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甲醇合成反应的ZnO/Cu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00099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用于甲醇合成反应的ZnO/Cu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纳米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甲醇合成反应的zno/cu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醇是一种全球性的化学用品,常用作化学原料。同时,甲醇也是一种清洁燃料,可以单独或者与汽油混合作为汽车燃料使用。作为一种优良的液体燃料,甲醇可以为运输和燃料电池提供便捷的能量储存。2014-2015年间,甲醇的全球需求量达到了一亿公吨。随着近年来化石燃料的急剧消耗和co2排放量的增加,回收利用co2制备替代燃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人们希望通过催化co2的加氢反应制备甲醇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广泛研究的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为cu/zno/al2o3。这种催化剂在合成气(h2,co和co2的混合物)制甲醇反应中已经工业化几十年,近年来开始用于co2加氢反应。尽管此催化剂在合成气制甲醇中性能优异,但是在co2加氢合成甲醇中活性却较低。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许多研究者对这一体系的活性中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但随着cu和zno之间的协同作用被报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zno在此催化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中,因为逆水煤气变换副反应(rwgs,co2+h2→co+h2o)的存在,cu/zno/al2o3催化剂上所得的甲醇的选择性不是很高。有研究者研究了cu/zno/al2o3催化剂上co2加氢合成甲醇与rwgs反应过程。他们发现:与甲醇合成反应活性位不同,rwgs反应的活性位为高分散的单金属。因此,可以对传统cu/zno/al2o3催化剂的表面进行修饰调控,来达到增加甲醇合成反应活性位而抑制rwgs反应活性位的目的。最终,有望得到甲醇收率较高的催化剂。

传统的cu/zno催化剂由于金属活性位的过多暴露而对甲醇合成反应中副产物co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甲醇合成反应的zno/cu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催化剂对反应的活性、选择性低的技术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甲醇合成反应过程中现有催化剂存在的前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用于甲醇合成反应的zno/cu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反向微乳液体系的配置: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油相组成反向微乳液体系,其中表面活性剂/油相为0.35~0.70mol/l,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1~3):1;

2)cu(oh)2纳米颗粒在微乳液中的沉淀与cuo颗粒的获得:

21)溶解cu(no3)2于水中以形成浓度为0.1~0.4mol/l的cu(no3)2溶液,并加入到适量步骤1)的微乳液中,搅拌1~3h;

22)与步骤21)的同时,溶解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于水中以形成浓度为1~3mol/l的tmah溶液,并加入到适量步骤1)的微乳液中,搅拌1~3h;

23)将步骤22)的微乳液加入到步骤21)的微乳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反应18~24h,使沉淀完全,经离心分离、甲醇洗涤和烘干后,于300~400℃煅烧2~3h,得到cuo颗粒;其中步骤22)中tmah溶液及步骤21)中cu(no3)2溶液的体积之和,与步骤22)中及步骤21)中的油相体积之和的比值为1:(5~10);步骤22)中与步骤21)中的油相体积之比为(0.8~1.2):1;步骤22)中的tmah与步骤21)中的cu(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6):1;

3)zn(oh)2纳米颗粒在微乳液中cuo上的沉淀:

31)溶解zn(no3)2于水中以形成浓度为0.10~0.35mol/l的zn(no3)2溶液,并与步骤23)中所得到的cuo颗粒一起加入到适量步骤1)的微乳液中,搅拌1~3h;

32)与步骤31)的同时,溶解tmah于水中以形成浓度为1~3mol/l的tmah溶液,并加入到适量步骤1)的微乳液中,搅拌1~3h;

33)将步骤32)的微乳液加入到步骤31)的微乳液中,然后在室温下静置反应18~24h,使沉淀完全;其中:步骤32)中tmah溶液及步骤31)中zn(no3)2溶液的体积之和,与步骤32)中及步骤31)中的油相体积之和的比值为1:(5~10);步骤32)中与步骤31)中的油相体积之比为(0.8~1.2):1;步骤32)中的tmah与步骤31)中的zn(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6):1;且体系中元素zn的质量小于元素cu的质量;

4)离心过滤、洗涤、烘干、煅烧:经离心过滤、甲醇洗涤、烘干后,于300~400℃煅烧3~5h,得到zno/cuo样品;

5)还原:将步骤4)所得zno/cuo样品放入管式炉中,于300~350℃氢气气氛中还原1~3h,得到最终的zno/cu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曲拉通x-100、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op-10)中的一种,助表面活性剂为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1-己醇、2-己醇、1-辛醇、2-辛醇、杂醇油、对壬基酚中的一种,油相为正庚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异己烷、环己烷、正辛烷、异辛烷中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表面活性剂/油相=0.5~0.6mol/l,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2):1。

优选地,所述步骤21)中,cu(no3)2的浓度为0.2~0.3mol/l。

优选地,所述步骤23)中,加入的步骤22)中的tmah溶液及步骤21)中cu(no3)2溶液的体积之和,与加入的步骤22)中及步骤21)中的油相体积之和的比值为1:(6~8),且加入的步骤22)中与步骤21)中的油相体积之比为(0.9~1.1):1

优选地,所述步骤33)中,体系中元素zn的质量与元素cu的质量之比为1:(1.2~6)。更优选地,体系中元素zn的质量与元素cu的质量之比为1:(1.4~2)。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煅烧温度为340~360℃,煅烧时间为3.5~4.5h。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还原时间为1~2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首次采用反向微乳液方法大批量的合成zno/cu催化剂,鉴于反向微乳液方法制备纳米材料的高度可控性,可以简单精确地控制所制备zno/cu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形貌,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催化活性等与甲醇合成反应相关的催化性能指标。

2、本发明中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应用范围广,反应过程操作工艺简单、环保。所得到的zno/cu催化剂在甲醇合成中的反应性能明显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cu/zno催化剂,zno/cu催化剂上甲醇收率为cu/zno的4倍。通过对催化剂上甲醇合成反应的催化作用机理进行研究,还能够推动从原子水平上设计催化剂技术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zno/cu催化剂的sem图。

图2为对比例制备得到的cu/zno催化剂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用于甲醇合成反应的zno/cu催化剂,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反向微乳液体系的配置:选择曲拉通x-100为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正庚烷为油相组成反向微乳液体系,其中曲拉通x-100加入量为76g,表面活性剂/油相=0.55mol/l,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5;将制备得到的反向微乳液体系分成均匀的四份;也可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的量都减至1/4,制备同样的四份反向微乳液体系。

(2)cu(oh)2纳米颗粒在微乳液中的沉淀:取2.5mmol的cu(no3)2溶于10ml水中形成cu(no3)2溶液后加入到其中一份步骤(1)的微乳液中。另一份微乳液中加入溶解于水形成的浓度为1.5mol/l的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6ml,两份微乳液分别搅拌1h后,将加有tmah的微乳液加入到加有cu(no3)2的微乳液中,静止18h使得cu(oh)2沉淀完全,然后将沉淀用离心机进行分离3次,用甲醇洗涤。将分离后的沉淀置于坩埚中,在烘箱中100℃干燥10h。在马弗炉350℃空气气氛中煅烧2h,得到cuo颗粒。

(3)取浓度为1.6mmol的zn(no3)2溶解于10ml水中以形成浓度为0.16mol/l的zn(no3)2溶液,并与步骤2)中所得到的cuo颗粒一起加入到其中一份步骤1)的微乳液中,搅拌2h;同时将6ml的1.5mol/l的tmah加入到其中一份步骤1)的微乳液中,搅拌2h;然后将含有tmah的微乳液加入到含有zn(no3)2的微乳液中,在室温下静置反应20h,使沉淀完全。

(4)步骤(3)中所得的体系继续搅拌18h,然后离心过滤,用甲醇洗涤3次后,在马弗炉中于100℃烘干10h,350℃煅烧4h。得到zno/cuo样品。

(5)将所述zno/cuo样品放入管式炉中,于300℃氢气气氛中还原2h,得到最终的zno/cu催化剂。

其sem图见图1。

实施例2

(1)反向微乳液体系的配置:选择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异己烷为油相组成反向微乳液体系,其中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加入量为60g,表面活性剂/油相=0.60mol/l,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2;将制备得到的反向微乳液体系分成四份,每份体积比依次为11:10:10:9(分别记为11体积份、10体积份、10体积份和9体积份微乳液);也可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的量都分别减至11/40、10/40、10/40、9/40,制备四份反向微乳液体系。

(2)cu(oh)2纳米颗粒在微乳液中的沉淀:溶解3mmol的cu(no3)2于10ml水中形成cu(no3)2溶液后加入到步骤(1)的11体积份微乳液中。其中一10体积份微乳液中加入溶解于水形成的浓度为2.5mol/l的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4ml,两份微乳液分别搅拌3h后,将加有tmah的微乳液加入到加有cu(no3)2的微乳液中,静止20h使得cu(oh)2沉淀完全,然后将沉淀用离心机进行分离3次,用甲醇洗涤。将分离后的沉淀置于坩埚中,在烘箱中100℃干燥10h。在马弗炉350℃空气气氛中煅烧2h,得到cuo颗粒。

(3)溶解2mmolzn(no3)2于10ml水中以形成浓度为0.2mol/l的zn(no3)2溶液,并与步骤2)中所得到的cuo颗粒一起加入到另一步骤1)的10体积份微乳液中,搅拌2h;同时将4ml的2.5mol/l的tmah加入到步骤1)的9体积份微乳液中,搅拌2h;然后将含有tmah的微乳液加入到含有zn(no3)2的微乳液中,在室温下静置反应20h,使沉淀完全。

(4)步骤(3)中所得的体系继续搅拌20h,然后离心过滤,用甲醇洗涤3次后,在马弗炉中于100℃烘干8h,350℃焙烧4h。得到zno/cuo样品。

(5)将所述zno/cuo样品放入管式炉中,于300℃氢气气氛中还原1.5h,得到最终的zno/cu催化剂。

实施例3

(1)反向微乳液体系的配置:选择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异己烷为油相组成反向微乳液体系,其中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加入量为80g,表面活性剂/油相=0.6mol/l,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2.5;将制备得到的反向微乳液体系分成四份,每份体积比依次为8:10:11:9(分别记为8体积份、10体积份、11体积份和9体积份微乳液);也可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的量都分别减至8/38、10/38、11/38、9/38,制备四份反向微乳液体系。

(2)cu(oh)2纳米颗粒在微乳液中的沉淀:溶解4mmol的cu(no3)2于10ml水中形成cu(no3)2溶液后加入到步骤(1)的8体积份微乳液中。另一10体积份微乳液中加入溶解于水形成的浓度为2.5mol/l的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5ml,两份微乳液分别搅拌2h后,将加有tmah的微乳液加入到加有cu(no3)2的微乳液中,静止20h使得cu(oh)2沉淀完全,然后将沉淀用离心机进行分离3次,用甲醇洗涤。将分离后的沉淀置于坩埚中,在烘箱中100℃干燥10h。在马弗炉350℃空气气氛中煅烧2h,得到cuo颗粒。

(3)溶解2.8mmolzn(no3)2于10ml水中以形成浓度为0.28mol/l的zn(no3)2溶液,并与步骤2)中所得到的cuo颗粒一起加入到步骤1)的11体积份微乳液中,搅拌2h;同时将6ml的2.5mol/l的tmah加入到步骤1)的9体积份微乳液中,搅拌2h;然后将含有tmah的微乳液加入到含有zn(no3)2的微乳液中,在室温下静置反应20h,使沉淀完全。

(4)步骤(3)中所得的体系继续搅拌24h,然后离心过滤,用甲醇洗涤3次后,在马弗炉中于100℃烘干8h,350℃焙烧4h。得到zno/cuo样品。

(5)将所述zno/cuo样品放入管式炉中,于300℃氢气气氛中还原2.5h,得到最终的zno/cu催化剂。

对比例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该对比例中的步骤(2)制备的是zn(oh)2沉淀,经煅烧得到纳米zno颗粒,步骤(3)再在纳米zno颗粒上沉淀得到cu(oh)2,正好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2)和步骤(3)相反,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包括各物质的加入量,因此对比例与实施例1中得到的最终产物中元素zn与元素cu的质量比也相同,只不过该对比例制备得到的是cu/zno催化剂,而实施例1得到的是zno/cu催化剂。

其sem图见图2。

从所给出的两种不同催化剂的sem图(即图1和图2)和表2~5可以看到:zno/cu催化剂具有较大的cu颗粒,但是zno颗粒较小;相反,cu/zno中,cu颗粒较小,但是zno颗粒较大,也就是说zno/cu催化剂,在保持对甲醇合成反应具有较高活性的cu-zno界面的同时,减少了对rwgs反应具有较高活性的高分散金属cu的存在。两个催化剂同时应用于甲醇合成反应,所采用的反应条件为:p=2.0mpa,ghsv=3600h-1,co2/h2=3:1(体积比),其催化效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反向的zno/cu催化剂的co2转化率(12.0%)远大于传统cu/zno催化剂(5.5%);并且zno/cu催化剂具有较低的co选择性和较高的ch3oh选择性,最终使得zno/cu催化剂具有最高的甲醇产率(3.2mmol·g-1·h-1),是cu/zno催化剂甲醇产率的4倍。

表1催化剂的甲醇合成反应催化结果

表2图1中①处的元素含量

表3图1中②处的元素含量

表4图2中①处的元素含量

表5图2中②处的元素含量

以上所述的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