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齿轮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6779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的齿轮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齿轮室,包括齿轮室本体,其后端面的顶端一体铸造有水泵蜗壳体和机体进水口,机体进水口贯通至前端面,水泵蜗壳体的下侧的后端面上铸造有进水通道的半管壁,半管壁的上端与水泵蜗壳体相通,半管壁的下端延伸至齿轮室本体的侧壁;齿轮室本体的尾端设有液压泵齿轮安装室,液压泵齿轮安装室贯通前端面和后端面;齿轮室本体的侧端的下方位置设有机油冷却器接口,靠近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后端面上设有与机油冷却器接口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靠近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前端面上设有分别与进油通道贯通的机油进口和与出油通道贯通的机油出口。该齿轮室的多功能化、集成化,使得整机布置变得紧凑的同时利于整机降重。
【专利说明】 发动机的齿轮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齿轮室。

【背景技术】
[0002]齿轮室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零部件。现有齿轮室的功能是防护内部齿轮系、降低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部件的振动噪声及齿轮传动啮合带来的振动噪声以及密封内部润滑油,同时保证润滑油回到油底壳。另外,可以提供安装曲轴油封的支撑。但是,现有的齿轮室的功能单一,上述防护、密封、降噪只是其基本功能。
[000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齿轮室,通过在齿轮室本体上集成有其他零部件或其它零件的安装位,实现齿轮室的多功能化、集成化,使得整机布置变得紧凑的同时利于整机降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齿轮室,包括齿轮室本体,齿轮室本体具有前端面和后端面,前端面用来与发动机的机体进行安装,齿轮室本体的后端面的顶端一体铸造有水泵蜗壳体,水泵蜗壳体用来容置水泵叶轮,水泵蜗壳体的旁边设有与水泵蜗壳体相通的机体进水口,机体进水口贯通至前端面,水泵蜗壳体的下侧的后端面上铸造有进水通道的半管壁,半管壁的上端与水泵蜗壳体相通,半管壁的下端延伸至齿轮室本体的侧壁,水泵蜗壳体和机体进水口在后端面上的开口端面形成安装水泵的安装法兰面;齿轮室本体的尾端设有液压泵齿轮安装室,液压泵齿轮安装室贯通前端面和后端面;齿轮室本体的侧端的下方位置设有机油冷却器接口,机油冷却器接口朝向齿轮室本体的侧端,靠近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后端面上设有与机油冷却器接口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靠近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前端面上设有机油进口和机油出口,机油进口与进油通道贯通,机油出口与出油通道贯通。
[0006]优选地,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周围具有安装密封面,机油冷却器接口的中心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出油通道接通,螺纹孔的周围具有空腔,空腔与进油通道连通,进油通道内的机油通过空腔分流至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芯片处;机油冷却器通过中空接头拧入螺纹孔内而安装在机油冷却器接口上;中空接头上还安装有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串接在一起,经过机油滤清器的机油通过中空接头回流到出油通道内。
[0007]优选地,靠近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前端面上设有泄油腔体,泄油腔体与空腔之间贯通有泄油通道,泄油通道内安装有泄压阀。
[0008]优选地,与水泵一体成型有水道盖板,水道盖板扣合在半管壁上形成进水通道。
[0009]优选地,水泵蜗壳体的顶端集成有调温器的进水接管支撑,进水接管支撑的内部具有与水泵蜗壳体相通的内腔。
[0010]优选地,液压泵齿轮安装室上方的齿轮室本体上集成有充电机螺栓支撑。
[0011]优选地,半管壁的下端与侧壁的连接处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与半管壁相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齿轮室通过在传统单一结构的基础上,集成水泵蜗壳体、水泵进出水管及通道、水泵的安装法兰面、调温器的进水接管支撑,减少了外部管路的布置,使整机更加美观;还集成有机油冷却器接口及进出油通道,为机油滤清器及机油冷却器提供一种串接的安装方式;最后,集成液压泵齿轮安装室,可以满足液压泵安装的多样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齿轮室的后端面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齿轮室的前端面的示意图;
[001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齿轮室的俯视图;
[001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齿轮室的右视图;
[001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齿轮室与机油滤清器及机油冷却器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齿轮室与机油滤清器及机油冷却器的安装剖视图;
[0019]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齿轮室与液压泵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齿轮室与液压泵的安装剖视图。
[0021]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2]1-齿轮室本体,2-水泵蜗壳体,3-进水接管支撑,4-机体进水口,5-半管壁,6_进水管,8-液压泵齿轮安装室,9-机油冷却器接口,10-出油通道,11-进油通道,12-机油出口,13-机油进口,14-泄油孔,15-机油滤清器,16-机油冷却器,17-中空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5]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动机的齿轮室,包括齿轮室本体1,齿轮室本体I具有前端面和后端面(图1所示为后端面,图2所示为前端面),前端面用来与发动机的机体100进行安装(参见图8),齿轮室本体I的后端面的顶端一体铸造有水泵蜗壳体2 (参见图1),水泵蜗壳体2用来容置水泵叶轮,水泵蜗壳体2的目的是为冷却液提供压力水腔,水泵蜗壳体2的旁边设有与水泵蜗壳体2相通的机体进水口 4,机体进水口 4贯通至前端面(参见图2),水泵蜗壳体2的下侧的后端面上铸造有进水通道的半管壁5 (参见图1),半管壁5的上端与水泵蜗壳体2相通,半管壁5的下端延伸至齿轮室本体I的侧壁,水泵蜗壳体2和机体进水口 4在后端面上的开口端面形成安装水泵的安装法兰面21(参见图5),安装法兰面21同时提供水泵的安装支撑,其目的是为了固定水泵。另外,齿轮室本体I的尾端设有液压泵齿轮安装室8,液压泵齿轮安装室8贯通前端面和后端面(参见图1和图2)。还有,齿轮室本体I的侧端的下方位置设有机油冷却器接口 9,机油冷却器接口 9朝向齿轮室本体I的侧端(参见图1),靠近机油冷却器接口 9的后端面上设有与机油冷却器接口 9连通的进油通道11和出油通道10 (参见图1),靠近机油冷却器接口 9的前端面上设有机油进口 13和机油出口 12,机油进口 13与进油通道11贯通,机油出口 12与出油通道10贯通。
[0026]本实施例提供的齿轮室主要集成铸造有机体水循环的水泵部分、机油的冷却过滤部分和液压泵,在具体使用时,该齿轮室安装在机体上,然后可以安装相应的水泵、机油冷却器和滤清器以及液压泵,在具体安装时,水泵安装在安装法兰面21上后对水泵蜗壳体2和机体进水口 4进行密封,还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半管壁5需要另外的水道盖板密封,此时,水道盖板与水泵一体成型,水道盖板扣合在半管壁5上形成进水通道。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机油冷却器和滤清器串接在一起,然后一起安装在机油冷却器接口 9上,实现机体中机油的冷却和过滤循环。
[0027]如图4至图6所示,上述方案中,机油冷却器接口 9的周围具有安装密封面91,机油冷却器接口 9的中心设有螺纹孔93,螺纹孔93与出油通道10接通,螺纹孔93的周围具有空腔92,空腔92与进油通道11连通,进油通道11内的机油通过空腔分流至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芯片处,本实施例中,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通过中空接头17串接在一起,具体地,中空接头17的两端均具有螺纹端,一端拧入螺纹孔93内,机油冷却器安装在中空接头17的中间位置,且通过中空接头17上的台阶及压紧螺母18将机油冷却器16固定,然后在中空接头17的另一螺纹端装配机油滤清器15,还有,靠近机油冷却器接口 9的前端面上设有泄油腔体,泄油腔体与空腔之间贯通有泄油通道,泄油通道在泄油腔体内裸露出泄油孔14 (参见图2),泄油通道内安装有泄压阀19。机油滤清器及机油冷却器是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作用分别是通过机油滤清器的滤芯过滤机油的杂质,保证发动机机油的清洁,以及通过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芯片冷却机油,保证发动机机油的正常温度范围。他们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的机体油道内的高温机油通过齿轮室上的机油进口 13、进油通道11及空腔92进入机油冷却器16,先经过机油冷却器16的冷却再经过机油滤清器15的过滤,最终把清洁和冷却后的机油通过中空接头17回流至出油通道10,出油通道10内的机油通过机油出口 12进入机体油道,本实施例中,出油通道10的两端向齿轮室的前端面贯通形成两个机油出口 12(参见图2),以此保证机油在发动机内的循环工作。同时,当机油滤清器及机油冷却器内的油压超过一定值时,可以通过泄压阀19泄压,泄压后的机油通过泄油孔14回流至齿轮室内,保证发动机正常的油压。
[0028]如图8所示,装配液压泵时,先将两个滚动轴承83分别压装在液压泵齿轮安装室8和机体100上,再将液压泵齿轮82 —端压装在机体100内的滚动轴承里,再将齿轮室上的滚动轴承与齿轮室一起压装在液压泵齿轮82的另一端上,然后将液压泵81套装在机体100上,中间通过花键轴84连接,最后将液压泵齿轮盖20安装在液压泵齿轮安装室8上(参见图7),再在液压泵齿轮盖20上安装两颗螺钉85,螺钉85起到限位齿轮室上的滚动轴承、调整间隙作用,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液压泵齿轮82通过齿轮室内的曲轴齿轮和中间齿轮驱动,液压泵齿轮82的转动通过花键轴84传递给液压泵81进行工作,使液压泵81内的液体形成一定的液压,从而发挥液压泵的作用。同时,在液压泵齿轮盖20的安装面上也可以安装液压泵,其类似与在机体端安装液压泵结构一样,同样通过花键轴84连接液压泵齿轮82驱动液压泵进行工作,因此本齿轮室可以满足前后两端液压泵的安装。
[0029]另外,水泵蜗壳体2的顶端集成有调温器的进水接管支撑3,进水接管支撑3的内部具有与水泵蜗壳体2相通的内腔(参见图3),进水接管支撑3的目的是为了固定调温器进水接管。液压泵齿轮安装室8的上方的齿轮室本体I上集成有充电机螺栓支撑7 (参见图1和图2),其为了固定充电机螺栓。半管壁5的下端与侧壁的连接处设有进水管6,进水管6与半管壁5相通(参见图1),进水管6、半管壁5及水道盖板形成水泵进出水管及通道,目的是为水泵提供取水和出水的水道。
[0030]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齿轮室采用集成结构,增加零件的集成化及多功能化,整机更加紧凑的同时利于整机的降重。具体通过在传统单一结构的基础上,集成水泵蜗壳体2、水泵进出水管及通道、水泵的安装法兰面21、调温器的进水接管支撑3,减少了外部管路的布置,使整机更加美观;还集成有机油冷却器接口 9及进出油通道,为机油滤清器及机油冷却器提供一种串接的安装方式;最后,集成液压泵齿轮安装室,可以满足液压泵安装的多样性。
[0031]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的齿轮室,包括齿轮室本体,所述齿轮室本体具有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前端面用来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进行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室本体的后端面的顶端一体铸造有水泵蜗壳体,所述水泵蜗壳体用来容置水泵叶轮,所述水泵蜗壳体的旁边设有与所述水泵蜗壳体相通的机体进水口,所述机体进水口贯通至所述前端面,所述水泵蜗壳体的下侧的后端面上铸造有进水通道的半管壁,所述半管壁的上端与所述水泵蜗壳体相通,所述半管壁的下端延伸至所述齿轮室本体的侧壁,所述水泵蜗壳体和所述机体进水口在所述后端面上的开口端面形成安装水泵的安装法兰面; 所述齿轮室本体的尾端设有液压泵齿轮安装室,所述液压泵齿轮安装室贯通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 所述齿轮室本体的侧端的下方位置设有机油冷却器接口,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朝向所述齿轮室本体的侧端,靠近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后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连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靠近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前端面上设有机油进口和机油出口,所述机油进口与所述进油通道贯通,所述机油出口与所述出油通道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齿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周围具有安装密封面,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的中心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出油通道接通,所述螺纹孔的周围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所述进油通道内的机油通过所述空腔分流至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芯片处; 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中空接头拧入所述螺纹孔内而安装在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上; 所述中空接头上还安装有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所述机油冷却器串接在一起,经过所述机油滤清器的机油通过所述中空接头回流到所述出油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齿轮室,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的前端面上设有泄油腔体,所述泄油腔体与所述空腔之间贯通有泄油通道,所述泄油通道内安装有泄压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齿轮室,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水泵一体成型有水道盖板,所述水道盖板扣合在所述半管壁上形成所述进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齿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蜗壳体的顶端集成有调温器的进水接管支撑,所述进水接管支撑的内部具有与所述水泵蜗壳体相通的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齿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齿轮安装室上方的齿轮室本体上集成有充电机螺栓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齿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管壁的下端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半管壁相通。
【文档编号】F02F7/00GK204082371SQ20142066311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发明者】王德华, 蒋一丹, 董家枝, 梁德浦, 阳洪宗, 陈彪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