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状o3相含镍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图_3

文档序号:847429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下处理20小时,所得绿色粉 末片经研磨后备用,即为本发明的活性物质Na a9(lZnaI31Coci.I34Ni a4tlTia 5502。
[0085] 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成钠离子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测试方法与实施 例4基本相同。测试电压范围为2. 5V-4. IV,结果见下表1。
[0086] 实施例13
[0087] 本实施例采用固相法制备活性物质,具体步骤为:将Na2CO3 (分析纯)、 (MgCO3)4 · Mg(OH)2 · 5H20(分析纯)、NiO及TiO2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其中钠含量过量2%, 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磨半小时,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压片并转移到Al 2O3坩埚内,在马弗 炉中1000摄氏度下处理20小时,所得绿色粉末片经研磨后备用,即为本发明的活性物质 Na0.90Mg0. Q5Ni0. A0rTi0.5502。
[0088] 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成钠离子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测试方法与实施 例4基本相同。测试电压范围为2. 5V-4. IV,结果见下表1。
[0089] 实施例14
[0090] 本实施例采用固相法制备活性物质,具体步骤为:将Na2CO3 (分析纯)、Li2CO3 (分 析纯)、NiO及TiO2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其中钠含量过量2%,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磨半小 时,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压片并转移到Al 2O3坩埚内,在马弗炉中1000摄氏度下处理20小 时,所得绿色粉末片经研磨后备用,即为本发明的活性物质Na a 8(lLia 1(lNia4(lTia 5(Α. 98。
[0091] 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成钠离子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测试方法与实施 例4基本相同。测试电压范围为2. 5V-4. 2V,结果见下表1。
[0092] 实施例15
[0093] 本实施例采用固相法制备活性物质,具体步骤为:将Na2CO3 (分析纯)、A1203、NiO 及TiO2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其中钠含量过量2%,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磨半小时,得到前驱 体,将前驱体压片并转移到Al 2O3坩埚内,在马弗炉中1000摄氏度下处理20小时,所得绿色 粉末片经研磨后备用,即为本发明的活性物质Na a 95Ala ^otl. Jia 4(lTia 5(|02。
[0094] 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成钠离子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测试方法与实施 例4基本相同。测试电压范围为2. 5V-4. 2V,结果见下表1。
[0095] 实施例16
[0096] 本实施例采用固相法制备活性物质,具体步骤为:将Na2CO3 (分析纯)、Ni0、Mn02及 TiO2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其中钠含量过量2%,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磨半小时,得到前驱体, 将前驱体压片并转移到Al 2O3坩埚内,在马弗炉中1000摄氏度下处理24小时,所得淡绿色 粉末片经研磨后备用,即为本发明的活性物质Na a92Mnatl4Nia46Tia5tlOy
[0097] 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成钠离子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测试方法与实施 例4基本相同。测试电压范围为2. 5V-4. 2V,结果见下表1。
[0098] 实施例17
[0099] 本实施例采用固相法制备活性物质,具体步骤为:将Na2CO3 (分析纯)、ZnO、NiO、 TiO2及Mn2O3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其中钠含量过量2%,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磨半小时,得到 前驱体,将前驱体压片并转移到Al 2O3坩埚内,在马弗炉中980摄氏度下处理18小时,所得 绿色粉末片经研磨后备用,即为本发明的活性物质Na a 9(lZna ^5Mnci.2(lNia 4(lTia 3502。
[0100] 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成钠离子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测试方法与实施例 4基本相同。测试电压范围为2. 5V-4. 2V,结果见下表1。
[0101] 实施例18
[0102] 本实施例采用固相法制备活性物质,具体步骤为:将Na2CO3 (分析纯)、MgO、NiO、 TiO2及Mn2O3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其中钠含量过量2%,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磨半小时,得到 前驱体,将前驱体压片并转移到Al 2O3坩埚内,在马弗炉中1000摄氏度下处理20小时,所得 绿色粉末片经研磨后备用,即为本发明的活性物质Naa 8(ιΖηα ^2Mntl.^3Nia 35Tia 6Q02。
[0103] 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成钠离子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测试方法与实施例 4基本相同。测试电压范围为2. 5V-4. 2V,结果见下表1。
[0104] 实施例19
[0105] 本实施例采用固相法制备活性物质,具体步骤为:将Na2CO3 (分析纯)、B203、NiO、 MnO2及TiO2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其中钠含量过量2%,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磨半小时,得到 前驱体,将前驱体压片并转移到Al 2O3坩埚内,在马弗炉中1000摄氏度下处理20小时,所得 绿色粉末片经研磨后备用,即为本发明的活性物质Na a 8(lBa ^Mntl.^8Nia 38Tia 5(|02。
[0106] 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成钠离子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测试。其测试方法与实施 例4基本相同。测试电压范围为2. 5V-4. 2V,结果见下表1。
[0107]
【主权项】
1. 一种层状03相含镍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的化学通式为: Na人NibTicO2-s; 其中,Ni、Ti为过渡金属元素,A为对过渡金属位进行掺杂取代的元素;Ni、Mn和A分 别与最近邻的六个氧原子形成八面体结构,多个所述八面体结构共边排布构成过渡金属 层;两层过渡金属层中的六个氧原子形成八面体结构,碱金属离子Na+位于每两层所述过 渡金属层之间,占据八面体位置;所述A为Li+、Mg2+、B3+、Cu2+、Zn2+、Co3+、Al3+、V3+、Fe3+、 Mn3+、Mn4+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A的化合价态为m,所述x,a,b,c,3和m之间的关系 满足x+ma+2b+4c= 2 (2-S),并且满足a+b+c= 1 ;其中,0? 75〈x〈I,0〈a〈0. 6,0〈b〈0. 5, 0<c<0. 6, -0. 05< 8 <〇. 05〇
2.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镍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化学通式 NaxAaNibTic02_s 中,优选 0? 8 彡x〈l,0. 01 彡a〈0. 5,0. 2 彡b〈0. 5,0〈c〈0. 5,-0. 02〈S〈〇? 02。
3. -种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镍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方法为固相法,包括: 将所需钠的化学计量l〇2wt%~105wt%的含钠碳酸盐和所需化学计量的掺杂金属的 氧化物和A的氧化物按照正极活性物质的化学计量比混合,研磨均匀后得前驱体粉末;所 述A为Li+、Mg2+、B3+、Cu2+、Zn2+、Co3+、Al3+、V3+、Fe3+、Mn3+、Mn4+ 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所得前驱体粉末置于坩埚中,在900°C~1000°C的空气气氛中热处理5~24小时, 研磨,得到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
4. 一种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镍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方法为溶胶-凝胶法,包括 : 将所需钠的化学计量l〇2wt%~105wt%的钠离子的乙酸盐和所需化学计量的镍的硝 酸盐、钛酸四丁酯和A的硝酸盐分别溶于无水乙醇或者去离子水中,并加入柠檬酸形成前 驱体凝胶;所述A为Li+、Mg2+、B3+、Cu2+、Zn2+、Co3+、Al3+、V3+、Fe3+、Mn3+、Mn4+ 中的一种或多种; 将所述前驱体凝胶置于坩埚中,在250°C~500°C的空气气氛下,预处理2~6小时,得 到预处理粉末; 将所述预处理粉末在800°C~1000°C下热处理5~20小时,研磨,得到所述层状氧化 物材料。
5. -种钠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包括: 集流体、涂覆于所述集流体之上的导电添加剂、粘结剂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 镍氧化物正极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添加剂包括:碳黑、乙炔黑、 石墨粉、碳纳米管、石墨稀中的一种或多种。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包括: 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SBR或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一种或多种的溶液。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包括:铝箔、镍网、钛网、 不锈钢网、泡沫镍中的任意一种。
9. 一种包括上述权利要求5-8任一权项所述的正极极片的钠离子二次电池。
10. -种如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钠离子二次电池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离子二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O3相含镍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材料化学通式为:NaxAaNibTicO2-δ;Ni、Mn和A分别与最近邻的六个氧原子形成八面体结构,并共边排布构成过渡金属层;两层过渡金属层中的六个氧原子形成八面体结构,碱金属离子Na+位于每两层过渡金属层之间,占据八面体位置;A为Li+、Mg2+、B3+、Cu2+、Zn2+、Co3+、Al3+、V3+、Fe3+、Mn3+、Mn4+中的一种或多种;x,a,b,c,δ和m的关系满足x+ma+2b+4c=2(2-δ),a+b+c=1;其中,0.75<x<1,0<a<0.6,0<b<0.5,0<c<0.6,-0.05<δ<0.05。
【IPC分类】H01M4-505, H01M4-131, H01M10-054, H01M4-525, H01M4-485
【公开号】CN104795561
【申请号】CN201410361096
【发明人】胡勇胜, 王跃生, 徐淑银, 陈立泉, 黄学杰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7月25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