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片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19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碟片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碟制造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专用于将二片光碟基板予以贴合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其是利用结构,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光碟片是目前使用甚为频繁的光记录媒体,该光碟片主要是由一透明第一光碟基板及一具有记录层的第二光碟基板贴合而成,故在光碟片的制造过程中,其光碟片贴合制程即需藉助光碟贴合机构进行该第一、第二光碟基板的贴合步骤。
目前已知应用于光碟片贴合制程中的光碟片贴合机构,概如公告第587825号“光碟制造机”新型专利案所揭示的,该光碟制造机主要是由光碟片基板旋取装置自待料区取出第一、第二光碟基板,分送至转盘的孔座上,是以一涂胶装置对第一、第二光碟基板的贴合面同时涂布一圈突起的胶体,次藉一贴合装置将第一光碟基板快速翻转至第二光碟基板上,至触前减缓速度,使二者的圈状胶体先行预接,再减缓转速使其缓慢贴合直到贴合位置,续经贴合装置的固定吸盘下方的旋转装置使贴合的光碟片旋转,使其胶体均匀散布于两基板的贴合面间,完成光碟贴合的制程步骤。
前述已知光碟制造机虽提供一项可以自动化进行光碟贴合作业的机具,然而,其贴合装置是将第一光碟基板直接翻转贴合于第二光碟基板上,使第一光碟基板是先呈相对于第二光碟基板具有一侧向倾斜的夹角,再接续缓速旋转至水平贴合于第二光碟基板上,此旋转贴合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易因旋转压合的力量不平均,造成空气自第一、第二光碟基板贴合处逃脱速度不一致,而使第一、第二光碟基板间仍会有气泡产生,且有光碟片贴合后厚度不均等缺问题,影响该光碟片产品的品质。或许,该旋转贴合方式为减少气泡残留,而藉助分段缓速旋转贴合方式将第一光碟基板贴合于第二光碟基板上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此方式会使整个贴合制程步骤所须花费的作业时间较长,而降低光碟产制的效率。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光碟片贴合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碟片贴合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光碟片贴合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碟片贴合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改善前揭既有光碟制造机贴合光碟片时气泡残留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包括一翻转组件及一升降旋转组件,其中该翻转组件包括一第一动力机组、一翻转臂及一第一固定座,该第一动力机组固设于第一固定座上,该翻转臂一端组接于第一动力机组的动力输出轴上,另端具有第一吸盘,该翻转臂为第一动力机组带动正反向旋转,令其第一吸盘于预定第一位置与另侧第二位置间往复旋转作动;该升降旋转组件组设于第一吸盘活动的第二位置处,其包括一第二固定座、一主轴座、一第二吸盘及第二动力机组,该主轴座组设于第二固定座上,其上具有一纵向贯穿的轴孔,该第二吸盘底面中央设有主轴,并以主轴贯穿枢设于主轴座的轴孔中,该第二动力机组设置于第二固定座下方,并以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主轴,用以驱动第二吸盘升降及旋转。
一种光碟片贴合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手段是令该光碟片贴合装置包括翻转组件及升降旋转组件,该翻转组件主要是以固定于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一动力机组组接翻转臂,该翻转臂自由端第一吸盘可将光碟基板于预定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往复翻转作动,该升降旋转设于第一吸盘活动的第二位置处,其主要是以第二吸盘底面的主轴纵向枢设于第二固定座上的主轴座中,并以第二固定座下方第二动力机组连接主轴,用以驱动第二吸盘升降及旋转。一种光碟片贴合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手段是令该光碟片贴合装置包括翻转组件及升降旋转组件,该翻转组件主要是以固定于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一动力机组组接翻转臂,该翻转臂自由端第一吸盘可将光碟基板于预定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往复翻转作动,该升降旋转设于第一吸盘活动的第二位置处,其主要是以第二吸盘底面的主轴纵向枢设于第二固定座上的主轴座中,并以第二固定座下方第二动力机组连接主轴,用以驱动第二吸盘升降及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动力机组为伺服马达与减速机的组合。
前述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其中所述的翻转臂为L形支臂。
经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光碟片贴合装置,其包括翻转组件及升降旋转组件,该翻转组件主要是令连接第一动力机组的翻转臂端部的第一吸盘可于第一及第二位置间往复翻转作动,该升降旋转组件设于第一吸盘活动的第二位置处,并以其纵向枢设于主轴座中的第二吸盘连接第二动力机组,使第二吸盘可被驱动升降及旋转,藉此,当二光碟基板分别移置第一、第二吸盘上,可由翻转臂将第一光碟基板翻转移置第二光碟基板正上方,复由第二吸盘将第二光碟基板由下而上垂直与第一光碟基板正向均匀贴合,避免光碟中产生气泡。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光碟片贴合装置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是令二光碟基板分别移置第一、第二吸盘上,藉由被驱动的翻转臂将第一光碟基板翻转移置第二光碟基板正上方,复由第二吸盘将第二光碟基板以由下而上垂直上升的方式与第一光碟基板作正向均匀贴合,使第一、第二光碟基板确实贴合一起,且藉彼此正向压合力量的均匀分布,有效避免彼此间的气泡发生,且可令胶体均匀散布,贴合后的光碟片厚度均一,使光碟片产品达到较佳的品质水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光碟片贴合装置,改善了前揭既有光碟制造机贴合光碟片时气泡残留的问题,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装置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4~6是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较佳实施例于光碟片贴合时的实施状态参考图。
10翻转组件11第一动力机组111伺服马达 112减速机12翻转臂 121第一吸盘13第一固定座 20升降旋转组件21第二固定座 22主轴座221轴孔 23第二吸盘231主轴 24第二动力机组30A第一光碟基板 30B第二光碟基板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是设置于光碟自动贴合机具中,使其可结合设置于机台上可旋转的转盘、光碟基板取料装置、涂胶装置、以及光碟收集装置等组件,藉此,可以自动化方式将第一光碟基板及具有记录层的第二光碟基板贴合成一光碟片。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其主要包括一翻转组件10及一升降旋转组件20,其中该翻转组件10包括一第一动力机组11、一翻转臂12及一第一固定座13,该第一动力机组11以伺服马达111与减速机112的组合为较佳实施例,并固设于第一固定座13上,该翻转臂12可为L形或其它几何形状的支臂,于本实施例中是采用L形翻转臂12,该翻转臂12一端是组接于第一动力机组11的减速机112的动力输出轴上,另端具有可吸附取置光碟基板的第一吸盘121,使该翻转臂12可由受控的第一动力机组11带动作正反向180度旋转,该第一吸盘121可受控于预定的第一位置A及另侧的第二位置B间往复旋转作动。
该升降旋转组件20是被组设于第一吸盘121活动的第二位置B处,其包括一第二固定座21、一主轴座22、一第二吸盘23及第二动力机组24,该主轴座22是被组设于第二固定座21上,其上具有一由上而下纵向贯穿的轴孔221,该第二吸盘23是一可吸附取置光碟基板的吸盘,其底面中央设有主轴231,并藉主轴231贯穿枢设于主轴座22的轴孔221中,该第二动力机组24是设置于第二固定座21下方,并以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主轴231底端,用以驱动第二吸盘23升降及旋转者。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前述自动化光碟片贴合机具时,主要利用光碟基板取料装置将第一光碟基板及具有记录层的第二光碟板自待料区移置转盘的预定位置处,复由动力机组驱动转盘旋移至涂胶装置处,由二推升旋转头分别顶举该第一、第二光碟基板脱离转盘顶面,并驱动第一、第二光碟基板旋转,且由涂胶装置的点胶头于该第一、第二光碟基板预定贴合面上的预定处分别涂布一圈胶体后,推升旋转头带动第一、第二光碟基板下降为转盘所托持,之后,由转盘将第一、第二光碟基板移置本实用新型的光碟片贴合装置,由该贴合装置将第一、第二光碟基板予以贴合一起,复由转盘旋转至光碟收集装置处进行胶体固化及检验等步骤后,再予以收集集中于收集构件处。
请参阅图4~图6所示,前述中,当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进行第一、第二光碟基板贴合步骤时,其中,于启始状态,翻转组件10的翻转臂12一端的第一吸盘121位于转盘图未示第一位置A的下方处,升降旋转组件20的第二吸盘23位于转盘第二位置B的下方处,于贴合时,是令翻转组件10的第一动力机组11驱动翻转臂12,使翻转臂12一端位于转盘第一位置A处下方的第一吸盘121向上托起且吸附第一光碟基板30A旋转至转盘第二位置B处,相对于此处的第二光碟基板30B的正上方,第一光碟基板30A涂有胶体的贴合面朝下,次由升降旋转组件20的第二动力机组24驱动第二吸盘23向上顶举其正上方的第二光碟基板30B垂直上移,使该第二光碟基板30B涂有胶体的贴合面与其正上方的第一光碟基板30A对位贴合一起,并施以设定的压力,使第一、第二光碟基板30A、30B面对面贴合一体,其次,翻转臂12受控反向旋回启始位置,续由第二动力机组24驱动第二吸盘23及其上贴合后的光碟片旋转,进一步使介于第一、第二光碟基板30A、30B间的胶体均匀散布。
经由以上的说明中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相较于先前既有的光碟片贴合装置,本实用新型光碟片贴合装置的特点主要利用旋转翻转臂,使其一端第一吸盘吸附第一光碟基板旋移第二光碟基板的正上方处,复由升降旋转组件驱动第二吸盘垂直上升顶举第二光碟基板与第一光碟基板直接作面对面正向压合,使第一、第二光碟基板确实贴合一起,且藉彼此正向压合力量的均匀分布,有效避免彼此间的气泡发生,且可令胶体均匀散布,贴合后的光碟片厚度均一,使光碟片产品达到较佳的品质水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碟片贴合装置,包括一翻转组件及一升降旋转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翻转组件包括一第一动力机组、一翻转臂及一第一固定座,该第一动力机组固设于第一固定座上,该翻转臂一端组接于第一动力机组的动力输出轴上,另端具有第一吸盘,该翻转臂为第一动力机组带动正反向旋转,令其第一吸盘于预定第一位置与另侧第二位置间往复旋转作动;该升降旋转组件组设于第一吸盘活动的第二位置处,其包括一第二固定座、一主轴座、一第二吸盘及第二动力机组,该主轴座组设于第二固定座上,其上具有一纵向贯穿的轴孔,该第二吸盘底面中央设有主轴,并以主轴贯穿枢设于主轴座的轴孔中,该第二动力机组设置于第二固定座下方,并以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主轴,用以驱动第二吸盘升降及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动力机组为伺服马达与减速机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碟片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翻转臂为L形支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碟片贴合装置,其包括翻转组件及升降旋转组件,该翻转组件主要是令连接第一动力机组的翻转臂端部的第一吸盘可于第一及第二位置间往复翻转作动,该升降旋转组件设于第一吸盘活动的第二位置处,并以其纵向枢设于主轴座中的第二吸盘连接第二动力机组,使第二吸盘可被驱动升降及旋转,藉此,当二光碟基板分别移置第一、第二吸盘上,可由翻转臂将第一光碟基板翻转移置第二光碟基板正上方,复由第二吸盘将第二光碟基板由下而上垂直与第一光碟基板正向均匀贴合,避免光碟中产生气泡。
文档编号G11B7/26GK2796019SQ20052000567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4日
发明者林志明 申请人:冠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