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053阅读:1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点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点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一段标记生物素的3’端引物和一段标记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5’端引物扩增一段包含一个突变位点的待测序列,点突变发生后,恰巧能在该处形成一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2)扩增后,样品被分成两等份,一份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只有当点突变发生后,该酶才能将标记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5’端从标记生物素的3’端切去;另一份保持不变;
(3)生物素标记的DNA序列通过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连接而被收集到样品池中,其它成分则被洗去;(4)通过检测由样品池中的三联吡啶钌复合物产生的电化学发光信号确定两份样品中与生物素标记的DNA连接的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量;(5)通过比较样品酶切前后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区分点突变是否发生。
一种点突变基因的检测装置包括样品池、恒电位仪、光纤、光电倍增管、模数转换器、微型计算机,其中样品池由进样管、对电极、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出样管组成;样品池、光纤、光电倍增管、模数转换器、微型计算机依次连接;恒电位仪分别与样品池中的对电极、工作电极、参比电极相连。
样品由进样管进入样品池中,在工作电压下发射出光子,光子通过光纤接收进入光电倍增管中,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放大并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由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微型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结果输出;反应后的样品从出样管流出。
本发明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


图1是本发明一种点突变基因的检测装置示意图;图2是实例中酶切前后的突变型PS-1基因外显子8中待测序列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检测结果图;图3是实例中酶切前后的野生型样品和酶切前后的突变型样品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我们将该方法及装置应用于检测PS-1基因密码子235处的点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PS-1基因外显子8上,步骤如下用一段标记生物素的3’端引物和一段标记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5’端引物扩增PS-1基因外显子8中的一段包含一个突变位点的待测序列,点突变发生后,恰巧能在该处形成一个HpaI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扩增后,样品被分成两等份。一份用HpaII酶切,只有当点突变发生后,HpaII才能将标记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5’端从标记生物素的3’端切去;另一份则保持不变。生物素标记的DNA序列通过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连接而被收集到样品池中,其它成分则被洗去。通过检测由样品池中的三联吡啶钌复合物产生的电化学发光信号确定两份样品中与生物素标记的DNA连接的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量。通过比较样品酶切前后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区分点突变是否发生。
图1给出了本发明一种点突变基因检测的装置示意图。由图1可见,本装置包括样品池1、恒电位仪2、光纤3、光电倍增管4、模数转换器5、微型计算机6和数据处理软件;其中样品池1由进样管1-1、对电极1-2、工作电极1-3、参比电极1-4、出样管1-5组成。
图2给出了酶切前后的突变型PS-1基因外显子8中待测序列的电化学发光信号的检测结果图,其中1代表样品酶切前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曲线,2代表样品酶切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曲线。由图3可以看出样品酶切前检测到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约为243cps;样品酶切后检测到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约为114cps,接近本底信号强度108cps,在该实验中,我们可认为基本检测不到电化学发光信号。
图3出了酶切前后的野生型样品和酶切前后的突变型样品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对比图。在图3中,A代表未酶切的野生型样品,B代表酶切后的野生型样品,C代表未酶切的突变型样品,D代表酶切后的突变型样品,E代表本底信号。由图3可以看出野生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基本保持不变,都约为242cps;突变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变化很大,基本上可以认为由有到无。因此,由样品酶切前后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很容易地判断点突变是否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点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用一段标记生物素的3’端引物和一段标记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5’端引物扩增一段包含一个突变位点的待测序列,点突变发生后,恰巧能在该突变位点处形成一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2)扩增后,样品被分成两等份,一份用该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只有当点突变发生后,限制性内切酶才能将标记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5’端从标记生物素的3’端切去;另一份保持不变;(3)生物素标记的DNA序列通过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连接而被收集到样品池中,其它成分则被洗去;(4)通过检测由样品池中的三联吡啶钌复合物产生的电化学发光信号确定两份样品中与生物素标记的DNA连接的三联吡啶钌复合物的量;(5)通过比较样品酶切前后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区分点突变是否发生。
2.一种点突变基因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样品池、恒电位仪、光纤、光电倍增管、模数转换器、微型计算机组成,其中样品池由进样管、对电极、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出样管组成;样品池、光纤、光电倍增管、模数转换器、微型计算机依次连接,恒电位仪分别与样品池中的对电极、工作电极、参比电极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点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利用待测序列的突变位点发生突变后恰巧能形成一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用该内切酶可切去标记在突变型样品上的电化学发光底物而导致检测不到电化学发光信号;野生型样品由于不存在酶切位点,因此酶切前后检测到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基本一致;通过比较样品酶切前后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区分点突变是否发生;一种点突变基因检测装置包括如下组件样品池、恒电位仪、光纤、光电倍增管、模数转换器、微型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软件;本发明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C12Q1/68GK1392270SQ02134518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6日
发明者邢达, 朱德斌 申请人:华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