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的静液压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59222阅读:来源:国知局
端侧20上的压力增大,使控制活塞18移动。在液压机I的载荷增大的情况下,变量泵2的输送量也会因此自动减小,从而在驱动轴6处形成恒定驱动输出的情况下,在出口 3处的输送压力增大。
[0043]换句话说,如果致动器21的当前供给及其作用于控制活塞18上的力不能随载荷在液压机I上的增加而改变,则首先,在液压机I的出口 3处的输出压力随着外部载荷的增加而增大,结果在伺服调节单元9中的压力增加。因此,在控制管线16和控制管线32中的压力也增加,因此,在第二控制活塞端侧20上的压力增加。由于压力增大,在与控制活塞复位弹簧22的力的相互作用下,克服致动器21的致动力,使控制活塞18移动,结果,在通向伺服调节装置9的连接管线16中的压力水平由于经连接器26向容器的排放而降低。因此,伺服活塞复位弹簧15能够使伺服缸17中的伺服活塞12在起始位置(zero post1n)或中间位置(neutral positon)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导致调节元件41的往回旋转(swivellingback)。变量泵2的输送容积降低。但是,伺服腔13中的压力降低又会导致控制管线32中的压力降低,结果,由其产生的作用于控制活塞端侧20上的压力降低,并且,沿其中间位置的方向,通过致动器21推动控制活塞18。因此,在带有本发明的调节单元8的液压机I的柔性载荷操作方法中,控制活塞18的位置由位置复位弹簧22的弹力、作用于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面20上的相同方向的压力以及致动器21抵消控制活塞18的第一端侧19上的所述力的致动力确定。
[0044]如果打开载荷响应阀30,则在外部载荷增大的情况下,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描述的操作在载荷在变量泵2的工作回路上减小情况下类似地触发液压机输送容量的增大。如果伺服腔13中的压力降低,则控制管线32中的压力也降低,结果,在第二控制活塞端侧20上的压力降低并且致动器21使控制活塞18沿连接管线16中伺服压力增大的方向移动,直至位置复位弹簧40的力同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侧20上的压力一起与致动力均衡为止。伺服腔13中的压力的类似地增大意味着:变量泵2的调节元件41在液压机的更大输送容量的方向上调节。随着伺服压力增大,控制管线32中的液压流体压力,并且如果打开载荷响应阀30,则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侧20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其会使所述控制活塞18再次沿其启动位置的方向运动。因此,既能在外部载荷增大的情况下,例如在上行驱动启动时,又能在载荷减小的情况下,例如在下行驱动启动时,打开的载荷响应阀30引起变量泵2的输送体积的调节。
[0045]但是,特别是在下行驱动的情况下,由于随后变量泵2的驱动机构的延迟效应降低,所以变量泵2的柔性载荷反应并不是理想的。在下行行驶期间,静液压驱动装置进入过度运行模式(overrun mode),其意味着液压马达开始沿液压泵的方向输送液压流体,随后,就其本身而言起到了 “液压马达”的作用。但是,在下行驱动的情况下,优选将驱动马达的最大有效支承力矩尽可能地用于延迟。在延迟的过度运行模式中,静液压驱动不是表现任何载荷变化响应,而是达到硬性载荷。硬性载荷也意味着:由于在其它情况下,例如车辆速度将增加,因此,以过度运行模式起到液压马达作用的图1中的液压泵2的例如输送量或位移并不会增大。根据本发明,在调节单元的柔性载荷设定的情况下,以过度运行方式起到马达作用的泵将趋于更大的容积排量的方向,因此,将会产生取得马达的支承力矩。但是,在大量应用中均希望车速的稳定性,其仅可通过设定至硬性载荷的调节装置就能实现。可以仅仅将静液压驱动装置支承在驱动机(例如柴油发动机)上。
[0046]根据本发明,通过简单关闭载荷响应阀30,能够将上述这种变量泵2的柔性载荷响应转换为变量泵2的硬性载荷操作响应。随后,抑制伺服腔13中液压流体压力对控制活塞18的第二端侧20的反馈。控制活塞18在控制缸17中的位置完全由控制致动器21的力以及来自复位装置40或复位弹簧22的复原力确定。因此,在静液压驱动的过度运行模式下伺服压力的降低对于伺服活塞12在伺服缸11中的位置并没有影响,从而与伺服活塞12相连的调节元件41不能偏转运动。变量泵2的输送体积或位移保持在设定值。
[0047]优选地,在液压机I的柔性载荷操作中在控制管线32中占优势的压力经由背压孔板35以可控制或可调节的方式被支持(back up),所述背压孔板35布置在通向容器27的排放管线37中。与沿流动方向将支路34或排序管线37布置在载荷响应阀30的下游或上游无关,该背压均作用于控制活塞18上。因此,在本发明的调节装置8的另一实施例中,如果打开载荷响应阀30,则液压机I的载荷依赖性(load dependence)的程度可以由节流阀33和背压孔板35的尺寸设定。此处,在连接器23上游的控制管线32中的节流阀33的直径优选小于通向液压流体收集区27的排放管线37中的背压孔板35的直径。
[0048]在本发明的另一改进方案中,节流阀33和/或背压孔板35采用可调节结构,结果,在液压机I的操作期间,可以设定液压机I的使用引发(use-1nduced)载荷依赖性。因此,例如,能够调节用于在驱动机上支承静液压驱动装置的力矩,其中,所述静液压驱动装置处于过度运行模式,如果驱动马达的延迟力矩大于静液压驱动装置上的倾斜引发驱动力矩,则这种调节优选可以在轻微向下倾斜的情况下实现,以便保持静液压驱动装置恒定的速度。如果将本发明的调节装置8的操作响应设定至柔性载荷,则在驱动马达上的在过度运行模式下的静液压驱动装置的支承力矩减小,并且,同时,静液压驱动装置的输送体积以及例如驱动速度增加。如果将本发明的调节装置8从柔性载荷转换为刚性载荷,通过关闭载荷响应阀30,支承力矩以及输送体积保持在几乎恒定的水平。可以利用处于过度运行模式下的载荷响应阀30的重新(被控制)打开和随后的关闭来降低支承力矩,以便由此例如控制静液压驱动装置的自动响应。
[0049]总之,可以说能够通过控制管线32的打开来选择的调节装置8的柔性载荷控制能够实现自动补偿变量泵2上的载荷变化。在实际中表明:无需操作者对其作出反应,通过根据输送压力的增大减小输送量,在载荷增大的情况下,实际上就能将变量泵2的功率消耗保持恒定。因此,例如,在具有从以恒定速度在水平地面上驱动变化成向上驱动的静液压推进驱动装置的工作机的情况下,能够自动调节驱动速度,因此,能够以降低的速度克服上行坡度。在上述应用中,相反地,在相同静液压驱动装置(闭合的控制管线32)的硬性载荷操作的情况下的结果为:通过在变量泵2的出口 3处的上行坡度引发的压力变化对于力的平衡以及控制活塞18在控制缸17中的位置没有影响,并且,如果驱动马达的性能储备允许,则车辆能够沿上行坡度以大致恒定的速度行驶。
[0050]本发明的调节装置8允许按照希望的那样或以适于外部要求的方式,在柔性载荷与硬性载荷之间进行选择。为此,仅仅需要打开或关闭载荷响应阀30,其可以例如通过手动或例如通过机电致动器来实现。
[0051]为了指示相同的结构特征,在以下的附图中,也保留了在图1中使用的所有附图
不己O
[0052]图2以示意说明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静液压调节装置8。与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相比,将变量泵2设计成两个输送方向,从而能够优选以无级变化方式设定输送量。此处,伺服调节单元9具有双伺服活塞12,该双伺服活塞12在具有两个伺服腔13的伺服缸11中被滑动引导。通过专用的连接管线16,在所有情况下,将两个伺服腔13均连接至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具有两个控制活塞18,所述两个活塞可纵向移动地布置在相应的控制缸17中。在仅用于说明的该示例中,两个控制活塞18经连接件29刚性联接。实际上,可以将结合为单一整体部件的两个控制活塞18安装在同样单一的整体控制缸17中,在这一点上可参见图4和5。通过由相应的致动器21产生的力,对两个控制活塞18的外端侧19,20的每一端侧加载,从而两个致动器沿相反的方向作用。如在根据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已描述的那样,控制缸17的两侧的每一侧均具有用于加压液压流体的入口 24,其可经供给管线28、由供给泵7利用。另外,在所有情况下,一根连接管线16均从控制缸17的相应侧的伺服连接器25通向伺服调节单元9的两个伺服腔13中的一个伺服腔。在所有情况下,一个控制管线32从每一连接管线16分出,根据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控制管线32经可选择布置的节流阀33通向共用载荷响应阀30。从该处,两个控制管线32在所有情况下均通向一个连接器23,所述连接器在所有情况下均以与布置在外侧的控制活塞18的两个端侧19,20相邻的方式布置在控制缸17的一个侧面上。被控制管线32共有的载荷响应阀30以四通阀的形式设有两个通道和两个切断装置。因此,能够同时打开或关闭两个控制管线32,结果,仅仅通过一个载荷响应阀30,例如经载荷响应致动器31,就能够针对液压机I的两个输送方向切换相同的硬性载荷或柔性载荷操作响应。
[0053]在变量泵2处实现了理想的偏转时,通过两个致动器21中的一个致动器,在控制活塞18的位移之后,复位装置40与两个复位弹簧22 —起作用于控制活塞18,使控制活塞18运动至其起始位置。如果液压机I的控制器(未示出)限定了中间位置,其中两个致动器21不起作用或断开,则为了将变量泵2的输送量设定至数值“零”,还设置复位装置40。根据图2的本发明的调节装置8的工作原理,此处与参照图1描述的工作原理相类似,并且规定:液压机I可以沿两个方向偏转,因此,例如针对静液压驱动装置的所有驱动方向,能够实现可切换的柔性载荷或硬性载荷响应。
[0054]图3以示意说明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静液压调节装置8的另一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具有两个输送方向的液压机I的调节装置8(如图2所示)的结构改进。在这种设计中,控制活塞18两侧的每一侧均设有一专用载荷响应阀30,该载荷响应阀例如集成组装在控制活塞18的相应端部内并由控制活塞致动器21驱动。此处,致动器21作用于载荷响应阀30的偏转滑动件53上,并且,就它们的驱动而言,在使配套的控制活塞18运动之前,例如,通过使滑动件53位于控制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