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盖前横梁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631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顶盖前横梁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前横梁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汽车工业的日益发展,汽车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
高度重视。在汽车车身结构中,顶盖前横梁结构通常是用来加强顶盖强度、固定驾驶室内阅读灯和遮阳板等功能件,以及加强前风挡玻璃强度。在车辆翻滚过程中,顶盖前横梁结构对保护乘员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顶盖前横梁结构在设计时,必须要满足规定的刚度和强度要求。现有的汽车顶盖前横梁结构不能很好的满足规定的刚度和强度要求,而且制造和装配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前横梁装置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的顶盖前横梁结构刚度和强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顶盖前横梁装置,包括顶盖前横梁主体;以及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上的阅读灯安装支架。进一步地,所述阅读灯安装支架的形状为设置有圆形通孔的类长方形板件。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包括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两端的第一遮阳板安装孔和第二遮阳板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遮阳板安装孔和第二遮阳板安装孔外侧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遮阳板安装孔和第二遮阳板安装孔内侧的第一遮阳板卡扣安装孔和第二遮阳板卡扣安装孔;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中部的多个加强筋;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中心线的多个减重孔;以及依次分布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上部边沿的多个减震胶涂抹槽。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前横梁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阅读灯安装支架焊在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上的多个第一焊点。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前横梁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左端与左侧A柱上内板焊接的多个第二焊点;将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右端与右侧A柱上内板焊接的多个第三焊点。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还包括与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上部,与顶盖总成焊接的多个第四焊点。[00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顶盖前横梁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顶盖前横梁装置具有很高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冲压和焊接工艺性好,结构优化合理、重量轻,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地保证了与之焊接的零件的结构和工艺性,增强了其刚度和强度。

图I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前横梁装置的使用环境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前横梁装置的周围零件爆炸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前横梁装置的顶盖前横梁结构的示意图;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前横梁装置的顶盖前横梁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前横梁装置的顶盖前横梁结构的断面示意图;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前横梁装置的顶盖前横梁结构与顶盖和A柱上内板焊接示意图;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前横梁装置的顶盖前横梁结构与A柱上内板焊接局部示意图;图中I、顶盖前横梁主体11、第一遮阳板安装孔;12、第二遮阳板安装孔;13、第一定位孔;14、第二定位孔;15、第一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6、第二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7、加强筋;18、减重孔;19、减震胶涂抹槽;2、阅读灯安装支架;3、顶盖总成;4、左侧A柱上内板41、第一舌片;5、右侧A柱上内板51、第二舌片;6、第一焊点;7、第二焊点;8、第三焊点;9、第四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广7所示,顶盖前横梁装置包括顶盖前横梁主体1,以及位于顶盖前横梁主体I上的阅读灯安装支架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前横梁主体I呈弧形板件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阅读灯安装支架2为设置有圆形通孔的类长方形板件,可以位于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中部下端。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右侧末端通过第三焊点8与右侧A柱上内板5连接,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左侧末端通过第二焊点7与左侧A柱上内板4连接。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下部通过第四焊点9与顶盖总成3连接。如图1、2、6所示,阅读灯安装支架2为设置有圆形通孔的类长方形板件,通过第一焊点6安装在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中部下端。参见图3,顶盖前横梁主体I包括第一遮阳板安装孔11、第二遮阳板安装孔12、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第一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5、第二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6、加强筋17、减重孔18、减震胶涂抹槽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遮阳板安装孔11、第二遮阳板安装孔12对称位于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中心线的末端。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呈方形,对称位于第一遮阳板安装孔11、第二遮阳板安装孔12的外侧。第一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5、第二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6对称位于第一遮阳板安装孔11、第二遮阳板安装孔12的内侧。加强筋17位于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重孔18呈方形,有台阶,位于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中心线上。减震胶涂抹槽19位于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上部边沿。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顶盖前横梁主体I和顶盖总成3、左侧A柱上内板4和右侧A柱上内板5组成一盒形结构,有效地保证了顶盖前横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前横梁主体I具有多个不同长度的加强筋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顶盖前横梁主体I具有5个加强筋17,其中2个长加强筋位于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中心线的上侧,3个位于中心线的下侧,可以有效地加强顶盖前横梁装置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盖前横梁主体I具有多个不同长度的减震胶涂抹槽19,沿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上部依次分布,多个减震胶涂抹槽19的中心线均位于一条弧线上,可以有效保证胶粘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提高顶盖前横梁装置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重孔18有多个,大小不同,分布在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中心线上,能够有效地减轻顶盖前横梁装置的重量,同时可以提高顶盖前横梁装置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及第一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5、第二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6和第一遮阳板安装孔11、第二遮阳板安装孔12对称分布在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两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遮阳板安装孔11、第二遮阳板安装孔12、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第一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5、第二遮阳板卡扣安装孔16、加强筋17、减重孔18、减震胶涂抹槽19的形面组成了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U”型结构,提高了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加工制造工艺性,大幅度提高了顶盖前横梁装置的整体强度、刚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多个第一焊点6将阅读灯安装支架2焊在顶盖前横梁主体I上。顶盖前横梁主体I的左右两端分别用多个第二焊点7、多个第三焊点8与左侧A柱上内板4和右侧A柱上内板5焊接。当装配顶盖总成3后,用27个第四焊点9与顶盖前横梁主体I焊接,形成了强有力的结合,支撑整车的顶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侧A柱上内板4包括第一舌片41,右侧A柱上内板5包括第二舌片51。第一舌片41和第二舌片51分别位于左侧A柱内板4、右侧A柱上内板5的末端,其位置分别与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对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顶盖前横梁装置放置在左侧A柱内板4和右侧A柱上内板5上后,将第一舌片41和第二舌片51与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对正,并将第一舌片41和第二舌片51折弯,可以有效避免顶盖前横梁装置的滑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顶盖前横梁装置可以应用于汽车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顶盖前横梁装置具有很高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冲压和焊接工艺性好,结构优化合理、重量轻,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地保证了与之焊接的零件的结构和工艺性,增强了其刚度和强度。以上所述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顶盖前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装置包括 顶盖前横梁主体;以及 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上的阅读灯安装支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盖前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阅读灯安装支架的形状为设置有圆形通孔的类长方形板件。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盖前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包括 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两端的第一遮阳板安装孔和第二遮阳板安装孔; 位于所述第一遮阳板安装孔和第二遮阳板安装孔外侧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位于所述第一遮阳板安装孔和第二遮阳板安装孔内侧的第一遮阳板卡扣安装孔和第二遮阳板卡扣安装孔; 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中部的多个加强筋; 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中心线的多个减重孔;以及 依次分布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上部边沿的多个减震胶涂抹槽。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盖前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装置还包括 将所述阅读灯安装支架焊在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上的多个第一焊点。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盖前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装置还包括 将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左端与左侧A柱上内板焊接的多个第二焊点; 将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右端与右侧A柱上内板焊接的多个第三焊点。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盖前横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还包括 与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上部,与顶盖总成焊接的多个第四焊点。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I飞任一所述的顶盖前横梁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领域,提供了一种顶盖前横梁装置及汽车,所述顶盖前横梁装置包括顶盖前横梁主体;以及位于所述顶盖前横梁主体上的阅读灯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中的顶盖前横梁装置具有很高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冲压和焊接工艺性好,结构优化合理、重量轻,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地保证了与之焊接的零件的结构和工艺性,增强了其刚度和强度。
文档编号B62D25/06GK202783403SQ2012203943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郑宏立, 丁祎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