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978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模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模具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工艺,是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的方法;其普遍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目前,为了加工成型一件产品,其一般都需要独立配置一套模具,即设置有可相互盖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该上模组件又至少需要具有上模板、上模垫板、上模镶件以及多个起固定或限位作用的螺丝、限位钉和顶针等零件,该上模板、上模垫板和上模镶件内都设置有注料口 ;同样,该下模组件亦相应至少需要具有下模板、下模垫板、下模镶件以及多个起固定或限位作用的螺丝、限位钉和顶针等零件,该上模镶件和下模镶件之间则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模腔,即任何一件产品的成型往往需要大量的配套件,这些配套件将会占据较大的生产空间。另外,由于每件产品都需要经过一个固定的成型周期才能获得一个成品, 该成型周期又可被划分为填充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以及开模时间,对于选定模具结构的产品来讲,为了确保产品能充分成型并具有较佳的质量,该成型周期一般都无法被进一步删减,由此可知一套模具一天内能生产出来产品的数量则成为一个定值,而一个厂房空间能设置的模具套数又为一个定值。因此,如何实现在有限生产空间内提升产品的日产量则成为各个厂家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各厂家的思路一般是在一套模具的上模镶件和下模镶件内设置多个模腔,该多个模腔共同连通于位于上模组件上的注料口,如此其只需将诸如上模板、上模垫板、上模镶件、下模板、下模垫板以及下模镶件都设置为较大即可,其能上述部件的复用,从而使得单个产品占据的空间得到缩小,进而提升产品的日产量;上述方案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日产量,但是其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对日产量以及生产效率的追求。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注塑模具生产效率仍较低的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
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能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而降低场地需求以及生产成本。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该上模组件至少具有上模板、 上模垫板、上模镶件和注料口,该下模组件至少具有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镶件;其中,该上模组件还具有可相互盖合和分离的上模A镶和上模B镶,该上模A镶和上模B镶之间设置用于成型产品的上模腔,该下模组件还具有可相互盖合和分离的下模A镶和下模B镶,该下模A镶和下模B镶之间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模腔,该上模腔和下模腔之间均与注料口相连通。进一步,该上模A镶和上模B镶之间形成有均与注料口相连的多个上模腔。进一步,该多个上模腔为4个,并该4个上模腔分设于一矩形的四个顶点处。进一步,该下模A镶和下模B镶之间形成有均与注料口相连的多个下模腔。进一步,该多个下模腔为4个,并该4个下模腔分设于一矩形的四个顶点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由于将上模组件还 具有为上模A镶和上模B镶,而该下模组件还具有下模A镶和下模B镶,并使得上模A镶和 上模B镶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上模腔,而该下模A镶和下模B镶之间则形成有用于 成型产品的下模腔,故其在一个空间内,能实现一倍产能的增加,同时由于上模板、上模垫 板、下模板和下模垫板等零件的复用,亦能进一步提高零部件的利用率,故本实用新型能大 大提高产品产能,并有效降低产品的成型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B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模组件1上模板11上模垫板12上模镶件13上模A镶131上模B镶132上模腔133注料口14螺丝15限位钉16顶针17定位圈18下模组件2下模板21下模垫板22下模镶件23下模A镶231下模B镶232下模腔23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包括上模组 件1和下模组件2,该上模组件1又具有上模板11、上模垫板12、上模镶件13和注料口 14, 当然其为了起到固定或者限位的作用,还包括诸如螺丝15、限位钉16、顶针17以及定位圈 18,该下模组件2则具有下模板21、下模垫板22和下模镶件23 ;上述特征与现有技术中的 基本相同,故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该上模组件1还具有可相互盖合和分离的上模A镶 131和上模B镶132,该下模组件2还具有可相互盖合和分离的下模A镶231和下模B镶 232,并且该上模A镶131和上模B镶132之间设置用于成型产品的上模腔133,而该下模A 镶231和下模B镶232之间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模腔233,该上模腔133和下模腔233之间均与注料口 14相连通。优选地,该上模A镶131和上模B镶132之间形成有多个上模腔13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多个上模腔133为4个,并该4个上模腔133分设于一矩形的四个顶点处,如此使得从注料口 14进入的能呈均勻流动。同样优选地,该下模A 镶231和下模B镶232之间形成有多个下模腔233 ;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下模腔233亦被设置为4个,并该4个下模腔233分设于一矩形的四个顶点处。这样,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上模镶件13划分为上模A镶131和上模B镶132,而将下模镶件23划分为下模A镶231和下模B镶232,并使得上模A镶131和上模B镶132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上模腔133,而该下模A镶231和下模B镶232之间则形成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模腔233,故其在一个空间内,能实现一倍产能的增加,同时由于上模板11、上模垫板12、下模板21和下模垫板22等零件能达到复用的效果,亦能进一步提高零部件的利用率。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大大提高产品产能,并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型成本。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该上模组件至少具有上模板、上模垫板、上模镶件和注料口,该下模组件至少具有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镶件;其特征在于,该上模组件还具有可相互盖合和分离的上模A镶和上模B镶,该上模A镶和上模B镶之间设置用于成型产品的上模腔,该下模组件还具有可相互盖合和分离的下模A镶和下模B 镶,该下模A镶和下模B镶之间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模腔,该上模腔和下模腔之间均与注料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模A镶和上模B镶之间形成有均与注料口相连的多个上模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上模腔为4个,并该 4个上模腔分设于一矩形的四个顶点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模A镶和下模B镶之间形成有均与注料口相连的多个下模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下模腔为4个,并该 4个下模腔分设于一矩形的四个顶点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具的改进结构,其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该上模组件至少具有上模板、上模垫板、上模镶件和注料口,该下模组件至少具有下模板、下模垫板和下模镶件;该上模组件还具有可相互盖合和分离的上模A镶和上模B镶,该上模A镶和上模B镶之间设置用于成型产品的上模腔,该下模组件还具有可相互盖合和分离的下模A镶和下模B镶,该下模A镶和下模B镶之间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的下模腔,该上模腔和下模腔之间均与注料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在一个空间内,实现一倍产能的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产品产能,并有效降低产品的成型成本。
文档编号B29C45/32GK202208090SQ20112026241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
发明者傅黎生, 蔡吉林 申请人:南安市隆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