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159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卸料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料斗组件;运送所述料斗组件的卸料轨道组件;协助所述料斗组件在前进的同时旋转至所述卸料轨道组件水平端的斜面轨道单元;设置在所述卸料轨道组件上方阻挡所述料斗组件完全翻转3的限位挡轨单元。所述卸料装置具有有效地控制料斗组件的运动情况,防止料斗组件卸料时发生完全翻转,从而保证了料斗组件之间的搭接关系,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地节约了额外的经济成本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卸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吸附法烟气脱硫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烟气脱硫装置来解决冶金烧结球团烟气污染问题,进而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环保节约型社会及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
[0003]在每套脱硫装置中设置有多个吸附塔。每套脱硫装置中的料位检测仪检测到某个吸附塔需要补充吸附剂时,输送机中的料斗经过此吸附塔时就会旋转卸料到卸料斗,然后,卸料斗中的料进入到吸附塔中。
[0004]现有技术中的卸料装置包括斜面轨道和水平面轨道。料斗卸料时的姿态与平时的运行状态相比,绕着销轴旋转了一定的角度。此时,如果有外力的作用或者重力作用,料斗会完全翻转。进而,打乱料斗之间的搭接关系,使料斗无法进入驱动链轮。
[0005]现有技术中的卸料装置,因不能有效地控制料斗在卸料时的转动情况而容易发生完全打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卸料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料斗组件;运送所述料斗组件的卸料轨道组件;协助所述料斗组件在前进的同时旋转至所述卸料轨道组件水平端的斜面轨道单元;设置在所述卸料轨道组件上方阻挡所述料斗组件完全翻转的限位挡轨单元。
[0007]较佳的,所述料斗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斜面轨道单元相接触的第一侧滚轮组件和第二侧滚轮组件。
[0008]较佳的,所述限位挡轨单元设置在料斗组件中设置的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侧的正上方。
[0009]较佳的,所述限位挡轨单元沿所述料斗组件前进方向的前端与所述限位挡轨单元的水平端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大于90度并且小于180度。
[0010]较佳的,所述料斗组件之间相互搭接,且所述斜面轨道单元先后分别与所述料斗组件中设置的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第一侧滚轮组件相接触,并协助所述料斗组件中的第一侧滚轮组件旋转至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水平端。
[0011]较佳的,所述限位挡轨单元包括限位轨道和支撑所述限位轨道的钢板组件。
[0012]较佳的,在所述料斗组件旋转达到卸料状态时,所述限位挡轨单元的底端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的顶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0013]较佳的,当所述料斗组件处于翻转的临界状态时,所述限位挡轨单元的底端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的顶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将料斗组件运送至斜面轨道单元,并通过斜面轨道单元中的第二斜面轨道组件与料斗组件中的第二侧滚轮组件相接触,当该第二侧滚轮组件运行至该第二斜面轨道组件的顶端时,进而带动料斗组件中的第一侧滚轮组件与斜面轨道单元中的第一斜面轨道组件相接触,进而将所述料斗组件运送至卸料轨道组件的水平端,第一侧滚轮组件与卸料轨道组件的水平面相接触。通过在所述料斗组件中设置的第二侧滚轮组件的正上方设置限位挡轨单元,防止料斗在卸料时完全翻转。
[0015]当料斗组件处于卸料状态时,所述限位挡轨单元的底端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应大于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的顶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LI,否则在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还未旋转到卸料状态时,就会因为L2小于LI而使第二侧滚轮组件被卡在该限位挡轨单元的下侧,第一侧滚轮组件无法达到卸料轨道的水平端,进而,料斗组件无法进行翻转卸料,也无法继续前行。
[0016]当料斗组件达到完全翻转的临界状态时,所述限位挡轨单元的底端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L2小于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的顶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顶面之间的距离L3,进而,所述限位挡轨单元能够有效的防止料斗组件因完全翻转而打乱了料斗组件之间的搭接关系,从而防止料斗组件因无法顺利进入到链轮而影响输送机的运行。因此,由于所述限位挡轨单元的设置避免了料斗组件在卸料时发生完全翻转,从而保证了料斗组件之间的搭接关系,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地节约了额外的经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图中: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卸料装置的总体结构图。
[0019]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卸料装置的总体结构图。
[0022]如图所示,所述卸料装置100包括至少两个运料的料斗组件3。
[0023]在本实施例中,料斗组件3之间相互搭接,并依次向着卸料方向进行移动。该卸料装置100还包括先后与所述料斗组件3中设置的第二侧滚轮组件32以及第一侧滚轮组件31相接触的斜面轨道单元I以及与所述斜面轨道单元I相连接的卸料轨道组件2。该卸料轨道组件2具有卸料轨道水平端21和卸料轨道倾斜端2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卸料轨道水平端21用于运送料斗组件3,并使该料斗组件在其上进行卸料。卸料轨道倾斜端22用以使卸料完毕的料斗组件3逐渐变为复位状态,即料斗组件3重新达到水平位置。
[0024]所述卸料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卸料轨道组件2的上方的限位挡轨单元4。所述限位挡轨单元4包括限位轨道41和支撑所述限位轨道41的钢板组件42。限位轨道组件41具体地设置在所述料斗组件3中的第二侧滚轮组件32侧的正上方。其中,限位轨道组件41的底端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2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该距离L2为不定值。
[00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限位轨道41沿所述料斗组件3前进方向的前端与限位轨道41的水平端之间形成夹角Θ。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Θ的范围为大于120度并且小于180度。料斗组件3处于翻转的临界状态时,第二侧滚轮组件32的顶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2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L3。为了避免料斗组件3发生完全翻转,则L2必须小于L3,才能使得该限位挡轨单元4中的限位轨道41因挡住外侧滚轮组件32而避免该料斗组件3发生完全翻转。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料斗组件3发生完全翻转的状态指的是由原来的水平状态发生180度的翻转。
[002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斜面轨道单元I包括与第二侧滚轮组件32相接触的第二斜面轨道组件12以及与第一侧滚轮组件31相啮合的第一斜面轨道组件11。
[0027]当料斗组件3进入到该斜面轨道单元I中时,首先,该料斗组件3中的第二侧滚轮组件32与该第二斜面轨道组件12相接触滚动。此时,第一侧滚轮组件31处于悬空的状态。当第二侧滚轮组件32运行至的第二斜面轨道组件12的顶端时,第一侧滚轮组件31开始与第一斜面轨道组件11相啮合。其次,当料斗组件3继续沿着斜面轨道单元I斜向上运动时,第二侧滚轮组件32将处于悬空的状态,而第一侧滚轮组件31将与卸料轨道组件2中的卸料轨道水平端21相接触并沿着该卸料轨道水平端21滚动前进。
[0028]最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料斗组件3中的第一侧滚轮31到达卸料轨道组件2的上表面时,即料斗进入卸料状态时。此时,第二侧滚轮组件32的上表面到卸料轨道组件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I,并且L2的距离应当大于LI的距离。若L2的距离小于LI的距离,则在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32还未旋转到最高点时就会因为L2小于LI,而使得第二侧滚轮组件32卡在限位挡轨单元4中的限位轨道41的下侧,第一侧滚轮组件无法达到卸料轨道的水平端,进而,料斗组件3无法进行卸料,并且影响其它料斗组件3向着卸料方向运行的情况。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料斗组件3达到翻转的临界状态时,即第二滚轮组件32的中心点与料斗销轴的连线垂直于卸料轨道组件2的顶面时,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32的上表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3。并且,L3的距离应当大于L2的距离。若L3的距离小于L2的距离,则料斗组件3因为未有任何限制在重力或者外力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完全翻转的现象。因此,会造成料斗组件3之间的搭接关系发生错乱,进而导致料斗组件3无法顺利进入链轮影响输送机的运行,进而,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0030]当料斗组件3卸料完成后,通过卸料轨道组件2中的卸料轨道倾斜端22进行缓慢稳定的复位,为下一次的运料及卸料做好准备。
[0031]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两个料斗组件; 协助所述料斗组件旋转卸料的卸料轨道组件; 协助所述料斗组件在前进的同时旋转至所述卸料轨道组件水平端的斜面轨道单元; 设置在所述卸料轨道组件上方阻挡所述料斗组件完全翻转的限位挡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斜面轨道单元相接触的第一侧滚轮组件和第二侧滚轮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轨单元设置在所述料斗组件中设置的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侧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轨单元沿所述料斗组件前进方向的前端与所述限位挡轨单元的水平端之间形成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范围为大于120度并且小于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组件之间相互搭接,且所述斜面轨道单元先后分别与所述料斗组件中设置的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第一侧滚轮组件相接触,并协助所述料斗组件中的第一侧滚轮组件旋转至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水平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轨单元包括限位轨道和支撑所述限位轨道的钢板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料斗组件旋转达到卸料状态时,所述限位挡轨单元的底端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的顶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料斗组件处于翻转的临界状态时,所述限位挡轨单元的底端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侧滚轮组件的顶面到所述卸料轨道组件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B65G35/08GK204021804SQ201420416143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郑艳妮, 肖中元 申请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