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装配工装用整体底座式标准工艺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6885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装配工装用整体底座式标准工艺装备。



背景技术:

用来制造工艺装备或保证工艺装备之间协调的立体型尺寸依据统称为标准工艺装备,简称标工。飞机制造中,飞机部件进行对合连接时经常使用接头形式进行对接,接头通常采用叉耳式结构进行连接,接头基体材料为锻铝,接头内嵌入材料为30CrMnSi钢的衬套。由于接头对合连接时要求非常高,因此对这些部件上接头进行装配的装配工装要求也很高,在装配工装中通常也采用叉耳式结构接头与之进行定位安装,装配工装中叉耳的安装则通过标工上的叉耳进行协调安装,标工是制造、安装工装的依据,必须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因此对标工上的叉耳的制造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

目前行业中普遍使用的标工都采用管架式结构,标工上的叉耳采用环氧胶泥浇注于管架中的形式。使用管架式结构的标工具有制造工期短、自重轻、节省材料的优点,但管架式结构标工的骨架由若干钢管焊接而成,节点应力集中显著,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管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再加之吊装次数多,受季节、环境等影响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非结构性变形,因此使用几次之后精度及稳定性都有所下降,由于采用的是模拟量进行传递,即使标工的接头检测出有超差,但轻易不进行维修,维修时由于接头用环氧胶泥浇注于钢管中,拆除比较困难,通常用榔头、钻头等外力将其敲掉,之后重新浇注,重新浇注后状态与初始状态存在较大的误差,影响了后续飞机部件对接装配的准确性及互换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装配工装用整体底座式标准工艺装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装配工装用整体底座式标准工艺装备,包括:底座(1)、接头(2)、支座(3);

底座(1)设计成铸铝结构,接头(2)采用铸钢结构,接头(2)通过可拆卸式精制螺栓(6)与底座(1)螺接,支座(3)采用钢件结构,支座(3)与底座(1)通过连接螺栓(4)、圆柱销(5)紧密固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

将底座设计成铸铝结构,由于是整体铸造而成,没有了原管架式结构中将若干钢管焊接时产生的焊接应力,保证了底座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及精度;接头采用独立的铸钢结构,消除了底座随温度变化时接头与底座变化不一致产生的应力;接头采用机械加工来保证精度,消除了原接头用环氧胶泥浇注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变形,从而保证了标工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接头与底座连接形式设计成可拆卸式精制螺栓连接,当标工使用较长时间后某一接头超出了公差,则可将超差的接头单独拆下并轻松更换,消除了原浇注式接头超差后必须使用较大的外力将其敲掉的麻烦,而且在敲击的过程中还会对管架造成一定的变形,接头与底座设计为可拆卸形式始终保证了标工尺寸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轴侧图。

其中,1-底座、2-接头、3-支座、4―连接螺栓、5―圆柱销、6―精制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飞机装配工装用整体底座式标准工艺装备,如图1所示,由底座1、接头2、支座3组成;接头2与底座通过精制螺栓6紧密连接,支座3与底座通过连接螺栓4、圆柱销5紧密固定。

底座1为整体铸铝结构的底座,接头2采用铸钢结构,支座3为钢件结构,先对底座1的表面进行机械加工,保证平面度的要求;再对接头2采用完全数字量传递的制造方法,先对接头2的内、外侧面进行初加工(接头内侧面单边各留2mm余量),并按接头2的设计技术要求磨制出接头2外侧面,在镗床上镗制出对接孔,然后通过激光跟踪仪与底座1用精制螺栓6紧密连接,最后再对接头2的槽口内面按标工的三维数模进行整体数控加工到设计要求,支座3则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加工出上下表面并镗制出对接孔,通过激光跟踪仪用连接螺栓4、圆柱销5与底座紧密连接,完成标工的制造。

用此标工协调安装飞机装配工装上的接头时,将标工吊装上装配工装,利用支座与装配工装进行定位后,装配工装上的接头则按标工上的接头2进行定位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