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腺苷型多靶点抗菌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

文档序号:763857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利奈唑胺-腺苷型多靶点抗菌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
【专利摘要】一类利奈唑胺-腺苷型化合物,它们具有如下结构通式:它们对多种病菌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且部分化合物比阳性对照青霉素G,卡拉霉素,酮康唑和利奈唑胺有更高抑菌活性,可用于制备抗感染药物,本发明公开了其制法和生物活性。
【专利说明】利奈唑胺-腺苷型多靶点抗菌化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类利奈唑胺-腺苷型多靶点抗菌化合物的制法以及它们在制备抗 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0002] 自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青霉 素也因此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并开创了抗生素研究的新纪元,涌现了头孢 菌素、氟喹诺酮、大环内酯、氨基糖苷等多种类型的抗生素。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 及滥用,细菌的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研究表明细菌耐药性对临床上使用的几乎所有抗菌药 物都构成了威胁,如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和大 肠埃希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可水解包括氧亚氨基抗生素(头孢他啶、 头孢噻肟、氨曲南等)在内的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从而获得了对β-内酰胺类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更严重的是产生ESBLs的菌株往往为多重耐药株,对许多其他抗生 素也具有耐药性。多药耐药菌的出现,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 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多药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MDR-GNB)等,使人类健康面临了 巨大的威胁,有数据表明,MRSA导致的死亡率比HIV的还要高。新型抗菌药物在临床上 应用是缓解这一危机的有力手段,然而,目前抗菌药物的研发正在呈萎缩态势,20世纪90 年代有18家大型制药公司致力于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10年仅剩4家还在坚持 (AstraZeneca,Novartis,GSK和Sanofi-Aventis),遗憾的是其中的AstraZeneca也于 2013 年宣布中止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新型抗菌药物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因耐药菌蔓延 而日益尖锐,对抗耐药菌已成为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重大和刻不容缓的世界性难题,如不采 取有效措施,我们将陷入重返"抗生素前时代"的危机。
[0003] 靶点突变是细菌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途径,单靶点突变的几率是 KT7-KT9之间,这一发现表明,若某一药物能作用于多个靶点,那么细菌需要同时在这几个 靶点发生突变,才有可能通过靶点突变的途径对这一药物产生耐药性,然而几个靶点同时 突变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多靶点药物是对抗耐药菌有力的武器。基于这一思路,本发明 在对靶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配体分子与靶点结构的互补关系,借助计算机 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设计并合成出了能同时作用于酪氨酰t-RNA合成酶(TyrRS)和核糖 体50S亚基的利奈唑胺-腺苷型多靶点抗菌化合物,从两条不同的途径分别阻断细菌生命 活动中最关键的过程--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对敏感菌和耐药菌产生高效的抑制和杀灭作 用。目前尚无以TyrRS和核糖体50S亚基为靶点的双靶点抗菌化合物出现。实验表明,这 些结构新颖的抗菌化合物不仅抗耐药菌效果突出而且安全性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类利奈唑胺-腺苷型多靶点抗菌化合物,它们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0006]
[0007] 式I中:

【权利要求】
1. 一类利奈唑胺-腺苷型多靶点抗菌化合物,它们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R4=H、Me 或 Et。
2. -种制备上述利奈唑胺-腺苷型多靶点抗菌化合物的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 :将0?)-5-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2-噁唑烷酮(III)和碳酸钾加入到甲苯中,每 g III用甲苯5-18mL,溶解后,室温反应0. 5-6h,然后再加入2-1^-3-1?2-5-氟-4-(4'-叔 丁氧羰基哌嗪基)溴苯(II)和氯化亚铜,物质的量之比:11:111:碳酸钾:氯化亚铜 =1:1: (2-7) : (0. 1-0. 9),当溶液逐渐浑浊时,加入化合物III用量的5%-10%的苄基三乙基 氯化铵,升温至回流反应15-24h,反应完毕,蒸去甲苯,加水,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饱和 碳酸氢钠、饱和氯化钠洗涤,无水MgSO4干燥,浓缩,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AcOEt,石 油醚与六。(^的体积比为20:1-8:1,得〇?)-〇¥-(2,-1?1-3,-1?2-5,-氟-4,-(4,,-叔 丁氧羰基哌嗪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IV); 步骤2:将⑷-〇V-(2,-#-3,-R2-5,-氟-4,-(4',-叔丁氧羰基哌嗪基))苯 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IV)加入到甲醇中,每g IV用甲醇7-30mL, 溶解后,加入质量分数为80%的水合肼,物质的量之比:IV:无水肼=1: (5-8),升温至50°C, 在氮气保护下反应3-15h,反应完毕,浓缩,将浓缩物溶于水,用二氯甲烷萃取,饱和氯化钠 洗涤,无水MgSO4干燥,浓缩,用甲苯溶解浓缩物,加入乙酸酐,滴加完毕后,室温反应2-10h, 反应完毕,抽滤,滤渣用甲醇洗涤,得0?) 叔丁氧甲酰基-4- (4- (5-(乙酰胺甲基)-2-氧 代噁唑烷-3-基氟苯基)哌嗪(V),将化合物(V)溶于二氯甲烷中,每g V用二氯甲烷6-20mL,待溶解后,加入80%三氟乙酸水溶液,物质的量之比:V:三氟乙酸 =1: (2-7),室温反应4-14h,反应结束后,在冰浴下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和,二氯甲烷萃取 3次,浓缩,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AcOEt,石油醚与AcOEt的体积比为15:1-3:1,得 〇?) -4- (4- (5-(乙酰胺甲基)-2-氧代噁唑烷-3-基)氟苯基)哌嗪(VI); 步骤3:将2-R4-8-R3-2',3'-异丙叉腺苷(VII)和邻苯二甲酰亚胺溶于THF中,每 g VII用THF 6-15mL,溶解后滴入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AD),物质的量之比:VII:PPh3:邻苯二甲酰亚胺:DIAD=I: (1. 5-3) : (1. 5-5) : (2-8),滴加完毕于室温下反应7-24h,反应 完毕,浓缩,用含5%-10%的无水肼的乙醇溶解,物质的量之比:VII:无水肼=1: (3-8), 回流3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用乙醇淋洗滤渣,滤液浓缩,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 醚-AcOEt,石油醚与AcOEt的体积比为15:1-2:1,得白色固体2-R4-8-R3-5 ^ -氨甲 基-2',3'-异丙叉腺苷(VIII); 步骤4:将2-R4-8-R3-5'-氨甲基-2' ,3'-异丙叉腺苷(VIII)加入到DMF中, 每g VIII用DMF 8-18mL,溶解后加入三乙胺和溴乙酸乙酯,物质的量之比:VIII:三 乙胺:溴乙酸乙酯=1: (5-8) : (2-3),在氮气保护下反应8-22h,反应完毕,加入3倍 DMF体积的蒸馏水,用AcOEt萃取3次,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浓缩,得 至Ij -2- (((3a/?,4/?,67?,6a/P) -6- (6-氨基-2-R4-8-R3-9V-嘌呤-9-基)-2, 2-二甲基四氢呋 喃[3, 4-d][l,3]二氧杂环戊烷-4-基)甲氨基)乙酸乙酯(IX),将化合物(IX)溶于溶于 THF中,每g IX用THF 8-15mL,待溶解后,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物质的量之比:IX:氢 氧化钠=1: (1. 5-3),室温反应5-26h,反应结束后,加入稀盐酸中和,用AcOEt萃取3次,浓 缩,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1%醋酸的石油醚-AcOEt,石油醚与AcOEt的体积比为8:1-1: 2, 得 2- (((3a/?,4/?,67?,6a/P) -6- (6-氨基-2-R4-8-R3-9V-嘌呤-9-基)-2, 2-二甲基四氢呋喃 [3,4-(1][1,3]二氧杂环戊烷-4-基)甲氨基)乙酸《); 步骤 5 :将 2- (((3a/?,4/?,67?,6a/P) -6- (6-氨基-2-R4-8-R3-ay-嘌呤-9-基)-2, 2-二甲 基四氢呋喃[3, 4-d][l,3]二氧杂环戊烷-4-基)甲氨基)乙酸(X)和⑵-4-(4-(5-(乙 酰胺甲基)-2-氧代噁唑烷-3-基)氟苯基)哌嗪(VI)加入二氯甲烷中,每g X用二氯甲烷5-20mL,待溶解后加入TBTU和三乙胺,物质的量之比为:X:IV:TBTU:三乙胺 =1: (1. 2-2) : (1. 5-3) : (2-8),室温回流5-17h,反应完毕后,浓缩,柱层析,洗脱剂为含0. 1% 醋酸的氯仿-甲醇,氯仿与甲醇的体积比为80:1-40:1,得#-((⑶-3- (4- (4- (2- (((3a/?,4/P ,67?,6a/P) -6- (6-氨基-2-R4-8-R3-9"_ 嘌呤-9-基)-2, 2-二甲基四氢呋喃[3, 4-d] [ 1,3]二 氧杂环戊烷-4-基)甲氨基)乙酰基)哌嗪-1-基)-2-1^-3-1?2-5-氟-苯基)-2-氧代噁 唑烷-5-基)甲基)乙酰胺(XI); 步骤 6 :将 #-((⑶-3- (4- (4- (2- (((3a/?,4/?,67?,6a/P) -6- (6-氨基-2-R4-8-R3-9"_ 嘌 呤-9-基)-2, 2-二甲基四氢呋喃[3, 4-d] [1,3]二氧杂环戊烷-4-基)甲氨基)乙酰基) 哌嗪-1-基)-2-1^-3-1?2-5-氟-苯基)-2-氧代噁唑烷-5-基)甲基)乙酰胺(XI)溶于二 氯甲烷中,每g XII用二氯甲烷8-30mL,待溶解后,加入80%三氟乙酸,物质的量之比:XII: 三氟乙酸=1: (1. 5-3),室温反应7-18h,完毕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和,乙酸乙酯萃取3 次,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浓缩,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氯仿-甲醇,氯仿与甲醇 的体积比为60:1-20:1,得利奈唑胺-腺苷型化合物(I); 其中所述的R1、R2、R3和R4的定义与上述的定义相同。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利奈唑胺_腺苷型化合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化 合物能同时作用于核糖体50S亚基和酪氨酰tRNA合成酶。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利奈唑胺-腺苷型化合物在制备抗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P31/04GK104341475SQ201410534207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肖竹平, 魏伟, 欧阳辉, 朱娜 申请人:吉首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