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化细胞培养管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5637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商品化细胞培养管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细胞制品,具体是一种商品化细胞培养管的制备方法,用于临床病毒的分离培养及其诊断。
背景技术
商品化细胞培养管是推广临床病毒分离培养及其诊断的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内医院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三甲医院的临床实验室通常都不能常规开展临床病毒的分离培养,其中主要原因是不能或不宜建立和维持一个细胞培养实验室。至今国内市场上未见有一种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并能适合于临床病毒分离培养的商品化细胞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商品化细胞培养管的制备方法,以人胚成纤维细胞株(HF)、Vero细胞株、Hela细胞株和MDCK等细胞株为基础;研制出相应的6种可商品化细胞管,用于临床实验室、公共卫生实验室、卫生监督机构对含病毒性样品的病毒分离与培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商品化细胞培养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细胞培养管采用玻璃管,将细胞悬液倒入细胞管中培养细胞培养管采用透明玻璃管,其成分对细胞没有毒性,并能长期维持培养基的pH中性;细胞管中培养基透明,呈紫红色;二、细胞的选择细胞采用原代或传代细胞株培养物,在显微镜下都呈均匀的单层细胞,原代细胞中正常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细胞,而传代细胞株则为均一的细胞类型,细胞活力良好,没有老化、重叠、局部缺失等现象;三、无菌试验细胞培养管及其相应的培养基要通过以下的无菌试验
1、每批产品随机抽取5%作无菌试验;2、试验方法 取其中1/2放入35~37℃培养,细胞培养管一周,细胞用培养基3天,另一半留在室温作同样时期的观察,每天观察有无污染现象出现;3、结果判断 如果污染管的比例等于或小于5%,该批产品视为合格,并丢弃供无菌试验用的产品;如果污染管的比例超过5%,该批产品视为不合格,应作报废处理;四、对细胞的要求1、细胞本身不含任何内源性病毒 对每批细胞产品做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查,确定细胞中是否存在病毒,结果阴性方可放行;2、细胞产品无支原体污染 对每批细胞产品通过PCR和荧光染色法对支原体污染检测,结果阴性始能放行;3、所有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在450~600nm波长范围内都不存在自发荧光;4、参考美国标准,对供临床病毒检验用的细胞最高传代数作出规定。
将人胚成纤维细胞(HF)、Vero等细胞株制备成标准化的商品细胞管,可以有力地促进临床检验科对及时、准确地对病毒性疾病的诊断。这种细胞管是把对临床病毒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只能在高级实验室才能完成的细胞分离培养技术融为一体,解决了传统上医院检验科不能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方式
商品化细胞培养管的制备方法一、细胞培养管采用玻璃管,将细胞悬液倒入细胞管中培养细胞培养管采用合格的优质玻璃制作,大小分为两种一种为5×1.5×1.5cm;另一种为15×1.5×1.5cm。其成分对细胞没有毒性,并能长期维持培养基的pH中性。玻璃管有良好的透明度,以便在病毒增殖时观察其特有的细胞病变。培养管厚薄适宜,能耐受长途跨省运输的颠簸。细胞管中培养基透明,呈紫红色。
二、细胞的选择无论原代或传代细胞株培养物,在显微镜下都呈均匀的单层细胞。原代细胞中正常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细胞,而传代细胞株则为均一的细胞类型,细胞活力良好,没有老化、重叠、局部缺失等现象。
若接种经过鉴定的已知病毒,细胞应当在适当的时间内(附表1)出现特征性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或可以用适当的其他方法检出病毒的存在(如免疫检测法、分子检测法等)。
表1已知一定量病毒在细胞培养管中预计出现CPE的时间

表2临床病毒分离用常见的细胞或细胞株

三、无菌试验细胞培养管及其相应的培养基要通过以下的无菌试验。
1、每批产品随机抽取5%作无菌试验。
2、试验方法 取其中1/2放入35~37℃培养(细胞培养管一周,细胞用培养基3天),另一半留在室温作同样时期的观察。每天观察有无污染现象出现。
3、结果判断 如果污染管的比例等于或小于5%,该批产品视为合格,并丢弃供无菌试验用的产品。如果污染管的比例超过5%,该批产品视为不合格,应作报废处理。
四、对细胞的要求1、细胞本身不含任何内源性病毒 内源性病毒可能会产生相应的细胞病变,还可能干扰待测病毒在细胞内的增值。原代细胞有可能含有相应的内源性病毒,例如猴肾细胞可能含有某些猴类病毒(SV40,猴疱疹等)。因此要对每批细胞产品做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查,结果阴性才可放行。
2、细胞产品无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实验室内的传代细胞株。为了保证细胞对临床各种待检病毒的敏感性,并有利于保证不同批号细胞产生之间的稳定性,商品细胞管中应杜绝支原体的污染。要对每批细胞产品通过PCR和荧光染色法对支原体污染检测,结果阴性始能放行。
3、所有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在450~600nm波长范围内都不存在自发荧光。
4、无论细胞还是病毒,在实验室传代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因此任何一种细胞都不可能无限制传代而始终保持其对病毒的敏感性不变。现参照美国标准(附表3),对供临床病毒检验用的细胞最高传代数作出以下规定,以后可根据我国自己的数据再加以修改。
表3供临床病毒诊断用细胞株的最高允许传代数

五、安全事项1.由于细胞管中的细胞和培养基不含任何生物毒性或传染性物质对人和动物都没有危害,因此属于安全的医学诊断试剂。
2、细胞管系优质玻璃制品,其包装与运输需符合国家有关运输部门(飞机、汽车)的规定,以保证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
3、万一细胞管在运输途中遭受意外损坏,可按普通玻璃制品处理。
权利要求
1.商品化细胞培养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细胞培养管采用玻璃管,将细胞悬液倒入细胞管中培养细胞培养管采用透明玻璃管,其成分对细胞没有毒性,并能长期维持培养基的pH中性;细胞管中培养基透明,呈紫红色;二、细胞的选择细胞采用原代或传代细胞株培养物,在显微镜下都呈均匀的单层细胞,原代细胞中正常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细胞,而传代细胞株则为均一的细胞类型,细胞活力良好,没有老化、重叠、局部缺失等现象;三、无菌试验细胞培养管及其相应的培养基要通过以下的无菌试验(1)、每批产品随机抽取5%作无菌试验;(2)、试验方法取其中1/2放入35~37℃培养,细胞培养管一周,细胞用培养基3天,另一半留在室温作同样时期的观察,每天观察有无污染现象出现;(3)、结果判断如果污染管的比例等于或小于5%,该批产品视为合格,并丢弃供无菌试验用的产品;如果污染管的比例超过5%,该批产品视为不合格,应作报废处理;四、对细胞的要求(1)、细胞本身不含任何内源性病毒 对每批细胞产品做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查,确定细胞中是否存在病毒,结果阴性方可放行;(2)、细胞产品无支原体污染 对每批细胞产品通过PCR和荧光染色法对支原体污染检测,结果阴性始能放行;(3)、所有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在450~600nm波长范围内都不存在自发荧光;(4)、参考美国标准,对供临床病毒检验用的细胞最高传代数作出规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商品化细胞培养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采用细胞培养管,将细胞悬液倒入细胞管中,再经过无菌试验,检测是否合格,本发明培养使用人成纤维细胞株(HF)、Vero细胞株、Hela细胞株和MDCK等细胞株为基础,研制出相应的6种商品化细胞管。本发明把对临床病毒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只能在高级实验室才能完成的细胞分离培养技术融为一体,解决了传统上医院检验科不能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的问题。可用于临床对病毒性疾病患者标本的检测和筛查,以保证及时、准确和高效地对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检测和监测。目前我国尚未有商品化细胞培养管用于临床,这是国内的首创。
文档编号C12M3/00GK1966658SQ20061009772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1日
发明者王明丽 申请人:王明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