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钳的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2002阅读:1080来源:国知局
制动钳的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制动钳的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制动钳通常包括制动活塞和架体两大部分,在架体上还设有观察孔,制动活塞一侧连接刹车摩擦件,制动钳整体结构并不规则。

目前现有的制动钳在生产加工时,均是将制动钳固定在某固定的工装夹具上,工装夹具并不移动,而是机床上的刀具进行移动加工,上述加工方式效率较低,随着技术的进步,现能够通过使制动钳进行转动进行加工,但并无相适配的工装夹具来保证制动钳转动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任意方向对制动钳进行固定,使制动钳能够进行转动加工的制动钳的工装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动钳的工装夹具,包括法兰盘,法兰盘的一侧设置有底板和顶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固定制动钳的固定空间,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下挤压的上螺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上挤压的下螺栓,所述底板的中间设置有穿过制动钳观察孔的定位压片,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横向固定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块,所述固定块和移动块上下两侧均凸出底板,固定块上侧设置有向移动块挤压的横螺栓,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条形槽,移动块穿过条形槽与底板滑动连接,移动块上下两侧宽度均大于条形槽宽度,所述固定块和移动块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一端固定在固定块或移动块上,另一端对应的伸出移动块或固定块,调节螺杆伸出的一端上设有调节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杆对应固定块和移动块之间部分套设有压缩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法兰盘的轴线平行,所述限位滑槽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压片套设在定位螺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制动钳的各个方向进行固定,固定结构简单,整体位于法兰盘上,能够通过转动机构带动法兰盘转动,进而使制动钳转动起来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动钳的工装夹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动钳的工装夹具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1、法兰盘;2、顶板;3、底板;4、上螺栓;5、制动钳;51、制动活塞;52、架体;61、固定块;611、横螺栓;62、移动块;63、调节螺杆;64、调节螺母;7、定位压片;71、定位螺栓;8、压缩弹簧;9、下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制动钳的工装夹具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制动钳的工装夹具,包括法兰盘1,法兰盘1的一侧设置有底板3和顶板2,顶板2和底板3之间形成固定制动钳5的固定空间,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向下挤压的上螺栓4,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向上挤压的下螺栓9,所述底板3的中间设置有穿过制动钳5观察孔的定位压片7,所述底板3上还设置有横向固定机构,所述横向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61和移动块62,所述固定块61和移动块62上下两侧均凸出底板3,固定块61上侧设置有向移动块62挤压的横螺栓611,所述底板3上开设有条形槽,移动块62穿过条形槽与底板3滑动连接,移动块62上下两侧宽度均大于条形槽宽度,所述固定块61和移动块62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调节螺杆63,所述调节螺杆63一端固定在固定块61或移动块62上,另一端对应的伸出移动块62或固定块61,即调节螺杆63一顿与固定块61固定,则另一端穿过并伸出移动块62,反之同理,调节螺杆63伸出的一端上设有调节螺母64,所述调节螺杆63对应固定块61和移动块62之间部分套设有压缩弹簧8。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底板3上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法兰盘1的轴线平行,所述限位滑槽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定位螺栓71,所述定位压片7套设在定位螺栓7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将制动钳5的制动活塞51一侧朝向法兰盘1,架体52朝向外侧,首先通过横螺栓611调整制动钳5的横向位置,确定好后,通过下螺栓9上下移动调整制动钳5的竖直位置,完成后,将上螺栓4旋紧接触制动钳5的制动活塞51部分,将定位螺栓71穿过制动钳5的观察孔并旋紧在滑块上,此时定位压片7将制动钳5外侧部分压紧,上螺栓4将制动钳5内侧(制动活塞51)部分压紧,最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母64,使移动块62逐渐靠近固定块61并挤压在制动钳5的侧面,此时制动钳5在各个方向均被固定,即使高速转动,制动钳5也不会与夹具发生位移,保证加工精度及效率;在拆卸时依次松开即可,其中在松开调节螺母64时,压缩弹簧8将自动分离移动块62和固定块6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