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辣大豆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820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香辣大豆酱的制作方法
一种香辣大豆酱
所属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调味品领域,尤其是一种香辣大豆酱。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生产销售的大豆酱,都是由大豆、面酱、盐、水等原料构 成,只有酱香口味,口味单一,味感咸;营养成分中只有蛋白质这一种物质, 营养简单单一。而且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卫生环境差,灭菌杀菌效果不好,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等 营养成分,防腐效果好、具有香辣口味的香辣大豆酱。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辣大豆酱由黄豆、辣椒制作,其原料组成成分及重量比例为
黄豆6~7份
黑豆2~3份
全麦粉1~2份
辣椒1~2份
食用盐1~2份
添加剂1~2份。
而^,所述的黄豆原料、黑豆原料可以是整粒豆、豆瓣,也可以是经过粉 碎后的豆沫。
而且,所述的添加剂为从磷酸钠。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在大豆酱原料中所添加的含有天然黑色素、富含蛋白质的黑豆,以及添
加的全麦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纤维素,有效地提高了大豆酱的营养成分和口 味,营养比较均衡;
2口添加的辣椒^可以增加大豆酱的香气,提高口感,具有开胃保健的效
果;
3.本发明原料构成简单,工艺科学合理,采用米曲霉发酵方式,可以使产 品具有香、麻口感,促进人体吸收和消化,容易保证卫生和杀菌效果,是现有 大豆酱的替代产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该香辣大豆酱,由黄豆、黑豆、全麦粉、食用盐和辣椒酱等原料共同制作 而成。其中黄豆原料、黑豆原料可以是整粒豆、豆瓣,也可以是经过粉碎后的
i:麦粉为大麦炒熟后的粉碎制品(该制作工艺为通用制作工艺,在此不再 赘述);
辣椒酱为炒熟的红辣椒酱,采用炒锅酱炒至香熟,达到色泽微黄、不黑不 苦为标准。红辣椒最好采用赤峰市特产的牛角甜辣椒,味感最佳。
该,辣大豆酱的原料组成成分及重量比例为
黄豆6~7份
黑豆2~3份
全麦粉1~2份
辣椒1~2份
食用盐1~2份。
从磷酸钠1~2份。
本香辣大豆酱的制作方法为-
(1) 按重量配比将黄豆及黑豆煮熟后与全麦粉充分混合搅拌均匀;
(2) 加入米曲霉菌种并发酵3~5小时;
(3) 然后按重量配比向其中加入食用盐以及辣椒酱并充分搅拌均匀,在发酵 池内发酵25~35天;
(4) 灭菌后即成成品。
所述的米曲霉菌种的加入量为0.3-0.5份。 最佳实施例
(1) .将70公斤黄豆瓣、20公斤黑豆瓣煮熟后与IO公斤全麦粉充分混合搅 拌均匀;
(2) :将0.4公斤的米曲霉与黄豆、黑豆、全麦粉的混合物在发酵池内共同进 行发酵,发酵时间为4小时;
(3) .加入18公斤炒熟的辣椒酱以及14公斤食用盐并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 发酵池中再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30天;
(4) .将发酵池内的大豆酱取出,然后灭菌,成为成品,可以真空装袋。 上述中的工艺过程没有温度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香辣大豆酱,由黄豆、辣椒制作,其特征在于组成原料成分及重量比例为黄豆6~7份黑豆2~3份全麦粉1~2份辣椒酱1~2份食用盐1~2份添加剂1~2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辣大豆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豆原料、黑 豆原料可以是整粒豆、豆瓣,也可以是经过粉碎后的豆沫。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辣大豆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为从磷 酸钠。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的香辣大豆酱,该香辣大豆酱由黄豆、辣椒制作,其原料组成成分及重量比例为黄豆6~7份、黑豆2~3份、全麦粉1~2份、辣椒1~2份、食用盐1~2份、添加剂1~2份。本发明原料构成简单,工艺科学合理,可采用米曲霉发酵方式,可以使产品具有香、麻口感,促进人体吸收和消化,容易保证卫生和杀菌效果,是现有大豆酱的替代产品。
文档编号A23L1/20GK101371697SQ20071005923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2日
发明者杨秀敏, 董宝禄 申请人:天津市鸿禄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