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在制备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45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在制备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特别是一类源 于海洋链霉菌属微生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放线菌素V在制备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恶性肿瘤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在各种疾病中,癌症是致人 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WHO报告,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人被癌症夺去生命,估计到2020 年将升至1000万人。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过去五十年中呈缓慢上升趋 势,在许多西方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癌症的首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 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其发病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抗癌药物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 生物反应调节剂及其它治疗。其中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乳腺 癌,常用治疗手段主要是以传统的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局部或全身的放疗、化疗及内分 泌治疗,其中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辅助性手段,化疗能够明显降低乳腺癌的术后复发 率,对晚期乳腺癌失去根治机会者采用化疗也有明显的缓解率。但是,由于抗恶性肿瘤药物 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造成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生活质量降低,这使得化疗药 物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多药耐药性的产生也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因此,研究 新一代的低毒高选择性、耐药性低的药物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当务之急。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可将癌症定义为细胞周期异常性疾病。癌症从细胞 水平上可以看作是调控细胞周期或细胞凋亡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发生紊乱,使癌化细胞 无限制地盲目无序增殖的一种状态。细胞凋亡诱导剂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的生物过程,控 制和矫正癌化细胞盲目无序增殖的状态。因此,新的细胞凋亡诱导剂有可能开发成新的化 疗药物用于治疗癌症,而检测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的生物活性指标则可用于筛选和发现新的 抗癌活性物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ActV)在制备 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ActV)来源于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发 明人由南海海洋链霉菌Str印tomyces zhapoensis H41-26的发酵培养物的乙酸乙酯粗提 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ActV,该菌株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广东省阳江市 西南端海陵岛闸坡的海泥中分离得到。ActV的分子量为1268,纯度为>96%。尽管ActV 曾以少量的形式与ActD —起从陆地放线菌被分离得到,但以ActV为优势产物从海洋放线 菌分离出来还是第一次。其结构运用核磁共振(H-NMR,13C-NMR,HSQC,HMBC)、高分辨质谱 (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鉴定,并与现有文献报道的图谱进行对照确认。结构如下列
3式所示
权利要求
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在制备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1.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在制备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乳腺癌药物中含有放线菌素V,所 述放线菌素V具有如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菌素V的分子量为126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菌素V是由南海海洋链霉菌 Streptomyces zhapoensis H41-26的发酵培养物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乳腺癌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丸 剂、胶囊剂、颗粒剂、溶液剂、混悬剂或乳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在制备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ActV)于南海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zhapoensis H41-26的发酵培养物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分子量为1268。该药物含有上述放线菌素类化合物放线菌素V(ActV)。本发明的放线菌素类化合物从真菌中提取,方法简单,成本低廉;ActV可同时通过Caspase依赖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ActV在体外和体内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为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新型候选药物奠定基础。
文档编号A61K38/08GK101934066SQ20091004069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何振健, 古明晖, 吴珏珩, 朱勋, 李隽 , 林永成, 林璧润, 潘嘉慧, 袁洁, 黎孟枫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