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

文档序号:524356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棉铃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饲喂棉铃虫C型凝集素dsRNA(Ha-lectin1dsRNA)可以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效果。按每只棉铃虫3ug棉铃虫C型凝集dsRNA和50PIB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用量,可以显著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杀虫起效快,可使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导致的棉铃虫死亡时间缩短1/3;杀虫效率高,可使前3天致死率增加35%;用量少,可大大降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使用量,与现有单纯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相比,具有较为显著的改进。
【专利说明】一种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棉铃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棉铃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杂食性害虫,不仅危害棉花,还危害玉米、小麦等多种作物及番茄、辣椒等蔬菜。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品种的培育,对于控制棉铃虫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BT转基因棉的长期和大量种植,田间棉铃虫已开始产生抗性,因而棉铃虫的防治形势仍然非常紧迫。
[0003]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 ,NPV)是一类具有很强专一性宿主的病毒,因其安全性高、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因此是最早一类被批准用于生物防治的病毒杀虫剂类农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feyicorerpa armigera NPV, HaNPV)专一性寄生于棉铃虫,但因其杀虫效果较为缓慢,显效期较长,与农民所要求的“药到虫死”有较大差距,严重阻碍其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缩短NPV生物防治棉铃虫显效时间,减少NPV使用量,增强NPV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在对棉铃虫施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时,施用棉铃虫C型凝集素dsRNA (Ha-lectinl dsRNA)可以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效果。
[0007]所述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棉铃虫C型凝集素dsRNA(Ha-lectinl dsRNA),按以下步骤制得:
Cl)以棉铃虫血细胞cDNA为模板,利用LectinIFl (RNA干扰正向引物1),5’ -GGATCCTAATACGACTCACTATAGGTACAAGTTCCACAGAGTAC-3’ 和 Lectin IRl (RNA 干扰反向引物 1),5,-TTCTTCATCAGCCGTAGG-3’ 以及 Lectin IF2 (RNA 干扰正向引物 2),5’ -TACAAGTTCCACAGAGTAC-3’ 和 LectinIR2 (RNA 干扰反向引物 2),5’ -GGATCCTAATACGACTCACTATAGGTTCTTCATCAGCCGTAGG-3,分别进行两个独立PCR反应,得到两端带有T7 RNA聚合酶启动子(序列中黑体部分即为启动子)的基因片段;
(2)将步骤(1)所获得的两端带有T7RNA聚合酶启动子的基因片段纯化;
(3)将步骤(2)所得纯化产物用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单链RNA,混合等体积的互补RNA退火合成dsRNA ;
(4)将步骤(3)所得产物经单链RNase和DNase37°C孵育去除单链RNA和DNA模板,乙酸钠纯化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sRNA的完整性。
[0008]所述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按每只棉铃虫3ug棉铃虫C型凝集dsRNA和50 PIB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用量,防治效果最佳。以每平方米有4X IO4只棉铃虫计算,需喷洒120mg dsRNA和2X106 PIB病毒,此浓度下可以显著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效果。
[0009]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与现有单纯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相比,杀虫起效快,可使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导致的棉铃虫死亡时间缩短1/3 ;提高杀虫效率,可使前3天致死率增加35% ;增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对棉铃虫的敏感性,仅为正常使用量的1/100左右,大大降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使用滴度,降低棉铃虫可能对病毒产生抗性的风险,从而减少喷施次数,节省体力,大大减少棉铃虫对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产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Ha-lectinl dsRNA完整性检测,其中a为体外合成dsRNA琼脂糖检测结果;b为室温下存放8h后dsRNA琼脂糖检测结果;
图2为Ha-1ectinUNPV F和Actin的扩增效率曲线;
图3为Real-time qPCR检测Ha-lectinl的沉默效果,图中点代表一只棉铃虫中Ha-lectinl/ actin mRNA相对量,水平线代表均值,P < 0.05水平差异显著;
图4为Real-time qPCR检测Ha-lectinl基因沉默后病毒滴度变化,每个点代表一只虫子中HaNPV/ Actin m RNA相对量,水平线代表均值,P < 0.05水平差异显著;
图5.为饲喂不同浓度dsRNA对Ha-1ectinl基因沉默的影响;
图6为饲喂2 X IO6浓度HaNPV与不同dsRNA浓度对棉铃虫致死率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释说明。
[0012]实施例1
发明人在工作实践以及对现有技术文献研究基础上,发现棉铃虫体内C型凝集素(Ha-lectinl)可抑制HaNPV在棉铃虫体内的增殖,为此发明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证明此事实。
[0013](I) RNA干扰实验
根据我们克隆到的棉铃虫C型凝集素基因序列(NCBI基因ID:ABF83203),选取417bp与棉铃虫其它序列具有较低相似性的区域为目的序列,设计RNAi引物。
[0014]上述417bp棉铃虫基因cDNA序列在现有文献中已有公布,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本发明,重新公布如下:
-tacaagttccacagagtaccaggaacttttgatcgggctcactttgtttgttcggctgaaaacggccatcttgccattataaatagtgaagatgaagcggaagttttgagaaaagtctttgctgataatcctgctgcatggatacctggaaatttttggaaagacatagctttcatcggttttcacgattggggctcatggggcaattggaggacaatacatggagaaacgcttaaagaggctggttacgataaattctctggtggtgaacctaacaatgcaactccgggtgaacactgcggggccatctatcgttcagcacttctggatgacctctggtgcgataaaccagctccattcatttgtgagaaggacccagcgtatccacctatctgccagcctacggctgatgaagaa-3’,
利用 LectinIFl (RNA 干扰正向引物 I) (5,-GGATCCTAATACGACTCACTATAGGTACAAGTTCCACAGAGTAC-3’ )和 Lectin IRl (RNA 干扰反向引物(5’ -TTCTTCATCAGCCGTAGG-3,)以及 Lectin IF2 (RNA 干扰正向引物 2) (5’ -TACAAGTTCCACAGAGTAC-3,)和LectinIR2 (RNA 干扰反向引物 2) (5,-GGATCCTAATACGACTCACTATAGGTTCTTCATC
AGCCGTAGG-3’)分别进行两个独立PCR反应,得到两端带有T7 RNA聚合酶启动子(序列中黑体部分即为启动子)的基因片段;
扩增产物纯化后,T7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单链RNA,混合等体积的互补RNA退火合成dsRNA,经单链RNase和DNase 37°C孵育去除单链RNA和DNA模板,乙酸钠纯化后琼脂糖电泳检测dsRNA及室外存放8h后的完整性。
[0015]图1为合成的棉铃虫C型凝集素基因dsRNA完整性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在室外存放8h后dsRNA依然能够保持完整,为棉铃虫饲喂实验提供了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后续所有实验所采用的棉铃虫C型凝集素dsRNA均采用上述方法制备。
[0016]为检验棉铃虫C型凝集素基因dsRNA对目的基因表达干扰效果及对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影响,将所合成的dsRNA注射入棉铃虫体内,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组选取6龄12h棉铃虫幼虫共13只,用DEPC处理过的PBS将Ha-lectinl dsRNA溶液稀释成2.5 ug/uL,每只棉铃虫共注射3uL混合物,其中dsRNA IuL和100PBI核型多角体病毒2uL。注射过程中棉铃虫冰浴麻醉,用微量注射器从腹足间注射。对照组用GFPdsRNA (绿色荧光蛋白dsRNA)代替Ha-lectinl dsRNA,其它操作均相同。
[0017](2) Real-time qPCR 检测
48h后用Trizol ( Invitrogen, USA)提取每只棉铃虫总RNA。
[0018]提取的总RNA, DNase I处理后用于第一链cDNA的合成(Fermentas, Canada)。将cDNA稀释10倍后,再依次稀释成4-^4)4-14-4共四个梯度,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
[0019]如图2所示,Ha-lectinl及NPV F基因(囊膜融合蛋白F)分别与内参actin基因扩增效率相差在5%以内,适用于2_Λ Δε?算法。
[0020]用于Real-time qPCR 的引物分别为:Lectin RF2 (5’-AAGAGGCTGGTTACGATAA-3’)和 Lectin RR2 (5,-TGGCAGATAGGTGGATAC-3’);NPV RF (5,-AAC AACCGTGACAGTAAC-3’)和NPV RR (5,-AAGTAATTGCTGGAATCGTA-3’)。以 Actin 基因做为内参,引物分别为 actinRF2(5,-CGCCAAGTGTGACTATTC-3’)和 actinRR2 (5,-ACGATACCTTACAGCCTATT-3’)。所有引物通过软件Beacon Designer 7设计。
[0021 ] Rea-time qPCR反应体系为25μ?,其中40倍稀释的cDNA模板2μ?,2 X SYBRGreen Realtime PCR Master Mix-plus (Τ0Υ0Β0, Japan) 12.5KL, ΙΟμΜ 的正向和反向引物各 0.2μ?,ddH20 10.?μ?。Ha-lectin 扩增程序为:95 C,Imin ;95 C,30s;57 C,30s;72 C,30s ;40个循环。NPV F和内参actin基因扩增程序除了退火温度分别为59.3 C和55 C,其它同上。
[0022]Ha-lectin, NPV F和actin基因扩增的目的片段分别为163bp、152bp和122bp。荧光定量PCR仪采用62H0-100 Rotor Gene TM6000。数据采用2_Δ 法计算。独立实验
重复三次。
[0023]如图3所示,Rea-time qPCR检测结果表明:和注射等量GFP dsRNA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导致目标基因Ha-lectinl mRNA表达量下降。[0024]如图4所示,在Ha-1ectinl基因沉默后,Rea-time qPCR检测HaNPV的数量(检测标志为HaNPV囊膜融合蛋白F,即NPV F),和注射等量GFP dsRNA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HaNPV在棉铃虫中的滴度急剧升高,均值增高1268倍。
[0025]上述数据表明,Ha-1ectinl作为免疫相关基因抑制HaNPV在棉铃虫虫体内增殖,保护棉铃虫免受病毒感染,因而可作为害虫防治的重要靶标分子。
[0026]实施例2
通过实施例1的一系列实验,已经可以充分证明C型凝集素(Ha-lectinl)可抑制HaNPV在棉铃虫体内的增殖,因此通过抑制棉铃虫C型凝集素(Ha-lectinl)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使棉铃虫C型凝集素(Ha-lectinl)基因沉默,即可增强HaNPV的杀虫作用。
[0027]研究发现在昆虫中饲喂dsRNA也可引起目标基因的沉默,因而针对棉铃虫C型凝集素(Ha-lectinl) dsRNA的饲喂用量,发明人做了进一步研究,具体实验研究如下:
(I)饲喂不同浓度dsRNA引起的基因沉默
选取6龄12h棉铃虫幼虫每组各20只,共分4组,经饥饿处理12h后,饲喂喷洒Iul浓度分别为 0.5 ug/ul、2.5 ug/ul、3.0 ug/ul 和 5.0 ug/ul 的Ha-lectinl dsRNA人工饲料,饲料用量以8h内吃完为宜。
[0028]每组分别提取饲喂0h、24h、48h和96h后整虫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Real-time qPCR检测Ha-lectinl基因的沉默状况。每组实验重复二次。
[0029]如图5所示为Rea-time qPCR检测结果:和Oh相比,饲喂3.0 ug/ul dsRNA能够导致目标基因Ha-lectinl`快速下降,且基因沉默持续时间较长。
[0030](2 ) dsRNA与HaNPV同时饲喂与单独饲喂HaNPV致死率对比
在上述验证饲喂dsRNA可使棉铃虫内C型凝集素基因沉默,从而增强HaNPV杀虫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需要确定的即是HaNPV用量与多少浓度的dsRNA防治棉铃虫效果最佳,为此发明人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实验。
[0031]每组选取3龄棉铃虫幼虫各100只,共分15组,用5、50、500、5000和50000 PIBHaNPV,即 2X IO5 PIB/m2、2X106 PIB/m2、2X IO7 PIB/m2、2X IO8 PIB/m2 和 2X IO9 PIB/m2HaNPV 和 Iul 浓度分别为 0 ug/ul (对照),3 ug/ul,及 5 ug/ul Ha-1ectin dsRNA 预混后喷洒于面积约0.25cm2棉铃虫饲料表面,饲料用量以8h内吃完为宜。
[0032]分别统计棉铃虫在不同时间内死亡率,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
[0033]和HaNPV同时饲喂棉铃虫幼虫死亡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棉铃虫施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时,施用棉铃虫C型凝集素dsRN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棉铃虫C型凝集素dsRNA,按以下步骤制得: (1)以棉铃虫血细胞cDNA 为模板,利用 LectinIFl,5’ -GGATCCTAATACGACTCACTATAGGTACAAGTTCCACAGAGTAC-3’和 Lectin IR1,5’-TTCTTCATCAGCCGTAGG-3’ 以及 Lectin IF2,5’-TACAAGTTCCACAGAGTAC-3’ 和 LectinIR2,5’-GGATCCTAATACGACTCACTATAGGTTCTTCATCAGCCGTAGG-3’分别进行两个独立PCR反应,得到两端带有T7 RNA聚合酶启动子的基因片段; (2)将步骤(1)所获得的两端带有T7RNA聚合酶启动子的基因片段纯化; (3)将步骤(2)所得纯化产物用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单链RNA,混合等体积的互补RNA退火合成dsRNA ; (4)将步骤(3)所得产物经单链RNase和DNase37°C孵育去除单链RNA和DNA模板,乙酸钠纯化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sRNA的纯度和完整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棉铃虫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每只棉铃虫3ug棉铃虫C型 凝集dsRNA和50 PIB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用量。
【文档编号】C12N15/113GK103814950SQ201310558834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柴连琴, 孟景会, 王树芳, 王楠, 周文杰 申请人:河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