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5748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动车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机动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动车座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技术领域,机动车在行驶中会发生颠簸,而现有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在机动车上的位置虽然可以调节,但是座椅结构本身减振性能不足,这就导致机动车颠簸受到得力通过座椅结构传递到驾乘人员,从而引发驾乘人员的不适感,影响驾乘人员乘坐机动车时的舒适性能,从而影响机动车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机动车行驶中发生颠簸时,能够提高减振性能,缓解机动车座椅振动带给驾乘人员不适感,提高驾乘人员乘坐机动车的舒适性的机动车座椅结构。
[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发明为一种机动车座椅结构,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包括座位部、靠背部,所述的座位部包括坐垫部和底座部,靠背部与底座部侧面连接,底座部上设置多个升降部件,每个升降部件上各设置一个弹性元件,坐垫部与弹性元件连接,所述的升降部件与能够控制升降部件升降的控制部件连接。
[0006]所述的坐垫部和底座部均设置为方形结构,底座部四个边角部位各设置一个升降部件,每个升降部件上各设置一个弹性元件,坐垫部下表面的四个边角部位各与一个弹性元件连接,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
[0007]所述的底座部边沿部设置沿底座部边沿部一周布置的包裹部,包裹部设置为突出于底座部上表面的结构,所述的坐垫部下表面边沿部设置沿坐垫部下表面边沿部一周布置的凹槽部,所述的包裹部上端部设置为卡装在凹槽部内的结构,所述的坐垫部未受力时,包裹部上端部设置为与凹槽部的槽底面之间设置为存在间隙的结构。
[0008]所述的凹槽部内沿凹槽部一周设置多个按间隙布置的突出条,包裹部侧面设置与突出条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的长条状卡槽部,所述的每个突出条设置为卡装在一个卡槽部内的结构,所述的坐垫部在受力时上下运动时,凹槽部上的突出条设置为沿卡槽部上下移动的结构。
[0009]所述的卡槽部位长条状结构,卡槽部设置为垂直布置在包裹部侧面上的结构。
[0010]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1]本发明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在机动车行驶中发生颠簸时,由于弹性元件的设置,能够提高座椅结构本身的减振性能,使得机动车颠簸受到得力通过座椅结构传递到驾乘人员时得到有效吸收,从而缓解驾乘人员的不适感。与此同时,升降部件的设置,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座椅结构高度的升降调节,从而适用不同驾乘人员对座椅高度的不同需求,提高机动车的舒适性。本发明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结构简单,在机动车行驶中发生颠簸时,能够提高座椅结构减振性能,缓解机动车座椅振动带给驾乘人员不适感,同时能够实现座椅结构高度的方便快捷调节,提高驾乘人员乘坐机动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座位部;2、靠背部;3、坐垫部;4、底座部;5、升降部件;6、弹性元件;7、控制部件;8、包裹部;9、凹槽部;10、槽底面;11、突出条;12、卡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机动车座椅结构,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包括座位部1、靠背部2,所述的座位部1包括坐垫部3和底座部4,靠背部2与底座部4侧面连接,底座部4上设置多个升降部件5,每个升降部件5上各设置一个弹性元件6,坐垫部3与弹性元件6连接,所述的升降部件5与能够控制升降部件5升降的控制部件7连接。上述结构,在机动车行驶中发生颠簸时,由于弹性元件的设置,能够提高座椅结构本身的减振性能,使得机动车颠簸受到得力通过座椅结构传递到驾乘人员时得到有效吸收,从而缓解驾乘人员的不适感。与此同时,升降部件的设置,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座椅结构高度的升降调节,从而适用不同驾乘人员对座椅高度的不同需求,提高机动车的舒适性。本发明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结构简单,在机动车行驶中发生颠簸时,能够提高座椅结构减振性能,缓解机动车座椅振动带给驾乘人员不适感,同时能够实现座椅结构高度的方便快捷调节,提高驾乘人员乘坐机动车的舒适性。
[0017]所述的坐垫部3和底座部4均设置为方形结构,底座部4四个边角部位各设置一个升降部件5,每个升降部件5上各设置一个弹性元件6,坐垫部3下表面的四个边角部位各与一个弹性元件6连接,弹性元件6为螺旋弹簧。底座部4四个边角部位各设置一个升降部件5,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升降部件对坐垫部的均匀支撑和受力,在机动车发生颠簸时,能够有效提尚座椅结构减振性能。
[0018]所述的底座部4边沿部设置沿底座部4边沿部一周布置的包裹部8,包裹部8设置为突出于底座部4上表面的结构,所述的坐垫部3下表面边沿部设置沿坐垫部3下表面边沿部一周布置的凹槽部9,所述的包裹部8上端部设置为卡装在凹槽部9内的结构,所述的坐垫部3未受力时,包裹部8上端部设置为与凹槽部9的槽底面10之间设置为存在间隙的结构。包裹部8的设置,对底座部和座位部之间的空间进行封闭,与此同时,当机动车行驶时颠簸时,包裹部与凹槽部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坐垫部向下颠簸时的位置限位,坐垫部向下颠簸时颠簸到最低部位时,包裹部会碰撞到凹槽部的槽底面上,对坐垫部起到限位作用。
[0019]所述的凹槽部9内沿凹槽部9 一周设置多个按间隙布置的突出条11,包裹部8侦J面设置与突出条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的长条状卡槽部12,所述的每个突出条11设置为卡装在一个卡槽部12内的结构,所述的坐垫部3在受力时上下运动时,凹槽部9上的突出条11设置为沿卡槽部12上下移动的结构。突出条11和卡槽部的设置,当坐垫部在机动车颠簸时,坐垫部相对于底座部发生晃动,缓解来自机动车颠簸的冲击力,而在这一过程中,突出条只能在卡槽部的限定范围内晃动,从而对坐垫部相对于底座部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定。
[0020]所述的卡槽部12位长条状结构,卡槽部12设置为垂直布置在包裹部8侧面上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突出条只能在卡槽部的限定范围内上下晃动。
[0021]本发明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在机动车行驶中发生颠簸时,由于弹性元件的设置,座位部能够相对于底座部晃动,提高座椅结构本身的减振性能,使得机动车颠簸受到得力通过座椅结构传递到驾乘人员时得到有效吸收,缓解驾乘人员的不适感。同时,升降部件的设置,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座椅结构高度的升降调节,从而适用不同驾乘人员对座椅高度的不同需求,提高机动车的舒适性。本发明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结构简单,在机动车行驶中发生颠簸时,能够提高座椅结构减振性能,缓解机动车座椅振动带给驾乘人员不适感,同时能够实现座椅结构高度的方便快捷调节,提高驾乘人员乘坐机动车的舒适性。
[002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机动车座椅结构,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包括座位部(1)、靠背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部(1)包括坐垫部(3)和底座部(4),靠背部(2)与底座部(4)侧面连接,底座部(4)上设置多个升降部件(5),每个升降部件(5)上各设置一个弹性元件¢),坐垫部(3)与弹性元件(6)连接,所述的升降部件(5)与能够控制升降部件(5)升降的控制部件(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坐垫部(3)和底座部(4)均设置为方形结构,底座部(4)四个边角部位各设置一个升降部件(5),每个升降部件(5)上各设置一个弹性元件¢),坐垫部(3)下表面的四个边角部位各与一个弹性元件(6)连接,弹性元件(6)为螺旋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部(4)边沿部设置沿底座部(4)边沿部一周布置的包裹部(8),包裹部(8)设置为突出于底座部(4)上表面的结构,所述的坐垫部(3)下表面边沿部设置沿坐垫部(3)下表面边沿部一周布置的凹槽部(9),所述的包裹部(8)上端部设置为卡装在凹槽部(9)内的结构,所述的坐垫部(3)未受力时,包裹部(8)上端部设置为与凹槽部(9)的槽底面(10)之间设置为存在间隙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部(9)内沿凹槽部(9) 一周设置多个按间隙布置的突出条(11),包裹部(8)侧面设置与突出条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的长条状卡槽部(12),所述的每个突出条(11)设置为卡装在一个卡槽部(12)内的结构,所述的坐垫部(3)在受力时上下运动时,凹槽部(9)上的突出条(11)设置为沿卡槽部(12)上下移动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部(12)位长条状结构,卡槽部(12)设置为垂直布置在包裹部(8)侧面上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机动车零部件领域的机动车座椅结构,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的座位部(1)包括坐垫部(3)和底座部(4),靠背部(2)与底座部(4)侧面连接,底座部(4)上设置多个升降部件(5),每个升降部件(5)上各设置一个弹性元件(6),坐垫部(3)与弹性元件(6)连接,所述的升降部件(5)与能够控制升降部件(5)升降的控制部件(7)连接,本发明所述的机动车座椅结构,结构简单,在机动车行驶中发生颠簸时,能够提高座椅结构减振性能,缓解机动车座椅振动带给驾乘人员不适感,同时能够实现座椅结构高度的方便快捷调节,提高驾乘人员乘坐机动车的舒适性。
【IPC分类】B60N2/50, B60N2/16
【公开号】CN105416107
【申请号】CN201510869364
【发明人】何自富, 王向征, 陈长亮
【申请人】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