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噻唑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以其作为活性成分的白蚁控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34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异噻唑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以其作为活性成分的白蚁控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式Ⅰ所示的异噻唑衍生物
其中R或R′中一个代表氟烷基,另一个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被卤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含1-6个碳原子的烷硫基、三烷基甲硅烷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羟基、氰基、苯磺酰基、二烷基氨基、吗啉代基、芳基、苯氧基和芳香杂环基取代的烷基;环烷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卤代链烯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炔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二烷基亚甲基亚氨基;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羰基;芳基或杂环基;Y代表-O-或-S-;且Z代表-O-、-S-、-N(R2)(其中R2代表氢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含2-6个碳原子的炔基,或R1和R2结合在一起,形成可被氧原子隔开的含2-6个碳原子的亚烯基)或为一单键。本发明还涉及该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衍生物作为活性成分的自蚁控制剂。
白蚁对建筑物、树木以及木材具有直接的破坏作用,而且对混凝土以及聚乙烯产品也具有损害作用。因此有必要根除或控制白蚁。在例如房屋的地基、地板或大梁、门外的木材堆、涂有聚乙烯的地下线等处可发现严重的损害,因此有必要使用杀虫剂根除和控制白蚁。
有机氯型化学物质(如氯丹)经常被用于这一目的.但是,这类杀虫剂存在着持续性、毒性、刺激性、污染环境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作为这些杀虫剂的替代品,有机磷杀虫剂如毒死蜱、腈肟磷、打杀磷等已被使用,但这些有机磷杀虫剂常常是应用在地板之下等通风条件较差的地方;操作者常常吸入喷洒在这些小空间内的杀虫剂,并且可能引起中毒,从而带来卫生方面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这些有机磷杀虫剂的药效期短于通常使用的氯丹,因此当需要获得长期的白蚁控制效果时,这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从上面对现有技术的陈述中可以看出,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控制白蚁组合物,它对人和兽具有低毒性、具有高度安全性且在土壤中易于被生物降解。
本发明人对异噻唑衍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面所述的通式(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控制白蚁的效果,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通式(Ⅰ)所示化合物是新的化合物,未在任何出版物上发现过。但从异噻唑衍生物来讲,西德专利1,814,249提到过在其3-位具有磷酸酯基的化合物,它具有杀虫作用;荷兰专利6,703,832提到3,5-二烷基硫-4-氰基异噻唑,它具有巴氏杀菌作用。但是,目前未没有显示出控制白蚁活性的异噻唑衍生物的报导。
在上面对通式(Ⅰ)中R和R′的定义中,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氟代烷基指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1,1,1-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1,1,1,2,2-五氟乙基、1,1,2,2,3,3,4,4,-八氟戊基等;卤代烷基指氯甲基、1-氯乙基、1-氯丙基、1-溴丙基或氟烷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烯基指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1,1-二甲基-2-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等;含2-6个碳原子的链炔基指2-丙炔基、1-甲基-2-丙炔基、1,1-二甲基-2-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等;环烷基指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杂环基指吡啶基、3-羰基吡啶基、嘧啶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咪唑基、5-氯苯并恶唑基、1,2,3-三唑-4-基、1,2,4-三唑-1-基、噻唑基、2-噻唑啉-2-基等;烷氧羰基烷基指被甲氧羰基、乙氧羰基、正丙氧羰基、异丙氧羰基等取代的烷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烷基指被乙酰基、丙酰基、2-甲基丙酰基等取代的烷基;芳烷基指被苯基、烷基苯基(如对-甲基苯基、对-异丙基苯基)、三氟甲基苯基、苯氧基苯基、卤代苯基(如对-氯苯基、五氟苯基)、二苯基甲基等取代的烷基;被芳香杂环基取代的烷基指被3-吡啶基、2-吡啶基、1,2,4-三唑-1-基等取代的烷基;芳基指苯基、被选自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氟、氯、溴、硝基、羟基、羧基、烷氧羰基、烷氧羰基烷氧基、烷氧基、苯氧基、三氟甲基等的1-3个基团取代的苯基;烷基取代的氨基甲酰基指被1-2个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取代的氨基甲酰基;烷基取代的硫代氨基甲酰基指被1-2个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取代的硫代氨基甲酰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说明,术语“烷基”指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
本发明化合物中,尤其适用于作为白蚁控制剂的化合物如下3-二氟甲硫基-4-氰基-5-正丙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异丙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S-丁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环戊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环己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异丙氧基乙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2-甲基烯丙基)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炔丙硫基异噻唑
3-二氟甲硫基-4-氰基-5-异丙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S-丁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t-丁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环戊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环己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S-戊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甲代烯丙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炔丙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乙氧乙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乙氧硫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异丙氧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异丁氧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乙氧乙氧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苯氧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间甲基苯氧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对氟苯基异噻唑,3-二氟甲硫基-4-氰基-5-炔丙氧基异噻唑,3-异丙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3-S-丁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3-S-戊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3-环戊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
3-环己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3-三甲基甲硅烷基甲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3-乙氧乙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3-炔丙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和3-烯丙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
通式(Ⅰ)所示化合物可通过方法A、B、C和D合成。
方法A
其中R、R1、Y和Z的定义同前,且X代表卤原子。
该方法是将通式(Ⅱ)化合物与通式(Ⅲ)化合物在碱存在下反应而制备出通式(Ⅰ)的异噻唑衍生物。
方法B
其中R、R1和Z的定义同前,且R3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
该方法是将通过将通式(Ⅳ)化合物与通式(Ⅴ)化合物在碱存在下反应,而制备出通式(Ⅰa)异噻唑衍生物。
方法C
其中R、R1、R3、Y和Z的定义同前。
该方法是将通式(Ⅵ)化合物与通式(Ⅴ)化合物在碱存在下反应,合成通式(Ⅶ)化合物,然后在分离出式Ⅶ化合物后或在不分离的情况下将其与通式(Ⅷ)亲核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通式(Ⅰb)的异噻唑衍生物。
方法D
其中R、R1、R3、X和Y的定义同前。
该方法是将通式(Ⅳ)化合物与通式(Ⅸ)碱反应,然后将所得产物与通式(Ⅹ)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通式(Ⅰc)异噻唑衍生物。
上面反应中所使用的通式(Ⅳ)化合物是通过在惰性溶剂中用过硫酸氢钾制剂氧化相应的烷硫基化合物而获得。
其中R、R1、R3和Z的定义同前。
通式(Ⅵ)化合物可按类似方式获得。
通式(Ⅱ)化合物按常规方式合成〔J.O.C.,28,2163(1962),J.O.C.,29,665(1964)〕。
任何对反应惰性的溶剂均可用在方法A、B、C和D中。这些溶剂的具体例子包括醇,如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二乙二醇等;酮,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等;醚,如乙醚、二异丙醚、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二噁烷、单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卤代烃,如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芳香烃,如苯、氯苯、硝基苯、甲苯等;腈,如乙腈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水;以及这些溶剂的混合物。当使用溶剂混合物进行两相反应时,可使用相间转移催化剂,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等。
所使用的碱可以是无机碱或有机碱。无机碱的例子包括碱土金属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碳酸氢钠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碱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钠等。可使用的有机碱包括二乙胺、三乙胺、甲醇钠、叔丁醇钾、吡啶、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等。
反应温度可适当选择在20℃-100℃范围内,优选40℃-60℃。反应时间取决于反应温度和反应规模,但通常选择在30分钟至12小时范围内。
反应按等摩尔关系进行,因此各反应物可按等摩尔量使用,但也可过量使用某一反应物。碱可按与通式(Ⅱ)、(Ⅴ)或(Ⅹ)等摩尔的量使用,当然,它也可过量使用。
表1给出了通式(Ⅰ)所示的部分具体化合物以及其熔点或折射率,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下面利用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甲硫基异噻唑(化合物1)将17.2g(0.1mol)3-羟基-4-氰基-5-甲硫基异噻唑溶于100ml二噁烷之后,自溶液中加入20ml20%氢氧化钠水溶液。在搅拌情况下向混合物中吹入二氟氯甲烷。在滴加180ml2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同时,在30分钟内向混合物中继续通入二氟氯甲烷,使得反应溶液变为约60-70℃。冷却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分离的油状物。经水洗和干燥后,减压蒸馏萃取物。所得结晶经己烷重结晶后得到15g(产率67.6%)白色结晶,熔点55-56℃。
1HNMR(CDCl3)σ2.66(3H,s,SCH3),6.98-7.60(1H,t,-CHF2)实施例2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环戊硫基异噻唑(化合物9)将22.8g(0.1ml)3-羟基-4-氰基-5-环戊硫基异噻唑溶于200ml甲苯之后,向该溶液中加入200ml30%氢氧化钾水溶液并在搅拌下向混合物中吹入二氟氯甲烷。继续吹入30分钟后向混合物中加入200ml水并对甲苯层进行分级分离。经水洗和干燥后,减压蒸馏掉甲苯。所得粗结晶经用己烷重结晶后得到20g(产率72%)向色晶体,熔点43-44℃1HNMR(CDCl3)σ1.05-1.15(4H,t),1.80-2.05(4H,m),6.90-7.60(1H,t,J=6.6Hz)实施例3合成2,2,2-三氟乙氧基-4-氰基-5-乙硫基异噻唑(化合物72)将1.86g(0.01mol)3-羟基-4-氰基-5-乙硫基异噻唑溶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之后,向该溶液中加入0.7g碳酸钾。搅拌下再向混合物中加入2.2g三氟乙基碘(CF3CH2I)。将反应溶液加热至40-50℃,然后搅拌3小时。冷却后加水,用5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经水洗和干燥后,浓缩萃取物。向所得油状物中加入10ml己烷。混合物加热溶解。过滤掉不溶物,滤液置于3℃冰箱中。过滤收集所得结晶后得到0.4g(产率14.9%)白色晶体,熔点43-44℃1HNMR(CDCl3)σ1.40-1.52(3H,t,-SCH2CH3),3.05-3.20(2H,q,-SCH2CH3),4.70-4.82(2H,q,-CH2CF3)实施例4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三甲基甲硅烷基甲硫基异噻唑(化合物36)
将2.4g(0.01mol)3-羟基-4-氰基-5-三甲基甲硅烷基甲硫基异噻唑熔于50ml二甲基甲酰胺中之后,向该溶液中加入0.7g碳酸钾。搅拌下将混合物加热至50-70℃,同时,吹入二氟氯甲烷。搅拌下吹入1小时后加入水。混合物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经水洗和干燥后,减压浓缩萃取物.所得残渣溶于己烷并除去不溶物。滤液保持在3℃冰箱中。所得结晶过滤收集并干燥,得到0.3g(产率10.2%)白色晶体,熔点41-42℃实施例5合成3-(2,2,3,3-四氟丙基)硫代甲氧基-4-氰基-5-甲硫基异噻唑(化合物116)将2.1g(0.01mol)3-硫基-4-氰基-5-甲硫基-异噻唑钠盐溶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后,向该溶液中加入2.5g四氟丙基碘(HCF2CF2CH2I)。加热至50-70℃后,搅拌。冷却后加水,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水洗及干燥后,减压浓缩萃取物,得到约2g粗结晶。将其溶于己烷并除去不溶物。滤液置于3℃冰箱中,过滤收集所得结晶并干燥后得到0.5g(产率16.0%)结晶,熔点40-42℃。
实施例6合成3-三氟乙硫基-4-氰基-5-三氟乙硫基异噻唑(化合物117)将2.2g(0.01mol)3,5-二巯基-4-氰基异噻唑钠盐溶于20ml二甲基亚砜后,向溶液中加入5.0g(0.023mol)三氟乙基碘(CF3CH2I)。加热溶液至50-70℃,并搅拌4小时。冷却后,加水并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水洗并干燥后,减压浓缩萃取物,得到约1.2g粗结晶。将其溶于正己烷中,并过滤掉不溶物。滤液置于3℃冰箱中过夜。过滤收集所得结晶后得到0.6g(产率17.8%)结晶,熔点39-40℃实施例7合成3-二氟甲硫基-4-氰基-5-甲硫基异噻唑(化合物97)将20ml二噁烷加到2.1g(0.01mol)3-巯基-4-氰基-5-甲硫基异异噻唑钠盐中后,搅拌下向该混合物中加入20ml15%氢氧化钾水溶液。向其中吹入二氟氯甲烷30分钟,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水洗并干燥后,减压浓缩萃取物,得到1.5g粗结晶。加热下将其溶于正己烷,并滤掉不溶物。滤液置3℃冰箱中过夜。过滤收集所得结晶并干燥后得到0.7g(产率29%)浅棕色结晶,熔点59-60℃。
实施例8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乙氧基异噻唑(化合物122)将3.1g(0.02mol)3-羟基-4-氰基-5-乙氧基异噻唑溶于20ml二恶烷中后,向该溶液中加入40ml20%氢氧化钠水溶液,并在搅拌下向其中吹入二氟氯甲烷30分钟。冷却后。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水洗并干燥后,减压浓缩萃取物,所得结晶用乙醚重结晶,得到1.5g(产率36%)白色结晶,熔点65-66℃。
实施例9合成3-三氟乙氧基--4-氰基-5-苄氧基异噻唑(化合物167)将1.8g(0.01mol)3-羟基-4-氰基-5-苄氧基异噻唑溶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后,向溶液中加入0.7g碳酸钾和3.0g(0.014mol)三氟乙基碘。混合物于50-70℃搅拌6小时。冷却后,加水。用乙酸乙萃取混合物,水洗和干燥后,减压浓缩萃取物,得到粘性油状物质,将其溶于乙醚中,并置于3℃冰箱中过夜。过滤收集所产生的结晶并干燥,得到0.5g(产率18%)白色结晶,熔点71-72℃。
实施例10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苯氧基异噻唑(化合物132)将2.2g(0.01mol)3-羟基-4-氰基-5-苯氧基异噻唑溶于20ml二甲苯中后,向溶液中加入40ml15%氢氧化钾水溶液。搅拌下向混合物中吹入二氟氯甲烷30分钟。冷却后,分级分离二甲苯相,经水洗、干燥和减压浓缩后得到粘性油状物质。将其溶于乙醚-己烷中。并置于3℃冰箱中过夜。过滤收集所产生的结晶后,得到1.6g(产率59%)白色晶体,熔点54-55℃。
实施例11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苯硫基异噻唑(化合物52)将2.4g(0.01mol)3-羟基-4-氰基-5-苯硫基异噻唑溶于20ml二甲氧乙烷中后,向溶液中加入20ml30%氢氧化钾水溶液,搅拌下吹入二氟氯甲烷30分钟。冷却后向溶液中加入100ml乙酸乙酯和200ml水并萃取。分级分离乙酸乙酯相,经水洗、干燥和减压浓缩后得到粘性油状物质。经固化后得到1.5g结晶,熔点93-94℃。
实施例12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嘧啶硫基异噻唑(化合物62)将2.68g(0.01mol)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乙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1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后,于室温下向该溶液中加入1.12g(0.001mol)2-巯基嘧啶,然后滴加20ml氢氧化钠水溶液,同时搅拌。搅拌30分钟后加入100ml水,过滤收集所得结晶,水洗并干燥。经乙酸乙酯重结晶后得到2.6g(产率92%)白色结晶,熔点147℃。
实施例13合成3-四氟乙氧基-4-氰基-5-异丙硫基异噻唑(化合物78)将2.0g(0.01mol)3-羟基-4-氰基-5-异丙硫基异噻唑溶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后,向溶液中加入0.7g碳酸钾,搅拌下向混合物中加入7.2g(0.03mol)四氟丙基碘。将混合物加热至70-80℃,并搅拌2小时。冷却后,水洗,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水洗并干燥后,减压浓缩萃取物,得到粘性油状物质。于室温下固化油状物质,得到1.2g结昌,熔点39-40℃。
实施例14合成3-二氟甲硫基-4-氰基-5-叔丁硫基异噻唑(化合物102)将2.5g(0.01mol)3-巯基-4-氰基-5-叔丁硫基异噻唑钠盐与10ml二恶烷和20ml30%氢氧化钾水溶液混合。于室温搅拌条件下吹入二氟氯甲烷30分钟。向反应混合物中加水后分离出油状物质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并减压浓缩。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所得油状物质后得到1.5g(产率53%)油状物质。
n20D1.5641实施例15合成3-叔丁硫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化合物120)将2.5g(0.01mol)3-叔丁硫基-4-氰基-5-巯基异噻唑钠盐与10ml二噁烷混合后,向其中加入20ml%30%氢氧化钾水溶液,于室温搅拌向混合物中吹入二氟氯甲烷30分钟。加水后,分离出油状物质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噪并减压浓缩。将所得油状物溶于正己烷,并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1.4g(产率49%)油状物质。
n23D1.5641实施例16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异丙基氨基异噻唑(化合物176)将1.8g(0.01mol)3-羟-4-氰基-5-异丙基氨基异噻唑钠盐与20ml二噁烷混合后,向混合物中加入20ml30%氢氧化钾。于室温搅拌下向混合物中吹入二氟氯甲烷30分钟。加入100ml水,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水洗萃取物,干燥并减压浓缩。所得粗结晶经用乙醚重结晶后得到1.8g(产率77%)结晶,熔点160-161℃。
实施例17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3-甲基苯氧基)异噻唑(化合物135)1.0g(0.004mol)3-二氟甲氧基-4-氰基-5-甲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后,于室温搅拌下向混合中滴加0.5g间甲酚和0.93g30%氢氧化钠水溶液及5ml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加完之后将混合物加热至40-50℃,并搅拌30分钟。冷却后,向溶液中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粘性物质。将其溶于乙醚-己烷中,于3℃冰箱中放置2天,过滤收集所产生的结晶后得到0.6g白色晶体,熔点58-59℃。
实施例18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对一氯苯硫基)异噻唑(化合物54)1.0g(0.004mol)3-二氟甲氧基-4-氰基-5-甲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30ml丙酮后,向溶液中加入0.6g(0.0041mol)对氯硫酚。于室温搅拌下向混合物中滴加0.84g30%氢氧化钠水溶液。加完之后加热混合物至40-50℃,并搅拌1小时。冷却后,向反应溶液中加水,过滤收集所得结晶,水洗并干燥。经用乙醚重结品后得到0.9g(产率70%)白色结晶,熔点132-133℃。
实施例19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二乙基氨基二硫羰基异噻唑(化合物40)1.0g(0.004mol)3-二氟甲氧基-4-氰基-5-甲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10ml二甲基甲酰胺后,于室温搅拌下向溶液中加入1.0g(0.006mol)二乙基氨基二硫代羧酸钠。将化合物加热至40-50℃,并搅拌1小时。然后加水,并过滤收集所产生的结晶,干燥。经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后得到0.9g白色结晶,熔点91-92℃。
1HNMR(CDCl3)σ1.30-1.35(6H,t),3.49-3.56(4H,q),6.97-7.45(1H,t,J=7.1Hz)实施例20
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乙酰硫基异噻唑(化合物37)0.54g(0.002mol)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乙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10ml二甲氧基乙烷后,向溶液中加入0.2g硫代乙酸,并向其中加入0.11g60%氢化钠。于室温搅拌3小时,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蒸馏掉乙醚。用己烷水洗残余物并用乙醚重结晶,得到0.32g白色结晶,熔点82-83℃。
实施例21合成3-甲氧基-4-氰基-5-二氟甲氧基异噻唑(化合物151)1.3g(0.005mol)3-甲氧基-4-氰基-5-乙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10ml二噁烷后,向溶液中加入10ml30%氢氧化钾水溶液。搅拌下向混合物中吹入二氟氯甲烷。反应1小时后,向反应溶液中加水,并用50ml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0.4g粗结晶。经用乙醚重结晶后得到0.25g(产率12%)白色结晶,熔点32-33℃。
1HNMR(CDCl3)σ4.05(3H,s),6.50-6.99(1H,t,J=7.5Hz)实施例22合成3-甲氧基-4-氰基-5-二氟甲硫基异噻唑(化合物86)
1.3g(0.005mol)3-甲氧基-4-氰基-5-乙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10ml二噁烷中后,于室温下向溶液中搅拌加入0.6g氢硫化钾的5ml水溶液,20分钟后在搅拌下将10ml30%氢氧化钾水溶液在30分钟内滴加到混合物中,同时向其中吹入二氟氯甲烷。加完之后继续吹入二氟氯甲烷分钟。然后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并减压浓缩后得到棕色油状物,将其溶于己烷,置于3℃冰箱中过夜。过滤收集所产生的结晶并干燥,得到0.2g浅棕色结晶,熔点29-30℃。
1HNMR(CDCl3)σ4.11(3H,s),6.80-7.17(1H,t,J=5.4Hz)实施例23合成3-(1,1,1-三氟乙氧基)-4-氰基-5-乙酰甲硫基异噻唑(化合物76)2.96g(0.01mol)3-(1,1,1-三氟乙氧基-4-氰基-5-乙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10ml二甲氧基乙烷,于室温下向该溶液中搅拌加入2.0g氢硫化钠的10ml水溶液。搅拌30分钟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碳酸钙,然后再加入1.0g单氯丙酮,于40-50℃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并减压浓缩后得到油状产物。将其溶于己烷并除去不溶物。溶液于3℃冰箱放置过夜。过滤收集所得结晶后得到0.2g白色晶体,熔点51-52℃。
1HNMR(CDCl3)σ2.38(3H,s),4.04(2H,s),4.61-4.80(2H,q)实施例24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炔丙硫基异噻唑(化合物15)将2.6g(0.01mol)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乙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30ml四氢呋喃,向该溶液中加入2.0g氢硫化钠的10ml水溶液。于室温搅拌30分钟后,向混合物中加入0.7g碳酸钙,然后向其中滴加1.2g炔丙基溴的5ml四氢呋喃溶液。加热混合物至40-50℃,搅拌1小时。反应混合物轻倒至水上,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及减压浓缩后得到一油状物。将该油状物溶于己烷,并滤掉不溶物。滤液置于3℃冰箱中过夜。过滤收集所得结晶后得到0.8g晶体,熔点39-41℃。
实施例25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三唑并异噻唑(化合物190)2.6g(0.01mol)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乙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30ml丙酮,向该溶液中加入0.7g(0.01mol)三唑的丙酮溶液。用己烷洗涤0.4g60%氢化钠并加至混合物中。室温下搅拌1小时后,向反应溶液中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减压浓缩,得到结晶。经用乙醚重结晶后得到2.2g(产经85%)白色结晶,熔点56-57℃。
实施例26合成3-二氟甲硫基-4-氰基-5-苄硫基异噻唑(化合物105)将2.9g(0.01mol)3,5-二(乙基磺酰基)-4-氰基异噻唑溶于20ml无水二甲氧基乙烷中,并向该溶液中加入1.2g(0.01mol)苄基硫醇。搅拌下将被己烷洗过的0.4g60%氢化钠加至混合物中。于室温下搅拌1小时及50℃搅拌30分钟后,加入2.0g氢硫化钠,10ml水并搅拌20分钟后,再加入10ml30%氢氧化钾水溶液。吹入二氟氯甲烷30分钟,冷却后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物经水洗、干燥及减压浓缩后产生结晶。将结晶溶于正己烷并滤掉不溶液。滤液置于3℃冰箱中。过滤收集所得结晶后得到0.2g结晶,熔点44-46℃。
实施例27合成3-(1,1,1-三氟乙氧基)-4-氰基-5-苄基氨基异噻唑(化合物192)2.9g(0.01mol)3,5-双(乙基磺酰基)-4-氰基异噻唑与1.07g(0,01mol)苄基胺的20ml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反应,1.0g(0.01mol)三氟乙醇与氢化钠反应并将所产生的三氟乙醇钠逐步加到反应混合物中。室温下反应2小时后,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并减压浓缩后得到粗结晶。再经用正己烷重结晶后得到2.5g(产率79%)白色结晶,熔点51-52℃。
实施例28合成3,5-二(三氟乙氧基)-4-氰基异噻唑(化合物166)将2.9g(0.01mol)3,5-二(乙基磺酰基)-4-氰基异噻唑溶于20ml四氢呋喃,将2.0g(0.01mol)三氟乙醇与氢化钠反应后所产生的三氟乙醇钠逐步加到反应混合物中。于40-50℃反应2小时后,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萃取物、干燥并减压浓缩后产生结晶。经用己烷重结晶后得到2.5g结晶,熔点46-47℃。
实施例29合成3-五氟丙氧基-4-氰基-5-苯氧基异噻唑(化合物170)2.9g(0.01mol)3-乙基磺酰基-4-氰基-5-苯氧基异噻唑溶于20ml二甲基甲磺酰后,向溶液中加入1.5g(0.01mol)2,2,3,3,3-五氟丙醇。搅拌下将被己烷洗过的0.4g60%氢化钠加入其中。混合物于室温搅拌后倒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经水洗萃取物、干燥并减压浓缩后得到一粗结晶。再经用正己烷重结晶后得到2.6g白色结晶,熔点45-47℃。
下面是制备本发明起始化合物的实施例。
合成实施例1合成3-羟基-4-氰基-5-甲基磺酰基异噻唑将1.72g(0.01mol)3-羟基-4-氰基-5-甲硫基异噻唑与15.4g(0.025mol)过硫酸氢钾制剂(2KHSO5·KHSO4·K2SO4)混合,向该混合物中加入20ml水。搅拌下向混合物中滴加4ml浓硫酸,然后搅拌15小时。向反应溶液中加水,过滤所产生的结晶并水洗。用乙酸乙酯洗涤结晶并用丙酮重结晶后得到1.5g(产率79%)白色晶体,熔点225℃(分解)。
合成实施例2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甲基磺酰基异噻唑将5ml乙醇、15.4g(0.025mol)过硫酸氢钾制剂和10ml水加至2.2g(0.01mol)3-二氟甲氧基-4-氰基-5-甲硫基异噻唑中。搅拌下向混合物中滴加4ml浓硫酸。滴加完成后,固化反应溶液,再向反应溶液中滴加水,直至可以搅拌。反应所产生的热使得反应溶液的温度变为50-60℃,剧然搅拌反应溶液6小时。反应溶液倒入水上,过滤晶体并水洗。经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后得到2.0g(产率78%)白色结晶,熔点108-109℃。
合成实施例3合成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乙基磺酰基异噻唑向2.0g(0.05mol)3-二氟甲氧基-4-氰基-5-乙基硫代异噻唑中加入30ml乙酸。然后将70g(0.11mol)过硫酸氢钾和40ml水加到混合物中,并剧烈搅拌。加热50-60℃后同样剧搅拌反应溶液12小时。冷却后,加水。过滤所产生的结晶,水洗并干燥,得到12.2g结晶。经用乙醚重结晶后得到2.0g(产率78%白色结晶,熔点52-53℃。
合成实施例4合成3-(1,1,1-三氟乙氧基)-4-氰基-5-乙基磺酰基异噻唑按与合成实施例3相似的方式用过硫酸氢钾氧化3-(1,1,1-三氟乙氧基)-4-氰基-5-乙硫基异噻唑。用正己烷重结晶后得到白色结晶,熔点40-41℃。
合成实施例5合成3-羟基-4-氰基-5-苄氧基异噻唑将4.1g(0.02mol)3-羟基-4-氰基-5-甲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20ml四氢呋喃后,于室温下向该溶液中搅拌加入2.5g(0.023mol)苄醇和9.2g30%氢氧化钾水溶液。搅拌下将温度升至40-50℃,反应在此温度下进行2小时。冷却后,加水;并加入40ml10%盐酸以保持酸性,然后中减压浓缩。所得残余物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干燥萃取物并减压浓缩。向残余物中加入乙醚,沉淀结晶。过滤后得到2.8g(产率56%)白色结晶,熔点160-162℃。
合成实施例6合成3-羟基-4-氰基-5-二甲基氨基异噻唑将4.1g(0.02mol)3-羟基-4-氰基-5-甲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30ml四氢呋喃,然后于室温下向其中搅拌滴加1,0g二甲胺。滴加之后,加热混合物40-50℃,并反应2小时,减压浓缩反应溶液。所产生的粗粉状残余物用丙酮萃取,并减压浓缩丙酮。所得结晶经乙醚洗涤后得到1.1g(产率56%)白色结晶,熔点260℃(分解)。
合成实施例7合成3-羟基-4-氰基-5-苯硫基异噻唑将2.0g(0.01mol)3-羟基-4-氰基-5-甲基磺酰基异噻唑溶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并向该溶液中滴加1.2g硫酚4.0g30%氢氧化钾水溶液和5ml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于50℃搅拌2小时后,加水并加入20ml10%盐酸以维持酸性。过滤结晶,水洗并干燥。经用乙醚重结晶后得到1.5g(产率63%)白色结晶,熔点215-220℃。
按与合成实施例5-7相同的方法合成了表2所示化合物。

在实施本发明时,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控制白蚁的作用,可利用常规方法将通式(Ⅰ)化合物配制成油剂、乳油、溶液、粒剂、可湿性粉剂或可流动浓缩液等。根据要求,可利用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制备这类制剂。适用的固体载体包括粘土(如高岭土、膨润土和酸性粘土)、滑石类(如滑石和叶蜡石)、含硅物质(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合成硅酸盐、高度分散的合成硅酸)、无机矿物粉(如浮石、砂等)。适用的液体载体包括(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的)醇(如甲醇、乙醇、乙二醇)、酮(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醚(如乙醚、二恶烷、四氢呋喃、2-乙氧基乙醇)、脂族烃(如汽油、煤油)、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溶剂石脑油、环己酮、甲基萘)、卤代烃(如二氯乙烷、氯纺、四氯化碳、氯苯)。
可用于本发明控制组合物中的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苯磺酸烷基酯、萘磺酸烷基酯、木素磺酸盐、高级醇硫酸酯等。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可用于本发明控制组合物中的分散剂或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酪蛋白、明胶、淀粉、藻酸、CMC、阿拉伯胶、琼脂、聚乙烯醇、松节油、米糖油、膨润土、木素、亚硫酸废液等。
本发明控制白蚁的组合物可施用于土壤或白蚁生活的场所。为了保护木质材料本身(如活树、篱笆、标桩、铁路枕木等)以及建筑物(如神殿和庙宇、房物、谷仓、工厂),控制组合物不仅可施用于木材本身,而且还可施用于建筑物、地板下的土壤表面、建筑物周围的土壤中或地板下。控制组合物还可施用于木质产品(如夹板、伐木产品、碎料板等)、聚乙烯产品(如包线、纸张等)。本发明还包括对估计会生长白蚁的场所预先进行处理,以预防其产生。
本发明白蚁控制组合物可直接用于土壤表面或在用于稀释后再施用。将土壤创至地表面,并彼此充分搀和,在所处理场所周围形成沟,并将控制组合物施用至沟内。根据需要也可将控制组合物搀和至栽培土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每m2含3-60g活性组分的组合物。
当直接处理木质部分时,可在被水稀释后通过喷洒、涂覆、浸泡等方式施用控制组合物。使用每m2木料含2-40g活性成分的控制组合物足以奏效。
本发明白蚁控制组合物可与市售发泡剂一起施用,以完成发泡处理。
当本发明所使用的白蚁控制剂以通式(Ⅰ)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时,为了减少有效成分的剂量或在为了增强其效果也将本发明组合物与其它白蚁控制剂或木材防腐剂一起使用。其它白蚁控制剂的例子有有机磷剂(如毒死蜱、打杀磷、腈肟磷);合成除虫菊酯(如氯菊酯、腈氯苯苯醚菊酯、fenpropathrin);异氰脲酸三丙酯和氨基甲酸酯。木材防腐剂的例子有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3-碘炔丙基、萘酸锌等。
以下为试验实施例和配制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配制实施例1通过均匀混合和溶解以下成分并将溶液喷洒至85份浮石颗粒上可制成粒剂。
本发明化合物8份环己酮4份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与烷基苯磺酸的混合物3份配制实施例2通过均匀混合和溶解以下组分可制成油类喷雾剂本发明化合物0.5份二甲苯0.8份照明煤油98.7份配制实施例3通过均匀混合和溶解以下组分可制备乳油本发明化合物25份二甲苯60份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和烷基15份苯磺酸的混合物配制实施例4
通过均匀混合并研磨以下组份可制备可湿性粉剂本发明化合物50份硅藻土和粘土的混合物45份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5份配制实施例5通过均匀混合和溶解以下组分可制备粉尘剂本发明化合物4份硅藻土、粘土和滑石的混合物95份硬脂酸钙1份下面利用试验实施例解释本发明化合物的控制白蚁效果,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试验实施例1将滤纸置于直径9cm的平皿上,并将已稀释至预定浓度的1.5ml组合物小心地倒至其中。将20个家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投放到平皿中,置28℃恒温,7天后测定出白蚁死亡率20个白蚁一组,每次试验三组。结果见表3。
白蚁死亡率100%A99-70%B69-50%C低于49%D
表3
试验实施例2将4ml已稀释至预定浓度的组合物小心倒至20g空气干燥的土壤上(取自Kawachingano-shi,日本).充分混合物后装入50ml容量的棕色瓶中,用铝箔封瓶,并置于湿度为60-70%的25℃恒温室中。处理后1个月,取出10g处理土并分散至平皿中,向平皿中投放10只家白蚁。置温度为60-70%的28℃恒温室中,7天后测定白蚁死亡率,等级同试验实施例1。结果见表4。
表4
如上所述,本发明异噻唑衍生物可用作白蚁控制剂。
权利要求
1.通式(Ⅰ)所示的异噻唑衍生物
其中R或R′中一个代表氟烷基,另一个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被卤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含1-6个碳原子的烷硫基、三烷基甲硅烷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羟基、氰基、苯磺酰基、二烷基氨基、吗啉代基、芳基、苯氧基和芳香杂环基取代的烷基;环烷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卤代链烯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炔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二烷基亚甲基亚氨基;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羰基;芳基或杂环基;Y代表-O-或-S-;且Z代表-O-、-S-、-N(R2)(其中R2代表氢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含2-6个碳原子的炔基,或R1和R2结合在一起,形成可被氧原子隔开的含2-6个碳原子的亚烯基)或为一单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异噻唑衍生物,其中R和R1之一代表氟烷基,另一个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被卤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烷基羰基、三烷基甲硅烷基、芳基、苯氧基和芳香杂环基取代的烷基;环烷基;卤代链烯基;含2-6个碳原子的炔基;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酰基;芳基或杂环基,Y和Z代表-O-或-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异噻唑衍生物,其中R代表氟烷基,R1代表卤代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烷基、烷氧烷基、环烷基、链烯基、链炔基,Y和Z代表-O-或-S-。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异噻唑衍生物,其中R代表卤代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烷基、烷氧烷基、环烷基、链烯基、链炔基、苯基、烷基苯基、卤代苯基,R1代表氟烷基,Y和Z代表-O-或-S-。
5.一种制各通式(Ⅰ)所示的异噻唑衍生物的方法
其中R或R′中一个代表氟烷基,另一个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被卤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含1-6个碳原子的烷硫基、三烷基甲硅烷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羟基、氰基、苯磺酰基、二烷基氨基、吗啉代基、芳基、苯氧基和芳香杂环基取代的烷基;环烷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卤代链烯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炔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二烷基亚甲基亚氨基;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羰基;芳基或杂环基;Y代表-O-或-S-;且Z代表-O-、-S-、-N(R2)(其中R2代表氢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含2-6个碳原子的炔基,或R1和R2结合在一起,形成可被氧原子隔开的含2-6个碳原子的亚烯基)或为一单键。该方法包括在碱存在下将通式(Ⅱ)化合物
其中R1、Y和Z的定义同前,与通式(Ⅲ)化合物反应其中R的定义同前,且X代表卤原子。
6.一种制备通式(Ⅰa)所示异噻唑衍生物的方法
其中R或R′中一个代表氟烷基,另一个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被卤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含1-6个碳原子的烷硫基、三烷基甲硅烷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羟基、氰基、苯磺酰基、二烷基氨基、吗啉代基、芳基、苯氧基和芳香杂环基取代的烷基;环烷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卤代链烯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炔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二烷基亚甲基亚氨基;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羰基;芳基或杂环基;且Z代表-O-、-S-、-N(R2)(其中R2代表氢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含2-6个碳原子的炔基,或R1和R2结合在一起形成可被氧原子隔开的含1-6个碳原子的亚烯基)或为一单键;它包括将通式(Ⅳ)化合物
其中R的定义同前,且R3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与通式(Ⅴ)化合物其中R1和Z的定义同前;在碱存在下反应。
7.一种制备通式(Ⅰb)所示异噻唑衍生物的方法
其中R或R′中一个代表氟烷基,另一个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被卤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含1-6个碳原子的烷硫基、三烷基甲硅烷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羟基、氰基、苯磺酰基、二烷基氨基、吗啉代基、芳基、苯氧基和芳香杂环基取代的烷基;环烷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卤代链烯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炔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二烷基亚甲基亚氨基;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羰基;芳基或杂环基;Y代表-O-或-S-;且Z代表-O-、-S-、-N(R2)(其中R2代表氢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含2-6个碳原子的炔基,或R1和R2结合在一起,形成可被氧原子隔开的含2-6个碳原子的亚烯基)或为一单键;该方法包括将式(Ⅶ)化合物
其中R1和Z和定义同步,R3代表含1-3个碳原子的烷基;与通式(Ⅷ)化合物其中R和Y的定义同前;在碱存在反应。
8.一种控制白蚁组合物,它含有有效剂量的通式(Ⅰ)异噻唑衍生物作为活性成分并含有一种惰性载体,
其中R或R′中一个代表氟烷基,另一个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被卤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含1-6个碳原子的烷硫基、三烷基甲硅烷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羟基、氰基、苯磺酰基、二烷基氨基、吗啉代基、芳基、苯氧基和芳香杂环基取代的烷基;环烷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烯基;卤代链烯基;含2-6个碳原子的链炔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基羰基;苯甲酰基;二烷基亚甲基亚氨基;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酰基;二烷基氨基甲酰基;含2-7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羰基;芳基或杂环基;Y代表-O-或-S-;且Z代表-O-、-S-、-N(R2)(其中R2代表氢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含2-6个碳原子的炔基,或R1和R2结合在一起,形成可被氧原子隔开的含2-6个碳原子的亚烯基)或为一单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控制白蚁组合物,其中R和R1之一代表氟烷基,另一个代表含1-6个碳原子的烷基;被卤原子、含1-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烷基羰基、三烷基甲硅烷基、芳基、苯氧基和芳香杂环基取代的烷基;环烷基;卤代链烯基;含2-6个碳原子的炔基、二烷基硫代氨基甲酰基、芳基或杂环基,Y和Z代表-O-或-S-。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控制白蚁组合物,其中R代表氟烷基,R1代表卤代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烷基、烷氧烷基、环烷基、链烯基、链炔基,Y和Z代表-O-或-S-。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的控制白蚁组合物,其中R代表卤代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烷基、烷氧烷基、环烷基、链烯基、链炔基、苯基、烷基苯基、卤代苯基,R1代表氟烷基,Y和Z代表-O-或-S-。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通式(I)的异噻唑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它们作为活性成分的白蚁控制剂。
文档编号A01N43/80GK1081441SQ93108570
公开日1994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0日
发明者池田健一, 阿部登, 加藤千明, 金冈淳 申请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