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的静液压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59222阅读:来源:国知局
实现在制动模式、过度运行模式或延迟模式中的载荷独立性。另外,可以沿全部操作方向,以不同的方式形成载荷依赖性。为了液压机的输送量或位移的比例调节,本发明的调节单元优选在两种操作方法中使用常规的机械返回链,其包括复位弹簧。本发明结构的另一效果是:在机械返回链的部件失效的情况下,泵能够自动回转。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包括:通过静液压调节装置,能够覆盖大量具有输送量的液压机,例如一个或相同的所使用的调节装置可适用于所有型号的液压机。
【附图说明】
[0027]下面,利用在附图中所示且不会限制本发明原理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
[0028]图1以示意图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静液压调节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0029]图2以示意图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静液压调节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0030]图3示出了图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变型。
[0031]图4以剖面形式示出了在第一操作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单元的详细视图。
[0032]图5以剖面形式示出了在第二操作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单元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图1以示意图形式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液压泵,该液压泵例如用于具有本发明的静液压调节装置8的液压机1,其中,点划线表示本发明的调节装置8。以示意图方式并仅仅是举例示出的液压机I具有变量泵2,该变量泵具有通过液压回路与消耗装置(未示出)相连的出口 3和入口 4。在该特定例子中,变量泵2仅仅在一个方向上输送并可以通过作用于静液压调节装置8上的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其输送量。就轴向活塞机而言,例如,借助作为调节装置41的斜盘或曲轴(bent axis)经由斜盘或曲轴的角位置的改变,进行输送量的调节。通过驱动装置(未示出),优选地通过内燃机或电动马达经由驱动轴6驱动变量泵2。驱动轴6也驱动供给泵7,所述供给泵在控制压力的作用下,在开式回路中经由供给管线28对调节装置8供给液压流体。供给泵7从液压流体收集区域,例如从液压机I的储存容器27中接收压力液体,在储存容器27中排放压力通常是占有优势的。
[0034]在图1及所有附图中,“储存容器27”通常表示液压机I的液压流体收集区域,其与如何详细地构造所述液压流体收集区域以及如何精确地将压缩流体的不同管线引导至该区域无关。此处,储存容器27也可以采用液压机I的壳体的一部分体积,在壳体中的压力水平经常不对应于环境压力并且通常高于环境压力。供给泵7经液压供给管线28将液压流体供给至变量泵2的调节装置8。
[0035]本发明的静液压调节装置8具有伺服调节单元9和控制单元10,这两个单元通过液压连接管线16彼此相连。控制单元10具有控制缸17,控制活塞18可纵向移动地安装在该控制缸中。致动器21作用于控制活塞18的第一端侧19,所述致动器21被构造成例如比例磁体61并通过例如用于调节装置8的电控装置(未示出)以预定水平的电流致动。在控制活塞或控制滑动件18的与第一端侧19相对的第二端侧20上设置用于来自控制管线32的压力液体的连接器23,该控制管线从连接管线16通向控制活塞18的所述第二端侧20?另外,代替传统的复位设备(例如,根据DE 10 2004 033 376 B3),用于对控制滑动件18产生恢复力的复位弹簧22作用于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侧20上。此处,复位弹簧22的复位力朝向与致动器21的力相反的方向,并且,与控制缸17中控制滑动件18的中间位置或启动位置中的致动力相平衡。
[0036]另外,控制缸17具有压力流体的入口 24,所述压力流体在控制压力的作用下经供给管线28引导。另外,控制缸17具有用于将连接管线16连接至伺服调节单元9的伺服连接器25以及通过管线通向液压流体收集区域27的出口 26。控制缸17设有多根导管,这些导管以根据控制活塞18在控制缸17中的位置,由控制缸17的控制边缘和控制活塞18的控制边缘控制的方式,经连接管线16将被供给泵7加压的液压流体引导至伺服调节单元9的伺服腔13或经出口 26将从伺服腔13排出的液压流体排放至容器27。控制活塞18的中间区域(图1)例如呈现控制活塞18的控制边缘与控制缸17的控制边缘的负重叠(negativeoverlap),其在图1中由孔板标记表示。
[0037]伺服调节单元9具有伺服缸11,在伺服缸11中,通过伺服腔13的变形伺服活塞12可纵向移动地被设置。伺服活塞12背离伺服腔13的那一侧设有传动构件14,该传动构件与变量泵2的调节元件41联接。伺服弹簧15抵消伺服腔13中的液压流体的压力。经连接管线16,对伺服缸11的伺服腔13供给液压流体,该连接管线16经伺服连接器25与控制单元10连接。另外,连接管线16根据控制活塞18在控制缸17中的相应位置或相应的控制边缘38、39 (图4和5)彼此之间的位置,起到将压力流体从伺服腔13排放至液压流体收集区域27内或容器27内的作用。
[0038]根据本发明,控制管线32从连接管线16分出,所述控制管线32可以通过载荷响应阀30打开和关闭。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载荷响应阀30独立于控制单元10设置并且其结构例如采用了 2位2通阀的形式。在打开载荷响应阀30时,控制管线32以液压方式与设置在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侧20上的控制缸17的连接器23相连。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载荷响应阀30设有致动器31,该致动器31被用作阀致动设备并且能够将与阀弹簧36相对的载荷响应阀30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转换至打开位置(未示出)。根据所述致动,致动器31将阀滑动件53从载荷响应阀30关闭控制控制管线32的第一位置推至载荷响应阀30打开控制管线32的第二位置。此处,载荷响应阀30的关闭位置(图1所示)对应于操纵液压机I的硬性载荷方法(load-rigid method)。载荷响应阀30的打开位置对应于操纵液压机I的柔性载荷方法(load-flexible method)。
[0039]虽然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节流阀33沿流动方向在载荷响应阀30的上游设置在控制管线32中,但是,也可以将节流阀33沿流动方向在载荷响应阀30的下游设置在控制管线32中。另外,将从控制管线32分出的排放管线37布置在沿流动方向位于载荷响应阀30下游的支路34上,所述排放管线37经背压孔板35将液压流体排放至液压机的液压流体收集区域27,所述液压流体收集区域27被示意性示出为容器27。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控制管线32中的流动方向对应于液压流体从连接管线16、经载荷响应阀30返回至控制装置10或液压流体收集区域27的返回方向。
[0040]虽然在图1中,将载荷响应阀30布置在沿流动方向的支路34的上游,但是,其仅仅表示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载荷响应阀30沿流动方向在位于支路34下游的控制管线32中的布置表示了一种在载荷响应阀30结合至控制活塞18中的情况下特别优选的等效实施例(参见图4和5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和2仅仅通过举例并且为了阐明本发明的原理,以独立于控制装置10的等效液压回路的形式示出了载荷响应阀30。
[0041]如在硬性载荷或柔性载荷这两种不同操作方法中所希望的那样,可以通过本发明的静液压调节装置8来使用液压机I。在第一种操作方法中,如图1所示,构成定向阀的载荷响应阀30处于断开位置,其是例如借助载荷响应阀30的阀弹簧36,通过对应致动器31的停止工作来实现的。在致动器31不工作时,载荷响应阀30的阀弹簧36将滑动件53压入关闭位置。这意味着不会经控制管线32将液压流体引导至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侧20上。因此,仅仅致动器21和与其反作用的控制活塞复位弹簧22作用于控制活塞18上。因此,在伺服腔13中作用在伺服调节单元9的伺服活塞12上的液压流体完全由通过致动器21和复位弹簧21施加的力在控制活塞上的相互作用来确定。但是,在伺服调节单元9的伺服腔13中的压力水平值对于控制活塞18上的力的均衡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该操作形式中,能够消除变量泵2的载荷依赖性。伺服活塞12在伺服调节单元9的位置以及伺服调节单元9的调节元件41的倾斜角度均由作用于致动器21上的控制信号确定。不存在变量泵2的载荷依赖性,也就是说,由于载荷响应阀30以及控制管线32是关闭的,因此,在由变量泵2的工作回路中的外部载荷变化引起的伺服调节单元9的伺服腔13中的压力波动并不能以液压方式返回控制单元10。因此,在图1中所示的系统处于硬性载荷操作状态。
[0042]在本发明的静液压调节装置8的第二种柔性载荷操作方法中,通过压在滑动件53上的致动器31的驱动,克服阀弹簧36的弹力,切换载荷响应阀30以允许其进入载荷响应阀30的打开位置,此处,对于完全最大通过截面而言,完全打开并不是绝对必需的。虽然图1并没有示出液压机I的该柔性载荷状态,但利用图1能够容易地理解以下内容。如果打开载荷响应阀30,则在连接管线16中在伺服压力下作用的压力流体能够经控制管线32作用于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侧20上。例如,由于例如将节流阀33布置于在载荷响应阀30上游或下游的控制管线32中,并且,将背压孔板35布置在排放管线37中,因此,与连接管线16中的液体压力以及在伺服腔13中占有优势的压力相比,能够减小在相邻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侧20设置的控制缸17的连接器23处的控制管线32中的压力值。另外,例如能够以喷嘴或孔板的形式实现节流阀33。因此,来自控制管线32的加压液压流体产生于连接器23处并且作用于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面20,结果,产生与控制活塞致动器21相反的力。该力的大小取决于在伺服腔13中以及在可以布置于控制管线32和排放管线37中的连接管线16和孔板33和35中占优势的压力。通常理想的是,在节流阀33的孔板截面未改变的情况下,连接管线16中的压力越高,即,变量泵2的输送压力越高,在连接器23处的压力以及与致动器21反作用的力也就越高。结果,在外部载荷在液压机上增大的情况下,作用于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侧20上的力引起调节元件41的向外旋转的缩回。以可以减小伺服调节单元19的伺服腔13中的伺服压力的方式,通过控制活塞第二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