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砂枪冲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654阅读:25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仓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风砂枪冲毛装置。



背景技术:

水工混凝土施工中,传统的浇筑层面接缝处理方法是,混凝土浇筑前在仓面上铺2~3cm厚砂浆。近年来,许多工程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和工程经验,已在部分仓面采用接缝混凝土代替砂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规定“基岩面和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可铺水泥砂浆、小级配混凝土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采用接缝混凝土代替铺砂浆的优点:①简化施工程序,在浇筑过程中分段铺砂浆,会给混凝土拌和、运输、入仓、铺料等一系列工序增加难度。②接缝混凝土有利于减少上层大级配混凝土下料时的骨料分离。尤其是使用塔带机进料时,效果更为明显。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使接缝面的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必须对老混凝土表面进行冲毛处理。以往的处理方式以水压法为主,压水冲毛适用于仓面面积较大、收仓过程较长,且正在浇筑收仓面混凝土的水平施工缝的冲毛,但是在冲毛作业前,应避免仓面积水形成水垫降低了冲毛效率,并且压水冲毛法对混凝土表层冲蚀深度很小,仅可将混凝土表面0.5~2mm厚的乳皮和水锈等污染物冲除,而对于缝面间隔时间较长,混凝土强度高,污染严重以及仓位空间狭小,钢筋密集的部位,压水冲毛的效果并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风砂枪冲毛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压水冲毛对新老混凝土施工接缝面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砂枪冲毛装置,包括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一端设有第一进风阀,另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二进风管和第三进风管;

所述第二进风管通过第二进风阀与密封砂罐进风口位置相连接,所述密封砂罐进水口位置通过进水阀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密封砂罐底部出砂口位置设有第一出砂管,所述第一出砂管通过出砂阀与第三进风管连接;

所述第一出砂管和第三进风管交汇后与第二出砂管连接,所述第二出砂管末端连接有喷枪。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管的第一进风阀后还设有压力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管、第二进风管、第三进风管和进水管均为耐压橡胶管。

优选地,所述密封砂罐顶端设有进砂孔。

优选地,所述密封砂罐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于缝面间隔时间较长、混凝土强度高、污染严重的混凝土仓面,有效增加了冲毛强度,提高了冲毛效率,并且能够根据喷枪出砂量的大小,调节进风阀,控制风砂比,依据需求调节冲毛强度。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风砂枪冲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进风管1、第一进风阀2、第二进风管3、第三进风管4、第二进风阀5、密封砂罐6、进砂孔6.1、进水阀7、进水管8、第一出砂管9、出砂阀10、第二出砂管11、喷枪12、压力表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风砂枪冲毛装置,包括第一进风管1,所述第一进风管1一端设有第一进风阀2,另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二进风管3和第三进风管4;

所述第二进风管3通过第二进风阀5与密封砂罐6进风口位置相连接,所述密封砂罐6进水口位置通过进水阀7与进水管8连接,所述密封砂罐6底部出砂口位置设有第一出砂管9,所述第一出砂管9通过出砂阀10与第三进风管4连接;

所述第一出砂管9和第三进风管4交汇后与第二出砂管11连接,所述第二出砂管11末端连接有喷枪12。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管1的第一进风阀2后还设有压力表13。这样便于监测和调控供气压力大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管1、第二进风管3、第三进风管4和进水管8均为耐压橡胶管。

优选地,所述密封砂罐6顶端设有进砂孔6.1。这样用于将筛分好的砂子倒入。

优选地,所述密封砂罐6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质。这样便于直接观测密封砂罐中砂的容量和进水量。

在本实施例中,出砂管的直径应比进风管和进水管的直径略大,一般选用内径φ32~40mm的高压皮管作为出砂管,其长度不宜超过80m。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

1)准备。先选择经4~5mm的筛网过筛的粗砂,洗去砂中的泥质后,装入密封砂罐6内,装砂量不超过罐体的4/5。

2)冲洗。冲毛前,宜先将仓面冲洗一遍,清除混凝土表面较厚的浮土,石渣等污物。

3)冲毛。冲毛时,先将第一进风阀2打开,待喷枪12的喷嘴出风后,再打开出砂阀10,然后根据出砂量的大小,打开和调节第二进风阀5,控制风砂比。喷枪12的喷嘴距混凝土面的距离应在80~200mm之间,冲毛时,宜采用端退法。

4)冲洗:风砂枪冲毛后,用清水将缝面冲洗干净,如有污染物未清除干净时,可再用风砂枪补冲一遍。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