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0135阅读:27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吲哚美辛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制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由吲哚美辛与滴丸基质配制而成的吲哚美辛滴丸。
背景技术
吲哚美辛(Indometacin),又名消炎痛,化学名为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为吲哚类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由美国默克(Merck)公司最先研制,于1963年被推荐到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我国于1968年研制成功,1970投产。
吲哚美辛是一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环氧化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症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包括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吲哚美辛在非甾体抗炎药中,其镇痛作用最强,对炎性疼痛作用最显著;其抗急性风湿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保泰松相似。对中至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抗炎效果较好;对滑囊炎,肌腱炎和创伤性滑膜炎亦有疗效。临床上用于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用于软组织损伤和炎症;也可用于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创伤后痛等。
目前市场上吲哚美辛口服制剂主要为片剂和胶囊剂。由于这些常规制剂制备工艺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使得这类口服制剂存在崩解时间长,起效慢,生物利用度较低等缺点,从而影响药效的充分发挥。本发明的吲哚美辛滴丸生物利用度高,崩解溶散快,溶出度高,质量稳定,快速释药,快速显效,可以舌下含服,也可吞服,携带和服用方便。本发明制剂工艺简单,生产车间无粉尘,使用辅料种类少,生产过程短,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吲哚美辛滴丸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由吲哚美辛与滴丸基质配制而成。
各成分的重量比为吲哚美辛∶滴丸基质=1∶1~1∶10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取吲哚美辛,粉碎,过筛。吲哚美辛与滴丸基质按重量比1∶1~1∶10混合,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滴入二甲基硅油或其它滴丸冷却剂中,分离滴丸,吸除冷却剂,干燥,即得。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滴丸,其主要特点是1.药物快速溶出,溶出度高,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滴丸剂是利用固体分散技术而制得,增加了给药方式,可以吞服,也可舌下含服,如采用舌下含化给药,与唾液接触后迅速溶化,由口腔黏膜吸收,不经胃肠道和肝脏直接进入循环系统,不仅避免了肝肠首过作用,而且达到了起效迅速,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小副作用的目的。
2.药物稳定性好。滴丸制剂由药物与基质加热熔融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却液中制成,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不易氧化,基质为非水物,不易引起药物水解,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加,从而保证了药品质量。
3.滴丸剂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4.滴丸剂的主要生产过程中,所用物料均是在液态下进行,减少了粉尘污染,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保。
吲哚美辛滴丸原料药为吲哚美辛。化学名为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
吲哚美辛原料几乎不溶于水,而药物的吸收速率随分散度的增加而提高。吲哚美辛滴丸系采用固体物理分散原理制备的制剂,将在水中难溶的药物与滴丸基质混匀后熔融,通过滴制和骤冷凝固,使药物呈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由于药物的总面积增大,药物以微晶或无定型的微粒释出,因此药物溶解和吸收加快,生物利用度提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可说明本发明,但不受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每1000粒吲哚美辛滴丸原辅料配比


权利要求
1.一种吲哚美辛滴丸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由吲哚美辛与滴丸基质配制而成。各成分的重量比为吲哚美辛∶滴丸基质=1∶1~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吲哚美辛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丸基质为聚乙二醇类、羧甲基淀粉钠、泊洛沙姆、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硬脂酸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中的一种或数种配伍,各配伍成分的含量均不等于零。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吲哚美辛滴丸,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取吲哚美辛,粉碎,过筛。吲哚美辛与滴丸基质按重量比1∶1~1∶10混合,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滴入二甲基硅油或其它滴丸冷却剂中,分离滴丸,吸除冷却剂,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吲哚美辛滴丸及其制备工艺,吲哚美辛滴丸由吲哚美辛与滴丸基质配制而成。本发明生物利用度高,药品稳定性好,服用携带方便;具有崩解溶散快,溶出度高,快速释药,快速显效等特点,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K9/20GK1771939SQ200510061400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4日
发明者陈茜, 滕慧丽 申请人:陈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