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657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料溜槽,尤其是一种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
背景技术
提钒污泥系统是转炉的主要配套工序,担负着提钒转炉浊环水净化、含铁污泥干燥回收的工作。该工序采用了钢铁行业较少使用的斜板沉淀池-离心机-干燥炉的处理工艺,而下料溜槽则是连接离心机和干燥炉的主要“通道”。转炉浊环水中含有大量的Fe203、FeO,经离心机泥水分离后,循环水排入蓄水池,而含Fe污泥则通过下料溜槽进入干燥炉内。原下料溜槽材质为20g,呈斜L型,在污泥输送过程中,大量污泥吸附、板结在管道内壁,造成炉壁粘挂、阻力增大,导致流速偏低;同时污泥在输送过程中,不断对下料溜槽进行冲刷、撞击,进行冲蚀磨损,特别是转弯处应力最为集中,造成溜槽产生裂纹、断裂;干燥炉内温度高达700 800°C,生产工艺是间断性生产,钢管冷热变化大,经常导致下料溜槽弯曲、断裂。弯管与旋转中烘干筒碰撞会将炉顶和挡火圈撬倒造成转炉停产。下料溜槽弯曲、断裂成为了制约生产的一个难题,为解决下料溜槽烧弯、断裂的问题,特设计制作了用于冶炼行业提钒污泥的双层下料溜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工作温度的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包括由外管道和内管道组成的溜槽主体,所述外管道与内管道同轴设置,外管道的内壁与内管道的外壁在边缘处相互密封连接,外管道与内管道之间形成冷却空间,所述溜槽主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连通至冷却空间。进一步的是,所述溜槽主体的转弯处呈圆弧状。进一步的是,所述外管道位于溜槽主体出口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耐火泥层。进一步的是,所述溜槽主体由12Crlmov合金结构钢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外管道贺内管道的结构,其中部有冷却空间,因此当下料溜槽工作时,可以通入冷却水至冷却空间,使得整个溜槽主体的温度降低,从而改善了溜槽主体的工作环境,使得溜槽主体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持强度,避免弯曲和断裂。溜槽主体的转弯处设置为圆弧状,这样就可以减轻污泥对转弯处的冲刷、碰撞,提高整个下料溜槽的使用寿命。同时对溜槽进行了防滑处理,即使溜槽松动下滑,也只能掉进烘干筒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0011]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溜槽主体1、外管道2、内管道3、冷却空间4、进水口 5、出水口 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外管道2和内管道3组成的溜槽主体1,所述外管道2与内管道3同轴设置,外管道2的内壁与内管道3的外壁在边缘处相互密封连接,外管道2与内管道3之间形成冷却空间4,所述溜槽主体I上设置有进水口 5和出水口6,进水口 5和出水口 6均连通至冷却空间4。下料溜槽由外管道2、内管道3、进水口 5和出水口 6构成。外管道2和内管道3均由12CrImov的合金结构钢卷成圆管,外管道2长度=内管道3长度,溜槽主体I长度根据离心机与干燥炉的距离而调节,其中内管道3直径与离心机下料管直径相同,外管道2直径> 内管道3直径。内管道3焊接在离心机出料口,内壁涂环氧树脂内防腐漆,外壁粘贴中空隔水套,呈直线下垂至干燥炉内。外管道2内壁粘贴中空隔水套,外部喷涂耐火材料,外管道2内壁与内管道3外壁距离根据离心机作业率调节。上部和下部各用一块12CrImov合金结构钢焊接,焊接处不得有裂纹,不得有夹渣、气孔等缺陷,焊完后用刚玉浇注料喷补。进水口 5、出水口 6上连接上水管以通入水,长度可随意调节。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下料溜槽制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抗冲击和耐腐蚀性。在使用时往冷却空间4中注入冷却水,可快速降低下料溜槽的温度,冷却后的水排入循环池中不断反复,使下料溜槽保持在正常温度,不会发生变形、断裂等现象。为了减少污泥的冲击,如图1所示,所述溜槽主体I的转弯处呈圆弧状。这样可以减少污泥的直接冲量,减少转弯处受到的冲击力。具体的,所述外管道2位于溜槽主体I出口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耐火泥层。既可对溜槽主体I起到保护作用,又能增加摩擦力,防止溜槽主体I下滑,即使溜槽主体I松动下滑,也只能掉进烘干筒内,不会撬倒炉顶和挡火圈。
权利要求1.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管道(2)和内管道(3)组成的溜槽主体(1),所述外管道(2)与内管道(3)同轴设置,外管道(2)的内壁与内管道(3)的外壁在边缘处相互密封连接,外管道(2 )与内管道(3 )之间形成冷却空间(4 ),所述溜槽主体(I)上设置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6),进水口(5)和出水口(6)均连通至冷却空间(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主体(I)的转弯处呈圆弧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道(2)位于溜槽主体(I)出口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耐火泥层。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主体(I)由12CrImov合金结构钢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料溜槽,尤其是一种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工作温度的用于提钒污泥的下料溜槽,包括由外管道和内管道组成的溜槽主体,所述外管道与内管道同轴设置,外管道的内壁与内管道的外壁在边缘处相互密封连接,外管道与内管道之间形成冷却空间,所述溜槽主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连通至冷却空间。由于采用外管道贺内管道的结构,其中部有冷却空间,因此当下料溜槽工作时,可以通入冷却水至冷却空间,使得整个溜槽主体的温度降低,从而改善了溜槽主体的工作环境,使得溜槽主体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持强度,避免弯曲和断裂。
文档编号F27D3/10GK203011153SQ20122070262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卢金 申请人: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