侧开始设为E1、E2。
此时,上述沿口填胶7的顶点D设置在比点B1低且比轮辋压圈F高5mm或以上的位置。轮辋压圈的位置是根据JATMA年鉴(2002年版)所规定的标准轮辋来确定的。另外,辅助填料8的下端C1设定在比点A1高且比点E2低的位置,更优选为设定在与沿口填胶7的重心位置相当的点E1附近。进而,辅助填料8的上端C2设定在比点A2低且从点A2沿轮胎内表面测量的距离Y为10mm或以上、同时比点B2高的位置。
沿口填胶7在轮胎子午线剖面上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形成得比连接底边和顶点而成的三角形厚。对于沿口填胶7的厚度,使用图2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相对于沿口填胶7的底边上的填料宽度b,在轮胎径向上比沿口填胶7的顶点D低X的位置的填料宽度bx满足下述关系。即,在1/3≤n≤1时,规定了比将底边设为b、将高度设为L的三角形厚的剖面形状。
bx=b×(X/L)n在本发明中,为了增加横向弹簧常数,将沿口填胶7设为在子午线剖面视角上比连接底边和顶点而成的三角形厚的均匀梁形状,将规定其形状的系数n设为0.33~1.00,进而组合有薄片状的辅助填料8。在这里,沿口填胶7的顶点D配置在轮辋压圈F与点B1之间。如果沿口填胶7的顶点D比轮辋压圈F低,则横向弹簧常数会大幅度降低。另外,如果沿口填胶7的顶点D超过点B1,则就会使胎肩部加强过度,纵向弹簧常数增加到必要值以上。
另外,通过从轮胎胎侧部2到胎圈部插入辅助填料8,形成又细又高的沿口填胶构造,就可以实现圆周方向刚性的增加和纵向刚性的降低。特别是,在将辅助填料8配置在帘布层4的翻卷部的外侧的时候,耐外伤性就会提高。由于如果过度加强带束层6的端部,则滚动阻力就会大幅度地恶化,因此辅助填料8的上端C2需要从点A2离开10mm或以上。另一方面,如果辅助填料8的下端C1在E2的上面,则沿口填胶7与辅助填料8之间的力的传递就会不充分,圆周弹簧常数大幅度地降低。另外,如果辅助填料8的下端C1配置在A1点的下面,则纵向弹簧常数就会增加到必要值以上。
构成上述辅助填料8的橡胶组成物优选为,在60℃下测定的损耗正切(tanδ)为0.01~0.25,在23℃下测定的JIS-A硬度为70~95,在23℃下测定的拉伸实验的断裂延伸率为200%或其以上。
对于构成辅助填料8的橡胶组成物,要将60℃下的损耗正切设为不足0.01在技术上比较困难,相反如果损耗正切超过0.25,滚动阻力就会恶化。更优选的范围为0.07~0.25。另外,损耗正切(tanδ)是使用粘弹性光谱仪(东洋精机制作所造),在频率20Hz、初期变形10%、动态应变±2%的条件下测定的。
另外,对于构成辅助填料8的橡胶组成物,如果JIS-A硬度不到70,则40Hz附近的路面噪音就会恶化;相反,如果超过95,则100Hz附近的路面噪音就会恶化,同时滚动阻力也恶化。
进而,对于构成辅助填料8的橡胶组成物,如果23℃下的由拉伸实验测出的断裂延伸率不足200%,耐久性就会恶化。该断裂延伸率的上限值虽没有特别限制,但实际上一般为350%左右。另外,断裂延伸率是根据JIS K6251所测定的。
作为呈现上述物理性能的橡胶组成物,可以使用这样的橡胶组成物,即以橡胶的重量为100,配合了20~120重量的二氧化硅与0~60重量的炭黑。如果二氧化硅的配合量超出上述范围,则难以得到上述物理性能。在同时使用炭黑的情况下,如果其配合量超过60重量,则难以得到上述物理性能。
作为二氧化硅,可以列举例如干式法白炭、湿式法白炭、胶体二氧化硅以及沉淀二氧化硅等。这些二氧化硅可以单独或组合2种或其以上来使用。
作为基体橡胶,可以列举例如天然橡胶(NR)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SBR)等。这些橡胶可以单独或组合2种或其以上来使用。而且,在这些橡胶组成物中,除了二氧化硅和炭黑以外,还可以添加通常所使用的配合剂。作为配合剂,可以列举例如加工处理油、硫化剂、硫化促进剂、老化防止剂、可塑剂等。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充气轮胎,由于将沿口填胶7设置得比连接底边和顶点而成的三角形厚,从轮胎胎侧部2到胎圈部3配置薄片状的辅助填料8,同时适当地规定了沿口填胶7和辅助填料8的尺寸,因此,可以高度改善操控稳定性、路面噪音、乘坐舒适性、燃油利用性能。
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该部分的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辅助填料8的一部分从帘布层4离开。即使在这样的构造下,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4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部分也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该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当在轮胎胎侧部2配置薄片状的辅助填料8时,为了回避轮胎整体的质量增加,需要减薄配置在辅助填料8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露出轮胎外表面的轮胎胎侧橡胶层。然而,如果减薄轮胎胎侧橡胶层,则会有由于老化防止剂的不足而使耐气候性恶化的危险。
因此,如图4所示,配置在辅助填料8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轮胎胎侧橡胶层9优选由下述橡胶组成物构成,即在100重量份的橡胶成分中,包含20~70重量份的将共聚物卤化而成的橡胶和30~80重量份的二烯类橡胶,所述共聚物是使对甲基苯乙烯与异烯烃反应而得到的。由于这样的橡胶组成物的耐气候性优异,因此可以有效地弥补由轮胎胎侧橡胶层9的薄壁化所引起的耐气候性的低下。
作为异烯烃,可以使用例如异丁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2,3-二甲基-2-丁烯等。另外,作为卤素,可以使用氯、溴、碘等。由于该卤化PMS改性聚合物在主链分子中没有双键,因此难以受到由空气中的氧气或臭氧所引起的氧化劣化或臭氧劣化。
作为二烯类橡胶,可以使用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丁基橡胶(IIR)、卤化丁基橡胶等。当然,在构成轮胎胎侧橡胶层9的橡胶组成物中,还可以添加通常所使用的配合剂。作为配合剂,可以列举例如炭黑、加工处理油、硫化剂、硫化促进剂、老化防止剂、可塑剂等。
上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应该理解为只要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变更、代用以及置换。
实施例在轮胎尺寸205/65R15的充气轮胎中,分别制作仅使轮胎胎侧部和胎圈部的加强构造如表1和表2那样各不相同的以往例、实施例1~7和比较例1~10。
这里,在所有的轮胎中,将胎体橡胶的JIS-A硬度设为64,将轮胎胎侧橡胶的JIS-A硬度设为65,将点B1的高度(距胎圈芯上端的高度)设为43mm,将轮辋压圈的高度(距胎圈芯上端的高度)设为15mm,将沿口填胶的底边上的填料宽度b设为8mm,将沿口填胶的JIS-A硬度设为92。
对于这些实验轮胎,通过下述的方法评价路面噪音、乘坐舒适性、操控稳定性和滚动阻力,将其结果合并表示在表1和表2中。
路面噪音将各实验轮胎安装在轮辋尺寸15×6 1/2jj的车轮上,并装到排气量2000cc级别的后轮驱动车的4个轮子上,在气压190kPa、速度60km/h的条件下在铺设路面上行驶,用设置在后部座位中央的话筒测出40Hz和100Hz的声压水平(dB)。评价结果用相对于基准值(以往例)的差来表示。负值意味着路面噪音比基准值小,正值意味着路面噪音比基准值大。
乘坐舒适性将各实验轮胎安装在轮辋尺寸15×6 1/2jj的车轮上,并装到排气量2000cc级别的后轮驱动车的4个轮子上,在气压190kPa的条件下进行由5个人的试驾驶进行的感觉测试。在感觉测试中,对于振动的衰减性和车身垂直振动,分别用7点法(-3~3)来评价。评价结果表示了5个人的试驾驶的平均值。该值越大,意味着乘坐舒适性越优异。
操控稳定性将各实验轮胎安装在轮辋尺寸15×6 1/2jj的车轮上,并装到排气量2000cc级别的后轮驱动车的4个轮子上,在气压190kPa的条件下进行由5个人的试驾驶进行的感觉测试。在感觉测试中,用7点法(-3~3)来评价。评价结果表示了5个人的试驾驶的平均值。该值越大,意味着操控稳定性越优异。
滚动阻力
将各实验轮胎安装在轮辋尺寸15×6 1/2jj的车轮上,使用鼓(drum)式轮胎实验机,在空气压力190kPa、速度80km/h、载荷4.6kN的条件下测定滚动阻力。评价结果用将以往例作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越大,意味着滚动阻力越大。
表1

表2

如从该表1和表2可知那样,在与以往例的对比中,实施例1~7所有的在操控稳定性、路面噪音、乘坐舒适性、滚动阻力上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比较例1~10不满足本发明所规定的条件的一部分,因此在操控稳定性、路面噪音、乘坐舒适性、滚动阻力中的一项上会得到不希望的结果。
接下来,在表3中表示构成辅助填料的橡胶组成物的配合例。

表3

表中,*1RSS#3*2Nipol 1502,日本ゼオン(株)制*3DIA-HA,三菱化学(株)制*4Nipsil AQ,日本二氧化硅(シリカ)工业制*5Si-69,デゲツサ制*6氧化锌3号,正同化学工业(株)制*7日本油脂(株)制*8SANTOFLEX 6PPD,FLEXSIS制*9促进剂(ノクセラ一)CZ,大内新兴化学(株)制*10(株)轻井泽精炼所制通过用表3所示的橡胶组成物来构成辅助填料,就可以降低滚动阻力,同时提高耐久性,进而提高外胎刚性。
接下来,在表4中表示构成轮胎胎侧橡胶层的橡胶组成物的配合例。

表4

表中,*1SMR-20*2UBEPOL BR-150宇部兴产制*3Br含量1.0%,PMS含量5.0%*4银岭氧化锌R东邦锌制*5发泡(ビ一ズ)甘油三酯酸日本油脂制*6旭#60中部炭制*7テヅレツクス3号昭和壳牌(シエル)石油制*8サンセラ一CM-G三进化学制*9粉末硫黄轻井泽精炼所制*10ハ一ト一ルR-WW播磨(ハリマ)化成制通过用表4所示的橡胶组成物来构成轮胎胎侧橡胶层,即使在伴随着辅助填料的追加而使轮胎胎侧橡胶层薄壁化的时候,也可以良好地维持其耐气候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它是在左右一对胎圈部间装架帘布层,在胎面部的帘布层的外周侧配置多个带束层,在各胎圈部的胎圈芯的外周侧配置沿口填胶的充气轮胎,其中使上述沿口填胶在子午线剖面视角上比连接底边和顶点而成的三角形厚,从轮胎胎侧部到胎圈部配置薄片状的辅助填料,所述辅助填料的厚度为0.5~2.0mm,且由比沿口填胶以外的相邻的橡胶组成物还要硬的材料构成;同时,当将在轮胎内面上位于胎圈芯的上端的点设为A1,将从上述带束层的层叠部分的端部向轮胎内面垂下的垂线与该轮胎内面相交的点设为A2,将把从点A1到点A2的周长3等分的点从胎圈芯侧开始设为B1、B2,将上述辅助填料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为C1、C2,将上述沿口填胶的顶点设为D,将把上述沿口填胶的轮胎径向的高度L分为3等份的点从胎圈芯侧开始设为E1、E2时,上述沿口填胶的顶点D位于比点B1低且比轮辋压圈高5mm或以上的位置,上述辅助填料的下端C1位于比点A1高且比点E2低的位置,上述辅助填料的上端C2位于比点A2低且距离点A2为10mm或以上、同时比点B2高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相对于上述沿口填胶的底边上的填料宽度b,在比该沿口填胶的顶点D低X的位置上的填料宽度bx满足下述关系,bx=b×(X/L)n这里,n为规定沿口填胶的形状的系数,1/3≤n≤1。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将上述辅助填料配置在帘布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辅助填料的厚度为均匀的。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沿口填胶由JIS-A硬度为70~100的弹性体构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辅助填料由JIS-A硬度为70~100的弹性体构成。
7.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辅助填料由橡胶组成物构成,该橡胶组成物在60℃下测定的损耗正切(tanδ)为0.01~0.25,在23℃下测定的JIS-A硬度为70~95,在23℃下测定的拉伸实验的断裂延伸率为200%或其以上。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配置在上述辅助填料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轮胎胎侧橡胶层由下述橡胶组成物构成,即在100重量份的橡胶成分中,包含20~70重量份的将共聚物卤化而成的橡胶和30~80重量份的二烯类橡胶,所述共聚物是使对甲基苯乙烯与异烯烃反应而得到的。
全文摘要
均衡地改善了操控稳定性、路面噪音、乘坐舒适性、燃油利用性能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是这样的轮胎,即使上述沿口填胶在子午线剖面视角上比连接底边和顶点而成的三角形厚,从轮胎胎侧部到胎圈部配置薄片状的辅助填料,所述辅助填料的厚度为0.5~2.0mm,且由比沿口填胶以外的相邻的橡胶组成物还要硬的材料构成。沿口填胶的顶点D位于比点B1低且比轮辋压圈高5mm或以上的位置,上述辅助填料的下端C1位于比点A1高且比点E2低的位置,上述辅助填料的上端C2位于比点A2低且距离点A2为10mm或以上、同时比点B2高的位置。
文档编号B60C1/00GK1805863SQ20048001679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7日
发明者田中克则, 久世哲也, 丹野笃, 网野直也 申请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