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4722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在维持排水性能的同时改善操纵稳定性會K。
【背景技术】
[0002]通常,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当安装在车辆上时具有指定的轮胎前/后安装方向的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中,在胎面部中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三个主槽,该三个主槽中的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位于离开轮胎赤道移位到车辆外侧的位置,从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到轮胎赤道的移位长度d处于中间主槽的宽度L的5%至100%的范围内,主槽限定了四排陆地部,并且在位于胎面部的轮胎赤道侧的两排中间陆地部中的每个中间陆地部中都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一个细槽和从该细槽朝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倾斜槽,位于车辆外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大于位于车辆内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在位于胎面部的胎肩侧的两排胎肩陆地部中的每个胎肩陆地部中都设置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纹槽,并且这些横纹槽未与主槽连通。
[0003]根据专利文献I的充气轮胎,能通过在胎面部中设置三个主槽并通过防止胎肩陆地部中的横纹槽与主槽连通来降低源自胎面花纹图案的噪音。此外,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位于离开轮胎赤道移位到车辆外侧的位置,并且位于车辆外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大于位于车辆内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结果,位于车辆外侧的主槽更靠近接地边缘。因此,能提高源自胎面花纹图案的噪音降低效果。
[0004]此外,根据专利文献I的充气轮胎,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位于离开轮胎赤道移位到车辆外侧的位置,并且从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到轮胎赤道的移位长度d处于中间主槽的宽度L的5%至100%的范围内,因此能以高水平实现排水性能和噪音性能两者。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0.4992951B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0009]公开了根据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I的充气轮胎,其中在胎面部中设置三个主槽并且将中间主槽配置在轮胎赤道附近有时引起操纵稳定性的下降。因此,在根据专利文献I的充气轮胎中,胎面部中的包括中间主槽的中央部分和位于中央部分的两外侧的外侧部分由相互不同的橡胶组成物构成,并且优选的是中央部分的硬度大于外侧部分的硬度。因此,能在实现排水性能和噪音性能两者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0010]但是,在根据专利文献I的充气轮胎中,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位于离开轮胎赤道移位到车辆外侧的位置,因此位于车辆外侧的陆地部的宽度趋于更窄。因此,转弯或改变行驶方向可能导致操纵稳定性的下降。
[0011]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维持排水性能的同时改善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0012]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达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当安装在车辆上时指定的车辆内/外取向,并且在胎面部中包括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三个主槽和由各主槽限定的四排陆地部,其中在位于胎面部的轮胎赤道侧的两排中央陆地部中的每个中央陆地部中都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一个细槽和从该细槽朝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倾斜槽,在胎面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两排胎肩陆地部中的每个胎肩陆地部中都设置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纹槽,横纹槽未与主槽连通,从主槽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侧主槽的位于胎肩陆地部侧的槽边缘到轮胎赤道在车辆外侧的距离Do和在车辆内侧的距离Di相等,主槽中的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位于离开轮胎赤道移位到车辆内侧的位置,从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到轮胎赤道的移位长度d处于中间主槽的宽度L的5%以上10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位于车辆外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o大于位于车辆内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i。
[0014]根据该充气轮胎,从侧主槽的位于胎肩陆地部侧的槽边缘到轮胎赤道在车辆外侧的距离Do和在车辆内侧的距离Di相等,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位于离开轮胎赤道移位到车辆内侧的位置,并且位于车辆外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o大于位于车辆内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i。结果,各胎肩陆地部关于轮胎赤道的位置被维持为对称位置而不减小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地部的宽度,并且位于车辆外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刚性提高。因此,能改善操纵稳定性能。另一方面,使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位于离开轮胎赤道移位到车辆内侧的位置可能降低排水性能;但是,通过使从中间主槽的中心位置到轮胎赤道的移位长度d处于中间主槽的宽度L的5%以上100%以下的范围内,能使排水性能的下降减至最低。结果,能在维持排水性能的同时改善操纵稳定性能。
[0015]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位于车辆外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o与位于车辆内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i之比Wo/Wi处于1.02以上1.35以下的范围内。
[0016]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使Wo/Wi等于或大于1.02,位于车辆外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刚性相对于位于车辆内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刚性显著提高。因此,能获得显著的改善操纵稳定性能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使Wo/Wi等于或小于1.35,能最大限度地抑制中间主槽关于轮胎赤道的配置偏差并且获得显著的最大限度地抑制排水性能恶化的效果。
[0017]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位于车辆外侧的侧主槽的宽度Lo与位于车辆内侧的侧主槽的宽度Li之比Lo/Li处于1.05以上1.40以下的范围内。
[0018]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在Lo/Li等于或大于1.05的前提下使位于车辆外侧的侧主槽的宽度Lo大于位于车辆内侧的侧主槽的宽度Li,能提高排水性能并提高耐水滑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使Lo/Li等于或小于1.40,维持了位于车辆外侧的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o,因此能维持改善操纵稳定性能的效果。
[0019]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各中间陆地部中的细槽和倾斜槽之间的交叉角度处于30°以上50°以下的范围内。
[0020]30°以上50°以下的交叉角度的范围是能针对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槽和与该细槽交叉的倾斜槽获得良好排水性能的范围。因此,根据该充气轮胎,能获得更显著的维持排水性能的效果。
[0021]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位于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的各胎肩陆地部中,形成有周向细槽,该周向细槽与各横纹槽连通并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周向细槽的宽度相等。
[0022]根据该充气轮胎,各横纹槽未与侧主槽连通,但能通过与这些横纹槽连通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细槽来补偿排水性能。但是,如果周向细槽在车辆外侧的宽度大于在车辆内侧的宽度,则会导致胎肩陆地部的刚性下降,这具有影响操纵稳定性能的可能性,而如果在车辆外侧的宽度小于在车辆内侧的宽度,则具有影响排水性能的可能性。因此,使各周向细槽的宽度在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相等,所以能获得适合的在维持排水性能的同时改善操纵稳定性能的效果。
[0023]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位于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的各胎肩陆地部中,形成有与各横纹槽连通并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细槽,形成有位于周向细槽与侧主槽之间的肋条,并且位于车辆外侧的肋条的宽度Ro小于位于车辆内侧的肋条的宽度Ri。
[0024]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使位于车辆外侧的肋条的宽度Ro小于位于车辆内侧的肋条的宽度Ri,能使位于车辆外侧的胎肩陆地部中的横纹槽更长。因此,位于车辆外侧的胎肩陆地部的槽体积比增大,位于车辆外侧的胎肩陆地部的排水功能提高,所以能获得显著的维持排水性能的效果。
[0025]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各中间陆地部中,在从轮胎赤道侧到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宽度Wo、Wi的65%以上75%以下的范围内设置的细槽和倾斜槽的槽深D等于或小于主槽的槽深⑶的55%。
[0026]根据该充气轮胎,处于轮胎赤道附近的范围内的细槽和倾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