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984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自动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供料装置,属于注塑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制造方式,人工手动从模具取出产品、手动将金属轴放入模具,人力需求及劳动强度大、制造效率低下的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满足目前市场的制造需求,在注塑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更加体现出原始作业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操作安全、可靠、稳定、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需求的自动供料装置,解决了传统的人工制造生产效率低,人力需求大,已无法满足制造需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自动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输送机构,上料输送机构后段设有搬运机构,搬运机构后段设有旋转基准承座;上料输送机构包括供料仓,供料仓后段设有由低到高呈阶梯方式排列的推板,每个推板分别与其下方的下方气缸连接,最高的推板后段设有输送流槽,输送流槽上设有电机和缺料感应器,输送流槽末端设有来料感应器;搬运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左右移动载板连接,左右移动载板上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与上下移动载板连接,上下移动载板上设有第一旋转气缸,第一旋转气缸上设有夹爪气缸;旋转基准承座包括第二旋转气缸,第二旋转气缸与旋转载板连接,旋转载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

优选地,所述的左右移动载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五限位和第三限位,上下移动载板下方设有第一限位,上下移动载板上设有第二限位、第四限位。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限位、第四限位之间呈9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旋转气缸左右两侧设有第六限位及第七限位。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设于旋转载板上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行业嵌件成型的自动供料装置,适用于轴类嵌件的生产,实现自动供料、检测缺料、嵌件搬运及定位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生产稳定,各工位的自动传输稳定,不但操作安全、可靠,同时替代人工作业方式,提升生产效率、节省人力需求和避免安全隐患,有效解决现有之人工供料方式耗费人工,劳动强度大及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金属轴的示意图;

图2为自动供料装置搬运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自动供料装置搬运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上料输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搬运机构搬运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搬运机构搬运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旋转基准承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动供料装置,如图2所示,其包括上料输送机构2,上料输送机构2后段设有搬运机构3,搬运机构3后段设有旋转基准承座4。

如图4所示,上料输送机构2包括供料仓2-1,供料仓2-1后段设有由低到高呈阶梯方式排列的推板,即第一推板2-2、第二推板2-3、第三推板2-4,第一推板2-2、第二推板2-3、第三推板2-4由低到高呈阶梯方式排列,第一推板2-2与第一下方气缸2-5连接,第二推板2-3与第二下方气缸2-6连接,第三推板2-4与第三下方气缸2-7连接,最高处的第三推板2-4后段设有输送流槽2-8,输送流槽2-8上设有电机2-9和缺料感应器2-10,输送流槽2-8末端设有来料感应器2-11。

如图5所示,搬运机构3包括第二气缸3-7,第二气缸3-7与左右移动载板3-8连接,左右移动载板3-8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五限位3-11和第三限位3-9,左右移动载板3-8在第五限位3-11和第三限位3-9之间左右移动,左右移动载板3-8上设有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与上下移动载板3-2连接,上下移动载板3-2下方设有用于限制上下移动载板3-2的第一限位3-3,上下移动载板3-2上设有第一旋转气缸3-4、第二限位3-5、第四限位3-10,第一旋转气缸3-4上设有夹爪气缸3-6,第二限位3-5、第四限位3-10用于限制第一旋转气缸3-4的旋转角度,第二限位3-5、第四限位3-10之间呈90度夹角,即第一旋转气缸3-4只能在第二限位3-5、第四限位3-10之间旋转90度。

如题7所示,旋转基准承座4包括第二旋转气缸4-1,第二旋转气缸4-1左右两侧设有第六限位4-2及第七限位4-5,第二旋转气缸4-1与旋转载板4-3连接,旋转载板4-3上设有第一定位块4-4及第二定位块4-6,第一定位块4-4和第二定位块4-6设于旋转载板4-3上的两侧。

搬运机构3采用第一旋转气缸3-4与夹爪气缸3-6实现金属轴1从水平方向搬用至旋转基准承座4时为垂直方向的功能。旋转基准承座4采用第二旋转气缸4-1旋转180度往复转动,实现金属轴1的盛放。

如图1、图2所示,金属轴1通过上料输送机构2、搬运机构3至旋转基准承座4的过程,实现自动供料的功能。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供料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如图4所示,上料输送机构2中,将金属轴1放入供料仓2-1,第一推板2-2通过第一下方气缸2-5向上顶入第二推板2-3上方,第二推板2-3通过第二下方气缸2-6向上顶入第三推板2-4上方,第三推板2-4通过第三下方气缸2-7向上顶入输送流槽2-8中,电机2-9带动输送皮带,将金属轴1输送至输送流槽2-8末端来料感应器2-11处,来料感应器2-11感应来料,等待搬运机构抓取。(输送中如缺料感应器2-10感应无金属轴1,则第一推板2-2再次通过第一下方气缸2-5向上顶入第二推板2-3上方,第二推板2-3通过第二下方气缸2-6向上顶入第三推板2-4上方,第三推板2-4通过第三下方气缸2-7向上顶入输送流槽2-8中)。

如图5、图6、图7所示,搬运机构3中,第一气缸3-1推动上下移动载板3-2至第一限位3-3处,夹爪气缸3-6将金属轴1从输送流槽2-8末端夹取,第一气缸3-1带动上下移动载板3-2回位,第一旋转气缸3-4旋转90度至第二限位3-5,左右移动载板3-8通过第二气缸3-7至第三限位3-9处,此时状态如图3、图6所示,第一气缸3-1推动上下移动载板3-2至第一限位3-3处,夹爪气缸3-6打开将金属轴1放入旋转基准承座4中的第一定位块4-4中。第一气缸3-1带动上下移动载板3-2回位,第一旋转气缸3-4旋转90度至第四限位3-10处,此时旋转基准承座4中的第二旋转气缸4-1带动旋转载板4-3旋转180度至第七限位4-5处,左右移动载板3-8通过第二气缸3-7至第五限位3-11处,此时状态如图2、图5所示,第一气缸3-1再次推动上下移动载板3-2至第一限位3-3处,夹爪气缸3-6将金属轴1从输送流槽2-8末端夹取,第一气缸3-1带动上下移动载板3-2回位,第一旋转气缸3-4旋转90度至第二限位3-5,左右移动载板3-8通过第二气缸3-7至第三限位3-9处,第一气缸3-1推动上下移动载板3-2至第一限位3-3处,夹爪气缸3-6打开将金属轴1放入旋转基准承座4中的第二定位块4-6中,从而实现金属轴1自动上料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