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59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与设计也越来越深入。

副车架是汽车零部件重要的结构之一,其连接于车身与悬架之间,并对车身及发动机总成进行支撑。在设计副车架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副车架需要在车辆遭到碰撞时发生溃缩以减少碰撞的能量对驾驶舱的冲击,因此,在副车架的设计时,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其溃缩性能;其次,由于副车架对车身及发动机总成进行支撑,因此还需要考虑车辆的NVH(Noise、 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然而,溃缩性能需要减少副车架在车身X方向的强度,以保证碰撞的安全性能;但车辆的NVH性能却要求副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这无疑是一种矛盾。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只能是为了满足一个条件而降低对另一个条件的要求,无法在副车架的设计过程中同时满足安全性能及NVH性能两个方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车辆,该副车架能够同时满足安全性能及NVH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所述副车架由所述副车架上板及所述副车架下板组合而成,在车辆的X方向上,所述副车架上板及所述副车架下板在所述副车架前部板体的厚度大于所述副车架上板及所述副车架下板在所述副车架后部板体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上板包括副车架前上板及副车架后上板,所述副车架下板包括副车架后上板及副车架后下板,所述副车架前上板设置于所述副车架前下板上,所述副车架后上板设置于所述副车架后上板上,所述副车架前上板及所述副车架前下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副车架后上板及所述副车架后下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后上板在位于所述副车架前上板所在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有中部支撑边,在所述中部支撑边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副车架后板所在的方向弯折形成有翻边,所述副车架后上板通过所述翻边固定于所述副车架前下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副车架后下板朝向所述副车架前下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副车架前下板的下表面上,所述副车架前上板朝向所述副车架后上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副车架后上板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前下板包括左侧副车架前下板及右侧副车架前下板,所述左侧副车架前下板及所述右侧副车架前下板沿车辆的X方向并列设置,所述副车架前下板由所述左侧副车架前下板及所述右侧副车架前下板拼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发动机悬置安装架,所述左侧副车架前下板、所述右侧副车架前下板、所述副车架前上板、所述副车架后上板及所述副车架后下板组合后,在所述副车架中部形成有一个容置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架的安装空间,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还包括羊角,所述副车架通过羊角与车身相连,所述副车架前上板的左右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一羊角安装槽,所述左侧副车架前下板及所述右侧副车架前下板上与各自所在一侧的所述第一羊角安装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羊角安装槽,所述羊角设置于所述第一羊角安装槽及所述第二羊角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羊角包括羊角前板及羊角后板,所述羊角前板及所述羊角后板均包括主面板及位于主面板两个相对边缘上的侧面板,所述羊角由所述羊角前板及所述羊角后板组合而成,所述羊角前板的侧面板的端面与所述羊角后板的侧面板的端面相连,所述羊角前板的主面板与所述羊角后板的主面板均为平面,且所述羊角前板的主面板与所述羊角后板的主面板平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任意一种副车架。

综上所述,通过将副车架上板及副车架下板在副车架前端的厚度大于副车架后端的厚度,使副车架前端具有较高的刚度及强度,能够满足副车架 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同时,副车架后端刚度及强度比前端较弱,能够使副车架在车辆碰撞时发生溃缩,满足安全性能的需要,因此,该副车架能够同时满足安全性能及NVH性能的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车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副车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副车架主体零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副车架主体零部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羊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车辆,该副车架能够同时满足安全性能及NVH性能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车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副车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副车架主体零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副车架主体零部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副车架包括副车架上板10、副车架下板20及羊角30,副车架呈盒状,由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下板20组合而成,羊角30设置于副车架前端的两侧,羊角30上设置有车身套管31,副车架的前端通过羊角30 及车身套管31与车身相连,副车架的后端在副车架的两侧上设置有车身后安装面40,副车架的后端通过车身后安装面40上的车身后安装点41与车身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辆的X方向(即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副车架上板 10及副车架下板20在副车架前部板体的厚度大于在副车架后部板体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下板20在副车架前端的厚度大于在副车架后端的厚度,因此,在副车架前端具有较高的刚度及强度,能够满足副车架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在副车架后端刚度及强度比前端较弱,能够使副车架在车辆碰撞时发生溃缩,满足安全性能的需要,因此,该副车架能够同时满足安全性能及NVH性能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副车架上板10包括副车架前上板11及副车架后上板12,副车架下板20包括副车架前下板21及副车架后下板22,副车架前上板11 设置于副车架前下板21上,副车架后上板12设置于副车架后下板22上,副车架前上板11及副车架前下板21的厚度大于副车架后上板12及副车架后下板22的厚度。副车架还包括副车架左侧板51及副车架右侧板52,副车架左侧板51及副车架右侧板52设置于副车架后上板12及副车架后下板22之间。

将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下板20分别分成前后两个部分,能够在副车架设计及制造过程中,较为容易地实现副车架前端板体的厚度大于后端板体厚度的目的,同时,当副车架适应于不同车辆,需要有不同的长度时,可以仅更改副车架前上板11及副车架前下板21的长度,或副车架前部板体11, 21与副车架后部板体12,22之间的重合长度,即可满足不同车辆的要求,不需要再对副车架后上板12及副车架后下板22进行更改,减少了开模的费用,提高了副车架的通用性。

更为具体地,如图3及图4所示,图4仅示出了副车架前上板11、副车架前下板21、副车架后上板12及副车架后下板22之间的连接关系。副车架后上板12在位于副车架前上板11所在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有中部支撑边13,在中部支撑边13的末端向远离副车架后上板12所在方向弯折形成有翻边14,副车架后上板12通过翻边14焊接固定于副车架前下板21的上表面上,副车架后下板22朝向副车架前下板21的一侧焊接固定于副车架前下板21的下表面上,副车架前上板11朝向副车架后上板12的一侧焊接固定于副车架后上板12的上表面上。

由于副车架后上板12上向下弯折形成有中部支撑边13,中部支撑边13 通过翻边14与副车架前下板21相连,也即,副车架后上板12及副车架后下板22均能够与副车架前下板21相连,这样增加了副车架上各板体连接的牢固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中部支撑边13的设置可以使副车架内部形成两个盒体,当副车架受到撞击时,副车架后端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去承受副车架前端传来的力,副车架前上板11受到的力可以传递至副车架后上板12也可以通过中部支撑边13传递至副车架后下板22,副车架前下板21上受到的力同样可以传递至副车架后下板22也可以通过中部支撑边13传递至副车架后上板 12,因此,该结构能够更好地使副车架在碰撞时发生溃缩,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副车架前下板21包括左侧副车架前下板211及右侧副车架前下板212,左侧副车架前下板211及右侧副车架前下板212沿车辆的X方向并列设置,副车架前下板21是由左侧副车架前下板211及右侧副车架前下板 212组合而成。

副车架还包括发动机悬置安装架60,左侧副车架前下板211、右侧副车架前下板212,副车架前上板11、副车架后上板12及副车架后下板22组合后在副车架的中部形成有一容置发动机悬置安装架60的安装空间,发动机悬置安装架6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在副车架前上板11的左右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一羊角安装槽15,在左侧副车架前下板211及右侧副车架前下板212上与各自所在的一侧的第一羊角安装槽1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羊角安装槽23,羊角30设置于第一羊角安装槽15及第二羊角安装槽23内,并通过焊接固定于副车架上。

图5为图1中羊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羊角30包括羊角前板32及羊角后板33,羊角前板32及羊角后板33均包括主面板321,331及位于主面板321,331两个相对边缘上的侧面板322,332,羊角30由羊角前板32及羊角后板33组合而成,羊角前板32的侧面板322 的端面可以通过焊缝与羊角后板33的侧面板332的端面相连,也即,羊角 30呈盒状。羊角前板32的主面板321与羊角后板33的主面板331均为平面,且羊角前板32的主面板321与羊角后板33的主面板331平行。由于羊角前板32及羊角后板33的主面板321,331均为平面且相互平行,因此,羊角 30上受到的力能够较好地传递至副车架上,有利于增加副车架的NVH性能。

综上所述,通过将副车架上板10及副车架下板20在副车架前端的厚度大于副车架后端的厚度,使副车架前端具有较高的刚度及强度,能够满足副车架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同时,副车架后端刚度及强度比前端较弱,能够使副车架在车辆碰撞时发生溃缩,满足安全性能的需要,因此,该副车架能够同时满足安全性能及NVH 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关于该车辆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