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源性冠状病毒m蛋白基因及其克隆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96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鸭源性冠状病毒m蛋白基因及其克隆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鸭源性冠状病毒M蛋白基因及其克隆方 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937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 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 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 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冠状病毒科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冠状病毒科的代表 株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该病毒为有囊 膜、呈中等多形性球状或椭圆形的病毒粒子,表面有杆状突起。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 一种常见多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呼吸型、肾型、肠型、腺胃型等多种病型。该 病可感染所有日龄的鸡,导致生长迟缓、死亡、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IBV往往引起复合感 染,如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慢性呼吸道病(CRD)等,并可继发细菌性疾病,如 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从而加重了对鸡群的危害。据《世界家禽》1999年资料,全世界 的禽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严重,其中IB是世界大多数地区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 1988年以来,IB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相继流行,疫区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10 30%。国内外已报道的IBV有26种以上血清型,因血清型及新变型众多,不同血清型之间 缺乏交叉保护,新的变异株不断出现和流行,是造成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这使得IB对养 鸡业造成的威胁持续存在。而掌握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特点是正确使用疫苗的前 提。2004年5月,河南省郑州某养殖场发生了以腹泻和生长迟缓为主要症状的疑似IB 疾病,感染鸡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下痢,生长缓慢及抵抗力下降,发病率为100%,死亡率达 20%以上,感染鸡群的生产性能显著降低。调查中显示,与鸡舍相距仅150米左右处有一个 1700只的肉鸭群,在第一批鸡发病前约10天左右鸭群发生过类似症状的疾病,但没有造成 大量死亡。死亡鸡病变主要为小肠出血,肠壁变薄,有的有溃荡,小肠绒毛脱落,腺胃乳头肿 大、粘膜脱落,有的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有出血,肌胃有出血或溃荡,肾脏肿大,呈“花斑肾”, 肺脏无明显变化,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病鸭剖检以肾脏肿大,苍白兼有出血、腿肌 及肝脏出血为主要特征。在同地区的其他鸡场也发生了同样症状的疾病,虽然经过多种IBV 疫苗的免疫但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开展了对该疫病的研究工 作,结果从发病鸭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鉴定为IBV,命名为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株,保 藏编号为CGMCC NO. 3842,其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25577. 4,此为第一次有关家鸭感染IBV 的报道。IBV粒子含有3种特异性蛋白,即核衣壳蛋白(N),膜蛋白(M)和纤突蛋白(S) ;S 蛋白位于病毒粒子表面,由等摩尔的Sl和S2两个亚单位组成,S蛋白上有主要的病毒保护性抗原表位,其中的Sl部分可激发中和抗体、凝血抗体,与病毒的组织嗜性有关,同时也是 IBV基因组中变异最大的部分,所以国内的研究长期以来多集中在Sl基因上,而对占病毒 总量40%的M蛋白的研究很少。M蛋白膜外部分的亲水端含有多个糖基化位点,对病毒的 传染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与病毒的复制、抗感染、诱导白细胞产生干扰素等相关,M 蛋白基因是保守性较高的基因。当前,人们对IBV M蛋白基因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因 此,当前迫切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IBV中的M蛋白基因,进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IBV 的流行和变异规律,对于研制开发有效基因工程亚单位蛋白疫苗及防治IB的药物,进而预 防和控制IB的发生与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分离出了一种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对其M蛋白基 因进行了分析测序,给出了一种克隆该M蛋白基因的方法,并指出了其用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842)的M蛋白基因,其核 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3所示。一种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842)的M蛋白基因,其氨 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4所示。上述鸭源性冠状病毒的M蛋白基因的克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株,以5 ‘ -GTCGCTAGAGGAGAATGGTA-3 ‘为上游引 物,以 5 ‘ -ATACGCTTCCGTGCTCTTA-3 ‘为下游引物;(2)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株膜蛋白基因全长片段, PCR 的扩增条件 94°C,5min ;94°C lmin,53°C lmin,72°C lmin,共 35 个循环,最后于 72°C延 伸10min,4°C结束反应;(3)然后将膜蛋白基因全长片段与pMDIS-T载体连接。上述鸭源性冠状病毒的M蛋白基因在制备IBV基因工程亚单位蛋白疫苗中的应 用,该M蛋白基因可被克隆到质粒载体或真核表达载体上进一步研制出IBV核酸疫苗及活 载体疫苗对预防IBV将具有重要意义。上述鸭源性冠状病毒的M蛋白基因在制备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药物中的应用, 该M蛋白基因一旦被导入植物,并在植物中表达出活性蛋白,有望研制出转基因植物可食 疫苗,作为禽类饲料添加剂,家禽食用含有该种抗原的转基因植物,将激发肠道免疫系统, 从而产生对IBV的免疫能力。上述鸭源性冠状病毒(Avian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ZZ2004,已 于2010年4月2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 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该鸭源性冠状病 毒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 3842,其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25577. 4。本发明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此前尚无有关家鸭感染IBV的报道,本病毒分离株ZZ2004来自鸡鸭混养的养殖 场,本病毒不仅可以引起鸡的大批发病及死亡,还可严重影响家鸭的生长发育,同时引起鸭 的感染和死亡。与其它禽类的冠状病毒相比,ZZ2004变异的程度较大,对动物的感染谱更
4广,开展对本病毒株的膜蛋白基因结构研究,对于揭示IBV变异规律,区分不同的血清型, 研制新型IBM疫苗和/或抗IB药物,进而对有效的防控IB起到重要作用。


图1为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的M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图谱;图2为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的M蛋白系统进化树;图3为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的M基因的扩增结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内容并不局限于下述具 体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的试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 试验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购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实施例1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的M基因的克隆方法(I)PCR引物设计设计如下引物序列上游弓丨物 5' -gtcgctagaggagaatggta-3‘;下游弓丨物 5' -atacgcttccgtgctctta-3‘。(2) ZZ2004株的浓缩方法取ZZ2004株感染的尿囊液用灭菌PBS作1 10稀释,取0. 2ml接种于9日龄的 SPF鸡胚绒毛尿囊腔内,37°C下孵化36 48h,4°C下放置12h后收获鸡胚尿囊液。分别取50ml ZZ2004株感染的SPF鸡胚尿囊液于灭菌的离心管3管,以5000rpm离 心20min ;分别弃沉淀,取上清于另一灭菌的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20min ;分别弃沉淀, 取上清液加入50ml的超速离心管,不足的以灭菌PBS补足,40000rpm离心4小时;弃上清 液,取沉淀用Iml灭菌PBS悬浮后_20°C保存备用。(3) ZZ2004 株总 RNA 的提取用DNA/RNA 提取试剂盒(MiniBEST Viral RNA/DNA Extraction Kit Ver. 3. 0)提 取RNA,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4) ZZ2004株基因片段的RT-PCR扩增①反转录反应在0. 2mlMicrotube管中配制下列混合液(表1),同时设空白对照。表1模板RNA/引物等的混合液制备 在PCR仪上进行变性、退火反应65°C 5min,4°C保存。离心数秒钟使模板RNA/引物等的混合液聚集于Microtube管底。在上述Microtube管中配制下列反转录反应液(表2)。表2反转录反应液
在PCR仪上按下列反应条件进行反转录反应。 300C IOmin,42°C 30min,95°C 5min,4°C保存。 ②PCR反应
按下列表3中的组成在Microtube管中配制PCR反应液。同时设空白对照, 表3PCR反应液配制
10XPCR Buffer II5uL
dNTP Mixture (IOmM each)2 μ L
上游引物IuL
下游引物IuL
TaKaRa Ex Taq HS (5u/ul)0. 5 μ L
上述反转录反应液4. 5 μ L
RNase Free dH2036 μ L
Total Volume
50 μ L瞬时离心后,置PCR仪上扩增。反应条件为94°C,5min -MV lmin,55°C lmin, 72°C lmin,共35个循环,最后于72°C延伸lOmin,反应产物-20°C保存。(5)基因片段回收从1. 0%琼脂糖凝胶切胶回收不同大小的扩增片段,按TaKaRa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TaKaRa Agarose Gel DNA Purification Kit Ver. 2. 0)操作说明进行。(6)连接将回收得到的DNA按如下体系(表4)与pMD18-T载体在16°C下连接30min,同时 用不连接外源基因的载体作对照。表4载体连接体系
6 (7)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①从37°C培养16h的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到3ml LB培养基中,37°C振摇 过夜,次日取菌液Iml接种于100ml LB (A-)培养基中,37°C震摇2 3h,使0D600值达到 0. 3 0. 4 ;②转入预冷的50ml离心管中,冰浴IOmin ;③4°C 4000rpm 离心 lOmin,弃上清;④将离心管倒置于滤纸上lmin,除尽残留的培养液;⑤加入预冷的0. lmol/L CaCl2 10ml,重悬菌体,冰浴30min ;⑥重复步骤③、④;⑦用预冷的0. lmol/L CaCl2 4ml,重悬菌体,(需用于-30°C较长期保存的含有 15%甘油的0. lmol/L CaCl2),分装0. Iml/管,_80°C保存备用,随时使用时4°C保存备用。(8)转化将连接产物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按TaKaRa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说明操作。(9)阳性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用无菌牙签挑取Amp+/LB琼脂平板上的单个转化菌落(白色菌落),按菌落编号顺 序接种于含50ug/mlAmp+/LB液体培养基上;37°C下振荡培养12 16h,用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提取质粒并采用测序用通用引 物进行鉴定;(10)质粒提取按宝生物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生产的质粒提取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11)采用通用引物PCR鉴定阳性克隆按下列组成在0. 2ml Microtube管中配制PCR反应液(表5),同时设空白对照。表5PCR反应液
7 反应程序95°C,3min-MV lmin, 55°C, 30sec, 72°C 30sec,共 35 个循环,最后于 72°C延伸5min,4°C保存;反应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12)测序使用ABI 377全自动测序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 通用引物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M基因RT-PCR扩增结果见图3。实施例2ZZ2004毒株M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用DNAst ar软件将ZZ2004毒株M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7 个参考毒株比较结果表明ZZ2004毒株M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参考毒株同源率分别为 93. 9% 91. 1%;ZZ2004毒株M蛋白与经典毒株Beaudette株比较其变异区域主要集中在 3 16aa,211 222aa两个区域内,其他区域仍存在部分散在的点突变;与同源率最高的 SAIBK株比较,其变异区段主要集中在3 17aa区域,其他区域还有一些散在的点突变,参 见图1。ZZ2004毒株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遗传进化树分析(参见图2)结果表明分离株 ZZ2004M蛋白和国内分离株BJ毒株属同一分支,与BJ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标准株M41、 Beaudette及ZJ971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
权利要求
一种鸭源性冠状病毒的M蛋白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2.一种鸭源性冠状病毒的M蛋白基因,其特征在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4所示。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鸭源性冠状病毒的M蛋白基因的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1)选取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株,以5'-GTCGCTAGAGGAGAATGGTA-3‘为上游引物, 以 5 ‘ -ATACGCTTCCGTGCTCTTA-3 ‘为下游引物;(2)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株膜蛋白基因全长片段,PCR 的扩增条件 94°C,5min ;94°C lmin,53°C lmin,72°C lmin,共 35 个循环,最后于 72°C延伸 10min,4°C结束反应;(3)然后将膜蛋白基因全长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鸭源性冠状病毒的M蛋白基因在制备IBV基因工程亚单位蛋白 疫苗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鸭源性冠状病毒的M蛋白基因在制备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药 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鸭源性冠状病毒M蛋白基因。其具有SEQ ID No.3、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其克隆方法为选取鸭源性冠状病毒ZZ2004株,以5′-GTCGCTAGAGGAGAATGGTA-3′为上游引物,以5′-ATACGCTTCCGTGCTCTTA-3′为下游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鸭源性冠状病毒膜蛋白基因全长片段,再与pMD18-T载体连接。与同类冠状病毒相比,ZZ2004变异的程度较大,感染谱更广,对其膜蛋白基因结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其流行、变异规律,对于研制开发有效基因工程亚单位蛋白疫苗及防治IB的药物,进而预防和控制IB的发生与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档编号C12N15/50GK101914553SQ20101023765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7日
发明者刘兴友, 刘金华, 姚四新, 张兆沛, 李学斌, 王丽荣, 王宪文, 王自良, 赵坤, 赵淑秋 申请人:河南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