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629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3D打印机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机打印物体所需的材料是通过下料机构送到喷头中的,送到打印机喷头的材料经过熔融后挤出进行物体的构造。目前的3D打印机下料机构结构复杂,下料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下料方便的3D打印机下料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3D打印机下料机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电机、底座和推块,所述电机上设有电机轴,电机轴上设有一齿轮;底座与电机设置电机轴的端面连接,底座上设有相互连接的喉管和导料管,底座内还设有一挡块;推块设置在底座内,推块一端与底座的挡块之间设有一弹簧,在推块的另一端设有一与齿轮配合的轴承;所述喉管与齿轮和轴承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机下料机构还包括一底板,其连接在电机和底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3D打印机还包括一盖板,连接在底座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呈匚字形结构,其设有第一横向部、第二横向部和竖向部,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上设有上下对应的喉管固定孔,竖向部上设有一带有开口的圆孔,该圆孔对应电机轴,挡块设置在圆孔外周与开口相仿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推块设置在底座的第一横向部、第二横向部和竖向部形成的空间区域内,该推块设有按压头、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和固定部,按压头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挡块上,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与底座的第一横向部和第二横向部的内侧贴合,固定部上设有一对应底座开口的轴承固定孔,轴承通过轴承固定孔连接在推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推块的按压头上设有一按键。

采用上述方案后3D打印机下料方便简单,将3D打印机下料机构的上述部件连接后,齿轮和轴承接触,喉管对应轴承与齿轮的接触位置处。按压推块的按压头,推块向内按压方向滑动,带动轴承往该方向移动,从而使轴承与齿轮向分离,此时将线材穿过导料管和喉管,完成3D打印机的下料过程。设在按压头与挡块之间的弹簧在按压时压缩,松开按压头时,弹簧的弹力使推块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处,部分线材置于齿轮和轴承之间。电机启动后,齿轮转动开始送料工作,齿轮转动拨动线材将线材送至喷头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下料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推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尽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例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3D打印机下料机构包括一电机1、一底座2、一推块3、一齿轮7、一轴承6、两导料管9、两喉管8,其中: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电机1上设有一电机轴11,齿轮7连接在该电机轴11上并由电机1带动齿轮7转动。在电机1设置电机轴11的端面上设有四个顺向电机轴11长度方向的螺栓固定孔12,通过该螺栓固定孔12将电机1与底座2连接。

参照图4并结合图2所示,底座2呈匚字形,其设有第一横向部21、第二横向部22和竖向部23。其中,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上均设有两个顺向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宽度方向的螺栓固定孔211、221,该螺栓固定孔211、221对应电机1上的螺栓固定孔12,将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的螺栓固定孔211、221对应电机1的螺栓固定孔12并配合螺栓将底座2与电机1固定。在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上分别设有一相互对应的喉管固定孔212、222,该喉管固定孔212、222顺向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的高度方向设置,喉管8通过喉管固定孔212、222可固定在底座2上。在竖向部23中间设有一带有开口232的圆孔231,连接在电机轴11上的齿轮7穿过该圆孔231后设置在第一横向部21、第二横向部22以及竖向部23形成的空间区域内。在该空间区域内圆孔231的外周与开口232方向相反的位置处设有一挡块233,该挡块233与圆孔231相背的一面设有一弹簧连接孔2331,弹簧10的一端通过该弹簧连接孔2331连接到挡块233上。

参照图5并结合图2所示,推块3设置在底座2的第一横向部21、第二横向部22以及竖向部23构成的空间区域内,该推块3设有按压头31、第一贴合部32、第二贴合部33和固定部34,按压头31设置在底座2的第一横向部21、第二横向部22和竖向部23形成的空间区域外,在按压头31上设有一螺栓固定孔311,通过该螺栓固定孔311并配合螺栓将弹簧10与推块3连接。第一贴合部32和第二贴合部33分别与底座2的第一横向部21和第二横向部22贴合,第一贴合部32和第二贴合部33一端连接按压头31,另一端连接固定部34,该固定部34邻靠第一贴合部32和第二贴合部33一侧设有一对应底座2的圆孔231的圆弧,在固定部34上设有一对应底座2的开口232的轴承固定孔341,轴承6通过该轴承固定孔341并配合螺栓连接在该推块3上。

参照图2所示,两个喉管8分别连接在底座2的喉管固定孔212、222上,在喉管8外端连接有导料管9,喉管8和导料管9上均设有供线材穿过的孔。

将3D打印机下料机构的上述部件连接后,齿轮7和轴承6接触,喉管8对应轴承6与齿轮7的接触位置处。按压推块3的按压头31,推块3向按压方向滑动,带动轴承6往该方向移动,从而使轴承6与齿轮7分离,此时将线材穿过导料管9和喉管8,完成3D打印机的下料过程。设在按压头31与挡块233之间的弹簧10在按压时压缩,松开按压头31时,弹簧10的弹力使推块3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处,部分线材置于齿轮7和轴承6之间。电机1启动后,齿轮7转动开始送料工作,齿轮7转动而拨动线材将线材送至喷头中。

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一底板4、一盖板5和一按键30,其中,底板4呈L形,其包括第一侧面41和第二侧面42,第一侧面41连接在电机1和底座2之间,该第一侧面41上设有与电机轴11对应的圆孔411以及与电机1和底座2上的螺栓固定孔12、211、221对应的螺栓固定孔412,采用螺栓依次穿过底座2、底板4和电机1的螺栓固定孔12、211、221、412从而将三者固定。底板4的第二侧面42对应电机1底部,在该第二侧面42上设有四个螺栓固定孔421,相应地在电机1底部设有四个罗双固定孔,采用螺栓依次穿过第二侧面42上的螺栓固定孔421和电机1底部的螺栓固定孔将底板4与电机1固定。

盖板5连接在底座2的外侧,其呈U字形结构,该盖板5通过螺栓连接到底座2上。按键30设置在推块3的按压头31上,方便按压头31的按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