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3001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勾模具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但当零件的内表面具有凸起的时候,采用普通的模具加工会在脱模时形成困难,铸造后零件表面的凸起会卡在模具的孔道内,若想要将内表面有凸起的零件完整地从模具中取出时则需要破坏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产品内的卡勾的模具成型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包括:一机架,所述机架的上端面具有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一导向块限位槽;一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内部,所述推板与所述机架可滑动连接;一导杆,所述导杆的下端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上端贯穿所述定位板;一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导向块限位槽内,所述导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的前后两侧的外表面分别沿纵向开设有一导向槽;第一内滑块和第二内滑块,所述第一内滑块的后侧和所述第二内滑块的前侧分别沿纵向开设有一导向轨,两所述导向轨分别与两所述导向槽相匹配;一模仁,所述模仁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上方;一固定模具,所述模仁的上端面设置有所述固定模具,所述固定模具与所述模仁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模具包括一第一模具和一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之间的间隙至所述模仁的下端面开设有一贯穿的滑块孔,所述第一内滑块、所述第二内滑块和所述导向块均设置在所述滑块孔内;所述第一模具、所述第一内滑块的上部、所述导向块的上部、所述第二内滑块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模具依次可活动地拼合形成完整的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一内滑块的拼合处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内滑块和所述第二模具的拼合处的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相互匹配的凹型特征部,四所述凹型特征部与产品的卡钩相匹配。

上述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两所述导向槽均为梯形槽,两所述梯形槽的靠近所述导向块内部的边均大于两所述梯形槽的靠近所述导向块外部的边。

上述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还包括一模具台,所述模具台的下端面与所述定位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台的上端面开设有一模具槽,所述模仁设置在所述模具槽的内部。

上述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所述导向块自下而上依次贯穿所述模具台和所述模仁,所述第一内滑块和所述第二内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模具槽的上端面可滑动地连接。

上述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内滑块和所述第二内滑块均为“L”字型。

上述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所述滑块孔的前侧与所述第一内滑块的下部相匹配,所述滑块孔的后侧与所述第二内滑块的下部相匹配。

上述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所述滑块孔的下侧与所述模具槽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滑槽,所述第一内滑块和所述第二内滑块均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上述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所述导向块的前后两侧的侧面均具有一倾角,所述导向块的前后两侧的侧面的上端均向所述导向块的内部倾斜。

上述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所述导向块的高度小于所述导向块固定槽的上端面至所述固定模具的上端面的高度。

上述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其中,适用于内部的侧面具有凸起并且适合采用纵向分模铸造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易于成型小型产品内部卡勾位,模具结构巧妙,紧凑,成型产品上卡勾位置精确。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重复使用的,能够生产内表面具有凸起或凹槽的零件的自动化模具机构,模具机构内部设有滑块机构,以便在不破坏模具和成型的零件的情况下,将成型后的零件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模具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导向滑块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合模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分模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适用零件的示意图。

附图中:1、机架;11、定位板;111、限位槽;2、推板;21、导杆;3、导向块;31、导向槽;41、第一内滑块;42、第二内滑块;411、导向轨;421、导向轨;5、模仁;511、第一模具;512、第二模具;6、凹型特征部;7、模具台;8、零件;81、“L”字型卡钩;82、一字型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模具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部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部分示意图,请参见图1、图2、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内部卡勾模具成型机构,此种内部卡勾模具成型机构适合于成型如图7所示的零件8,零件8的内部具有四个卡钩,其中两个为“L”字型卡钩81,另两个为一字型卡钩82,与零件8相适应的内部卡勾模具成型机构包括有:机架1、推板2和导杆21,机架1的上端面具有一定位板11,定位板11上开设有一导向块限位槽111,推板2设置在机架1的内部,推板2与机架1可滑动连接,导杆21的下端与推板2固定连接,导杆21的上端贯穿定位板1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导向滑块示意图,请参见图4所示。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内部卡勾模具成型机构还包括有:导向块3,导向块3设置在导向块限位槽111内,导向块3的下端面与导杆21的上端固定连接,导向块3的前后两侧的外表面分别沿纵向开设有导向槽31。通过动力机构推动推板2,进而推动导杆21,通过导杆21带动导向块3上下移动。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内部卡勾模具成型机构还包括有:第一内滑块41和第二内滑块42,第一内滑块41的后侧沿纵向开设有导向轨411,第二内滑块42的前侧沿纵向开设有导向轨421,导向轨411和导向轨421分别与两导向槽31相匹配。通过导向块3上的导向槽31和导向轨411、导向轨421,将第一内滑块41、第二内滑块42与导向块3组装在一起,当导向块3移动时,第一内滑块41和第二内滑块42均随着导向块3的移动而移动,不会自导向块3上脱落。

还有,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内部卡勾模具成型机构还包括有:模仁5和固定模具,模仁5设置在定位板11的上方。模仁5的上端面设置有固定模具,固定模具与模仁5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模具包括第一模具511和第二模具512,第一模具511和第二模具512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模具511和第二模具512之间的间隙至模仁5的下端面开设有贯穿的滑块孔,第一内滑块41、第二内滑块42和导向块4均设置在滑块孔内。

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模具511、第一内滑块41的上部、导向块3的上部、第二内滑块42的上部和第二模具512依次可活动地拼合形成完整的模具。

更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模具511和第一内滑块41的拼合处的左右两侧、第二内滑块42和第二模具512的拼合处的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相互匹配的凹型特征部6,四凹型特征部6与产品的卡钩相匹配,即与零件8的“L”字型卡钩81和一字型卡钩82相匹配。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两导向槽31均为梯形槽,两导向槽31的靠近导向块3内部的边均大于两导向槽31的靠近导向块3外部的边。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合模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勾模具成型机构的分模示意图,请参见图5、图6所示。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内部卡勾模具成型机构还包括有:模具台7,模具台7的下端面与定位板1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模具台7的上端面开设有模具槽,模仁5设置在模具槽的内部。

进一步,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导向块3自下而上依次贯穿模具台7和模仁5,第一内滑块41和第二内滑块42的下端面与模具槽的上端面可滑动地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图3、图4所示,第一内滑块41和第二内滑块42均为“L”字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模仁5的滑块孔的前侧与第一内滑块41的下部相匹配,模仁5的滑块孔的后侧与第二内滑块42的下部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模仁5的滑块孔的下侧与模具台7的模具槽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滑槽,第一内滑块41和第二内滑块42均在滑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导向块3的前后两侧的侧面均具有一倾角,导向块3的前后两侧的侧面的上端均向导向块3的内部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导向块3的高度小于定位板11的导向块限位槽的上端面至固定模具的上端面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适用于内部的侧面具有凸起并且适合采用纵向分模铸造的产品。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当需要合模成型时,通过动力机构推动推板2和导杆21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导向块3向上移动,第一内滑块41和第二内滑块42由于模仁5的滑块孔的下侧与模具台7的模具槽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的滑槽的限位作用和倾斜的导向槽的作用将导向块3纵向移动的力转化为横向移动的力,因此第一内滑块41和第二内滑块42分别向前和向后运动。第一模具511、第一内滑块41、导向块3、第二内滑块42和第二模具512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具,此时能够实施成型工艺。

2)当需要脱模时,通过动力机构拉动推板2和导杆2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导向块3向下移动,第一内滑块41和第二内滑块42分别向后和向前运动,第一内滑块41与第一模具511分离,第二内滑块42与第二模具512分离,导向块3下移缩进。因此第一内滑块41和第二内滑块42分别脱离成型完成后的零件8的“L”字型卡钩81和一字型卡钩82,此时能够顺利实施脱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