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665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尤其是一种用于在运输过程中放置食品加工机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食品加工机的包装盒往往采用如图1-图3所示的结构,包装盒侧板弯折合拢后形成截面呈矩形的包装盒,其中,侧板1a的固定部11a通过粘结或者铆接的方式与侧板2a固定。侧板上方的顶板3a合拢形成包装盒的顶盖,侧板下方的底板41a、42a、43a、44a合拢形成包装盒的底盖。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尤其是鉴于目前网购渠道的日益发展,为了应对快递公司的暴力分拣,则对产品包装的保护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上述结构的包装盒由于底盖通过四片底板互相卡接形成的,即使内部加以泡沫内托支撑,放置机器提起时底盖依然会有脱开造成机体掉出的风险,另外方面,上述包装盒组装过程动作繁琐且效率低下,也不适应于目前人力成本提升的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包装盒,所述食品加工机放置于包装盒内,所述包装盒包括侧板、底板和顶板,所述侧板包括依次相邻且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侧板沿着折痕线弯折合拢后第一侧板的侧边和第四侧板的侧边固定,所述第一侧板两边分别设有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一底板和第一顶板,所述第二侧板两边分别设有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二底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三侧板两边分别设有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三底板和第三顶板,所述第四侧板两边分别设有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四底板和第四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三顶板和第四顶板弯折合拢后形成包装盒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三底板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粘结部和压持部,所述第二底板和第四底板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粘结配合部和被压持部,所述第二底板的粘结配合部与第一底板的粘结部粘结固定,所述第二底板的被压持部伸入第三底板的压持部下方,所述第四底板的粘结配合部与第三底板的粘结部粘结固定,所述第四底板的被压持部伸入第一底板的压持部下方,进而形成包装盒的底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板和第四底板位于远离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一侧分别设有的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与被压持部连接,所述扣合部靠近粘结配合部的一侧形成有阶梯扣位,所述第二底板的扣合部和第四底板的扣合部通过阶梯扣位卡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阶梯扣位的高度为5毫米至1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阶梯扣位的后方设有导向斜坡,所述第二底板的导向斜坡和第四底板的导向斜坡相互抵靠滑行后,所述第二底板的阶梯扣位与所述第四底板的阶梯扣位卡接固定到位。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斜坡与第二侧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的折痕线之间的夹角为15°至45°。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板和第四底板靠近粘结配合部一侧设有折痕线,所述折痕线连接底盖的中心和底盖的角,所述第二底板的折痕线靠近第一底板一侧的区域即为第二底板的粘结配合部,所述第四底板的折痕线靠近第三底板一侧的区域即为第四底板的粘结配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板和第四底板靠近粘结配合部一侧的折痕线的中间段为切透段,所述切透段的长度至少占所述折痕线的长度的1/3。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配合部位于底盖的角上的区域设有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部和粘结配合部之间的涂胶面积不小于粘结配合部总面积的10%。

进一步的,所述压持部的外侧边连接底盖的中心和底盖的角。

本实用新型中,对底板采用粘结方式固定形成底盖,提高了底盖的强度。在粘结后再进一步通过卡接方式成型到位,卡接位置处通过相互挤压的方式受力自锁,而纸板在挤压受力方面的耐受程度大于其在弯折受力方面的表现,因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包装盒的卡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结构强度将大有提升。另外方面,本结构成型简单,组装效率高,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包装盒的展开图;

图2是现有包装盒的底盖的仰视图;

图3是现有包装盒的底盖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展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展开图的局部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底盖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底盖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4-图8所示,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包装盒,食品加工机放置于包装盒内,包装盒包括侧板、底板和顶板,侧板包括依次相邻且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侧板沿着折痕线弯折合拢后第一侧板11的侧边和第四侧板14的侧边固定,具体的,第四侧板14的侧边上设有固定部4,固定部4沿着折痕线弯折后与第一侧板11的侧边内侧粘结或者通过打钉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当然,上述固定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上。侧板合拢后形成了包装盒的主体容腔,以容纳食品加工机。

第一侧板11两边分别设有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一底板21和第一顶板31,第二侧板12两边分别设有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二底板22和第二顶板32,第三侧板13两边分别设有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三底板23和第三顶板33,第四侧板14两边分别设有由折痕线分隔开的第四底板24和第四顶板34。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三顶板33和第四顶板34弯折合拢后形成包装盒的顶盖,本实施例中,第二顶板32弯折后位于下方,而第一顶板31和第三顶板33分别压在第二顶板32上,第四顶板34再压在第一顶板31和第三顶板33的上方。另外,第二顶板32的折痕线一侧设有插槽部36,第四顶板34的侧边设有插入部35,插入部35插入插槽部36内。为了防止该处受力脱出,还可以在第二顶板32的插槽部36位置设置第二插入部37,相应的,在第四顶板34的侧边与插入部35之间的折痕线上还设有第二插槽部38,在插入部35插入插槽部36内后,第二插入部37再插入第二插槽部38内,进而起到可靠的防脱。另外为了方便用户提拿,还可以在第二顶板32上设置提手39(图1中仅示意了提手39的两个固定端,提手的主体部分位于第二顶板32的另一面),而第一顶板31、第三顶板33和第四顶板34的相应位置处设有供提手39伸出的避让缺口。

第一底板21包括位于两侧的粘结部211和压持部212,第三底板23包括位于两侧的粘结部231和压持部232,第二底板22包括位于两侧的粘结配合部221和被压持部222,第四底板24包括位于两侧的粘结配合部241和被压持部242。其中,第二底板的粘结配合部221与第一底板的粘结部211粘结固定,第二底板的被压持部222伸入第三底板的压持部232下方,第四底板的粘结配合部241与第三底板的粘结部231粘结固定,第四底板的被压持部242伸入第一底板的压持部212下方,进而形成包装盒的底盖,对底板采用粘结方式固定形成底盖,提高了底盖的强度。

第二底板22位于远离第二侧板12一侧设有的扣合部223,扣合部223与被压持部222连接(图示中以虚线隔开,需要说明的是,该虚线处并非折痕线),扣合部223靠近粘结配合部221和的一侧形成有阶梯扣位224;第四底板24位于远离第四侧板14一侧设有的扣合部243,扣合部243与被压持部242连接,扣合部243靠近粘结配合部241和的一侧形成有阶梯扣位244。第二底板的扣合部223和第四底板的扣合部243通过阶梯扣位224和阶梯扣位244卡接固定。在粘结后再进一步通过卡接方式成型到位,阶梯扣位处通过相互挤压的方式受力自锁,由于纸板在挤压受力方面的耐受程度大于其在弯折受力方面的表现,因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包装盒的卡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包装盒的结构强度将大有提升。

本实施例中,阶梯扣位224和阶梯扣位244的高度H为5毫米至10毫米。由于该处需要受到一定的挤压应力,如H<5毫米,则不能满足该处的强度要求;另一方面,如H>10毫米,在卡接安装过程中会提高安装难度。另外,阶梯扣位224和阶梯扣位244的后方分别设有导向斜坡225和导向斜坡245,第二底板的导向斜坡225和第四底板的导向斜坡245相互抵靠滑行后,第二底板的阶梯扣位224与所述第四底板的阶梯扣位244卡接固定到位,其中,导向斜坡225和导向斜坡245与第二侧板12和第二底板22之间的折痕线之间的夹角为α(图示中为导向斜坡与扣合部的虚线的夹角,需知该虚线与上述折痕线平行),15°≤α≤45°。上述角度范围的选择,有利于减小导向斜坡225和导向斜坡245在相互抵靠滑行中的阻力,提高安装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22和第四底板24分别靠近粘结配合部221和粘结配合部241一侧设有折痕线226和折痕线246,折痕线226和折痕线246分别连接底盖的中心和底盖的角,第二底板的折痕线226靠近第一底板一侧的区域即为第二底板的粘结配合部221,第四底板的折痕线246靠近第三底板一侧的区域即为第四底板的粘结配合部241。相应的,压持部212的外侧边213和压持部232的外侧边233同样连接底盖的中心和底盖的角。进而包装盒的底盖的四条线呈中心对称的辐射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观度。为了保证粘结处的强度,要求粘结部211和粘结配合部221之间的涂胶面积不小于粘结配合部221总面积的10%,粘结部231和粘结配合部241之间的涂胶面积不小于粘结配合部241总面积的10%。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底板22和第四底板24靠近粘结配合部一侧的折痕线226和折痕线246的中间段为切透段,即该段纸板的正反两面被切透,切透段的长度至少占折痕线的长度的1/3,在完成粘结后的卡接过程中,折痕线226和折痕线246处需要弯折,该位置被切透后,便于折痕线226和折痕线246处的弯折,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另外,粘结配合部221和粘结配合部241位于底盖的角上的区域分别设有缺口227和缺口247,于折痕线226和折痕线246处的弯折,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

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