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排量的旋转斜盘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807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排量的旋转斜盘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调装置的压缩机。特别是有关一种可变排量式的压缩机,例如包括单头活塞的转动斜盘式的压缩机。
在可变排量压缩机--例如用于空调制冷系统的转动斜盘压缩机中,具有一转动斜盘,其相对于压缩机的纵轴倾斜。另外,采用一种结构以改变前壳中容纳转动斜盘的空间中的压力,即,曲柄室中的压力。于是,作用于活塞前侧的压力被控制,其与作用于活塞后侧的气体压力相平衡。于是,能改变转动斜盘的摆动角--其相应于活塞的行程量(活塞的位移)。最后,通过控制由容量控制阀导入腔室的介质压力--其响应于吸入压力,可以控制曲柄室的压力。
在具有上述可变排量结构的压缩机中,需要一曲柄室的基本密封结构,以便控制曲柄室的压力。为了形成这一密封结构,在转轴和外壳之间有一密封装置,例如唇形密封组件。然而,在空调装置的高负荷时,特别是在全容量工作时,曲柄室包含了来自操作室的高温和高压的泄漏气体的浓厚气氛。这种高温高压的泄漏气体的浓厚气氛一方面引起唇形密封快速损坏,另一方面,在产生相对滑动的各位置使部件快速磨损。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使用了增加了耐热性的材料,或进行另外的表面处理,然而,这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为此,本发明的发明者已提出了一种改进,其曲柄室有一与外侧通道相连的吸入孔,以致较低温度的再循环的致冷剂通过曲柄室和吸入通道引入后壳中的吸入室。另外,为了允许压缩机的容量可以变化,在吸入通道上布置一调整阀,使吸入通道的有效截面积可以进行调整。即,吸入通道的有效截面积的调整使致冷剂气体的压力在活塞的前端面可以变化(吸入室压力),由此,可对转动斜盘的倾角,即,活塞的行程,进行可变地控制。另外,通过调整阀对吸入室压力的控制由一容量控制阀的操作来协助,以在曲柄室得到一再循环致冷剂的与先有技术压力大致相同的基本恒定的压力。
然而,可变排量压缩机的这种改进的缺点是在高速运转时由于活塞的大的惯性,其不能对控制特性提供充分的反应速度。即,在高速操作时,旋转斜盘可能被定位于其提供了最大斜角的位置。这就意味着为执行压缩机容量控制的曲柄室的基本恒定的压力控制主要由吸入通道的节流进行。这种吸入通道的增加的节流,与活塞增加的位移相结合,使吸入室的压力大大减小。大大减小压力的气体然后在缸筒中受到压缩,同时由于出口室中的气体压力使出口压力基本保持恒定而不受压缩机转速的影响。
于是,能得到一个大大增加的压缩比值,其是出口压力(绝对值)与入口压力(绝对值)之比。在这种情况下,由活塞在缸筒中的气体压缩基本上是绝热的。于是,致冷剂的吸入压力越小,由气化致冷剂的压缩对同一出口压力的致冷剂的温度增加越大。换句话说,不管是低入口温度或是低的入口压力,出口温度可以以一不可预测的方式大大增加。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已提出了一个方案,其中,在旋转斜盘上装有一配重,以平衡由活塞的轴向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惯性力,由此,减少压力差(曲柄室压力和吸入室压力的差),而这对于改变压缩机的容量是需要的。然而,这一方案在目前是不实际的,因为其增加了压缩机的尺寸和重量,并增加了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排量式的压缩机,其能克服先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排量式的压缩机,其能防止出口温度的增加,特别是在高速运转时,同时保持了气体向曲柄室吸入系统的简单结构。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容量控制阀以这种方式控制调整阀,使在吸入通道(包括用于控制有效流动面积的调整阀的小孔)中的压力被控制至一恒定值,其是处于曲柄室压力和吸入室压力的中间。
与先有技术系统的在曲柄室中保持恒定压力相比,本发明(其中在流动控制部分的压力被控制到一恒定值)能在一高速运转时在流动控制部分使压力降(在曲柄室和吸入室之间的压力差)被减少,而导致减少旋转斜盘倾角的变化。于是,在防止吸入室压力有大的减少,即,防止排出气体的温度过份增加。
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中,采用一个滑阀而允许有效流动面积能连续变化,从而得到一理想的操作。
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中,在容量控制阀中产生一压力,其处于曲柄室压力和吸入室压力的中间,并用于控制调整阀。于是,为完成本发明的所要求的操作,一个较简单的结构就足够了。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图1是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转斜盘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剖视图;图5A显示了先有技术的系统中压缩机吸入通道不同位置的压力,其曲柄室中的压力是受控的;图5B与图5A相似,显示了本发明的压缩机的吸入通道的压力特性。
图1-3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单头活塞式压缩机的实施例,其有一缸体10,一前壳12,一后壳14和一阀板16。缸体10的前端面与前壳12接触,其后端面通过阀板16与后壳14接触。部件10与16通过圆周间隔的螺栓18相互连接。一曲柄室21形成于缸体10和前壳12之间。
压缩机还包括一驱动轴22,其外端由前壳12通过一第一径向轴承装置24可转动地支承,其内端由缸体通过一第二径向轴承装置26可转动地支承,而驱动轴延伸穿过曲柄室21。驱动轴22的前端伸出前壳12之外,并通过一离合器(未示)和一皮带轮和皮皮带机构(未示)连接于车辆的发动机的曲轴,使发动机曲轴的转动能在离合器接合时传递给驱动轴22。
缸体10由一组圆周间隔的缸筒10-1构成,单头式的活塞28插入缸筒,使各活塞28能在相应的缸筒10-1中作往复的轴向滑动。
在驱动轴22上邻近第一轴承装置24并轴向向外的位置有一轴密封装置30,而在驱动轴22和前壳12之间得到一液体密封连接。
在曲柄室21中,一转子32通过连接装置例如花键装置连接于驱动轴22,以致转子和驱动轴22一同转动。在转子32和前壳12之间有一推力轴承装置34。一旋转斜盘36位于转子32远离前壳12的一侧,其可相对于转轴22的轴线倾斜。在转子32和旋转斜盘36之间有一弹簧37,以推动旋转斜盘36离开转子32。在旋转斜盘36的外圆周上形成有平的滑动表面36-1,其与基本半球形的滑块38的平面为面接触。滑块38的球形表面与对应活塞28上形成的球形凹部28-1相配合。
压缩机还包括一铰链机构40,以允许在旋转斜盘36与转子32一同转动的同时,其倾角可以改变。铰链机构40由一对有导销44的支座42和一对支臂46构成。支座42固定连接于旋转斜盘36朝向转子32的一侧,处于与滑动表面36-1径向向内间隔的位置。一对支座42与旋转斜盘36是这样布置,使在成对的支座之间,旋转斜盘36的位置T--其使活塞28位于上死点位置--被定位。即,上死点T对应于活塞28的一个位置,在旋转斜盘36转动时,在该位置活塞28运动到图1中最右端。下死点位置对应于活塞28的一个位置,在旋转斜盘36转动时,在该位置活塞28运动到最左端。支座42与导销44整体成形。各导销44的自由端形成一球部48。在旋转斜盘36的中部形成一台阶孔36-2,驱动轴22从孔中穿过,以允许旋转斜盘36能有倾斜运动。另外,一个配重50通过一适当的装置例如铆钉固定连接于旋转斜盘36朝向转子32一侧的位置U处,使活塞处于底部中心,从而使配重50径向向外延伸,即,离开轴22的轴线,同时避开旋转斜盘朝向转子32一侧的滑块38。旋转斜盘36的最大倾角由其从配重径向向内的前端面36-3与转子32的后端面32-1的接触而限制。相反,旋转斜盘36的最小倾角由其埋头边36-4与装在驱动轴22环槽上的簧环52相接触而限制。成对的支臂46连接于转子32的上部,使臂46向后延伸。支臂46形成有引导孔46-1,在其中,布置有相应的导销44的球形部分48。导孔46-1朝缸体32向下倾斜,并相对于一由轴22的轴线和旋转斜盘36的位置T(这使活塞28移动到其上死点位置)所限定的平面平行延伸。由于导销44和支臂46的成对布置横跨旋转斜盘36的位置T(这使活塞处于上死点位置),旋转斜盘能进行摆动,而同时使其保持在一横向于由轴的轴线和旋转斜盘36的位置T(这使活塞28处于其上死点位置)所限定平面的平面内。
前壳12有一吸入口54,其在一蒸发器(未示)下游位置与外侧致冷系统相连,并通向曲柄室21,以将气态致冷剂从外侧致冷系统引入曲柄室21,其可作为一消声器使用。一大致五星形的凹部10-2形成于缸体10后端,朝向阀板16,在缸体10和阀板16之间形成一扩张室57。在缸体10上形成一组(5个)圆周向间隔并轴向延伸的孔56,使各孔56前端通向曲柄室21,后端通向扩张室57。
后壳14前端朝向阀板16,其上形成有环形凹部14-1,和位于内环形凹部14-1径向外侧的环形凹部14-2。在后壳14和阀板16之间,凹部14-1形成了一吸入室59,凹部14-2形成一排出室60。在活塞28和阀板16之间,以已知的方式,由各缸筒10-1形成工作腔29(压缩室)。以已知的方式,提供入口阀(未示)和出口阀(未示),通过形成于阀板16上的入口61选择性地开闭各工作腔与吸入室59,并通过阀板16上的出口62选择性地开闭各工作腔与出口室61。
在缸体10和前壳12上分别形成一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部分10A,12A,其相互配合在其中形成一阻尼室64,其一方面,通过在外壳中的通道(未示)与出口室60连通,另一方面,通过在凸缘部分10A中的出口67与一未示的在冷凝器(未示)上游的外侧致冷通道连通。
在腔64中,外壳10形成一向外突出的部分10B,其中有一孔10-3,用于容纳一容量控制阀66,其细节将在后面描述。缸体10还形成有孔10-6,其通向孔10-3,其与后壳14中的孔14-4和14-5一起形成一压力供应通道65,其与一调整阀68的后侧相通。
后壳14还形成有一圆柱形部分14-3,其中轴向插入一可滑动的调整阀(滑阀)68,以致在调整阀68的前侧形成一阀腔70,使阀腔70通过阀板16上的开口16-1与扩张室57连通。在调整阀68的另一侧形成有背压室71。后壳14上的圆柱形部分14-3形成一阀孔72,其与调整阀68配合,根据通过压力供应通道65通向出口压力的的背压室71中的压力,可以控制阀孔72的开度。在轴后端的弹簧座76和调整阀68之间有一弹簧74,以将后者推向后壳14。
如上所述,通过由孔56、扩张室57、孔16-1,腔70和阀孔72形成的吸入通道,曲柄室21与吸入室59相连通。另外,阀孔72构成一节流部分,其决定了吸入通道的有效流动面积,其是通过调整阀68控制由阀孔72的开度来控制的。
缸体10形成有孔10-4,其一端通向曲柄室21,另一端通向孔10-3。缸体10还有一孔10-5,其一端通向孔10-3,另一端通向吸入室59。孔10-4和10-5构成了一压力检测通道69。检测通道69与供应通道65与容量控制阀66的对应口相连,这在后面还要详述。
在图4中,容量控制阀66主要包括一体68,其位于缸体10的孔10-3中,一球阀80,一阀孔81,一压力敏感机构82,和一用于连接机构82与球阀80的连接杆81,压力敏感机构82包括一套管83,一拧入顶端的管形件83的顶塞84,一上固定板86,其连接于套管83的底端,一下固定板88连接于体78顶端,其突出于孔10-3,一膜片90固定于上和下固定板86和88之间,并且一个弹簧91将膜片向下推。套管83,端塞84,一固定板86和膜片90形成一大气室92。套管83形成有一通气孔83-1,其通过套管83和塞84之间的由背隙形成的间隙而与腔92液体连通。以使腔92处于大气压力下。弹簧91底部座落于弹簧座94上,座94通过一球98连接于一固定环96。即,弹簧座94底部有一V形截面形状的凹部,球98啮合于其中,同时后者与固定环96上的内圆形凹部接触。于是,弹簧91的压缩力使膜片90向下位移。在膜片90和下固定板88之间形成一压力产生室100,体78中的孔78-1通向该压力产生室。孔78-1在孔10-4和10-5(其构成了压力检测通道69)打开的位置通向孔10-3。于是,在吸入室59中的压力通向压力产生室100,由此产生一压力,其处于曲柄室21中的压力和吸入室69的压力的中间。
一杯形的压力室102布置于压力产生室100中,使其顶部的突缘端与膜片90下侧接触,同时,弹簧104将压力件102向上推。
连杆81--其可相对于体78滑动--的顶端靠在压力件102上。连杆81的下端连接于球阀80。
体78的底端形成一细长的凹部78-2,一环形的底塞106可拧入其中,从而在体78和塞106之间形成一出口压力室108。一盘形弹簧110位于端塞106和弹簧座112之间,一球阀80位于弹簧座112上,通过弹簧110的弹力将球阀80向上推。端塞106上形成有孔106-1,而允许出口压力室108与阻尼室64连通。体78上形成有开口78-3,其位于对应于构成压力供应通道65的孔10-6的位置。于是,球阀80控制阀孔81,即背压室71与出口压力室108的连通。最后,一个过滤件110装在底端盖106上。
由于离合器(未示)的分离而使轴22的转动停止时,在压缩机中保持预定的压力,其与弹簧59一起将膜片向上推。由于在大气室92中的大气压力和弹簧91的调整压力,在膜片90上的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于是,膜片90向上运动,由于弹簧110的力,就引起球阀80向上运动,而使球阀80座落于阀座上而关闭阀孔81。于是,就防止了阻尼室64通过供应通道65与背压室71相通。
离合器(未示)的接合使转动从发动机的曲轴(未示)上传递到转轴22上,即,转子32上。转子21的转动通过铰链装置40传递到旋转斜盘36上,这引起活塞28在各自的缸筒10-1中作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开始在各工作腔29中压缩气体。于是,活塞28在离开阀板16方向的运动使相应的工作腔29的容积增加,从而将气态致冷剂从吸入室59通过对应的吸入口61和吸入阀(未示)导入工作腔29。反之,活塞28在朝向阀板16方向的运动使对应工作腔29的容积减少,于是,从工作腔29中通过对应的出口阀(未示)和出口62向出口室60排出气态致冷剂。
在压缩机开始操作时,小室中的温度和从致冷管线再循环到压缩机的致冷剂的压力(产生于供应通道69中的压力)是高的,以致在室100中产生的压力足够地高以保持球阀80的座落位置,由此,使压力供应通道65与出口压力室108断开。于是,在背压室71中保持一小的压力,通过弹簧74的力使调整阀68向后壳14移动,于是增加了调整口72的开度,从而增加了在吸入室59中的压力。于是,就保持了一个状态在吸入室59和曲柄室21之间的压力差小于预定值,于是,得到一个活塞28的最大行程,使压缩机在最大容量(能力)下工作。
在压缩操作时,从外侧致冷系统,即蒸发器(未示)再循环的气态致冷剂通过吸入口54导入曲柄室21。在曲柄室21中的致冷剂通过由孔56、扩张室57和阀孔72构成的吸入通道导向吸入室59,并当对应的吸入阀(未示)打开时导入各缸筒10-1(工作腔29)。换句话说,曲柄室21总是保持在吸入气体的气氛下,于是,通过在低温状态的致冷剂和与润滑剂混合的润滑颗粒,对于在曲柄室21中滑动的部件可以实现有效的润滑和冷却。由此,一方面延长了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在唇形密封装置30上只有小的密封力,能减少热的产生,从而增强了其防止受热恶化的能力。
在缸筒10-1中受到压缩的致冷剂使对应的出口阀(未示)打开,并通过对应的出口62排入出口室60。出口室60通过一通道(图1中未示)与阻尼室64相通。阻尼室64作为一消音器工作,其作用是阻尼在出口室60中致冷剂的压力脉动。于是,减少了压力脉动的致冷剂通过出口67和一连接于出口67的软管接头(未示)排入外侧的致冷系统,即,一冷凝器。可以注意到,与阻尼室64中致冷剂气体分离的润滑剂通过在外壳中的油孔(未示)返回曲柄室21。
压缩机的连续全负荷操作使小室中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压力产生室100中的压力下降而低于预定值,以致在膜片90处,使全部向上的力(室100中压力作用在膜片上的力加上弹簧81的力)小于全部向下的力(室92中的大气压力作用在膜片90上的力加上弹簧91的力),于是,膜片90向下移动,该力通过杆81传递到球阀80上,使球阀80离开阀孔81。于是,在阻尼室64中的高压通过孔10-3,开口107,室108,阀孔81,开口78-3和供应通道65通向背压室71,从而增加室71中的压力,这就使调整阀68运动离开后壳14,从而减小阀孔72的开度。阀孔72开度的减小使吸入室59中的压力减小,使吸入室59中压力与曲柄室21中压力的压力差比预定值大,这就使旋转斜盘36的倾角,即,活塞的行程减少,使压缩机以一个小的容量工作,这使出口室60,即阻尼室64中的压力减小。于是,在室100中产生的压力被控制在一预定值。然后,由于空调的负载,在曲柄室21中的压力被恢复,使容量控制阀66再呈球阀80座落于阀孔81的位置,以致弹簧74的力使调整阀68向后壳14运动,而使阀孔72的开度恢复。
在上述操作中,由调整阀68所进行的阀孔72的节流程度的控制是以连续的方式进行的,从而压缩机容量的变化是可以平稳地进行,于是,防止了发生冲击。另外,调整阀68与后壳14的圆柱形部分14-3的配合结构是如此,以致在压力供应通道65中的压力通过部分68和14-3之间的间隙以一受控的速度泄漏到室70中,即,吸入通道中,这就允许调整阀平稳地缩回。总之,根据实施例压缩机的操作,可以根据空调的负载而进行容量的控制。
下面,对照先有技术,对本发明的吸入气体压力变化特性进行说明。图5A显示了压缩机吸入系统的不同位置的致冷剂的压力值,例如在曲柄室,节流部分和吸入室,在该处控制是根据曲柄室的压力进行的。换句话说,在小孔处控制节流程度,以改变活塞的位移,即,旋转斜盘的倾角,以在曲柄室中得到一恒定压力值。如图5A中所示,速度越大,在节流部分的节流程度(压力降)越大。即,特别是在高速条件下,由于活塞28往复运动的惯性力的影响(这与转速成正比),在曲柄室21和吸入室59之间的压力差(这使活塞28的位移,即行程变化)增加了。为了在曲柄室21和吸入室59之间得到这样一个增加的压力差而同时在曲柄室21中保持一预定的恒定压力P0,吸入通道被高度地截流,于是,在吸入室中得到一大的压力降。在图5A中,在曲柄室和吸入室中的压力差指定为ΔP。
图5B是在本发明中沿吸入系统位置的压力值的特性。即,曲线H2,M2和L2显示了在曲柄室21、节流部分(阀孔72)和吸入室59中的高、中、低速条件下的压力值。在本发明中,控制到一恒定值的不是曲柄室中的压力,而是在控制阀66的压力产生室100中的压力,即,在包括节流部分(小孔72)的吸入通道中的压力,这是一个在曲柄室21中的压力和在吸入室59中的压力中间的一个压力。即,这一调整是如此,以致使在室100中产生的压力被控制到一恒定值P0’,这对应于在图5A的系统中以低速状态L1操作时在小孔处的压力值PL1.
在本发明的系统的操作中,甚至在如曲线H2所示的高速条件(高负载条件)下,在吸入通道的压力被控制到预定值P0’,其大于图5A系统中节流部分的压力PH1,其引起了吸入室节流部分压力相应的增加。随着空调负载的减小,由于控制阀66和调整阀68的配合,吸入通道的节流度减小了,于是,在吸入通道包括节流部分(阀孔72)控制了预定的恒定压力P0’。换句话说,不象在图5A的系统中“直接地”控制节流的部分,在图5B所示的本发明中采用容量控制阀66与调整阀68相配合,以控制旋转斜盘36的倾角,使在吸入通道包括节流部分所产生的压力被控制到预定值,这导致了引入缸筒10-1的气体量减少,以及吸入室59中压力的增加。于是,根据本发明,能获得在吸入通道节流部分的压力增加--这对应于图5A中PL1-PH1,以及曲柄室21和吸入室59之间压力差的减少--这对应于ΔP-ΔP’,由此防止了吸入室59中压力的过份减少,即,气体出口温度的过份增加。
最好在节流部分,即,阀孔72的吸入通道的压力由控制阀66的室100直接检测。然而,图1-4中实施例的结构足以得到同样的作用,其中室100连接于压力检测通道69,通道69由通向曲柄室21的孔10-4和通向吸入室的孔10-5构成,以致在曲柄室中压力和吸入室59中压力之间的一结合压力能在室100中检测到。
在上述本发明的压缩机的操作中,与先有技术不同,在曲柄室21中不能保持一恒定的压力,如图5B所示,然而,这实际上不会产生任何不利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排量式压缩机,包括一缸体,具有轴向间隔的前端和后端,并在其中形成轴向延伸的缸筒;一前壳连接于缸体前端,在缸体和前壳之间形成一曲柄室;一后壳连接于缸体的后端,在缸体和后壳之间形成一吸入室和一出口室;活塞可滑动地布置于相应的缸筒中,使在各活塞的一侧形成工作腔;一位于曲柄室中的旋转斜盘,其与轴一起转动,并相对于转轴的轴线倾斜,同时旋转斜盘与活塞相配合,使活塞可以在各相应的缸筒中往复运动,使当活塞在一个方向运动时,能增加工作腔的容积,将在吸入室中要压缩的气体导入工作腔,并当活塞在一相反方向运动时,能减少工作腔的容积,使在工作腔中受压缩的气体排入出口室;所述旋转斜盘的布置使旋转斜盘相对于转轴轴线的倾角根据曲柄室和吸入室中的压力差而改变;曲柄室与外侧的致冷通道相通,以接收要被压缩的气体;一吸入通道,使曲柄室与吸入室相通,以将致冷剂气体导入吸入室;一调整阀,用以控制吸入通道的有效流动面积;一容量控制阀,用以操作所述调整阀,使在吸入通道位置的压力被控制为一预定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阀为一柱塞式阀,其响应容量控制阀提供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控制阀响应于曲柄室中压力和吸入室中压力之间的的一个中间压力,以操作调整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阀包括一柱塞阀件,其可滑动地装在外壳中,以控制吸入通道中小孔的开度,和一在滑阀远离小孔一侧的室,其与来自容量控制阀的压力相通,并且一弹簧推滑阀以增加小孔的开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控制阀包括一膜片,在膜片一侧形成一基准压力室,在膜片另一侧形成一压力产生室,其与曲柄室和吸入室相通,和一与膜片相连的阀件,以根据基准压力室和压力产生室之间的压力差控制出口压力与调整阀的连通。
6.一种可变排量式压缩机,包括一缸体,具有轴向间隔的前端和后端,并在其中形成轴向延伸的缸筒;一前壳连接于缸体前端,在缸体和前壳之间形成一曲柄室;一后壳连接于缸体的后端,在缸体和后壳之间形成一吸入室和一出口室;活塞可滑动地布置于相应的缸筒中,使在各活塞的一侧形成工作腔;一位于曲柄室中的旋转斜盘,其与轴一起转动,并相对于转轴的轴线倾斜,同时旋转斜盘与活塞相配合,使活塞可以在各相应的缸筒中往复运动,使当活塞在一个方向运动时,能增加工作腔的容积,将在吸入室中要压缩的气体导入工作腔,并当活塞在一相反方向运动时,能减少工作腔的容积,使在工作腔中受压缩的气体排入出口室;所述旋转斜盘的布置使旋转斜盘相对于转轴轴线的倾角根据曲柄室和吸入室中的压力差而改变;曲柄室与外侧的致冷通道相通,以接收要被压缩的气体;一吸入通道,使曲柄室与吸入室相通,使致冷剂气体导入吸入室;一滑阀,可滑动地布置于后壳,以控制在吸入通道中调整孔的开度;一控制室,其位于滑阀远离调整孔的一侧;一第一弹簧,其推动滑阀,使调整孔能充分打开;一膜片,其一侧限定了一基准压力室,在另一侧限定了一压力产生室;一阀件,其与膜片相连,以控制出口室与出口压力的连通;一第二弹簧,其推动膜片,使阀件处于打开状态;压力产生室与曲柄室和吸入室相通,使在压力产生室中产生压力,该压力处于曲柄室压力和吸入室中压力的中间;由此,阀件控制出口压力与控制室的连通,根据压力产生室中产生的压力通过滑阀控制孔的开度,于是,在吸入通道的位置得到一基本恒定的压力,该压力处于曲柄室压力和吸入室压力的中间。
全文摘要
可变排量压缩机,在前壳有一曲柄室,一与外侧致冷剂通道相连的吸入口通向该室。在后壳形成一吸入室,通过由缸体形成的吸入通道与曲柄室相通。吸入室有一调整阀,具有一可变孔,可由容量控制阀操作,以控制孔的开度,使吸入通道控制为一预定压力,该压力处于曲柄室压力和吸入室压力之间中间。防止在吸入室有过分的压力减少,和出口温度的过度增加。
文档编号F04B49/22GK1165916SQ9710498
公开日1997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3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4日
发明者太田雅树, 小林久和, 滨崎胜, 冈留洋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