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器、具有扩散器的发光器件及具有发光器件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03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散器、具有扩散器的发光器件及具有发光器件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散器(或扩散构件)、具有扩散器的发光器件和具有这种发光器件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非发光显示器,其采用外部光源显示图像。液晶面板包括液晶面板组件和向液晶面板组件发光的背光单元。液晶面板组件接收来自背光单元的光并且利用液晶层选择性的传输或阻挡光,由此显示图像。背光单元可根据它的光源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之一是冷阴极焚光灯(CCFL)。CCFL是一种线性光源,其可以经过例如扩散片、扩散板和/或棱镜片的光学构件将光均匀地发射到液晶面板组件。然而,由于CCFL经过光学构件发射光,会损失一些光。考虑到这种光损失,CCFL需要消耗相对大的功率量以发射高强度的光,由此增大了使用CCFL的液晶显示器的总功率消耗。此外,由于它的结构限制,很难扩大使用CCFL的显示器;也就是,很难将CCFL应用到超过30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中。背光单元也可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代替CCFL。LED是点光源,其与光学构件结合,例如反射片、导光板(LGP)、扩散片、扩散板、棱镜片和/或类似物,由此形成背光单元。LED型背光单元具有好的响应时间和良好的色彩再现性。然而LED价格高且使液晶显示器的总厚度增大了。由此,近来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已经得到发展来代替CCFL和LED型背光单元,其采用电场引起的电子发射而发射光。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是表面(或区域)光源,其消耗相对低的电量且可设计为大尺寸。此外,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不需要许多的光学构件。同样,不同于线光源的CCFL和点光源的LED,从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发射的光是相对均匀的,因为场发射型背光单元是表面光源。由此,应用于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的光学器件(例如,应用于场致发射型背光单元的使光更加均匀的光学器件)应该具有不同于应用在CCFL型背光单元和LED型背光单元中的光学构件的性能。在该光学构件中,扩散板或扩散片的作用为扩散从背光单元的光源发射的光。然而,由于扩散板和扩散片具有相对低的透光度并且引起光损失,所以恶化了背光单元的亮度。此外,当相关的显示器被驱动时,传统背光单元在整个发光区域内保持均匀亮度。所以,很难将显示质量提高到足够的水平。例如,当液晶面板组件显示具有对应于图像信号的亮部分和暗部分的图像时,理想的是提供不同的光强给各亮和暗部分,使得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具有提高的对比率的图像。由此,理想的是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其可以克服常规背光单元的缺陷和/或提高由液晶显示器显示的图像对比率。
发明内容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方面涉及包括具有提高的(或优化的)透光度适于表面光源的一种扩散构件(或扩散器)的一种发光器件和使用这种发光器件能够减少光损失的一种显示器。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其它方面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其具有被分割为多个部分的发光表面并且其能够独立控制每个部分的发光强度,还涉及一种显示器,其通过使用这种发光器件能够提高对比率。本发明一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散构件,用于均匀扩散从用于非发光器件的背光单元的表面光源发射的光,其中扩散构件具有大于或等于800/。的透光度。扩散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和第二层。例如,第一层可以是扩散板和第二层可以是层叠在扩散板上的扩散片。在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包括具有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的真空容器、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电子发射单元、设置在第二基板之间间隙均匀的间隔物以及位于第二基板上方且具有大于或等于80%透光度的扩散构件。.发光单元可以包括彼此绝缘且彼此相交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以及与第一和第二电极中之一电连接的电子发射区域。发光单元可以具有荧光层和形成在焚光层表面上的阳极,并且阳极可以施加有10kV或更大的电压。焚光层可以分割为多个部分且黑层形成在荧光层的多个部分之间。扩散构件可从第二基板的表面(或外表面)隔离开5至10mm的距离。电子发射区域可以由碳基材料和纳米尺寸材料中至少一种形成。在本发明又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显示器包括前述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和位于发光器件上(或前面)从而采用发光器件发射的光来显示图像的面板组件。面板组件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像素和发光器件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像素,第二像素的数量小于第一像素的数量且第二像素发射的光强度彼此不同。面板组件的每一行中第一像素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240,和面板组件的每一列中第一像素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240。发光器件的每一行中第二像素的数量可以从2至99,和发光器件的每一列中第二像素的数量可以从2至99。面板组件可以是液晶面板组件。扩散板可以包括比扩散片更硬的材料。扩散板可用于保护扩散片不被折叠和/或褶皱。附图和说明书一起说明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1为依照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2为图1的发光器件的部分放大透视图;图3为图2的发光器件的部分放大截面图4为依照本发明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部分分解透视图的透视图5为依照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器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和图6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用于驱动显示器的驱动单元的方块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随后的详细描述中,以说明的方式只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特定的示范性实施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且不应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同时,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当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可以间接在另一元件上而存在一个或更多中间的元件嵌入其中。通篇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图1为依照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2为图1的发光器件的部分放大透视图,和图3为图2的发光器件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参考图1至3,本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10A包括彼此平行地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12和14,它们之间具有间隔,(其中该间隔可以预定)。密封构件13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2和14的周边(或者周边部分)之间以将它们密封在一起,由此形成真空容器。真空容器的内部保持在约10—6托的真空度。第一和第二基板12和14中的每个具有(或分为)对发射可见光(或实.质发射可见光)有贡献的有源区域和围绕在有源区域周围的非有源区域。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单元18设置在第一基板12的有源区域,和发射可见光的发光单元20设置在第二基板14的有源区域。电子发射单元18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布置为条形的第一电极22和沿与第一电极22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为条形的第二电极26。绝缘奉24插入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6之间。电子发射单元1S还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22或第二电极26的电子发射区域28。当电子发射区域28形成在第一电极22上时,第一电极22作为阴极施加电流到电子发射区域28,和第二电极26作为栅极通过使用与阴极的电压差形成电场而从电子发射区域28诱发电子发射。相反,当电子发射区域28形成在第二电极26上,第二电极26作为阴极和第一电极22作为(或变为)栅极。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2和26中,发光器件10A的沿行方向(附图中x轴)延伸的电极作为扫描电极,和沿列方向(附图中y轴)延伸的电极作为数据电极。开口261和开口241分别形成在第二电极26和绝缘层24中以部分地暴露第一电极22的表面。电子发射区域28形成在绝缘层24的开口241中的第一电极22上。电子发射区域28由在真空环境下电场施加到其上时发射电子的材料形成,例如,碳基材料和/或纳米尺寸材料。例如,电子发射区域28可由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纳米纤维、金刚石、类金刚石碳、富勒烯(follerene)C6Q、硅纳米线或它们的组合形成。通过丝网印刷工艺、直接生长工艺和/或化学沉积可以形成电子发射区域28。考虑到电子束扩散特性和依照一示范性实施例,电子发射区域28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2和26的每个相交区域的中心部分而不是相交区域的周边部分。第一和第二电极22和26的每个相交区域可以对应于发光器件10A的一个像素区域。可选地,第一和第二电极22和26的两个或更多相交区域可以对应于发光器件10A的一个像素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公同像素区域中的两个或更多第一电极22和/或两个或更多第二电极26彼此电连接以接收公共驱动电压。发光单元20包括荧光层30和形成在荧光层30的表面上的阳极32。突光层30可以由白色焚光层或能发射白光的红、绿和蓝荧光材料的组合而形成。在图1至3中,以前者为例进行说明。当荧光层30由白色焚光层形成时,菱光层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14的整个表面上或构图为具有限定各自像素的多个部分,可选地,焚光层30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层。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像素区域中的荧光层可以被构图成多个部分。阳极32可以由例如铝(Al)层的金属层形成用于覆盖荧光层30。阳极32是加速电极,其接收高电压以保持荧光层30在高电势态。阳极32作用为通过将由荧光层30向第一基板12发射的可见光反射回第二基板14来提高有源区域的亮度。间隔物34插入第一和第二基板12和14之间,其能够承受施加于真空容器16的压力且能够使第一和第二基板12和14之间的间隙保持一致。间隔物34位于包围第一和第二电极22和26的相交区域的部分。例如,间隔物34之一可以由玻璃或陶瓷形成并且位于一个第二电极26和另一个第二电极26之间。图2和3中,示范性地说明长方柱型间隔物。通过施加外部驱动电压到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6以及通过施加几千伏的正直流电压到阳极32来驱动上述发光器件IOA。在第一和第二电极22和26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临界值的像素处,电场形成在电子发射区域28周围,并因此电子从电子发射区域28发射。发射的电子受到施加于阳极32的高电压吸引与相应像素的荧光层30的对应部分碰撞,由此激发荧光层30。每个像素的焚光层发光强度对应于对应像素的电子发射量。第一和第二基板12和14彼此隔离开从约5至约20mm范围的相对大的距离。通过扩大基板12和14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少真空容器6中的电弧(或形成"电弧)。阳极32可以施加有10kV或更大的电压,和在一实施例中,阳极32可以施加有15kV的电压。上述发光器件IOA在有源区域的中心部分能实现10000cd/m2的亮度。本发明的发光器件IOA还包括扩散构件(或扩散器)36,其面对第二基板14的外表面布置以扩散和散射荧光层30发射的光。扩散构件36具有80%或更大的透光度。在一实施例中,当透光度小于80%时,如下表1所示,由于扩散构件36而增大了光损失,由此恶化了发光器件的总亮度。表1显示了不同亮度依据于发光器件10A的扩散构件36的不同透光度。由表可以得出透光度小于80%时亮度显著恶化。<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扩散构件36的透光度可以随发泡率(foamingratio)和它的材料而改变。例如,扩散构件的透光度可以随着由它的材料所决定的波长而改变。通常,扩散构件可以由包括聚苯乙蜂的材料形成。扩散构件36可以由5至10mm范围的间隙G隔离开第二基板14的外表面。当间隙G小于5mm时,很难消除由荧光层引起的不能发光的屏幕缺陷。当间隙G大于10mm时,发光器件的总厚度增大且光损失增大。图4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透视示意图。参考图4,本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光器件10B包括由两层形成的扩散构件(或扩散器)38。例如,扩散构件38包括位于第二基板14上方的扩散板381和层叠在扩散板381上的扩散片382。扩散板381可以由硬材料形成并且扩散片382可以由软材料形成。当发光器件IOA具有相对大的尺寸时,扩散板381作用为防止(或保护)扩散片382在一方向上弯曲或褶皱。图5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分解透视示意图。参考图5,显示器50包括面板组件52,其具有以行和列排列的多个像素以及向面板组件52发射光的发光器件10。液晶面^反组件可以用作面板组件52,和发光器件IO可以是包括扩散构件(或扩散器)36的图1至3的发光器件IOA,如图5中示范性显示。然而,本发明不会因此受限制。例如,发光器件10可以是包括扩散构件(或扩散器)38的图4的发光器件IOB。行沿着显示器50(例如,面板组件52的屏幕)的水平方向(图中x轴)。列沿着显示器50(例如,面板组件52的屏幕)的垂直方向(图中y轴)。发光器件10包括多个像素,该像素的数量小于面板组件52的像素数量,使得发光器件10的一个像素对应于面板组件52的两个或更多像素。当面板組件52的排列在行方向的像素数量为M和面板组件52的排列在列方向的像素数量为N时,像素数量M可以大于或等于240且像素数量N可以大于或等于240。当发光器件10的排列在行方向的像素数量为M,和发光器件10的排列在列方向的像素数量为N,时,像素数量M,可以是2至99范围内的数字和像素数量N,可以是2至99范围内的数字。发光器件IO是自发射显示面板,具有M,xN,的分辨率。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的每个像素的发光强度受到独立控制,以将适当的光强提供给面板组件52的对应像素。这一点,发光器件IO的最小2x2分辨率是允许发光器件IO作为显示面板的最小分辨率。在一实施例中,当发光器件10的分辨率大于99x99时,发光器件10的驱动会变得太复杂且制造驱动电路的成本会太高。也就是说,通过同时考虑发光器件IO的功能和制造效率,最大分辨率99x99是应该采用的最大分辨率。图6是用于驱动显示器、例如图5中显示器50的驱动单元(或部分)的方块图。参考图6,显示器的驱动部分包括与面板组件52连接的第一扫描驱动器(或驱动单元)102和第一数据驱动器(或驱动单元)104、与第一数据驱动器104连接的灰度电压产生单元106、与发光器件10的显示单元116连接的第二扫描驱动器(或驱动单元)114和第二数据驱动器(或驱动单元)112、控制发光器件10的发光控制单元(或背光控制单元)110以及用于控制面板组件52及发光控制单元10的信号控制单元108。当把面板组件52看作是一等价电路时,面板组件52包括多个信号线和以行和列排列且与信号线连接的多个第一像素PX。信号线包括用于传输第一扫描信号的多个第一扫描线Sl-Sn和用于传输第一数据信号的多个第一数据线Dl-Dm。每个第一像素PX,例如与第i个(i=l,2,..n)第一扫描线Si和第j个2,..m)第一数据线Dj连接的像素54,包括与第i个第一扫描线Si和第j个第一数据线Dj连接的开关元件Q、以及液晶和维持电容器Clc和Csl。在其它实施例中,维持电容器Cst可以省略。开关元件Q是3终端元件,例如形成在面板组件52的第二基板(例如,见图2的第二基板14)上的薄膜晶体管(TFT)。也就是说,开关元件Q包括与第一扫描线Si连接的控制终端、与第一数据线Dj连接的输入终端以及与液晶和维持电容器Clc和Cst连接的输出终端。灰度电压产生单元106产生与第一像素PX的透光度有关的两组灰度电压(或两组参考灰度电压)。相对于公共电压Vcom,两组之一为正值,和另一个为负值。第一扫描驱动器102与面板组件52的第一扫描线SI-Sn连接从而将组合了开启电压Von和关闭电压Voff的第一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扫描线SI-Sn。第一数据驱动器104与面板组件52的第一数据线Dl-Dm连接。第一数据驱动器104从灰度电压产生单元106中选择灰度电压并将所选的灰度电压施加到第一数据线Dl-Dm。然而,当灰度电压产生单元106不能为所有灰度级提供所有的电压,而只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参考灰度电压时(其中数量可以是预定的),第一数据驱动器104则分割参考灰度电压、产生用于所有灰度级的灰度电压以及从灰度电压中选择第一数据信号。信号控制单元108控制第一扫描和第一数据驱动器102和104,和包括发光控制单元(或背光控制单元)110用于控制发光器件10。背光控制单元110控制发光器件10的第二扫描驱动器114和第二数据驱动器112。信号控制单元108接收输入图像信号R、G和B以及来自外部图像控制器的输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图像显示。输入图像信号R、G和B具有每个第一像素PX的亮度信息。亮度具有大量的灰度级,其可以被预定(例如,1024(=21Q),256(=28),64(=26)灰度)。输入控制信号可以是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主时钟信号MCLK和/或数据启动信号DE。信号控制单元108参考输入控制信号响应于面板组件52的运行条件适当地处理输入图像信号R、G和B,并且产生第一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C0NT1和第一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CONT2。信号控制单元108将第一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CONT1传输到第一扫描驱动器102,和将第一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CONT2及处理的图像信号DAT传输到第一数据驱动器104。发光器件10A的显示单元(或显示部分116)包括多个第二像素EPX,其中每一个都与第二扫描线S,l-S,p之一和第二数据线C1-Cq之一相连接。每个第二像素EPX根据施加于第二扫描线S,1-S'p中对应的一条和第二数据线C1-Cq中对应的一条的电压间的差异而发光。第二扫描线S,l-S,p对应于发光器件10的扫描电极和第二数据线Cl-Cq对应于发光器件10的数据电极。关于多个第一像素PX对应发光器件10的一个第二像素EPX,信号控制单元108采用输入图像信号R、G和B产生发光器件IO的发光控制信号。发光控制信号包括第二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CD、发光信号CLS和第二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CS。发光器件10的每个第二像素EPX根据第二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CD、发光信号CLS和第二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CS响应于第一像素PX的光发射而发光。也就是说,关于多个第一像素PX(下文中,"第一像素组',)对应发光器件10的一个第二像素EPX,信号控制单元108采用输入图像信号R、G和B探测在第一像素组PX的灰度级中最高的灰度级,以及将探测到的最高灰度级传输给发光控制单元110。发光控制单元110根据探测到的最高灰度级计算出激发第二像素EPX所需的灰度级、将计算得到的灰度级转换为数字数据以及将数字数据传输到第二数据驱动器(或驱动单元)112。在此实施例中,发光信号CLS包括超过6位的数字数据以表示第二像素EPX的灰度级。第二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CD允许每个第二像素EPX通过与对应的第一像素组PX同步而发光。也就是说,第二像素EPX响应于图像与对应的第一像素组PX同步并且以可以被预定的特定灰度级发光。第二数据驱动器112根据第二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CD和发光信号CLS产生第二数据信号并且将第二数据信号传输到第二数据线CI-Cq。此外,发光控制单元110采用水平同步信号Hsync产生发光器件10的第二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CS。也就是说,第二扫描驱动器114与第二扫描线S,l-S'p连接。第二扫描驱动器114根据第二扫描驱动器控制信号CS产生第二扫描信号以及将第二扫描信号传输到第二扫描线S,l-S,p。当开启电压Von施加到与发光器件10的一个第二像素EPX对应的多个第一像素PX时,第二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二像素EPX的第二扫描线S,l-S,p。然后,第二像素EPX根据第二扫描电压和第二数据电压响应于对应的第一像素组PX的灰度级而发光。在此实施例中,与灰度级对应的电压可以施加到第二像素EPX的第二数据线Cl-Cq,同时固定电压可以施加到第二扫描线S,l-S,p。第二像素EPX根据扫描线和数据线之间的电压差而发光。结果,本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器能够提高屏幕的对比率,由此提高显示质量。此外,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器包括具有相对高的透光度的扩散构件,由此显著地减小或最小化当光通过扩散构件时发生的光损失。因此,很少需要或不需要在设计发光器件时考虑光损失。也就是说,很少需要或不需要额外增大或提高发光器件的光强。这样,本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器能够提供具有相对低功率消耗的较好显示质量。同样,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甚至当高压例如超过10kV的电压施加到阳极时,在间隔物上所充的电荷能够有效地释放到外侧而不会在驱动电极和阳极之间产生短路。结果,由间隔物充电引起的亮度不均匀问题能够减少或消除。此外,由于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能形成为相对大尺寸,所以其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超过30英寸的大尺寸显示器。在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中,由于对比率得到提高,显示质量也能得到提高。此外,能减小发光器件的功率消耗。另外,发光器件能应用于超过30英寸的大尺寸显示器。虽然已经结合特定示范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可以理解本发明不应限于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正相反,其旨在覆盖包括在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中的各种修改和等价的配置。权利要求1.一种扩散器,用于均匀扩散从用于非发光器件的背光单元的表面光源发射的光,其中所述扩散器具有大于或等于80%的透光度。2.权利要求l的扩散器,其中所述扩散器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3.权利要求2的扩散器,其中第一层是扩散板和第二层是层叠在所述扩散板上的扩散片。4.一种发光器件,包括真空容器,包括第一基板和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电子发射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且采用所述电子发射单元发射出的电子发光;间隔物,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均匀间隙;和扩散器,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且具有大于或等于80%的透光度。5.权利要求4的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相交所述第一电极;和电子发射区域,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6.权利要求5的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具有荧光层和在所述荧光层的表面上的阳极,以及其中所述阳极施加有10kV或更大的电压。7.权利要求6的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荧光层分割为多个部分且黑层形成在所述荧光层的所述多个部分之间。8.权利要求4的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扩散器从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隔离开5至10mm的距离。9.权利要求4的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扩散器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10.权利要求9的扩散器,其中第一层是扩散板和第二层是层叠在所述扩散板上的扩散片。11.权利要求10的扩散器,其中所述电子发射区域包括碳基材料和纳米尺寸材料中至少一种。12.—种显示器,包括发光器件;和面板组件,位于所述发光器件上以采用所述发光器件发射的光显示图像,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真空容器,包括第一基板和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电子发射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且采用所述电子发射单元发射出的电子发光;间隔物,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均匀间隙;和扩散器,在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且具有大于或等于80%的透光度。13.权利要求12的显示器,其中所述面板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多个第二像素,该第二像素在数量上小于该第一像素,和由所述第二像素发射的光强度彼此不同。14.权利要求13的显示器,其中所述面板组件的每一行中所述第一像素包括至少240像素,和所述面板组件的每一列中所述第一像素包括至少240像素。15.权利要求14的显示器,其中所述发光器件的每一行中所述第二像素包括数量在2至99范围内的像素,和所述发光器件的每一列中所述第二像素包括数量在2至99范围内的像素。16.权利要求12的显示器,其中所述面板组件是液晶面板组件。17.权利要求12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扩散器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18.权利要求17的显示器,其中第一层是扩散板和第二层是层叠在所述扩散板上的扩散片。19.权利要求18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扩散板包括比所述扩散片的材料更硬的材料。20.权利要求19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扩散板保护所述扩散片不被折叠和/或褶皱。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散构件(或扩散器)、具有该扩散构件的发光器件和采用发光器件的显示器。该扩散构件用于均匀扩散从用于非发光器件的背光单元的表面光源发射的光。该扩散构件具有大于或等于80%的透光度。该发光器件包括具有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的真空容器、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电子发射单元、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且采用电子发射单元发射出的电子发光的发光单元、保持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间隙均匀的间隔物以及位于第二基板上方的扩散构件。文档编号G02B5/02GK101187757SQ20071018868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1日发明者姜守钟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