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纺纱机以及用于在纺纱机处下料纱线的末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纺纱台的纺纱机,其中纺纱台包括纺纱装置,其具有用于纤维材料的输入端和用于由纤维材料在纺纱装置中制造而成的纱线的输出端、用于将纤维材料引导至纺纱装置的传送装置和用于卷绕所制造的纱线的卷绕装置。此外,公开了一种用于在下一个纺接过程之前在纺纱机的纺纱台处去除纱线的末段的方法,其中纺纱台包括纺纱装置,其具有用于纤维材料的输入端和用于由纤维材料在纺纱装置中制造而成的纱线的输出端、用于将纤维材料引导至纺纱装置的传送装置和用于卷绕所制造的纱线的卷绕装置,并且其中在纱线过程中断之后,由卷绕装置至少松开纱线的待下料的末段。
背景技术:
在纺纱过程的进行中,总是在纺纱机(例如在转杯或干法纺纱机处)处出现希望的或非希望的纱线制造的中断。在此(例如在质量切割或纱线断裂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纱线末端将被卷绕在卷绕装置的继续旋转的纱管上。最后,对于纱线的后续的再次重新开始纺纱,必须例如借助于相应的吸取装置将位于纱管上的纱线末端从纱管表面松开,从而能够以与实际的纺纱方向相反地将纱线末端重新引入纺纱台。此外,通常必须要在再次纺接之前去除纱线的确定的段,因为当前的纱线末端通常不适合于纺接过程。因此,最终对于下一次纺纱过程出现了明显的延时,因为通常必须由服务机械装置(该机械装置首先必须在相关的纺纱台的区域工作)来找到该线并接下来去除该末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纺纱机以及一种用于在下一个纺接过程之前在纺纱机的纺纱台处去除纱线的末段的方法,借助于该方法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减短纺纱时间。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的纺纱机以及方法来解决该任务。依据本发明,所述纺纱台包括纱线末端下料装置,其至少部分地被安置在所述纺纱装置(包括纺纱喷管或纺纱转杯)的所述输出端和所述卷绕装置之间,且借助于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能够从剩余的纱线分离且下料所述所制造的纱线的末段。因此,能够直接在纺纱台处执行去除不适于纺接过程的纱线末段,并且该执行过程在各个纺纱台处的服务机械装置或相应的操作人员介入之前。如果出现纺纱过程的中断,例如在质量切割(当一个或多个受监控的纱线参数与额定值不符时有针对性地执行质量切割)或计划外的纱线断裂的情况下,那么能够在中断之后直接开始为接下来的纺接过程准备纱线。在如下情况下,即在纱线断裂之后需要从纱管表面松开纱线末端且接下来将纱线末端引入纱线末段下料装置(例如借助于单独的抓取装置),依据本发明的纺纱台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对于质量切割的执行具有巨大的优点。所以原则上能够在检测到与先前限定的纱线参数存在偏差之后缓慢地减缓纱线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考虑逐渐地减少所述传送装置、所述卷绕装置和(如果有的话)所述抽出装置(借助于该抽出装置从所述纺纱装置中抽出所述纱线)的输送速度。最后,在各个输送速度的限定的减少之后出现了纱线制造的中断,因为传送速度低于对于纱线制造必须保持的相应的最小值。因此,质量切割并非强制地理解为切割过程。更确切地说,纺纱过程的中断意味着基于确定的纱线参数的异常而引入了该中断。最后,如果例如由置于纺纱装置外部的监控单元来在确定的位置(例如在纺纱装置的输出端处)检测纱线的经过,那么能够完全停止上述单元(传送装置、卷绕装置、抽出装置)。现在,该纱线末端位于限定的位置处且能够在需要时例如借助于抽出装置的罗拉对相应地固定该纱线末端。如果最后该固定在依据本发明的纱线末端下料装置的区域内进行,那么能够在无需其他的处理装置的情况下由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可靠地获取该纱线末端。接下来,从所述卷绕装置松开与规定参数不相符的纱线末段,其中在缓慢地减缓传送速度的情况下该末段优选地至少对应于从该减缓开始起生产的段。最后,所松开的末段能够由纱线末端下料装置例如卷起或者吸取,且最后分离并相应地下料(例如至中央的收集处的区域)。如果此时服务机械装置进入纺纱台的区域,那么已经存在相应的已准备好的纱线末端,该纱线末端能够固定在限定的位置处,优选地固定在纱线末端下料装置的输出端的区域内。因此,该机械装置不必像在背景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那样在卷绕装置的表面上寻找纱线末端并从该卷绕装置上松开纱线末端。同样地,也不必实施花费时间较多的上述的对于纺接过程不合适的纱线的末段的去除。因此能够显著地缩短了机械装置用于纺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此外,有利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包括吸取通道,通过所述吸取通道能够吸取所述纱线的所述末段和/或能够下料所述纱线的经分离的末段。所述吸取通道能够与所述纺纱机的中央的低压源相连接。当然,也能够考虑所述吸取通道装备有自身的低压源(例如文氏喷管),该低压源仅在各个纺纱台处去除纱线的相应的末段时才会进入驱动状态。尤其有利地,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包括切割单元,借助于所述切割单元能够将待下料的末段从所述剩余的纱线分离。尤其地,当所述切割单元集成在上述的吸取通道内时,将得到紧凑的单元,借助于该单元,待下料的末段既能够被分离又能够被下料,即清除掉。在需要时,能够将切割单元移入所述纱线的末段的区域和/或能够打开以及关闭切割单元。替代地,当然也可能的是,使用纱线监控单元的纱线分离装置(“清理器”),该纱线分离装置在需要时同样能够被构造为切割单元。所述纱线分离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位于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的所述吸取通道和所述抽出装置之间,且在纱线监控单元的区域内监控给定的所生产的纱线的属性或所生产的纱线的有无。最后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舍弃吸取通道内的单独的切割装置。同样有利地,所述纺纱台包括用于从所述纺纱装置抽出所述纱线的、由抽出罗拉对构成的抽出装置,其中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被安置在所述纺纱装置的输出端和所述抽出装置之间。如已经实施的那样,原则上是可能的是,为了执行上述的质量切割有针对性地降速纺纱台,直至通过减缓尤其是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实现了中断纱线制造。能够在需要时将在此产生的纱线末端固定在抽出装置的罗拉之间,其中能够通过传感器初始化该固定(即与之相连的抽出罗拉的停止),该传感器监控在纺纱装置的输出端之后的限定的位置处的纱线的有无。最后,所述抽出罗拉重新释放该纱线末端,在此之前,最终由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获取该纱线末端并将该纱线末端例如抽入上述的吸取通道(在位于卷绕装置中的纱管相应地反转的情况下)。替代地,将纱线始终固定在抽出罗拉之间也是可能的,其中,只要纱线的末段从卷绕装置松开,纱管就同样地相应于卷绕装置的旋转方向向后(即与其在实际的纺纱过程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此处,其优点在于以下事实当所述纱线的所述末段由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分离并下料时,所述纱线末端还会被所述抽出装置固定在限定的位置处。最后,在需要时介入的机械装置能够在实际的纺接过程之前有针对性地抓取纱线末端,从而能够避免由于寻找纱线末端所引起的时间损失。如果所述卷绕装置和/或所述抽出装置(分别地)包括可逆向驱动的驱动单元时,其还带来了特别的优点。尽管对于松开待去除的纱线线段装备有滑轮装置的上述单元式足够的,但是如果具有与在纺纱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激活的驱动装置时是有利的。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控制地松开纱线的末段,其中能够避免了各个纱管未限定地随动。同样有利地,所述纺纱机包括多个毗邻安置的纺纱台,其中每个纺纱台包括单独的纱线末端下料装置。所述纺纱台在此相互独立,从而始终在纺纱台处(在纺纱台处应该进行再次纺接),能够去除对于纺接不合适的各个纱线的末段。尤其有利地,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的所述吸取通道与传送装置的吸取装置相连接。此类的吸取装置例如通常是在构成传送装置的干法纺纱机或转杯纺纱机的松开罗拉的牵伸装置的区域中,并且此类的吸取装置用于下料起绒、灰尘或其他污物。如果现在所述吸取通道与此类的吸取装置相耦接,那么能够舍弃单独的吸取装置。所述吸取通道和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吸取装置之间的连接能够例如借助于管道和/或相应的分流器实现。此外,有利地,阀门和/或分流器与所述吸取通道相关联,借助于该阀门和/或分流器可调整吸取通道内的气压。所述吸取通道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与所述纺纱机的中央吸取设备相耦接。最后,根据在各个纺纱台处是否需要去除对于纺接不合适的纱线的末段,最后将以低压或气流加载所述吸取通道,这将引起抽入纱线末端。最后将有利地借助于相应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阀门或所述分流器,该控制单元又能够例如与纱线传感器相连接。此外,有利地,所述卷绕装置包括纱线振荡装置,其中纱线提升装置与所述纱线振荡装置相关联,借助于所述纱线提升装置,所述纱线可移动出所述纱线振荡装置的有效范围。通过提升所述纱线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阻止在从卷绕装置松开所述纱线末段的过程中出现纱线的断裂或振荡元件的损坏,因为在该时间段内不再接触纱线和振荡装置。同样有利地,所述纱线提升装置包括提升元件,其优选地借助于气动缸可相对于所述纱线运动。最后所述纱线经过该提升元件,且因此能够不再与所述振荡单元的振荡元件接触。最后,在纺接过程结束之后,所述纱线提升装置以及气动缸重新回到其原始位置,在所述纱线被所述卷绕装置卷绕期间,在该原始位置所述振荡元件将再次引起纱线的振荡运动。此外,有利地,所述提升元件至少在所述卷绕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这确保了在激活提升元件时可靠地由所述提升元件获取纱线。因此不需要所述提升元件在卷绕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即所放置的纱管的轴向方向上)运动。在此,所述提升元件能够例如被构造为杆状,且能够与相应的驱动元件(例如所述的气动缸)相连接。替代地,当然还能够设置有所使用的纱线振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振荡元件(例如以纱线引导件的为形式),在需要时能够如此地推动、旋转或在其他方向上运动振荡元件,从而使得所述振荡元件移动至如下位置,在该位置振荡元件在将所述纱线(从所述卷绕装置)松开期间不再与所述纱线接触。在这情况下,例如能够考虑使用上述的边锋振荡装置(FlUgelchangiereinrichtung)。其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相反运转的边锋元件(Flugelelement),其交替地与待卷绕的纱线接触且最后在卷绕时相应地来回运动。现在,为了阻止振荡元件在松开过程中与纱线接触(这可能负面地影响松开过程),现在能够如此设置,即将各个振荡元件移动至所谓的松开位置。所述松开位置在此是一个或多个振荡元件不能够再与在卷绕装置和抽出装置之间存在的纱线接触的位置。如果使用所述的边锋元件,那么其将旋转至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在松开期间与所述纱线出现接触的段位于如下区域,在松开期间该区域位于纱线过程之外。最后,依据本发明地,依据本发明的用于在下一个纺接过程之前在纺纱机的纺纱台处去除纱线的末段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纺纱过程中断之后,由所述卷绕装置松开所述纱线的待下料的末段,且借助于被构造为所述纺纱台的组成部分的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获取所述末段,从剩余的纱线分离所述末段,并且随后从所述纺纱台的区域下料所述末段,其中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至少部分地被安置在所述纺纱装置的所述输出端和所述卷绕装置之间。由此,在进行纺接过程的服务机械装置或相应的操作人员在纺纱台处介入之前,能够在每个纺纱台处相应地处理纱线。此外,在去除对于纺接过程不合适的纱线的末段之后纱线末端位于限定的位置,即优选地在纱线末端下料装置的区域内,且在需要时(如上所提及的那样)能够被固定在那里。最后能够根据一个或多个已阐述的特征实施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然而这不是强制必须的。以下是尤其有利的所述纺纱台包括用于从所述纺纱装置抽出所述纱线的抽出装置,其中在松开所述纱线的所述待下料的末段之前,将所述传送装置、所述抽出装置和所述卷绕装置的输送速度逐渐地减少至其静止状态。其中有利地如此实现该减少,即在该减少结束之后,所制造的纱线的末端位于所述纺纱台的所述输出端和所述卷绕装置之间,优选地位于所述纺纱台的所述输出端和所述抽出装置之间。优选地,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其吸取通道)也延伸至该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由所述传送速度的减少所引起的纱线末端在上述的单元停止之后位于预定的位置,且能够可靠地由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获取(例如吸取)。最后,进行对已卷绕至卷绕装置的纱线的反向输送,直至所期望的末段由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获取为止。接下来进行末段的分离和清除(例如通过与吸取通道相连接的纺纱机的吸取设备)。如果所述纱线在松开所述纱线之后和在去除所述纱线的末段期间持续地被相应的抽出装置的抽出罗拉夹住,那么通过去除纱线末段所产生的纱线末端最后同样位于抽出装置的区域内。该纱线末端现在能够由服务机械装置或操作人员有针对性地获取并引入接下来的纺接过程。此外,有利地,借助于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的吸取通道吸取所述纱线的所述待下料的末段并在从剩余的纱线分离之后下料该末段。由相对应的纺纱机的其他的位置已知相应的吸取通道,且能够通过相应的构造以及控制技术的措施单独地向吸取通道加载低压。尤其有利地,阀门和/或分流器与所述吸取通道相关联且借助于该阀门和/或分流器来调整吸取通道内的气压。由此能够单独地匹配在气流通道内所充斥的气流。优选地,仅在去除纱线末段时才生成气流。最后,在正常的纺纱过程中关闭阀门或相应地设置分流器,直至吸取通道内不再充斥有消耗能量的气流。此外,有利地,纺纱台包括用于从所述纺纱装置抽出纱线的抽出装置,其中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被实现在所述纺纱装置的所述输出端和所述抽出装置之间。所述的区域通常是容易进入的,从而使得所述纱线末端能够可靠地由机械装置或操作人员获取并引入纺接过程,其中在实际的纺纱过程继续之前,所述纱线末端与从传送装置出来的纤维材料相连接。此外,还将带来优点,在所述纱线的末段分离之后借助于纱线末端下料装置和/或抽出装置(例如其抽出罗拉对)固定所述纱线,直所述纱线被手动地或被借助于服务机械装置接管且被引入纺接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省去纱线末端的寻找,从而能够进一步最小化对于纺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同样能够带来优点,通过相反于在所述纺纱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卷绕方向来驱动纱管的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来由所述卷绕装置的所述纱管松开所述纱线的所述待下料的末段。由此能够实现受控的松开过程,其中能够阻止缠绕的形成或其他的不期望的纱线张力的减少。在此能够例如直接驱动纱管。当然还能够考虑,所述驱动装置是相应的卷绕罗拉,该卷绕罗拉毗邻所述纱管的表面且用作间接的驱动装置。此外,有利地,卷绕装置包括纱线振荡装置且纱线提升装置与所述纱线振荡装置相关联,其中借助于所述纱线提升装置,所述纱线至少在松开所述纱线的所述待下料的末段期间移动出所述纱线振荡装置的有效范围。在所述振荡装置在纺纱过程中用于将所制造的纱线以已知的方式提供至所述纱管主体时,为了避免纱线和/或振荡装置的损坏,不希望在松开过程中振荡装置和纱线之间的接触。这能够通过所述的纱线提升装置以简单的方式达到,即通过移动所述纱线振荡装置的区域中的所述纱线,直至其与所述振荡装置不再有接触。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其中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干法纺纱机在纺纱过程中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干法纺纱机在纺纱过程中断后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干法纺纱机的在去除纱线的末段期间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干法纺纱机的在去除纱线的末段后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另一个依据本发明的干法纺纱机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干法纺纱机的卷绕区域的侧视图;以及图7为根据图6所示区域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干法纺纱机(作为依据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示例)的纺纱台在纺纱过程中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该干法纺纱机通常包括多个垂直于投影面连续地安置的且优选地类似地装配的纺纱台I。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该干法纺纱机具有构造为牵伸装置的传送装置7,其例如以双线路带(doublierten)的形式传送纤维材料4。此外,所示出的纺纱台I包括与传送装置7隔开的纺纱装置2,其具有用于纤维材料4的输入端3和未示出的、位于内部的涡流室。最后,在该涡流室内部以已知的方式通过旋转将纤维材料4或纤维材料4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制成期望的纱线6。在此,通过有针对性的气流在纱锭顶部的范围中产生该旋转,其中通过切向并入涡流室的喷管来产生气流。所示出的纺纱台I还包括由抽出罗拉对组成的抽出装置12以及连接在该抽出罗拉对下游的且包括可更换的纱管20的卷绕装置8,用于卷绕通过输出端5从纺纱台I抽出出来的纱线6。此外,该纺纱机能够装备有纱线监控单元21,其在相应的位置监控纱线6的预定参数(例如,纱线厚度、纱线强度、或者表示纱线6的质量的其他的预定参数)和/或监控有无纱线6。在此,优选地该纱线末端监控单元21无接触地工作。依据本发明的装置并不强制包括如图1所示的牵伸装置。该抽出罗拉对也并非强制必需的。此外,依据本发明的纺纱机也能够被构造为转杯纺纱机,其中在这种情况下,纺纱装置2包括转杯,且传送装置包括替代牵伸装置的传送罗拉和松开罗拉。最后,除了已述的通用部件外,该图示出了卷绕罗拉22,其能够使得纱管20旋转。同样地,具有纱线振荡装置16 (例如形式为边锋振荡器),借助于该纱线振荡装置,纱线6在卷绕至纱管20上时在垂直于投影面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以避免单侧地卷绕纱线6。接下来将更详尽地阐述对于该发明至关重要的元件以及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借助于该纱线末端监控单元21 (其也能够位于其他位置)检测到一个或多个纱线参数偏离相应的额定值或即将更换纱管的情况下,传送装置7、抽出装置12和卷绕装置8的输送速度将逐渐地减少。在关闭纺纱机之前能够同样地进行减速。在此,该减速不必同时地或连续地进行。然而,在任何情况下如此地减缓各个输送速度,即尽可能长地维持纺纱过程。以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纱线6的不受控的断裂。具体而言,减少输送速度的目的在于通过低于限定的输送速度来结束稳定的纺纱过程且由此从确定的时刻起不再会由纤维材料4生成纱线6。在该时刻,该纱线制造最后到达期望的中断,在该中断时,该纱线6无需单独的力就能够从纤维材料4分离。这能够例如通过尽可能减少传送装置7的输送速度以便不再能够传送足够量的用于构成纱线6的纤维材料4来实现。在纱线制造中断之后,继续驱动抽出罗拉对一小段时间,直至所产生的纱线6的末端在最终实现的传送装置7、抽出装置12和卷绕装置8的静止状态之后达到如图2所示的限定的位置。为了能够在正确的时刻停止抽出装置12以及卷绕装置8,以下能够是值得推荐的,即将纺纱机装备有传感器,该传感器例如集成在纱线监控单元21之中或也能够位于单独的位置。此处,该传感器用于检测纱线6的末端。如果该纱线6的末端最后到达了该传感器,那么借助于相应的控制和/或管理单元立刻或者以一定时间延迟地停止抽出装置12以及卷绕装置8,从而使得纱线6的末端最后位于纺纱台I的输出端5和抽出装置12之间。
因此,纺接过程所需要的纱线6的末端现在位于纺纱台I的输出端5和卷绕装置8的纱管20之间的限定的位置,以便能够开始依据本发明的方法,而不必在此之前必须例如在卷绕装置8的纱管20之上寻找纱线6的末端。当然,替代地也能够借助于附加的纱线处理装置实现该依据本发明的方法,该纱线处理装置抓取纱管表面上的纱线末端且移动至接下来描述的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的区域且将纱线末端提供至该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如结合图1和2所示,纺纱台I现在包括自身的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纱线末端下料装置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包括吸取通道11,该吸取通道通过分流器15或也能够直接地(未示出)与纺纱机的吸取设备23的一段相连接。该分流器15还能够如图所示与传送装置7的吸取装置13相耦合。最后,通过转换该分流器能够在正常的纺纱过程中以低压加载传送装置7的吸取装置13,在接下来描述的去除纱线6的末段(例如在质量切割之后)期间,吸取通道11与吸取设备23相连接(在同时去激活传送装置7的吸取装置13的情况下)。附加地或替代地,该吸取通道11装备有阀门14也是可能的,借助于该阀门同样能够调整吸取通道11内的气流量。在各种情况下,只要纺纱过程结束以及纱线末端位于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应该以低压加载吸取通道。现在同时地或者时间上连续地相反于在纺纱过程中占支配地位的旋转方向来驱动(见旋转箭头)抽出装置12的罗拉对以及纱管20,从而使得纱线6重新从纱管20松开(为此抽出装置12和卷绕装置8包括优选的单独的驱动装置,以实现所述的旋转方向变换)。为了阻止纱线6和纱线振荡装置16的碰撞,此外有针对性地在该区域将纱线提升装置17关联至纱线6,该纱线提升装置例如具有沿着纱管20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提升元件18和与之相连的气动缸19。如图2所示,纱线6最后尽量远地远离纱线振荡装置16运动,直至纱线6不在能够达到该有效范围为止(如图2至4所示)。纱线6现在从纱管20松开,直至对于稍后的纺接过程不合适的纱线6的末段位于吸取通道11之内。此处,纱线6的长度能够例如与先前确定的长度相符,其借助于传感器或者通过纱管20或抽出装置12的罗拉的旋转数确定。如果如上所述地通过减缓输送速度来中断该纱线制造,那么将至少去除在减缓过程中产生的一段,因为其质量通常不满足要求。最后,图3示出了在吸取了所述的末段之后的纱线6的过程。如果总的待下料的段被抽入了吸取通道11,那么进行该段的分离。这能够例如借助于切割单元10来实现,该切割单元例如能够集成在吸取通道11之中,且借助于该切割单元从剩余的纱线6切下该待下料的纱线末端。当然,对于切割单元10,也能够考虑将其集成在纱线监控单元内21之内。在这种情况下,该纱线监控单元21与如图2至4所示的装置相对,位于吸取通道11和抽出装置12之间。图5示出了该相应的装置。最后,在需要时能够舍弃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或吸取通道11之内的单独的切割单元10。在分离了该纱线6的末端之后重新去激活该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即关闭阀门14、有利于吸取装置13地调节抽出分流器和/或通过去激活吸取设备23在吸取通道11内中断气流。此外,对于随后的纺接过程,借助于服务机械装置、纺纱台自身的纱线处理装置抓取或手动地抓取如图4所示的通过抽出装置12固定的且由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重新释放的纱线末端,并且将其例如相对于实际的纺纱方向朝纺纱台I的输入端3和传送装置7之间或在传送装置7的相邻的罗拉对之间推动。最后,在那里纱线末端将与纤维材料4接触并重新引入纺纱台I之中。纺纱过程重新开始。图6和7示出了振荡装置16的另一替代的实施例。该振荡元件16在示出的情况中振荡装置16包括两个以相反的方向围绕共同的旋转轴旋转的振荡元件24(其他的描述振荡边锋(ChangierflUgel))。在将纱线6卷绕在卷绕装置8的纱管20之上时,两个振荡元件24中的任一个交替地分别与纱线接触,且最后(如图7所示)从右向左(以及相反地)运动,以确保所期望的振荡(即纱线6的单侧运动),该振荡元件附加地通过导向元件25来被引导运动。如果在再次重新开始之前需要将一部分已经卷绕在纱管20上的纱线6重新松开(如上所述),那么将振荡元件24带到如下位置,例如在图7示出的大体上水平地偏移的振荡元件24所占的位置将是有利的。换句话说,因为在该位置排除了纱线6和振荡元件24之间的接触,所以在期望的松开期间,也不会出现相互干扰。只要最后新的纱线6被卷绕至纱管20上,那么该振荡元件24将重新以上述的相对的方向旋转并重新引起纱线6的期望的振荡。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出的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所描述的单个特征(如在权利要求、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示出的或描述的特征)的全部的组合和技术上看上去可能的以及有意义的相应的组合均是本发明的内容。根据所应用的纱线振荡元件,如图所示的纱线提升装置并不是强制必需的。吸取通道也非必须具有阀门或通过分流器耦接至传送装置的吸取设备。更确切地说,能够将吸取通道直接与低压源或相应的气流装置相连接。附图标记1.纺纱台2.纺纱装置3.输入端4.纤维材料5.输出端6.纱线7.传送装置8.卷绕装置9.纱线末端下料装置10.切割单元11.吸取通道12.抽出装置13.吸取装置14.阀门15.分流器16.纱线振荡装置17.纱线提升装置18.提升元件
19.气动缸20.纱管21.纱线监控单元22.卷绕罗拉23.吸取设备24.振荡元件25.导向元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纺纱台(I)的纺纱机,其中所述纺纱台(I)包括纺纱装置(2),其具有用于纤维材料(4)的输入端(3)和用于由所述纤维材料(4)在所述纺纱装置(2)中制造而成的纱线(6)的输出端(5)、用于将所述纤维材料(4)引导至所述纺纱装置(2)的传送装置(7)和用于卷绕所制造的纱线(6)的卷绕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台(I)包括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其至少部分地被安置在所述纺纱装置(2)的所述输出端(5)和所述卷绕装置(8)之间,且借助于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能够从剩余的纱线(6)分离且下料所述所制造的纱线¢)的末段。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包括吸取通道(11),通过所述吸取通道(11)能够吸入所述纱线(6)的所述末段和/或能够下料所述纱线(6)的经分离的末段。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包括切割单元(10),借助于所述切割单元(10)能够将待下料的末段从剩余的纱线 (6)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台(I)包括用于从所述纺纱装置(2)抽出所述纱线(6)的抽出装置(12);所述纺纱机包括用于监控所述纱线(6)的物理属性的纱线监控单元(21),其中所述纱线监控单元(21)包括纱线分离装置,并且所述纱线监控单元(21)至少部分地在所述抽出装置(12)和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的所述吸取通道(11)之间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台(I)包括用于从所述纺纱装置(2)抽出所述纱线(6)的抽出装置(12),其中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被安置在所述纱线装置(2)的所述输出端(5)和所述抽出装置(12)之间。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8) 和/或所述抽出装置(12)包括可逆向驱动的驱动单元。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机包括多个毗邻安置的纺纱台(I),其中每个纺纱台(I)包括单独的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的所述吸取通道(11)与所述传送装置(7)的吸取装置(13)相连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阀门(14)和/或分流器(15)与所述吸取通道(11)相关联,借助于所述阀门(14)和/或所述分流器(15),所述吸取通道(11)内的气压是可调整的。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8) 包括纱线振荡装置(16);且纱线提升装置(17)与所述纱线振荡装置(16)相关联,借助于所述纱线提升装置(17),所述纱线(6)可移动出所述纱线振荡装置(16)的有效范围。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提升装置(17)包括提升元件(18),其优选地借助于气动缸(19)可相对于所述纱线(6)运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元件(18)至少在所述卷绕装置(8)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8) 包括纱线振荡装置(16),其中所述纱线振荡装置(16)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纱线(6)可接触的振荡元件(24),所述振荡元件(24)在将所述纱线(6)从所述卷绕装置(8)松开期间移动至所述振荡元件不与所述纱线接触的位置。
14.一种用于在下一个纺接过程之前在纺纱机的纺纱台(I)处去除纱线(6)的末段的方法,其中所述纺纱台(I)包括纺纱装置(2),其具有用于纤维材料(4)的输入端(3)和用于由所述纤维材料(4)在所述纺纱装置(2)中制造而成的纱线(6)的输出端(5)、用于将所述纤维材料(4)引导至所述纺纱装置(2)的传送装置(7)和用于卷绕所制造的纱线(6) 的卷绕装置(8),并且其中在纺纱过程中断之后,由所述卷绕装置(8)至少松开所述纱线 (6)的待下料的末段,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被构造为所述纺纱台(I)的组成部分的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获取所述末段,从剩余的纱线(6)分离所述末段,并且随后从所述纺纱台(I) 的区域下料所述末段,其中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至少部分地被安置在所述纺纱装置 ⑵的所述输出端(5)和所述卷绕装置⑶之间。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台(I)包括用于从所述纺纱装置(2)抽出所述纱线(6)的抽出装置(12);并且在松开所述纱线(6)的所述待下料的末段之前,将所述传送装置(7)、所述抽出装置(12)和所述卷绕装置(8)的输送速度逐渐地减少至其静止状态,其中如此地实现该减少,即在该减少结束之后,所制造的纱线(6)的末端位于所述纺纱台(I)的所述输出端(5)和所述卷绕装置(8)之间,优选地位于所述纺纱台 ⑴的所述输出端(5)和所述抽出装置(12)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和1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的吸取通道(11)吸入所述纱线(6)的所述待下料的末段,并且在将所述待下料的末段从所述剩余的纱线(6)分离之后下料所述末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阀门(14)和/ 或分流器(15)与所述吸取通道(11)相关联,并且借助于所述阀门(14)和/或所述分流器 (15),调整所述吸取通道(11)内的气压。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台(I) 包括用于从所述纺纱装置(2)抽出所述纱线(6)的抽出装置(12),其中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被实现在所述纱线装置(2)的所述输出端(5)和所述抽出装置(12)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离所述末段之后借助于所述纱线末端下料装置(9)和/或所述抽出装置(12)固定所述纱线(6),直至所述纱线(6)被手动地或借助于服务机械装置接管且被引入纺接过程。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相反于在所述纺纱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卷绕方向来驱动纱管(20)的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来由所述卷绕装置(8)的所述纱管(20)松开所述纱线¢)的所述待下料的末段。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8)包括纱线振荡装置(16)且纱线提升装置(17)与所述纱线振荡装置(16)相关联,其中借助于所述纱线提升装置(17),所述纱线(6)至少在松开所述纱线(6)的所述待下料的末段期间移动出所述纱线振荡装置(16)的有效范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一个纺纱台的纺纱机,纺纱台包括纺纱装置,其具有用于纤维材料的输入端和用于由纤维材料在纺纱装置中制造而成的纱线的输出端、用于将纤维材料引导至纺纱装置的传送装置和用于卷绕所制造的纱线的卷绕装置。纺纱台包括纱线末端下料装置,其至少部分地安置在纺纱装置的输出端和卷绕装置之间,借助于纱线末端下料装置可从剩余的纱线分离且下料所制造的纱线的末段。提出了用于在下一个纺接过程之前在纺纱机的纺纱台处去除纱线的末段的方法,借助于构造为纺纱台的组成部分的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获取末段,从剩余的纱线分离末段且随后从纺纱台的区域下料末段,纱线末端下料装置至少部分地安置在纺纱装置的输出端和卷绕装置之间。
文档编号D01H4/48GK103014945SQ20121037676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阿达尔贝特·斯蒂芬, J·卢德韦策克, G·沙夫勒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