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干燥性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73489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干燥性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干燥性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干燥性鼻炎是以鼻腔干燥少津而无鼻腔粘膜萎缩和嗅觉障碍为特点的常见慢性鼻病,多伴有鼻内灼热、刺痒感,下鼻甲前端少许干痂黏附,或有鼻中隔粘膜糜烂,易鼻衄。中医辨证施治把干燥性鼻炎分为四个证型,其中以肺胃郁热证居多,脾虚肺燥证次之,阴虚肺燥证与肝胆郁热证亦有事所见。
[0003]肺胃郁热型,多见于青壮年患者。青壮年阳气多旺,而烟酒多度,饮食不节等致肺胃郁热,耗伤津液,鼻失濡养。症见鼻内干燥灼热刺痒感,易鼻衄,口微干,小便黄,大便干结等;脾虚肺燥型,以小儿多见。常表现为鼻窍干痒不适、异物感,并见肢软乏力,面色不华,纳差等;阴虚肺燥型,多由阴虚肺燥,虚火灼津,鼻失润养或复感燥邪所致。常表现为鼻窍干燥,异物、刺痒感,易鼻衄,口咽干燥,时欲少饮,五心烦热,乏力等;肝胆郁热型,是由肝胆郁热,肺阴灼损,鼻窍失养等所致。症见鼻腔干燥灼热感,易鼻衄,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等。
[0004]中药治疗干燥性鼻炎有标本兼治、安全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但中药种类繁多,各种药物成分复杂,目前仍缺乏可治疗干燥性鼻炎的有效组方。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干燥性鼻炎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清肝泻火,补中益气,滋阴润肺,清热生津等功效,治疗干燥性鼻炎效果显著。
[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干燥性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夏枯草10-20,地骨皮8-16,天竹黄6-14,天门冬12-24,九头狮子草4-10,甜瓜子9-18,黄蜀葵花3-9,麦瓶草2-10,芦荟8-16,老虎姜6-12,茯苓7-14,山楂4-10,红芪3-12和甘草7-15。
[0008]上述治疗干燥性鼻炎的中药制剂中,优选的方案为,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夏枯草13-17,地骨皮10-14,天竹黄8-12,天门冬16-20,九头狮子草6_8,甜瓜子12-16,黄蜀葵花5-7,麦瓶草4-8,芦荟10-14,老虎姜8-10,茯苓9-12,山楂6-8,红芪5-9和甘草
9-13o
[0009]上述治疗干燥性鼻炎的中药制剂中,更加优选的方案为,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夏枯草15,地骨皮12,天竹黄10,天门冬18,九头狮子草7,甜瓜子14,黄蜀葵花6,麦瓶草6,芦荟12,老虎姜9,茯苓11,山楂7,红芪7和甘草11。
[0010]上述的中药制剂中,制备步骤如下:
A、将夏枯草,地骨皮,天竹黄,天门冬,九头狮子草,甜瓜子,黄蜀葵花,麦瓶草,芦荟,老虎姜,茯苓,山楂,红芪和甘草一起浸泡在非铁质容器内加水至没过全部原料药,加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4-5倍,浸泡时间为20-24小时,然后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40-60分钟,得药液,经100-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B、将步骤A所得药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20-40分钟,得药液,经100-14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C、将步骤A所得过滤液与步骤B所得过滤液混合即成。
[0011]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是,步骤A中浸泡时间为21-23小时(更加优选22个小时)。
[0012]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是,步骤A中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45-55分钟(更加优选50分钟)后滤出药液。
[0013]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是,步骤B中余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25-35分钟(更加优选30分钟)。
[0014]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两次,每次200-300ml,7
天一个疗程。
[0015]下面对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进行说明。
[0016]夏枯草:别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等。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乳房胀痛等症。
[0017]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的根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等。
[0018]天竹黄:又名竹花、竹苗、赤团子。归心、肝经。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之功效,适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痈、抽搐、夜啼等症。《本草汇言》注: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疟及伤风痰闭,发热气促,人抱龙丸,治婴科惊痰要剂。如大人中风,失音不语,入风痰药中,如屡见奏效。此钱月坡独得之见也。
[0019]天门冬:别名三百棒、武竹、丝冬、老虎尾巴根、天冬草、明天冬。味苦,性平。入肺、肾经。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主治肺阴虚证、肾阴虚证、热病伤阴、气阴两伤证等。
[0020]九头狮子草:别名接长草,土细辛。味辛、微苦,性凉。有发汁解表、清热解毒、镇痉之功能。用于感冒、咽喉肿痛、白喉、小儿消化不良、小儿高热、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等。《四川中药志》注:清肺热,化痰,治风热咳嗽痰多。
[0021]甜瓜子:别名香瓜子。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肺、润肠、化瘀、排脓、疗伤止痛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便秘、肺痈、肠痈、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等。
[0022]黄蜀葵花:又名黄葵、侧金盏、秋葵、棉花葵、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等。味甘、辛,性凉。归心、肾、膀胱经。有清利湿热、消肿解毒、活血、止血的功效,主治湿热壅遏、淋浊水肿等症。
[0023]麦瓶草:别名净瓶、米瓦罐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凉血、止血调经的功效,用于鼻衄、吐血、尿血、肺痈、月经不调等症。
[0024]芦荟:别名卢会、讷会、象胆、奴会、劳伟等。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杀菌、抗炎、湿润美容、健胃下泄、强心活血、免疫和再生、免疫与抗肿瘤、解毒、抗衰老、镇静、防晒等作用,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癣疮、烧烫伤、痔疮等。
[0025]老虎姜:别名白药子、盘龙七、鸡头参、山姜。甘辛,性平。有润肺养阴、健脾益气、祛痰止血、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虚痨咳嗽、头昏、食少、遗精、盗汗、崩漏带下、产后体亏、吐血、衄血、外伤出血、咽喉肿痛、疮肿、瘰疬。
[0026]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本草纲目》中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0027]山楂:又名山里果、山里红。性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内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能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起到抗癌作用。
[0028]红芪:别名岩黄芪、黑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月中、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
[0029]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等。
[0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诸药配伍,各药分工明确而各司其职,相得益彰,到达病灶部位,对干燥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成本低、疗效好,其有效率高达95.6%。
[0031]【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32]实施例1: 一种治疗干燥性鼻炎的中药制剂,包括:夏枯草10份,地骨皮8份,天竹黄6份,天门冬12份,九头狮子草4份,甜瓜子9份,黄蜀葵花3份,麦瓶草2份,芦荟8份,老虎姜6份,茯苓7份,山楂4份,红芪3份和甘草7份。每份5g。
[0033]上述的中药制剂中,制备步骤如下:
A、将夏枯草,地骨皮,天竹黄,天门冬,九头狮子草,甜瓜子,黄蜀葵花,麦瓶草,芦荟,老虎姜,茯苓,山楂,红芪和甘草一起浸泡在非铁质容器内加水至没过全部原料药,加水量为原料药质量的4-5倍,浸泡时间为20小时,然后武火煮开至沸腾,转文火煎40分钟,得药液,经100目的滤网过滤,得过滤液;
B、将步骤A所得药渣兑水再次武火煮开,转文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