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680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真空搅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食品加工机通常包括底座、容器以及用来对容器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装置,该底座通常呈l型,即底座基础的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延伸壳体,抽真空气路一般是自底座基础延伸至延伸壳体的顶部然后再通过连接臂从搅拌容器的顶部气密性连通搅拌容器的内腔。这种真空食品加工机整个底座的体积较大,携带和存放都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无需额外安装且能够与搅拌杯或储存杯配套使用真空食品加工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食品加工机,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电机和控制主板,所述电机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主板;

食物容器,所述食物容器设有食物容腔,所述食物容腔设有开口,所述食物容器采用搅拌杯、储存杯,所述搅拌杯的食物容腔中设有刀具,所述食物容器与所述底座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刀具粉碎或搅拌食物,所述储存杯与所述底座配合以抽真空所述储存杯的所述食物容腔;

杯盖,所述杯盖用于封盖所述食物容腔的开口,以形成用于搅拌和/或粉碎食物的密封食物腔;

所述真空食品加工机还包括:

第一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所述杯盖,所述第一气体通包括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用于在所述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之间气密性输送气体;

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设于所述食物容器,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用于在所述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之间气密性输送气体;

抽真空机构和第三气体通道,所述抽真空机构和第三气体通道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抽真空机构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抽真空机构设有抽气嘴和排气嘴;

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包括泵体气口和一个底座气口,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用于在所述泵体气口和所述底座气口之间气密性输送气体;或者,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包括泵体气口、多个底座气口和气路选择元件,所述气路选择元件电性连接至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主板的控制信号选择其中一个所述底座气口气密性连通所述泵体气口,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用于在所述泵体气口和选定的所述底座气口之间气密性地输送气体;

其中,所述泵体气口气密性连接于所述抽真空机构的抽气嘴;

所述杯盖主体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密封适配,当所述杯盖封盖于所述食物容腔的开口时,所述第一杯盖气口气密性连通于所述密封食物腔,且所述第二杯盖气口气密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杯体气口;

所述食物容器主体与所述底座传动适配,当所述食物容器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杯体气口气密性连接于所述底座气口。

本发明的抽真空气路采用可分离的多段式设计,杯盖、食物容器、底座分别设有一部分气体通道,这三个气体通道是相互独立的,三者配合能形成完整的抽真空气路。当杯盖、食物容器结合时,分设于杯盖、食物容器的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通过第二杯盖气口和第一杯体气口气密性连接(连通);当食物容器置于底座上的工作位置时,分设于食物容器、底座的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通过第二杯体气口和底座气口气密性连接(连通),由此可形成自第一杯盖气口至抽真空机构的气路,使得抽真空机构可以抽取密封食物腔中的气体,使其形成真空环境。

其中,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或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和/或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上设有单向阀。

在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组成的抽真空气路上设一个或多个单向阀,使得密封食物腔在执行抽真空操作后维持较长时间的真空度。

其中,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所述杯盖内或杯盖外,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设于所述杯体内或杯体外,所述第三气体通道设于所述底座内或所述底座外。

其中,所述杯盖包括用于封盖所述食物容腔以形成所述密封食物腔的杯盖主体,所述第一杯盖气口、所述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主体上,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为气路腔道,气管组件,或者气路腔道与气管组件的组合;

所述食物容器包括用于围合形成所述食物容腔的食物容器主体,所述第一杯体气口和、所述第二杯体气口设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上,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为气路腔道,气管组件,或者气路腔道与气管组件的组合;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和所述抽真空机构的底座容腔,所述泵体气口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中,所述底座气口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气路腔道,气管组件,或者气路腔道与气管组件的组合。

其中,所述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主体的下端或侧部,所述第一杯体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上端或侧部,使得所述杯盖封盖于所述食物容器的食物容腔的开口时,所述第二杯盖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杯体气口;

所述第二杯体气口设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下端或侧部,所述底座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所述底座延伸部的上端或侧部,使得所述食物容器置于底座的工作位置上时,所述第二杯体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所述底座气口。

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二杯盖气口的位置及其结构与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一杯体气口是相互适配的,例如:若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杯盖的下部,则相应地第一杯体气口则设于底座的上部;若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杯盖的侧部,则相应地第一杯体气口则设于底座的侧部。

当杯盖主体与食物容器主体密封配合时,即杯盖主体封盖于食物容器主体的食物容腔开口时,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当食物容器主体与所述底座主体传动配合,即食物容器主体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由此形成自密封食物腔至抽真空机构的完整气路。

其中,所述杯盖包括用于封盖所述食物容腔以形成所述密封食物腔的杯盖主体和自所述杯盖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杯盖延伸部,所述第一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主体上;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为形成于所述杯盖主体和/或所述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盖气口和所述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为内置于所述杯盖主体和/或所述杯盖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盖气口和所述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为设于所述杯盖主体和所述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与气管组件的组合,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杯盖气口、所述第二杯盖气口;

即,第一气体通道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对于采用组合的情况,气路腔道部分、气管组件部分如何分布于杯盖主体和杯盖延伸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设计,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此外,对于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气管组件的自由端,哪个设计为第一杯盖气口,哪个设计为第二杯盖气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

所述食物容器包括用于围合形成所述食物容腔的食物容器主体和自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食物容器延伸部;

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为形成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和/或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和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为内置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和/或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和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为设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和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与气管组件的组合,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即,第二气体通道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对于采用组合的情况,气路腔道部分、气管组件部分如何分布于食物容器主体和食物容器延伸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设计,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此外,对于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气管组件的自由端,哪个设计为第一杯体气口,哪个设计为第二杯体气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自所述底座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底座延伸部,所述底座主体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和所述抽真空机构的底座容腔;

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形成于所述底座主体和/或所述底座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泵体气口和所述底座气口;

或者,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内置于所述底座主体和/或所述底座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泵体气口和所述第底座气口;

或者,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设于所述底座主体和所述底座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与气管组件的组合,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所述泵体气口、底座气口;

即,第三气体通道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对于采用组合的情况,气路腔道部分、气管组件部分如何分布于底座主体和底座延伸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设计,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此外,对于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气管组件的自由端,哪个设计为泵体气口,哪个设计为底座气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

其中,所述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延伸部的下端或侧部,所述第一杯体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的上端或侧部,使得所述杯盖封盖于所述食物容器的食物容腔的开口时,所述第二杯盖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杯盖气口;

所述第二杯体气口设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的下端或侧部,所述底座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所述底座或所述底座延伸部的上端或侧部,使得所述食物容器置于所述底座的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杯体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所述底座气口。

在本方案中,杯盖延伸部、食物容器延伸部、底座延伸部的位置是相互匹配的。当杯盖主体与食物容器主体密封配合时,即杯盖主体封盖于食物容器主体的食物容腔开口时,杯盖延伸部紧邻食物容器延伸部,使得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当食物容器主体与所述底座主体传动配合时,即食物容器主体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由此形成自密封食物腔至抽真空机构的完整气路。

其中,所述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延伸部的下端,所述杯盖设有杯盖内腔,所述第一杯盖气口气密性连通于所述杯盖内腔,所述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延伸部的下端;

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为设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侧壁的杯体手持部,其中,所述第一杯体气口设于所述杯体手持部的上端,所述第二杯体气口设于所述杯体手持部的下端;

当所述杯盖封盖于所述食物容腔时,所述杯盖延伸部抵接于所述杯体手持部,位于所述杯盖延伸部下端的所述第二杯盖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位于所述杯体手持部上端的所述第一杯体气口,从而气密性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

其中,所述底座延伸部为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侧壁的底座手持部,所述底座气口设于所述底座手持部的上端;

当所述食物容器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作位置时,所述杯体手持部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底座手持部的上端,此时,位于所述杯体手持部下端的所述第二杯体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所述底座手持部上端的底座气口,从而气密性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气体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气管组件包括沿横向延伸的横向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组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竖向气管。

第一气管组件、第二气管组件除了横向气管、竖向气管以外,还可以包含其他常用的气路组成元件,例如连接头、连接管、阀件等。

其中,所述第一气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单向阀,从气路方向上,所述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横向气管的前方或后方。

上述的气路方向是指,抽真空机构抽取来自密封食物腔中的气体时,气体在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依次气密性连接所形成的气路中的流向,对于气路上某个组成部分来说,靠近抽真空机构的一侧为前方,相反地,远离抽真空机构的一侧为后方。横向气管的前方是指,气路上靠近抽真空机构的一侧,横向气管的后方是指,远离抽真空机构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气管组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气路组成元件,例如气管、连接件或阀件等,无论第一气管组件的构成如何,只需保证两通气端中的一端可气密性连通于密封食物腔,另一端可气密性连接于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一杯体气口即可。

其中,所述第二气管组件还包括第二单向阀,从气路方向上,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竖向气管的前方或后方。

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竖向气管的后方,所述第二气管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后方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气密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后端阀口(即第二单向阀的两阀口中,气路上远离抽真空机构的那一个阀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杯体手持部的上端。

其中,所述第二气管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下端的杯体接头,所述杯体接头设有贯穿所述杯体接头的第二通气孔,位于所述杯体接头对外端面上的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开口为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所述第三气管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延伸部上端的底座接头,所述底座接头设有贯穿所述底座接头的第三通气孔,位于所述底座接头对外端面上的所述第三通气孔的开口为所述底座气口;

当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置于所述底座主体上的工作位置时,所述杯体接头的对外端面抵接于所述底座接头的对外端面,从而气密性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气体通道。

其中,所述杯体接头呈“凸”字形结构,所述杯体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凸出于所述接头主体对外端面的接头凸台;

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的下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为阶梯孔,所述接头凸台嵌设于所述阶梯孔中;

在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中,还设有与所述限位孔间隔设置的限位件,所述接头主体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用于对所述接头主体施加推力将所述接头凸台抵接于所述阶梯孔中,且,当所述接头凸台抵接于所述阶梯孔时,所述接头凸台的对外端面凸出于所述阶梯孔的对外端面;

所述底座延伸部的上端设有连接孔,所述底座接头嵌固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底座接头的对外端面凸出或齐平于所述连接孔的对外端面。

在本方案中,底座延伸部上端的底座接头是固定的,而食物容器延伸部下端的杯体接头并未固定,可以上下移动,但向上移动(即朝向食物容器延伸部内部移动时)时将受到复位弹性件施加的复位推力。当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置于所述底座主体上的工作位置时,所述杯体接头的下端面将抵接于所述底座接头的上端面,杯体接头的下端面将挤压底座接头的上端面,同时复位弹性件将对杯体接头施加向下的复位推力,从而进一步加强杯体接头下端面与底座接头上端面之间的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杯体接头或所述底座接头在其对外端面上设有至少一凸环,所述凸环围绕所述杯体接头或所述底座接头相应对外端面上的开口设置。

在所述杯体接头或底座接头的对外端面上增加凸环可以加强杯体接头和底座接头之间的连接气密性。

其中,所述杯体接头、所述底座接头采用弹性材料部件,或者,所述杯体接头的对外端面、所述底座接头对外端面采用弹性材料。

其中,所述杯体接头和/或所述底座接头在其对外端面的开口设有遮盖部,所述遮盖部设有若干气缝。

在所述杯体接头和/或底座接头的对外端面的开口设有所述遮盖部,可防止异物进入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内。

其中,所述控制主板设于所述底座延伸部中。

控制主板设于底座延伸部中,可减小底座主体的体积及其设计难度,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底座延伸部的空间。

其中,所述杯盖包括用于封盖所述食物容腔以形成所述密封食物腔的杯盖主体和自所述杯盖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杯盖延伸部,所述第一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主体上;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为中形成的于所述杯盖主体和/或所述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盖气口和所述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为内置于所述杯盖主体和/或所述杯盖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盖气口和所述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为设于所述杯盖主体和所述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与气管组件的组合,所述气路腔道与所述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所述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杯盖气口、所述第二杯盖气口;

所述食物容器包括用于围合形成所述食物容腔的食物容器主体和自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食物容器延伸部;

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为形成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和/或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和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为内置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和/或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和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为设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和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与气管组件的组合,所述气路腔道与所述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所述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所述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和所述抽真空机构的底座容腔,所述泵体气口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中,所述底座气口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气路腔道,气管组件,或者气路腔道与气管组件的组合。

即,上述的第一气体通道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对于采用组合的情况,气路腔道部分、气管组件部分如何分布于杯盖主体和杯盖延伸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设计,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此外,对于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气管组件的自由端,哪个设计为第一杯盖气口,哪个设计为第二杯盖气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

即,上述的第二气体通道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对于采用组合的情况,气路腔道部分、气管组件部分如何分布于食物容器主体和食物容器延伸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设计,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此外,对于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气管组件的自由端,哪个设计为第一杯体气口,哪个设计为第二杯体气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

即,上述的第三气体通道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对于采用组合的情况,气路腔道部分、气管组件部分如何分布于底座主体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设计,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此外,对于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与气管组件的自由端,哪个为泵体气口,哪个为底座气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方案并未特别限定。

其中,所述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延伸部的下端或侧部,所述第一杯体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的上端或侧部,使得所述杯盖封盖于所述食物容器的食物容腔的开口时,所述第二杯盖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杯盖气口;

所述第二杯体气口设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的下端或侧部,所述底座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所述底座的上端或侧部,使得所述食物容器置于底座的工作位置上时,所述第二杯体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所述底座气口。

在本方案中,杯盖延伸部、食物容器延伸部是相互匹配的。当杯盖主体与食物容器主体密封配合时,即杯盖主体封盖于食物容器主体的食物容腔开口时,杯盖延伸部紧邻食物容器延伸部,且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当食物容器主体与所述底座主体传动配合,即食物容器主体位于工作位置时,食物容器延伸部紧邻底座,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由此形成自密封食物腔至抽真空机构的完整气路。

其中,所述杯盖设有杯盖内腔,所述第一杯盖气口气密性连通于所述杯盖内腔,所述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延伸部的下端;

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为一体成型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侧面上的中空凸条,所述中空凸条中设有杯体气路腔道,其自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底部向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顶部延伸,所述杯体气路腔道位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上端的上通气口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所述杯体气路腔道位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下端的下通气口为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当所述杯盖封盖于所述食物容腔时,所述杯盖延伸部抵接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位于所述杯盖延伸部下端的所述第二杯盖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位于所述杯体气路腔道的上通气口,从而气密性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

当所述食物容器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作位置时,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此时,所述杯体气路腔道的下通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所述底座气口,从而气密性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气体通道。

其中,所述杯盖主体包括嵌设于所述杯盖内腔中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主体及凸设于所述密封圈主体周缘的固定部;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固定部中的固定轴孔和送气孔,所述固定轴孔与所述送气孔气密性连通,所述固定轴孔沿横向延伸,所述送气孔向竖向延伸,所述送气孔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杯盖气口;

当所述杯盖封盖于所述食物容腔时,所述送气孔的自由端气密性连接于所述杯体气路腔道的上通气口。

其中,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还包括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前端阀口气密性嵌设于所述固定轴孔中,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后端阀口为所述第一杯盖气口。

即,在气路上远离抽真空机构的一端阀口定义为后端阀口,靠近抽真空机构的一端阀口定义为前端阀口。

其中,所述第一杯盖气口设于所述杯盖的底面或内壁侧面。

其中,所述杯盖还包括缓冲盖及清洁盖,所述杯盖主体内形成用以承载所述缓冲盖的杯盖内腔,所述清洁盖封盖于所述杯盖主体的杯盖内腔的开口,且所述清洁盖上设置有泄压阀。

其中,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包括第一底座气口和第二底座气口;

当所述食物容器采用所述储存杯时,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为一体成型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侧面上的中空凸条,所述中空凸条中设有杯体气路腔道,所述杯体气路腔道自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底部向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顶部延伸,所述杯体气路腔道位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上端的上通气口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所述杯体气路腔道位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下端的下通气口为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当所述食物容器采用所述搅拌杯时,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为设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侧壁的杯体手持部,所述第一杯体气口设于所述杯体手持部的上端,所述第二杯体气口设于所述杯体手持部的下端;

所述第一底座气口和所述第二底座气口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底座气口的位置与所述下通气口的位置对应并气密性连通适配,所述第二底座气口的位置与设于所述杯体手持部下端的第二杯体气口对应并气密性连通适配。

其中,所述气路选择元件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第一阀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气口,所述电磁阀的第二阀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气口。

其中,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包括第一底座气口和第二底座气口,

当所述食物容器采用所述储存杯时,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为一体成型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侧面上的中空凸条,所述中空凸条中设有杯体气路腔道,所述杯体气路腔道自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底部向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顶部延伸,所述杯体气路腔道位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上端的上通气口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所述杯体气路腔道位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下端的下通气口为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当所述食物容器采用所述搅拌杯时,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为设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侧壁的杯体手持部,所述第一杯体气口设于所述杯体手持部的上端,所述第二杯体气口设于所述杯体手持部的下端;

所述第二底座气口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第一底座气口设于所述底座延伸部上,其中,所述第二底座气口的位置与所述下通气口的位置对应并气密性连通适配,所述第一底座气口的位置与设于所述杯体手持部下端的第二杯体气口的位置对应并气密性连通适配。

其中,所述气路选择元件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第一阀口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气口,所述电磁阀的第二阀口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气口。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和所述抽真空机构的底座容腔,所述底座容腔设有朝上的开口;

所述底座还包括用于封盖所述底座容腔朝上开口的底座上盖。

其中,所述底座上盖的上端面分布有若干定位凸块;

所述食物容器的底部设有分别与各所述定位凸块对应并适配的若干定位凹槽,所述若干定位凸块可对应嵌合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凹槽中;或者所述食物容器的底部设有一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内壁面可卡接于所述若干定位凸块的外侧面。

通过多个定位凹槽或一个限位凹槽的方式,将食物容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其中,所述底座上盖的上端面分布有若干定位凸块;

所述储存杯的底部形状与所述若干定位凸块的内侧面所围合形成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储存杯可卡设于所述若干定位凸块的内侧面所围合形成的空间中;

所述搅拌杯的底部设有分别与各所述定位凸块对应并适配的若干定位凹槽,所述若干定位凸块可对应嵌合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凹槽中;或者,所述搅拌杯的底部设有一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内壁面可卡接于所述若干定位凸块的外侧面。

也就是说,底座上盖可以装配固定两类不同结构的食物容器,实现两用功能。

其中,所述若干定位凸块大致均匀分布于同一半径的同心圆上,各所述若干定位凸块的内侧面位于同一半径的第一圆柱面上,各所述若干定位凸块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半径的第二圆柱面上,所述第一圆柱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面的半径。

其中,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盖的上盖接头,所述上盖接头设有贯穿所述上盖接头的第四通气孔,位于所述上盖接头对外端面上的第四通气孔的开口为所述第二底座气口;

当所述食物容器采用所述储存杯时,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为一体成型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侧面的中空凸条,所述中空凸条中设有杯体气路腔道,其自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底部向所述食物容器主体的顶部延伸,所述杯体气路位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上端的上通气口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所述杯体气路腔道位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下端的下通气口为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当将所述食物容器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工作位置时,所述杯体气路腔道的下通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通于所述底座气口。

其中,所述底座上盖的上端面设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上凸有若干开口朝下减震垫凹槽,各所述减震垫凹槽分别与各所述定位凸块对应,并套设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凸块上。

其中,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盖上端面的上盖接头,所述上盖接头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底座上盖的下端面并向上延伸,所述上盖接头的下端凸出于所述底座上盖的下端面并向下延伸,所述上盖接头设有贯穿所述上盖接头的第四通气孔,所述上盖接头上端的所述第四通气孔的开口为所述第二底座气口,所述上盖接头下端的所述第四通气孔的开口直接或间接气密性连通至所述抽真空机构。

其中,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为形成于所述食物容器主体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所述气路腔道的上端开口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所述气路腔道的下端开口为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所述减震垫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嵌入所述气路腔道下端开口中,以密封连通所述上盖接头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杯体气口的密封凸块;

所述减震垫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气密性套接于所述底盖接头上端的减震垫接头,所述减震垫接头设有贯穿所述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上端开口开设于所述密封凸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上端开口为所述第二底座气口。

减震垫上端面的密封凸块气密性连接于第二杯体气口,减震垫下端面的减震垫连接头气密性连接于底盖接头的上端,减震垫除了起到减震作用外,还起到“气密性连通”第二气体通道和第三气体通道的作用。

其中,所述密封凸块在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遮盖部,所述遮盖部设有若干气缝。

其中,所述减震垫采用弹性材料部件。

其中,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包括三通阀,和/或电磁阀,和/或单向阀,所述三通阀、所述电磁阀、所述单向阀挂设于所述底座上盖的下端面;

所述真空食品加工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气压和/或温度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于所述三通阀的其中一端,以检测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中的气压。

其中,所述电机竖向设置于所述底座容腔中,所述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自所述电机主体向上延伸的电机输出轴,所述底座容腔中还固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有用于容纳电机主体或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的通孔,所述承载板将所述底座容腔分成上底座容腔和下底座容腔两部分。

其中,所述底座上盖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固定架,所述抽真空机构为微型真空泵,所述微型真空泵的上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中,下端支设于所述承载板的上端面。

可以得知的是,上述气路腔道为所述杯盖、所述食物容器或所述底座中形成的用于气密性输送气体的气密性气体通道,上述气管组件用于气密性地输送气体,包括气管、和/或气管连接件、和/或阀件。

本发明提供的真空料理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抽真空气路采用可分离的多段式设计,杯盖、食物容器、底座分别设有一部分气体通道,这三个气体通道是相互独立的,三者配合时能形成完整的抽真空气路。当杯盖、食物容器结合时,分设于杯盖、食物容器的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通过第二杯盖气口和第一杯体气口气密性连接(连通),当食物容器置于底座上的工作位置时,分设于食物容器、底座的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通过第二杯体气口和底座气口气密性连接(连通),从而形成自第一杯盖气口至抽真空机构的完整气路,使得抽真空机构可以抽取密封内腔中的气体,使其形成真空环境。采用这种设计后,底座结构简单、紧凑,体积更小。

本发明提供的真空食品加工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一个底座既能够配套搅拌杯或储存杯,便于用户能够自主选择进行搅拌加抽真空功能,还是仅抽真空储存功能,无需额外分别进行配备不同的底座,方便用户操作,同时有利于用户在使用抽真空储存功能后,能够将储存杯携带外出。

(2)气道设计简洁合理。本发明的抽真空气路采用可分离的多段式设计,杯盖、搅拌杯、底座分别设有一部分气体通道,这三个气体通道是相互独立的,只有三者配合时才能形成完整的抽真空气路。当杯盖、搅拌杯结合时,分设于杯盖、搅拌杯的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通过第二杯盖气口和第一杯体气口气密性连接(连通),当搅拌杯置于底座上的工作位置时,分设于搅拌杯、底座的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通过第二杯体气口和底座气口气密性连接(连通),从而形成自第一杯盖气口至抽真空机构的完整气路,使得抽真空机构可以抽取密封食物腔中的气体,使其形成真空环境。气道设计合理,连接配合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空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杯盖、食物容器及底座均不具有延伸部的结构简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杯盖、食物容器及底座均具有延伸部的结构简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杯盖及食物容器具有延伸部、底座不具有延伸部的结构简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杯盖底面,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内的结构简图;

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杯盖底面,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外的结构简图;

图2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杯盖为近似“凹”字形结构,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内的结构简图;

图2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杯盖为近似“凹”字形结构,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外的结构简图;

图2g是图2e的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杯盖的侧壁面,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内的结构简图;

图2h是图2f的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杯盖的侧壁面,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外的结构简图;

图2i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杯盖为近似倒“凸”字形结构,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内的结构简图;

图2j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杯盖为近似倒“凸”字形结构,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外的结构简图;

图2k是图2i的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杯盖的侧壁面,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内的结构简图;

图2l是图2j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杯盖的侧壁面,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外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食品加工机(食物容器为食物容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底座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底座(省略底座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底座上盖的下端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底座上盖的下端面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底座上盖的上端面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底座下盖及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食物容器与底座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食物容器上的杯体手持部的内部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的内部组装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内的气管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下接气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底座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食物容器的杯盖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食物容器的杯盖部分的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食物容器的杯盖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bb向剖面图(图中省略上接气管头);

图21是图20的c处的放大图;

图22是图20将食物容器及底座配合在一起的剖面图;

图23是图22的d处的放大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食品加工机(食物容器为储存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食物容器与减震垫及底座上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减震垫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食物容器的食物容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食物容器的杯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29是图25的俯视图;

图30是图29的ee向剖面图;

图31是图30的f处放大图;

图32是图30的g处放大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采用电磁阀分别连接储存杯及食物容器时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描述,这里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在…之上”、“上”等空间相对性术语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元件或层。

可以理解,这里所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发明。在这里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进一步地,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空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该真空食品加工机包括底座、食物容器、杯盖、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抽真空机构及第三气体通道;该底座设有电机和控制主板,该电机电性连接至控制主板上。食物容器设有食物容腔,食物容腔设有开口,食物容器采用搅拌杯、储存杯,搅拌杯的食物容腔中设有刀具,食物容器与底座传动配合以驱动刀具粉碎或搅拌食物,储存杯与底座配合以抽真空储存杯的食物容腔;杯盖用于封盖食物容腔的开口,以形成密封食物腔。第一气体通道设于杯盖,该第一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第一气体通道用于在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之间气密性输送气体。第二气体通道设于食物容器,该第二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该第二气体通道用于在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之间气密性输送气体。该抽真空机构和第三气体通道设于底座,该抽真空机构电性连接至控制主板,抽真空机构包括抽气嘴和排气嘴。第三气体通道包括泵体气口和一个底座气口,第三气体通道用于在泵体气口和底座气口之间气密性输送气体。或者,第三气体通道包括泵体气口、多个底座气口和气路选择元件,气路选择元件电性连接至控制主板,用于根据控制主板的控制信号选择其中一个底座气口气密性连通泵体气口,第三气体通道用于在泵体气口和选定的底座气口之间气密性地输送气体。杯盖与食物容器密封适配,当杯盖封盖于食物容腔的开口时,第一杯盖气口气密性连通于密封食物腔,且第二杯盖气口气密性连接于第一杯体气口;食物容器与底座传动适配,当食物容器置于底座上的工作位置时,第二杯体气口气密性连接于底座气口。

本发明提供的真空食品加工机中的抽真空气路采用可分离的多段式设计,杯盖、食物容器、底座分别设有一部分气体通道,这三个气体通道是相互独立的,只有三者配合时才能形成完整的抽真空气路。当杯盖、食物容器结合时,分设于杯盖、食物容器的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通过第二杯盖气口和第一杯体气口气密性连接,当食物容器置于底座上的工作位置时,分设于食物容器、底座的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通过第二杯体气口和底座气口气密性连接,从而形成自第一杯盖气口至抽真空机构的完整气路,使得抽真空机构可以抽取密封食物腔中的气体,使其形成真空环境。气路设计合理简洁,连接配合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如图2所示,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杯盖包括用于封盖食物容腔以形成密封食物腔的杯盖主体,上述的第一杯盖气口、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杯盖主体上,且第一气体通道为杯盖主体一体成型的气路腔道,或者,该第一气体通道为设于杯盖主体中的气管组件。

食物容器包括用于围合形成食物容腔的食物容器主体,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设于食物容器主体上,第二气体通道为食物容器主体一体成型的气路腔道,或者第二气体通道为设于食物容器主体中的气管组件。

底座包括用于围合形成底座容腔以容置所述电机和抽真空机构的底座主体,所述泵体气口设于底座主体中,底座气口设于底座主体上,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底座主体一体成型的气路腔道,或者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设于底座主体内部的气管组件。

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杯盖主体的底部或侧部,第一杯体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食物容器主体的上部或侧部,使得杯盖封盖于搅拌杯的食物容腔的开口时,第二杯盖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杯体气口。

第二杯体气口设于食物容器主体主体的底部或侧部,底座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底座主体的上部或侧部,使得食物容器置于所述底座的工作位置上时,第二杯体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底座气口。

如图2a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杯盖包括用于封盖所述食物容腔以形成所述密封食物腔的杯盖主体和自杯盖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杯盖延伸部,第一杯盖气口设于杯盖主体上;

第一气体通道为一体成型于杯盖主体和/或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第一气体通道为内置于杯盖主体和/或杯盖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第一气体通道包括一体成型于杯盖主体的气路腔道与内置于杯盖延伸部的气管组件,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第一杯盖气口,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第一气体通道包括内置于杯盖主体中的气管组件与一体成型于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一杯体气口,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第二杯体气口;

即,第一气体通道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

食物容器包括用于围合形成食物容腔的食物容器主体和自食物容器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食物容器延伸部;

第二气体通道为一体成型于食物容器主体和/或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第二气体通道为内置于食物容器主体和/或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第二气体通道包括一体成型于食物容器主体中的气路腔道与内置于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第一杯体气口,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第二气体通道包括内置于食物容器主体中的气管组件与一体成型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管组件与该气路腔道气密性连接,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一杯体气口,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第二杯体气口;

即,第二气体通道也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

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自底座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底座延伸部,底座主体用于围合形成底座容腔以容置所述电机和抽真空机构,所述泵体气口设于底座主体中,底座气口设于底座延伸部上;

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一体成型于底座主体和/或底座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泵体气口和底座气口;

或者,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内置于底座主体和/或底座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泵体气口和所述底座气口;

或者,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包括一体成型于底座主体中的气路腔道与内置于底座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所述泵体气口,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底座气口;

或者,所述第三气体通道包括内置于底座主体中的气管组件与一体成型于所底座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管组件与该气路腔道气密性连接,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所述泵体气口,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底座气口;

即,第三气体通道也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

上述气路腔道为用于气密性地输送气体的气密性气体通道,上述气管组件用于气密性地输送气体,包括气管、和/或气管连接件、和/或阀件;

且上述的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杯盖延伸部的底部或侧部,第一杯体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搅拌杯延伸部的上部或侧部,使得杯盖封盖于食物容器的食物容腔的开口时,杯盖延伸部紧邻食物容器延伸部,第二杯盖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第一杯盖气口;

第二杯体气口设于食物容器延伸部的底部或侧部,底座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底座延伸部的上部或侧部,使得食物容器置于底座的工作位置上时,食物容器延伸部紧邻底座延伸部,第二杯体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底座气口。

可以得知的是,在本方案中,杯盖延伸部、食物容器延伸部、底座延伸部的位置是相互匹配的,即本方案不包括三者不配合的情况。当杯盖主体与食物容器主体密封配合时,即杯盖主体封盖于食物容器主体的食物容腔开口时,杯盖延伸部紧邻食物容器延伸部,且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当食物容器主体与底座主体传动配合,即食物容器主体位于工作位置时,食物容器延伸部紧邻底座延伸部,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由此形成自密封食物腔至抽真空机构的完整气路。

请参阅图2b,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杯盖包括用于封盖所述食物容腔以形成所述密封食物腔的杯盖主体和自杯盖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杯盖延伸部,第一杯盖气口设于杯盖主体上;

第一气体通道为一体成型于杯盖主体和/或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第一气体通道为内置于杯盖主体和/或杯盖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第一气体通道包括一体成型于杯盖主体的气路腔道与内置于杯盖延伸部的气管组件,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第一杯盖气口,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第一气体通道内置于杯盖主体中的气管组件与一体成型于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一杯体气口,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第二杯体气口。

即,第一气体通道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

食物容器包括用于围合形成所述食物容腔的食物容器主体和自食物容器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食物容器延伸部;

第二气体通道为一体成型于食物容器主体和/或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第二气体通道为内置于食物容器主体和/或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第二气体通道包括一体成型于食物容器主体中的气路腔道与内置于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第一杯体气口,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第二气体通道包括内置于食物容器主体中的气管组件与一体成型于所述食物容器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管组件与该气路腔道气密性连接,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一杯体气口,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第二杯体气口。

即,第二气体通道也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

底座包括用于围合形成底座容腔以容置所述电机和抽真空机构的底座主体,所述泵体气口设于底座主体中;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一体成型于底座中的气路腔道,或者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内置于底座主体中的气管组件。

且进一步地,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杯盖延伸部的底部或侧部,第一杯体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食物容器延伸部的上部或侧部,使得杯盖封盖于食物容器的食物容腔的开口时,第二杯盖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第一杯盖气口;

第二杯体气口设于食物容器延伸部的底部或侧部,底座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底座延伸部的上部或侧部,使得食物容器置于底座的工作位置上时,第二杯体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底座气口。

可以得知的是,在本方案中,杯盖延伸部、食物容器延伸部是相互匹配的,即,本方案不包括三者不配合的情况。当杯盖主体与食物容器主体密封配合时,即杯盖主体封盖于食物容器主体的食物容腔开口时,杯盖延伸部紧邻食物容器延伸部,且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当食物容器主体与底座主体传动配合,即食物容器主体位于工作位置时,食物容器延伸部紧邻底座,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由此形成自密封食物腔至抽真空机构的完整气路。

以下将结合附图针对不同的杯盖结构、该第一杯盖气口设于杯盖的底面或内壁侧面及该第二气体通道设于该食物容器内或食物容器外部的情况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2c,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当杯盖采用方形盖体的结构时,上述的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杯盖气口设于该杯盖的底面,上述的第二气体通道设于该食物容器主体内。

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杯盖采用方形盖体的结构时,在将第一杯盖气口设于杯盖的底面时,该第二气体通道还可设于食物容器主体的外部,如图2d所示。

请参见图2e,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当杯盖采用近似“凹”字形的结构时,上述的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杯盖气口可设置在该杯盖的底面上,此时,该第二气体通道可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内。

同理,当杯盖采用近似“凹”字形的结构,且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杯盖气口设在杯盖的底面上时,该第二气体通道可设于该食物容器主体外部,此时,该杯盖具有一杯盖延伸部,该杯盖延伸部盖设于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一杯体气口上,如图2f所示。

请参见图2g,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当该杯盖采用近似“凹”字形的结构时,该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杯盖气口还可设在该杯盖的内壁侧面上,此时,该第二气体通道可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内。

同理,当该杯盖采用近似“凹”字形的结构时,且该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杯盖气口设于该杯盖的内壁侧面时,该第二气体通道还可设于该食物容器主体外,如图2h所示。

请参见图2i,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杯盖采用近似倒“凸”字形的结构时,上述的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杯盖气口可设置在该杯盖的底面上,此时,该第二气体通道可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内。

同理,该杯盖采用近似倒“凸”字形的结构时,且该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杯盖气口设在杯盖的底面上时,该第二气体通道可设于该食物容器主体外部,此时,该杯盖具有一杯盖延伸部,该杯盖延伸部盖设于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一杯体气口上,如图2j所示。

请参见图2k,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当该杯盖采用近似倒“凸”字形的结构时,该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杯盖气口还可设在该杯盖的内壁侧面上,此时,该第二气体通道可设于食物容器主体内。

同理,当该杯盖采用近似倒“凸”字形的结构时,且该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杯盖气口设于该杯盖的内壁侧面时,该第二气体通道还可设于该食物容器主体外,此时,该杯盖具有杯盖延伸部,该杯盖延伸部盖设于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一杯体气口,如图2l所示。

以下将针对上述部分对真空食品加工机的具体结构结合附图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一以该食品容器为具有搅拌机构的搅拌杯(以下简称搅拌杯2)为例结合附图对上述的所有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一重点描述杯盖23、搅拌杯2及底座1均具有延伸部的情况。

请参见图4、图5及图11,该真空食品加工机包括底座1、搅拌杯2及杯盖23,搅拌杯2包括搅拌杯主体22,该搅拌杯主体22具有上述的食物容腔,杯盖23封盖于该食物容腔并形成上述的密封食物腔20,该搅拌杯主体22设有上述的第二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的一端通过该杯盖23上的横向气管237气密性连接于密封食物腔20。且为了便于将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中的空气输送至第一底座气口上,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与底座1上的第一底座气口的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将第一底座气口设于该底座1的上部,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相应地设于该搅拌杯2的下部。而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第一底座气口也可设于该底座1的侧部,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相应地设于该搅拌杯2的侧部,从而当将搅拌杯2置于该底座1上的工作位置时,该第一底座气口能够紧邻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使得两者形成气密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底座1包括底座主体13及底座手持部19(该底座手持部19即为底座延伸部),该底座手持部19中设有中空腔体,底座主体13围合形成底座容腔13a,抽真空机构3设于该底座主体13的底座容腔13a内,以使该底座1的整体结构紧凑。具体地,该底座主体13的外形呈圆柱形,可采用塑胶件,以减少底座1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该底座1上的第三气体通道为设于该底座手持部19内的第三气管组件,该第三气管组件包括设于该底座手持部19上端的底座接头19b,在该底座接头19b设有贯穿该底座接头19b的第三通气孔(图未标),位于该底座接头19b对外端面上的第三通气孔的开口为该第一底座气口。

该底座接头19b设于该底座手持部19的上部或侧部,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相应地设于该搅拌杯2的上部或侧部,当将搅拌杯2置于底座1上的工作位置时,该底座接头19b上的第一底座气口与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形成气密性连接。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该底座接头19b设于该底座手持部19的上部,即,在该底座手持部19的上端设置有该底座接头19b,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对应该底座接头19b设置。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将该底座接头19b设于该底座手持部19的侧部(即,该第一底座气口位于该底座手持部19的侧部),例如,当将该第一底座气口设于该底座手持部19的侧部上时,在将该搅拌杯2置于该底座1上的工作位置上时,该搅拌杯2的第二气体通道对应设于该搅拌杯2的侧部,并且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朝向该底座手持部19的侧部延伸,直至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与该底座手持部19侧部上的底座接头19b上的第一底座气口相连通并形成气密性连接。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底座接头19b可选用弹性材料部件,例如软硅胶,以使该底座接头19b在受力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该底座接头19b的对外端面采用弹性材料即可。

该底座接头19b包括本体193、延伸于该本体193的外周设置的凸缘194以及设于本体193上表面的凸环195。在该底座手持部19的上端面19e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9f,且该第一连接孔19f内部设有一凸部197,当将该底座接头19b卡接于该第一连接孔19f内时,该底座接头19b的本体193卡合于该第一连接孔19f内,该第一连接孔19f的凸部197卡合于该底座接头19b的本体193及该凸缘194之间的位置,且该底座接头19b的本体193的对外端面与该凸出于该第一连接孔19f的对外端面;或者是,该底座接头19b的本体193的对外端面齐平于该第一连接孔19f的对外端面。

进一步地,该凸缘194设于该底座接头19b的对外端面上,该凸缘194围绕该底座接头19b对外端面上的开口设置。此外,为了确保底座接头19b与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的气密性连接,在该底座接头19b对外端面的开口设有遮盖部,该遮盖部设有若干气缝196。优选地,该气缝196为近似“十”字形,以便于供气体通过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外界杂质进入该气缝196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气缝196还可为一字型、米字型或者二字形等。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将该底座接头19b卡合于该第一连接孔19f内时,还可使得该底座接头19b的对外端面凸出于该底座手持部19的对外端面19e设置。

请参见图6及图7,该底座1还包括封设于该底座主体13的底座容腔13a一端开口(图4中的上方开口)处的底座上盖14及封设于该底座容腔13a的另一端开口(图4中的下方开口)处的底座下盖15,上述的电机12设于该底座下盖15上,上述的抽真空机构3位于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至电机12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具体地,在该底座主体13的底座容腔13a内设置有承载板(图未标),该承载板位于电机12的上方,上述的抽真空机构3固接于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并抵接于该承载板。利用该承载板将底座容腔13a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从而能够合理安装该电机12及抽真空机构3,达到充分利用该底座容腔13a内部空间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为了合理对抽真空机构3进行固定,在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上设有第一固定架14b,该抽真空机构3固接于该第一固定架14b上。具体地,该第一固定架14b由固定于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上的四块侧板围合形成,该抽真空机构3卡合于固定于该四块侧板上。

进一步地,在该抽真空机构3的上部及下部(靠近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的为上部)包覆有缓冲垫32、33。当将该抽真空机构3卡合固定于该第一固定架14b上时,设于该抽真空机构3上部的缓冲垫32与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贴合设置,从而能够减缓在抽真空机构3工作时对底座上盖14造成的震感。而设于该抽真空机构3下部的缓冲垫33贴设于该底座容腔13a内的承载板上,可进一步缓解在电机12工作时对抽真空机构3造成的震动。可以理解的是,该缓冲垫32、33可优先选用硅胶垫或者泡棉。

此外,为了防止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被杂质堵塞,该真空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连接于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处的过滤阀(图未标),以将进入该抽气嘴3a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该抽气嘴3a堵塞。

该第三气体通道还包括依次连接于该底座接头19b的三通阀17及第三单向阀16,上述的三通阀17及第三单向阀16均设于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上,将这些质量较轻的元件直接挂设于底座上盖14上,能够节省该底座容腔的空间。以下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进一步地,在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上还设有与该第一固定架14b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架14c,该底座1还包括该第三单向阀16,该第三单向阀16固接于该第二固定架14c上,第三单向阀16的第一接口16a气密性连接至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第三单向阀16的第二接口16b气密性连接至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从而确保在采用该抽真空机构3进行抽真空时,利用该第三单向阀16能够确保该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空气只能经由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向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单向进气,而避免气体从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向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逆流,确保该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能够在抽真空后保持真空环境。

进一步地,该第二固定架14c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条板141及第二条板142,第一条板141及第二条板142远离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紧槽(图未标)及第二卡紧槽(图未标),该第三单向阀16的阀体设于第一条板141及第二条板142之间,第三单向阀16的第一接口16a卡合于第一卡紧槽,第三单向阀16的第二接口16b卡合于第二卡紧槽。采用在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上设置该第二固定架14c的设计,能够便于将该第三单向阀16固定于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上,同时也有利于该第三单向阀16的管路与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底座1还包括固接于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上的三通阀17,该三通阀17包括第一连接端17a、第二连接端17b及第三连接端17c,该三通阀17的第一连接端17a气密性连接至第三单向阀16的第二接口16b,该三通阀17的第二连接端17b气密性连接至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以实现经由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将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空气经由该三通阀17向该第三单向阀16直至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进气的效果,由于该第三单向阀16及三通阀17均设于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上,因此,整个连接管路简洁,有利于合理节约该底座容腔13a内部的空间。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固定该三通阀17,在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上设有第一支架14d,该第一支架14d为中空的方形框架,该三通阀17固定于该第一支架14d的方形框架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检测该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压力值,在该三通阀17的第三连接端17c上连接有压力感测器171,该压力感测器171电性连接至该控制主板11,用以检测该搅拌杯2内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压力值。具体地,当采用上述的抽真空机构3对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进行抽真空时,该压力感测器171能够检测该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负压值并判断该负压值是否与预设的压力值相等,若是,则判断该搅拌杯2抽真空完成,此时,该压力感测器171可发送抽真空完成的信号至该控制主板11上,则该控制主板11可通过其上的控制电路控制该抽真空机构3停止抽真空。采用压力感测器171来检测搅拌杯2内部的负压值的设计,能够及时对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部的压力值进行检测,当抽真空完成后,能够自动进行关闭,无需认为进行操作,便于用户及时判断抽真空的情况。

请参阅图4、图8,在该底座上盖14的上端面14e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凸块143,该若干个定位凸块143沿该底座上盖14的中心依次均匀分布,在搅拌杯2的底部设有分别与各定位凸块143对应并适配的若干定位凹槽(图未标),该若干定位凸块143可对应嵌合于定位凹槽中。可以理解的是,还可在搅拌杯2的底部设置限位凹槽(图未标),该限位凹槽的内壁面可卡接于该若干定位凸块143的外面。

优选地,若干定位凸块143大致均匀分布于同一半径的同心圆上,各若干定位凸块143的内侧面位于同一半径的第一圆柱面上,各若干定位凸块143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半径的第二圆柱面上,所述第一圆柱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面的半径。

进一步地,为了减缓在进行抽真空及搅拌动作时对该搅拌杯2及底座上盖14造成的震动,该底座1还包括减震垫18,减震垫18上一体成型有与该定位凸块143对应设置的减震垫凹槽18a,当将该减震垫18与底座上盖14连接时,底座上盖14的每一个定位凸块143对应扣合于该每一个减震垫凹槽18a内,因此,当将搅拌杯2与底座1连接时,该搅拌杯2的底部能够置于该减震垫18上,并位于该若干个减震垫凹槽18a围合形成的外环空间,从而对该搅拌杯2起到定位连接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减缓抽真空或搅拌时的震感。优选地,该减震垫18采用弹性材料部件。

进一步地,在底座上盖14的上端面14e上还设置有转子144及自上端面14e贯通至下端面14a的通孔145,该转子144与该通孔145同轴设置,上述的电机12包括电机主体12a(参见图9)及输出轴12b(参见图9),该输出轴12b穿过该通孔145与转子144连接,以带动转子144转动。即,当将搅拌杯2置于该底座1上时,该搅拌杯2内具有的搅拌机构,即刀具(参见图10)与该转子144对应连接,以实现该转子144在转动时能够带动该搅拌杯2内的刀具转动,从而实现搅拌工作。

请参阅图4、图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固定该电机12,在上述的底座下盖15上设有用以容纳固定该电机12的容置腔151,且该容置腔151的底壁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52,用以将电机12发出的热量进行散发。优选地,该散热孔152分散设置于该整个底座下盖15的表面,从而能够将底座主体13的底座容腔13a内部的热量、抽真空机构3的排气嘴3b排出的空气以及电机12发出的热量散发至底座主体13的外部,防止该底座主体13的底座容腔13a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上述抽真空机构3、电机12及控制主板11的使用。此外,采用在底座下盖15上开设散热孔152的方式,能够在实现散热的同时,也避免了将散热孔152直接开在底座主体13的外表面而容易造成灰尘堆积或者是渗水的情况,有利于保持该底座主体13的清洁及良好的外观装饰效果。

进一步地,该底座1还包括固接于底座下盖15的承载架15a及减震板15b,该电机12固接于该承载架15a内,该减震板15b与承载架15a固定连接,且减震板15b位于该电机12的上方。具体地,该承载架15a包括顶板(图未标)、底板154及分别连接于顶板及底板154之间的侧板155,该顶板、底板154及侧板155连接形成中空的楔形腔体,上述的电机12固接于承载架15a的楔形腔体内,且该侧板155贴合固定在电机12的侧壁上,顶板及底板154分别与电机1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间隔设置。利用该承载架15a来固定安装该电机12,然后再将该承载架15a固定于底座下盖15上,从而能够对该电机12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该承载架15a来减缓电机12在使用时对底座下盖15的震动影响。

上述的减震板15b贴设于承载架15a的顶板设置,从而能够对该电机12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少该真空食品加工机在使用时的噪音及震动感。优选地,该减震板15b可选用硅胶板或者弹簧板。

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主板11优选设于该底座手持部19的中空腔体内,以节约该底座主体13的底座容腔13a的空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控制主板11也可直接设于该底座主体13的底座容腔13a内。为了便于对抽真空机构3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该底座1还包括设于底座手持部19上并电性连接至控制主板11的开关按键19c,用以控制该抽真空机构3的启动或关闭。具体地,该开关按键19c可设于该底座手持部19靠近底座下盖15的位置处,以便于与控制主板11的走线连接,同时也便于用户按压操作。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该底座手持部19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灯具组件,该灯具组件包括电性连接至控制主板11的基板191及设于基板191上的若干灯珠(图未标),该基板191与控制主板11固定连接,以将基板191固定在底座手持部19的中空腔体内。优选地,为了便于该灯珠192的透光,该底座手持部19还包括一透光表面193,该若干灯珠192朝向该透光表面193设置,并通过该透光表面193出光,从而当用户在光线不足或者黑暗环境下使用时,利用该灯珠192能够起到照明作用,有利于用户的操作。采用将灯具组件及控制主板11均设置在底座手持部19的中空腔体内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该底座手持部19的中空腔体的内部空间,避免全部器件均集中在底座主体13的底座容腔13a内的设计,空间布置合理,同时也有利于抽真空机构3及电机12分别与控制主板11的走线连接。

此外,为了控制电机12的运动频率,在该底座手持部19的透光表面193上还可设置有若干控制按键19d,该若干控制按键19d沿底座手持部19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且每一个控制按键19d分别对应每一个灯珠192设置,该控制按键19d电性连接至控制主板11及电机12,用以控制电机12的运动频率。在具体操作时,每一个上述的控制按键19d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运动频率,例如,当该控制按键19d为三个时,该三个控制按键19d对应的电机12的运动频率依次增大,为低档位、中档位及高档位。当用户按下第一个控制按键19d时,即对应低档位,则该电机12运动至最低频率;当用户按下第三个控制按键19d时,即对应高档位,则该电机12的运动频率达到最大运动频率。采用控制按键19d来控制电机12的运动频率,能够有利于用户控制该电机12对搅拌杯2内的食物进行搅拌的频率,使得其搅拌的频率更为可控。

请参阅图3、图5、图10、图11,上述的搅拌杯2还包括杯座24,在杯座24上设有伸入搅拌杯主体2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刀具24a。该刀具24a用以与底座上盖14的上端面14e上的转子144(参见图8)连接,以实现通过电机12的输出轴12b(参见图9)带动该转子144及刀具24a转动,达到对密封食物腔20内的食物进行搅拌的目的。

该搅拌杯主体22设有杯体手持部22a(即搅拌杯延伸部),该杯体手持部22a具有中空腔体。具体地,该杯体手持部22a设于该搅拌杯主体22的外壁上,该杯体手持部22a包括一体成型于该搅拌杯主体22的外壁上的第一外壳221及与该第一外壳221固定连接的第二外壳222,且该第一外壳221及第二外壳222围合形成的内部空间为该中空腔体,该第二气体通道设于该中空腔体内。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该杯体手持部22a可为一体成型于该搅拌杯主体22外壁上的中空凸条,该中空凸条自该搅拌杯主体22的底部向其顶部延伸,且该中空凸条具有上述的气路腔道,该第二气体通道为该气路腔道。

如图13所示,为了便于空气的输送,该第二气体通道为置于该杯体手持部22a的第二气管组件,该第二气管组件的一端气密性连接于该搅拌杯2的内腔,另一端设于该杯体手持部22a的下部或侧部(即,该第二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上述的第一杯体气口和第二杯体气口)。当该搅拌杯2置于该底座1上的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气管组件的另一端(即该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气密性连接于该底座1上的第一底座气口。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气体通道还可内置于该搅拌杯主体22或者是该杯体手持部22a内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该第一杯体气口及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该第二气体通道包括设于该搅拌杯主体22中的气路腔道与内置于杯体手持部22a中的气管组件的组合,该搅拌杯主体22内的气路腔道与杯体手持部22a中的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搅拌杯主体22内的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上述的第一杯体气口,该杯体手持部22a中的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上述的第二杯体气口。

在本实施例中,该气管组件为能够实现将搅拌杯2的内腔中的空气输送至该底座1上的底座接头19b的结构,且气管组件可包括气管、和/或气管连接件、和/或阀件。该第二气管组件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竖向气管216a。

为了确保该气管组件与底座接头19b之间的气密性连接,该第二气管组件可包括第二单向阀216,该第二单向阀216可在搅拌杯2被抽真空操作后维持其真空度。从气路方向上,该第二单向阀216设于该竖向气管216a的前方或后方。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说的气路方向是指,抽真空机构抽取来自密封食物腔中的气体时,气体在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依次气密性连接所形成的气路中的流向,对于气路上某个组成部分来说,靠近抽真空机构的一侧为前方,相反地,远离抽真空机构的一侧为后方。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第二单向阀216设于该竖向气管216a的后方,该第二单向阀216用以使得经由该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出来的空气仅能向该第二单向阀216单向进气,而不能逆向输送。

进一步地,该第二气管组件还包括位于该第二单向阀216后方的第二连接管215,该第二连接管215的一端气密性连接于该第二单向阀216的后端阀口,第二连接管215的另一端为第一杯体气口,该第二连接管215的另一端设于该杯体手持部22a的上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气管的连接,该第二连接管215为近似“z”字形的管道,以便于与杯盖23的横向气管237及竖向气管216a连接。

进一步地,该第二气管组件还包括设于杯体手持部下端的杯体接头213,该杯体接头213设有贯穿该杯体接头213的第二通气孔(图未标),位于该杯体接头213对外端面上的该第二通气孔的开口为该第二杯体气口。当将搅拌杯主体22置于该底座1上的工作位置时,该杯体接头213的对外端面抵接于底座接头19b的对外端面,从而气密性连通该第二气体通道和第三气体通道。

如图11、图13以及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杯体接头213呈“凸”字形结构,杯体接头213包括接头主体213a和凸出于所述接头主体213a对外端面的接头凸台213b;在杯体手持部22a的下端开设有限位孔21a,限位孔21a为阶梯孔,接头凸台213b嵌设于该限位孔21a中;在该杯体手持部22a中,还设有与该限位孔21a间隔设置的限位件210a,接头主体213a与限位件210a之间设有复位弹性件214,复位弹性件214用于对接头主体213a施加推力将接头凸台213b抵接于所述限位孔21a中,且,当接头凸台213b抵接于限位孔210a时,接头凸台213a的对外端面凸出于限位孔210a的对外端面。即,该接头凸台213b的一端端面凸出于该搅拌杯2的杯体手持部22a的下端面,从而有利于该杯体接头213与该底座接头19b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将该杯体接头213固定于该固定孔210内时,该接头凸台213b的一端端面还可与该搅拌杯2的杯体手持部22a的下端面齐平,而此时,在设置该底座接头19b时,可相应将该底座接头19b的本体193的上端面凸出于该底座手持部19的上表面19e设置。

此外,该杯体接头213还可不设置该复位弹性件214及限位件210b,而是将该复位弹性件214及限位件210b设于该底座接头19b上。

此外,在该杯体接头213的对外端面上可设有至少一圈凸环,该凸环围绕该杯体接头的对外端面上的开口设置。

此外,该杯体接头213可采用弹性材料部件,或者是,该杯体接头213的对外端面采用弹性材料,例如软硅胶。

请参见图11、图12,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在搅拌工作完成后打开该杯盖23,该搅拌杯2还包括开关支架25及与所述开关支架25连接的复位按键26,该开关支架25设于第二气体通道内,且该开关支架25的一端连接至上述的第二连接管215,在该底座1的底座上盖14上设置有微动开关结构14f,该开关支架25的另一端靠近该底座1上的微动开关结构14f设置。该复位按键26设于杯体手持部22a上,且该复位按键26与该开关支架25连接,该复位按键26用以按压该开关支架25,以使开关支架25的另一端沿朝向该微动开关结构14f的方向运动直至与该微动开关结构14f相抵触,此时,该杯盖23相对该搅拌杯主体22可打开。具体地,该开关支架25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端25a及固定端25b,该开关支架25的支撑端25a支撑固定该第二连接管215的一端,该复位按键26连接于该开关支架25的支撑端25a,该微动开关结构14f包括设于该底座1的底座主体13的底座容腔13a内的微动开关146及设于该底座1底座上盖14的上端面14e上的按压块147,该按压块147与该微动开关146连接,该开关支架25的固定端25b靠近该按压块147设置,初始状态时,当杯盖23与搅拌杯主体22密封盖合时,该开关支架25的固定端25b与该按压块147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二者互不接触,此时,连接于该按压块147的微动开关146未被触发,则用户可启动电机12对该搅拌杯主体22内的食物进行搅拌工作。

而当搅拌完成后,用户需要打开杯盖23时,则可通过按压该复位按键26,通过该复位按键26将按压力作用于该开关支架25,使得该开关支架25的固定端25b沿朝向该微动开关结构14f的按压块147的方向运动,直至与该微动开关结构14f的按压块147相抵触,此时,该微动开关146被触发,该微动开关146发送该触发信号至控制主板11,此时,控制主板11发送该信号至电机12上,则此时,该电机12无法被启动,该杯盖23相对该搅拌杯主体22可打开。通过该按压该复位按键26来实现使得该开关支架25的固定端25b与按压块147相抵触,从而能够使得该杯盖23能够自动与该搅拌杯主体22相对打开,因此,便于在使用电机12对搅拌杯主体22内的食物处理完毕后,用户能够及时打开该杯盖23,方便快捷。

此外,通过判断该开关支架25与微动开关结构14f之间是否抵触来控制该电机12处于可启动或不可启动的状态,能够防止儿童或者用户误操作,在杯盖23还没有与搅拌杯主体22盖合时开启该电机12而造成的食物喷溅事故,确保该真空食品加工机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控制该复位按键26在按压后能够恢复至原位,以便于用户盖合杯盖23与搅拌杯主体22,该复位按键26包括按键本体(图未标)及第一复位弹簧(图未标),该按键本体设于所述搅拌杯主体22上,该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该按键本体连接,且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开关支架25的支撑端25a。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用户在按压该复位按键26打开该杯盖23后,该开关支架25能够在该复位按键26回复至原位时也与回复至初始状态,即,该开关支架25的固定端25b与该微动开关结构14f的按压块147之间具有间距的状态,在开关支架25靠近其固定端25b的位置处设置有避空槽25c,所述避空槽25c内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25d;当按键本体261回复至原位时,该第二复位弹簧25d能够提供回复力使得该开关支架25的固定端25b远离该微动开关结构14f的按压块147,此时用户可将杯盖23与搅拌杯主体22盖合。

请参见图17至图19,在本实施例中,该杯盖23包括杯盖主体23b及自该杯盖主体23b向外延伸形成的杯盖延伸部231,该第一杯盖气口237a设于该杯盖主体23b上,该第一气体通道为设于该杯盖延伸部231内的气管组件。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气体通道可为一体成型于该杯盖23的气路腔道,或者该第一气体通道包括一体成型于该杯盖23的气路腔道与设于该杯盖延伸部231上的气管组件的组合。

具体地,该第一气体通道包括沿横向延伸的横向气管237,该横向气管237朝向密封食物腔20的一端出口为该第一杯盖气口237a,该横向气管237与该第二连接管215连接的一端出口为该第二杯盖气口237b。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连接的气密性,该第一气管组件还可包括第一单向阀(图未标),从气路方向上,该第一单向阀可设于该横向气管237的前方或后方。

进一步地,杯盖主体23b与搅拌杯主体22的外周连接,在杯盖主体23b上设有连通至搅拌杯主体22的密封食物腔20的气体出口23a,该杯盖延伸部231内设置有连通至气体出口23a的延伸轴孔232,上述的横向气管237伸入所述延伸轴孔232内,并气密性连接至所述气体出口23a。即,在进行抽真空工作时,该搅拌杯主体2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气路方向(如图19的箭头方向所示):空气依次经由该搅拌杯主体22的密封食物腔20向该杯盖主体23b的气体出口23a出气,并进入至该横向气管237内向该第二气体通道(即第二连接管215、第二单向阀216及竖向气管216a)向该杯体接头213及底座手持部19上的底座接头19b、三通阀17、第三单向阀16,直至向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进气。

此外,该杯盖23还包括清洁盖23c及设于该清洁盖23c上的泄压阀23d,该清洁盖23c封设于杯盖主体23b的气体出口23a处,该清洁盖23c可用以方便用户清洗该杯盖主体23b。此外,在该清洁盖23c上设置有该泄压阀23d,该泄压阀23d用以对搅拌杯主体2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压力进行泄压,从而便于用户在抽完真空后能够快速打开该清洁盖23c及该杯盖主体23b,以便于将搅拌杯主体22内的食物倾倒出来。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在搅拌时有食物残渣进入该杯盖主体23b上的气体出口23a及该第一气体通道21内,该杯盖23还包括缓冲盖23e,该缓冲盖23e设有朝向该搅拌杯主体22的密封食物腔20的内腔233,在杯盖主体23b内形成用以承载固定该缓冲盖23e的内腔233的杯盖内腔234,该杯盖内腔234朝向搅拌杯主体22的密封食物腔20设置且与搅拌杯主体22的密封食物腔20连通。采用在杯盖主体23b上设置缓冲盖23e的设置,能够使得当搅拌杯主体22内的食物在搅拌时的碎渣等能够顺着该缓冲盖23e流回至搅拌杯主体22内,同时也能够防止食物碎渣进入到上述的横向气管237内,避免对横向气管237进行堵塞,确保抽真空时气道的畅通,同时也有利于用户清洗。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该杯盖主体23b与该搅拌杯主体22之间的密封连接,该搅拌杯2还包括第一密封件27及第二密封件28,该第一密封件27套设于该杯盖主体23b的外周缘上,且当杯盖主体23b与搅拌杯主体22连接时,该第一密封件27压紧于杯盖主体23b的外壁及搅拌杯主体22的内壁之间,该第二密封件28压紧于该杯盖主体23b的端面及搅拌杯主体22的上表面之间。利用该第一密封件27来实现杯盖主体23b与搅拌杯主体22沿径向方向上的密封,然后再利用该第二密封件28来实现该杯盖主体23b与搅拌杯主体22沿轴向方向上的密封,从而防止内部的食物、空气或者外部的空气经由该杯盖主体23b与搅拌杯主体22之间的连接处进入,确保在抽真空完成后,该搅拌杯主体22内部能够保持负压值不变。优选地,该第一密封件27及第二密封件28均可采用密封圈。

在本实施例中,该真空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通电接口。该通电接口设于底座1的底座主体13外部,用以连接外接电源对该底座1内部的控制主板11、抽真空机构3及电机12进行供电。具体地,该通电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4及插头(图未标),使用时,只需将该通电接口上的插头与插座进行接通,即可实现该真空食品加工机的接电导通。优选地,该电源线4及插头可为可拆卸地与该通电接口连接,在不需要使用时,该电源线4及插头可整理放好,当需要使用时才拿出来连接,方便用户整理。

如图19至图23所示,在进行具体的抽真空操作时,先将搅拌杯2放置于该底座1上,并使得该搅拌杯2的杯座24上的刀具24a与底座1的底座上盖14上的转子144连接,同时使得该搅拌杯2的杯体手持部22a与该底座1上的底座手持部19对准,以使杯体手持部22a内的第二气体通道与底座手持部19的第一底座气口对准(即此时,该搅拌杯2置于该底座1上的工作位置)。按下设于底座1上的开关按键19c,该抽真空机构3开启,此时,(如图21中的箭头所示),该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空气的流向如下:空气依次经由该横向气管237、第二连接管215、第一单向阀216、竖向气管216a、杯体接头213、第一底座气口、三通阀17、第三单向阀16向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进气,从而实现抽真空。当抽真空完成后,可通过先打开上述搅拌杯2上的清洁盖23c上的泄压阀23d,先将该搅拌杯2密封食物腔20内的气压卸掉后,即可打开该清洁盖23c,从而将搅拌杯2密封食物腔20内的食物倒出。

而在进行具体的搅拌工作时,检查该搅拌杯2的搅拌杯主体22与杯盖23是否盖合完成,若是,则启动该底座1的底座手持部19上的控制按键19d,该电机12开启对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食物进行搅拌。当搅拌完成后,用户可按压该搅拌杯2上的复位按键26,从而可将搅拌杯2的杯盖23与搅拌杯主体22相对打开,即可将搅拌杯2内的食物倒出。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食品加工机,采用气路分段式结构,利用杯盖23的第一气体通道237、搅拌杯主体22上的第二气体通道及底座1上的第三气体通道来实现抽真空气路的设置,无需额外增加管连接或者是管外置,气道设计合理,外观简洁大方,有利于操作者的便捷操作使用。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以该食物容器为储存杯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二主要详细描述杯盖及食物容器具有延伸部,而底座上的第三气路通道直接设置在底座的底座上盖上的情况。

即,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杯盖包括用于封盖所述食物容腔以形成所述密封食物腔的杯盖主体和自杯盖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杯盖延伸部,第一杯盖气口设于杯盖主体上;

第一气体通道为一体成型于杯盖主体和/或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第一气体通道为内置于杯盖主体和/或杯盖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第一杯盖气口和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第一气体通道包括一体成型于杯盖主体的气路腔道与内置于杯盖延伸部的气管组件,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第一杯盖气口,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第二杯盖气口;

或者,第一气体通道内置于杯盖主体中的气管组件与一体成型于杯盖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即,第一气体通道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

储存杯包括用于围合形成所述食物容腔的搅拌杯主体和自储存杯主体向外延伸形成的搅拌杯延伸部;

第二气体通道为一体成型于储存杯主体和/或储存杯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路腔道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和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第二气体通道为内置于储存杯主体和/或储存杯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管组件的两通气端分别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和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第二气体通道包括一体成型于储存杯主体中的气路腔道与内置于储存杯延伸部中的气管组件,该气路腔道与该气管组件气密性连接,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或者,第二气体通道包括内置于储存杯主体中的气管组件与一体成型于所述延伸部中的气路腔道,该气管组件与该气路腔道气密性连接,该气管组件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一杯体气口,该气路腔道的自由端为所述第二杯体气口;

即,第二气体通道也可以完全采用气路腔道,或完全采用气管组件,或者采用部分气路腔道与部分气管组件的组合。

底座包括用于围合形成底座容腔以容置所述电机和抽真空机构的底座主体,所述泵体气口设于底座主体中;第三气体通道为主体一体成型与底座中的气路腔道,或者第三气体通道为内置于底座主体中的气管组件;

且第二杯盖气口设于杯盖延伸部的底部或侧部,所述第一杯体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储存杯延伸部的上部或侧部,使得杯盖封盖于储存杯的食物容腔的开口时,第二杯盖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第一杯盖气口;

所述第二杯体气口设于储存杯延伸部的底部或侧部,底座气口与之相应地设于底座延伸部的上部或侧部,使得储存杯置于底座的工作位置上时,所述第二杯体气口对准并气密性连接于底座气口。

在本方案中,杯盖延伸部、搅拌杯延伸部是相互匹配的,即,在本方案中不包括,三者不配合的情况。当杯盖主体与搅拌杯主体密封配合时,即杯盖主体封盖于搅拌杯主体的食物容腔开口时,杯盖延伸部紧邻搅拌杯延伸部,且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当搅拌杯主体与底座主体传动配合,即搅拌杯主体位于工作位置时,搅拌杯延伸部紧邻底座,第二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连通)。由此形成自密封食物腔至抽真空机构的完整气路。

以下将针对上述部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24、图25、图31,储存杯5包括储存杯主体52及杯盖53,该储存杯主体52具有密封食物腔50,在本实施例中,在该储存杯5的的外壁上一体成型于有中空凸条5a,该中空凸条5a中设有杯体气路腔道,该杯体气路腔道自该储存杯主体52的底部向其顶部延伸,该杯体气路腔道位于该储存杯主体52的上端的上通气口为上述的第一杯体气口,该杯体气路腔道位于该储存杯主体52下端的下通气口为第二杯体气口,该第二气体通道51为该中空凸条5a的杯体气路腔道。优选地,该中空凸条5a为圆锥形结构,且其杯体气路腔道也为圆锥形腔体结构,即,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一端开口51a大于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二端开口51b。即,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一端开口51a为第二杯体出口,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二端开口51b为第一杯体出口。

当将该储存杯5放置于该底座1上时,该储存杯5的外周位于该底座上盖14的若干定位凸块143(参见图8)围合形成的内环空间内,以对该储存杯5在该底座1上的连接位置起到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用户进行区分,在与该储存杯5进行配合使用时,该底座1上设置有第二底座气口,第二底座气口开设于在底座1的上部,具体地,该第二底座气口开设在底座1的底座上盖14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气体通道为设于该底座1内的第三气管组件,该第三气管组件包括设于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的上盖接头,上盖接头包括第一凸柱190(参见图7)及对应设于该底座上盖14的上端面14e的第二凸柱190a,在该第一凸柱190上设置有贯通至该第二凸柱190a的第四通气孔190b。该第一凸柱190用以气密性连接至三通阀17,该第二凸柱190用以气密性连接至该储存杯5的第二气体通道51。

如图25及图26所示,进一步地,底座上盖14的上端面14e设置该第二凸柱190a的位置处形成有卡合区域190e,在该减震垫18的下端面相对应该卡合区域190e的位置处设置有卡合凸台18d,当将该减震垫18与该底座上盖14连接时,该减震垫18的卡合凸台18d卡合于该底座上盖14的卡合区域190e。

进一步地,在卡合凸台18d上相对应该上盖接头设置有减震垫接头183,该减震垫接头183设有贯穿其自身的第二连接孔,当将该减震垫18与该底座上盖14连接时,该底座上盖14的上盖接头卡合于上述的第二连接孔内,并使得该第四通气孔190b与第二连接孔气密性连通,位于该减震垫接头183的对外端面的第二连接孔的开口为第二底座气口,因此,当将储存杯5与该底座1连接时,该储存杯5的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杯体气口与该第二底座气口气密性连通,从而实现输送气体。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减震垫18的上端面相对应该卡合凸台18d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凸块18b,上述的气缝181自该卡合凸台18d贯通至该密封凸块18b,当将储存杯5放置在底座1的底座上盖14上时,该储存杯5的气体通道的另一端扣合于该密封凸块18b,并与该气缝181连通。利用该密封凸块18b的定位作用,使得用户在将储存杯5放置在底座上盖14上时,只需将储存杯5的第二气体通道51的另一端对准该密封凸块18b并扣合即可,连接快捷方便,有利于用户的便捷实用。

进一步地,在该密封凸块18b的对外端面上设置有遮盖部,在该遮盖部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气缝181,以供气体通过。优选地,该气缝181为近似“十”字形,能够满足让气体通过的同时,也避免外界杂质进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气缝181还可为一字型、二字形或者是米字型等。

此外,为了确保将该储存杯5的第二气体通道51扣合于该密封凸块18b上时,该密封凸块18b的外壁能够与该第二气体通道51紧密贴合,因此,在该密封凸块18b的外周上设置有至少一圈凸环(图未标),当将储存杯5的第二气体通道51扣合于该密封凸块18b上时,该至少一圈凸环挤压于该第二气体通道51及该密封凸块18b的外周之间。利用该至少一圈凸环来使得该第二气体通道51与该密封凸块18b之间的扣合更为紧密,确保该第二气体通道51与密封凸块18b之间的气密性效果良好。

优选地,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一端51a扣合于该减震垫18的密封凸块18b上,并与该密封凸块18b上的至少一条气缝181气密性连接,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二端开口51b与杯盖53的第一气体通道气密性连接,从而实现将储存杯主体52的密封食物腔50内的空气经由该第二气体通道51向该至少一条气缝181输送的效果。

请参见图28及图30,该杯盖53包括杯盖主体53a、中间盖体53b、清洁盖53c及泄压阀53d,该杯盖主体53a与该储存杯主体52通过螺纹连接,且为了确保连接的气密性,该杯盖主体53a的外周缘上套设有密封胶圈530,当将杯盖主体53a与储存杯主体52连接时,该密封胶圈530压缩于该杯盖主体53a的外周缘及该储存杯主体52的内壁。

该中间盖体53b与该杯盖主体53a连接。具体地,在该杯盖主体53a的上端设置有凸环531,该中间盖体53b扣合于该凸环531上,以实现连接。此外,该杯盖主体53a上开设有连通至该储存杯主体52的密封食物腔50的通气口532,在该中间盖体53b上设置有连通至该通气口532的气体出口533,以便于后续抽真空时密封食物腔50内的空气输送。

进一步地,该中间盖体53b具有主连接部534及设于该主连接部534上的扣合部535,该主连接部534上开设有连通至气体出口533的气孔534a,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二端开口51b扣合于该扣合部535内,并与该气孔534a连通。

为了确保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二端开口51b与该扣合部535的连接的气密性,该杯盖53还包括密封结构53e,该密封结构53e设于该中间盖体53b内,密封结构53e包括密封圈主体536及凸设于该密封圈主体536外部的固定部537,该密封圈主体536设于该主连接部534上,并贴设于该主连接部534的内壁设置,该固定部537设于该扣合部535内,且该固定部537上相对应该气孔534a开设有固定轴孔537a,该杯盖53的第一气体通道为设于该固定轴孔537a内的气管组件。在本实例中,该气管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538,该第一单向阀538连接于杯体52的密封食物腔50的一端连接口为第一杯盖气口,该第一单向阀538与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一端开口51a连接的一端连接口为第二杯盖气口。具体地,在设置时,该第一单向阀538的一端伸入该密封圈主体536并气密性连接至该气体出口533,该第一单向阀538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二端开口51b气密性连接(如图32所示)。因此,在对该储存杯主体52进行抽真空时,该储存杯主体52的密封食物腔50内的空气输送方向如下:依次从该密封食物腔50至该气体出口533出气,经由该第一单向阀538向该第二气体通道51及气缝181输送,并经由底座1内的三通阀17、第三单向阀16输送向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进气。

具体地,在该固定部537内开设有与该固定轴孔537a连通设置的送气孔537b,该送气孔537b的开口方向与该固定轴孔537a的开口方向相互垂直设置,该送气孔537b与该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二端开口51b对准,以将经由该第一单向阀538输送出来的空气输送入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1内。

采用上述设计,利用该密封结构53e来确保该第二气体通道51与该储存杯主体52的密封食物腔50的气密性连接的同时,还可对该第一单向阀538起到支撑固定作用。

该清洁盖53c盖设于该中间盖体53b上,且封闭该中间盖体53b的气体出口53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抽真空后及时对该储存杯主体52进行泄压,当清洁盖53c上设置有若干泄压孔539,上述的泄压阀53d盖设于该清洁盖53c上,并封闭该若干泄压孔539。当抽真空后用户需要打开该杯盖53时,可通过先将该清洁盖53c上的泄压阀53d打开,从而使得外界的空气能够经由该泄压孔539进入该搅拌杯主体22内,此时,用户可轻易将该杯盖53与该储存杯主体52进行分离。

在用户需要对储存杯5内的密封食物腔50中的食物进行抽真空时,只需将储存杯5的杯盖53与储存杯主体52密封连接好(旋紧至连接位置),然后将储存杯5整体放置于底座1时,此时,应注意将储存杯5上的第二气体通道51对准该减震垫18的上面的密封凸块18b,然后将第二气体通道51的第一端开口51a扣合在该减震垫18上的密封凸块18b上,即可完成该储存杯5与底座1的气密性连接,此时,可按下开关按键,启动该抽真空机构3对该储存杯5的密封食物腔50进行抽真空。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食品加工机,通过将第二底座气口设于该底座上盖14上,当将储存杯5与底座1连接时,只需将储存杯5的第二气体通道51对准设于底座上盖14上的减震垫18上的密封凸块18b,并使得该第二气体通道51扣合于该密封凸块18b上,即可实现将储存杯主体52的密封食物腔20中的空气经由该第二气体通道51输送至底座上盖14的第二底座气口,并最终经由该第二底座气口输送至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内。该真空食品加工机整体结构简洁紧凑,用户无需额外增加连接管,连接快速便捷,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将针对该食物容器具有多个底座气口的情况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见图6、图7及图33,本发明实施例三及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该底座气口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底座气口及第二底座气口,在本实施例中,将用于与搅拌杯2选择使用的底座气口作为第一底座气口(即,该第一底座气口位于该底座1的底座延伸部19上),然后将用于与储存杯5选择使用的底座气口作为第二底座气口(即,该第二底座气口设于该底座1的上盖14上)。在用户使用时,为了方便用户能够切换使用该搅拌杯2或储存杯5,因此,本实施例利用气路选择元件来实现两个杯体之间的选择、切换。该气路选择元件可为电磁阀14g,利用电磁阀14g来实现切换搅拌杯2或储存杯5的使用,以下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利用该底座1与搅拌杯2及储存杯5的配套使用及切换使用,在该底座上盖14的下端面14a还设置有与控制主板11电性连接的电磁阀14g,该电磁阀14g能够与搅拌杯2及储存杯5连接。当该第三气体通道包括多个底座气口时,可以通过该电磁阀14g来实现在用户选择不同的杯体,例如当用户选择搅拌杯2时,电磁阀14g能够连通搅拌杯2与底座1的第一底座气口(该第一底座气口设于底座手持部19上,参见实施例一);或者在用户选择储存杯5时,连通储存杯5与底座1的第二底座气口(该第二底座气口设于该上盖14上,参见实施例二)。

以下将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7及图33所示,该电磁阀14g包括第一阀口148、第二阀口149及第三阀口140,该第一阀口148连接于该第一底座气口,该第二阀口149连接于第二底座气口,该第三阀口140连接于上述的三通阀17的第二连接端17b。

如图33所示,当用户使用搅拌杯2进行抽真空工作时,用户可通过按下搅拌杯2的控制按键(图未标),该电磁阀14g从控制主板11处接收来自该搅拌杯2的控制信号,控制该电磁阀14g的第一阀口148与该搅拌杯2的第二气体通道连通,此时,在进行抽真空工作时,该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空气流向如下:该搅拌杯2的密封食物腔20内的空气依次经由该第二气体通道向该底座1的底座手持部19上的第一底座气口输送,经由该第一底座气口向该电磁阀14g的第一阀口148、三通阀17的第二连接端17b进气,直至输送至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内。

而当用户使用储存杯5进行抽真空工作时,用户可通过按下储存杯5的控制按键(图未标),此时,该电磁阀14g从控制主板11处接收来自该储存杯5的控制信号,控制该电磁阀14g的第二阀口149与该储存杯5的第二气体通道51连通,此时,在进行抽真空工作时,该储存杯5的密封食物腔50内的空气流向如下:该储存杯5的密封食物腔50内的空气依次经由该第二气体通道51向该底座1的第二底座气口、电磁阀14g的第一阀口148、三通阀17的第二连接端17b进气,直至输送至该抽真空机构3的抽气嘴3a内。

本发明实施例三采用电磁阀14g来方便用户能够及时对搅拌杯2与底座1的连接或者是储存杯5与底座1的连接来进行切换,达到利用同一个底座即可与搅拌杯2及储存杯5分别进行配套使用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