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和一种碳罐呼吸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5034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和一种碳罐呼吸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和一种碳罐呼吸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增压发动机尤其是小排量增压发动机越来越普及,且国家的排放法规也日益严格。碳罐呼吸系统的作用是将储存于碳罐中的油气吸入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进行燃烧,避免油气泄漏进入大气,以满足国家法规要求。

如图1所示,现有的碳罐呼吸系统通常包括碳罐呼吸连接管路、油箱11、碳罐12、碳罐电磁阀13、节气门18、发动机、空气滤清器24以及增压器25,其中碳罐呼吸连接管路通常包括三通阀14、与三通阀14的两个出口分别相连的第一单向阀15和第二单向阀17,三通阀14的入口通过碳罐电磁阀13与碳罐12相连通,碳罐12与油箱11连通,第一单向阀15与节气门18和发动机的进气歧管16之间的连接管路相连通,第二单向阀17与增压器19和空气滤清器191之间的连接管路相连通。该碳罐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在发动机小负荷时,节气门18关闭时,节气门18后的管路存在真空,碳罐11内的油气经碳罐电磁阀12、三通阀14和第一单向阀15进入进气歧管16,而后进入发动机的气缸192;在发动机大负荷时,节气门18打开,由于增压器25的作用,增压器25后的管路具有正压,增压器25前的管路具有负压,使得第一单向阀15关闭,而第二单向阀17被打开,此时碳罐12中的油气将经碳罐电磁阀13、三通阀14和第二单向阀17进入增压器19前的管路中,经增压器19压轮压缩后进入进气歧管16。然而,由于增压器19压轮前的负压最大只能产生7kpa的压差,即其能产生的负压有限,导致其不能从碳罐12中抽吸出更多的油气,从而使得该碳罐呼吸系统对碳罐12中油气的抽吸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罐呼吸连接管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罐呼吸系统对碳罐中油气的抽吸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罐呼吸连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其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一单向阀、第二三通阀、文丘里管以及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入口用于通过碳罐电磁阀与碳罐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一出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另一出口与所述文丘里管的吸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第二三通阀之间,使得油气只能由所述第一三通阀向所述第二三通阀单向流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用于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和节气门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文丘里管的进入口相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用于与连接增压器和空气滤清器的压前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与所述压前管路之间,使得油气只能由所述文丘里管向所述压前管路单向流通。

优选地,所述文丘里管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由所述吸入口流入所述文丘里管内的油气的流量。

一种碳罐呼吸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碳罐相连的第一连接管、用于与所述压前管路相连的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以及本体,所述文丘里管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进入口相连通的l型通道,所述l型通道的拐角处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吸入口相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凸起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l型通道上远离所述进入口的一端相连通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吸入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片,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l型通道之间;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安装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的所述文丘里管处设置有用于容纳传感器的容纳孔,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传感器的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相连接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片,所述第一阀片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安装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接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卡槽;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片,所述第二阀片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卡接凸起,所述第三安装部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凸起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其在发动机大负荷时,增压器开始工作,压前管路中具有负压,而使第二单向阀打开,增压后的一部分气体将会经第一三通阀、文丘里管以及第二单向阀,流入增压器的压前管路中,由于在气体从文丘里管的进入口流到文丘里管的出口时,利用文丘里效应此时在文丘里管内与吸入口相连通的缩径口处将产生较大的负压,使得更多的油气由吸入口被吸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碳罐呼吸系统对碳罐中油气的抽吸效果。

本发明的碳罐呼吸连接装置,其将上述碳罐呼吸连接管路集成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本体以及第三连接管中,而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装置,从而大大地简化了碳罐呼吸系统的结构,有效地减少了连接各部件之间的管路,降低了因各部件之间连接处较多而易于出现失效的风险,提高了碳罐呼吸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碳罐呼吸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呼吸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呼吸连接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呼吸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在小负荷时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在大负荷时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呼吸连接装置的内部气道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11、油箱12、碳罐13、碳罐电磁阀14、三通阀

15、第一单向阀16、进气歧管17、第二单向阀18、节气门

19、增压器191、空气滤清器192、气缸21、油箱22、碳罐

23、碳罐电磁阀24、空气滤清器25、增压器26、节气门

27、进气歧管28、气缸31、第一三通阀32、第一单向阀

33、第二三通阀34、文丘里管35、第二单向阀41、本体

411、吸入口412、进入口413、出口414、缩径口

415、l型通道42、第二安装部43、第一安装部44、第三安装部45、单向阀片46、容纳孔47、固定孔48、安装孔49、密封圈51、第一连接管52、第一连接凸起53、第二连接凸起

54、第一连接通道55、第二连接通道61、第二连接管

62、连接部71、第一阀片72、第二阀片81、第三连接管

91、安装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其包括第一三通阀31、第一单向阀32、第二三通阀33、文丘里管34以及第二单向阀35,第一三通阀31的入口用于通过碳罐电磁阀23与碳罐22相连通,第一三通阀31的一出口与第二三通阀35的入口相连通,第一三通阀31的另一出口与文丘里管34的吸入口相连通;第一单向阀32设置在第一三通阀31与第二三通阀33之间,使得油气只能由第一三通阀31向第二三通阀33单向流通;第二三通阀33的第一出口用于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27和节气门26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三通阀33的第二出口与文丘里管34的进入口相连通;文丘里管34的出口用于与连接增压器25和空气滤清器24的压前管路连通,第二单向阀35设置在文丘里管34的出口与压前管路之间,使得油气只能由文丘里管34向压前管路单向流通。可以理解的是,碳罐22与油箱21相连通,进气歧管27与发动机的气缸28相连通;图2中的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发动机在小负荷时,节气门26关闭,增压器25不工作,进气歧管27与节气门26之间的管路存在真空,碳罐22内的油气将经碳罐电磁阀23、第一三通阀31、第一单向阀32和第二三通阀33进入进气歧管27,并流入气缸28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其在发动机大负荷时,增压器25开始工作,压前管路中具有负压,而使第二单向阀35打开,增压后的一部分气体将会经第一三通阀31、文丘里管34以及第二单向阀35,流入增压器25的压前管路中,由于在气体从文丘里管34的进入口流到文丘里管的出口时,利用文丘里效应此时在文丘里管34内与吸入口相连通的缩径口处将产生较大的负压,使得更多的油气由吸入口被吸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碳罐呼吸系统对碳罐22中油气的抽吸效果。

进一步地,文丘里管34上可以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由吸入口流入文丘里管34内的油气的流量,从而能够检测大负荷时流入压前管路的油气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增压器25后不需要再设置取气管路,大、小负荷共用一路管路,即第二三通阀33与连接节气门26和进气歧管27的管路之间的管路,从而使得碳罐呼吸系统的管路布置得到了简化。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碳罐呼吸连接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碳罐呼吸连接管路,其还包括用于与碳罐22相连的第一连接管51、用于与压前管路相连的第二连接管61、第三连接管81以及本体41,文丘里管设置在本体41内,本体41内设置有与进入口412相连通的l型通道415,l型通道415的拐角处与第三连接管81相连通;第一连接管5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起52和第二连接凸起53,第一连接凸起52上设置有用于与吸入口411相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54,第二连接凸起53上设置有用于与l型通道415上远离进入口412的一端相连通的第二连接通道55,第一连接通道54与吸入口411之间设置有单向阀片45,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二连接通道55与l型通道415之间;本体4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凸起52相配合的第一安装部43、与第二连接凸起53相配合的第二安装部42以及与第二连接管61的连接部62相配合的第三安装部44;第一连接通道54和第二连接通道55均与第一连接管51的管孔相连通,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文丘里管的出口413与第二连接管61的管口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图3中未示出第三连接管81;图5和图6中的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第三连接管81上远离l型通道415的一端与节气门26和进气歧管27之间的管路相连,以使得油气能够通过进气歧管27进入气缸28,为了提高密封性,第三连接管81与节气门26和进气歧管27之间的管路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密封圈49;单向阀片45使得油气只能由第一连接管51的管孔流向吸入口411,当增压器25开始工作后,在气体经第二三通阀33,并从文丘里管的进入口412流到文丘里管的出口413时,利用文丘里效应此时在文丘里管内与吸入口411相连通的缩径口414处将产生较大的负压,使得单向阀片45被打开,使得更多的油气由吸入口411被吸入。

进一步地,本体41上的文丘里管处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传感器的容纳孔46,本体41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传感器的固定孔47,从而使得该本体41具有安装传感器的功能,实现对传感器的安装,将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也集成在了该本体41上,进一步简化了结构。

为了实现该碳罐呼吸连接装置的安装和固定,本体4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与车身相连接的安装孔48。

进一步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片71,第一阀片7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接凸起,第二安装部42内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卡接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卡槽;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阀片72,第二阀片7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卡接凸起,第三安装部44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卡槽,第二定位卡接凸起与第二定位卡槽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结构简单,更易于实现在本体41上的安装。为便于理解,图7中表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呼吸连接装置的内部气道示意图,其中,安装处91用于安装各单向控制阀片,如单向阀片45、第一阀片71以及第二阀片72。

为了能够使得本体41与第一连接管51、第二连接管61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可靠,第一连接凸起与第一安装部43可以焊接连接,第二连接凸起与第二安装部42可以焊接连接,第三安装部44与连接部62可以焊接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体41与第三连接管81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本体41与第三连接管81也可以焊接连接,以更好地提高该碳罐呼吸连接装置的整体强度。可以理解的是,本体41、第一连接管51、第二连接管61以及第三连接管81均可以为塑料材质,部件之间可以采用摩擦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碳罐呼吸连接装置,其将上述碳罐呼吸连接管路集成在第一连接管51、第二连接管61、本体41以及第三连接管81中,而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装置,即将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以及文丘里管均集成在一个装置上,从而大大地简化了碳罐呼吸系统的结构,有效地减少了连接各部件之间的管路,降低了因各部件之间连接处较多而易于出现失效的风险,提高了碳罐呼吸系统的可靠性。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