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823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旨在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具有一次冲压能在风扇机壳的外侧壁同时冲压形成十二内凹陷槽,同时可以保证冲压质量,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中心孔的内侧壁上径向均匀分布有六个滑槽,每个水平冲头置于相对应的滑槽内并且与滑槽滑动配合,每个水平冲头相对水平冲头复位机构的另一侧均设有与水平冲头相配合的滑块;滑块径向均匀分布在滑块座的外侧壁上,并且高出滑块座的上端面,所述滑块座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下方设有滑块复位机构,压块向下冲压按压滑块时,所述滑块在滑动过程中可向外径向移动抵接冲压件。
【专利说明】—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风扇机壳是汽车散热器风扇电机的重要部件,风扇机壳为套筒件并且其一般由金属板件滚压成型,风扇机壳外侧壁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内凹陷槽组,每个凹陷槽组为六个凹陷槽并且周向均匀分布在风扇机壳外侧壁上,其中现有的风扇机壳的外侧壁上十二个内凹陷槽是采用专用冲压模具冲压而成,将风扇机壳套在专用冲压模具的下模上,上模成形冲头下行在风扇机壳外侧壁上冲压出第一个内凹陷槽,上模成形冲头回程时,将风扇机壳绕其轴线转动60度,接着上模成形冲头下行冲压第二个内凹陷槽,一共要转动6次,才能完成风扇机壳外侧壁一个内凹陷槽组的冲压,还要重新进行上次冲压动作对另一个内凹陷槽组进行冲压,生产效率很低,由于多次转动,造成风扇机壳上一个凹陷槽组中凹陷槽分度误差较大,造成六等分的内凹陷槽对称度和位置度偏差较大,冲压质量难以控制。
[0003]目前,申请号为20141002760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启动杯周向六个内凹槽口冲压模,其上模组合包括上模板、上模块、悬挂在上模柄下侧的压料聚氨酯块和上压板;下模组合包括中心导向块、六个水平冲头、中心凹模镶块、固定座、下模板、六个水平冲头复位机构和顶料机构,固定座固定在下模板中央上,中心凹模镶块底部固定在下模板上,中心导向块固定在固定座上,其径向均布六个与水平冲头外形匹配的水平通孔,固定座上侧设有六条通槽,六个水平冲头复位机构均布在六条通槽中,水平冲头复位机构内端与水平冲头内端相连。这种技术方案虽然可以一次冲压成形六个内凹槽口,提高加工效率,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多次转动分度误差超差问题,大大提高了启动杯六个内凹槽口的冲压质量。但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0004]1、该技术方案是适合杯状的冲压件,如果要冲压类似风扇机壳的套筒件,上压板就无法对冲压件进行冲压时预先压料,使得冲压件发生偏移,也会冲压质量难以控制。
[0005]2、该顶料机构的顶出力直接作用在冲压件,顶料过程容易导致冲压件发生变形,提高冲压件的不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具有一次冲压能在风扇机壳的外侧壁同时冲压形成十二内凹陷槽,同时可以保证冲压质量。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压块、下模座、凹模组件,所述压块通过上模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凹模组件置于下模座上,所述凹模组件包括凹模、滑块座、六个水平冲头和水平冲头复位机构;所述滑块座置于凹模开设有的中心孔内,上模的下端面内陷形成上模型腔,所述上模型腔设有与水平冲头斜面匹配的上模斜面;所述中心孔的内侧壁上径向均匀分布有六个滑槽,每个水平冲头置于相对应的滑槽内并且与滑槽滑动配合,每个水平冲头相对水平冲头复位机构的另一侧均设有与水平冲头相配合的滑块;滑块周向均匀分布在滑块座的外侧壁上,并且高出滑块座的上端面,所述滑块座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下方设有滑块复位机构,当压块向下冲压滑块时,所述滑块在滑动过程中可沿径向向外移动抵接冲压件的外侧。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扇机壳套设在滑块座上,上模在上模座的作用下向下行冲压,从而带动置于上模上的压块,由于滑块高出滑块座的上端面,压块会先与滑块相接触,使得滑块在滑块座上向下滑动,所述滑块在滑动过程中可向外径向移动抵接风扇机壳上,使得风扇机壳牢固套设在滑块座上,避免类似风扇机壳的套筒件在冲压过程发生偏移,提高冲压质量,上模继续向下行冲压,所述上模型腔的上模斜面与水平冲头斜面相抵触,使得在滑槽上的水平冲头朝向滑块座方向水平移动,使得一次冲压能在风扇机壳的外侧壁同时冲压形成十二内凹陷槽,同时也可以保证冲压质量。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复位机构包括顶杆托板、固定杆以及六个顶杆,每个顶杆一端均与相对应的滑块抵触,另一端固定在顶杆托板上,所述顶杆托板下方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固定杆依次穿过第一弹性件和顶杆托板,与滑块座固定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冲压完成后,上模向上回位,所述第一弹性件对顶杆托板形成弹性力,使得顶杆托板向上复位,带动顶杆也向上移动,使得顶杆可以推动滑块在滑块座上复位滑动,使得抵接在风扇机壳内壁的滑块在复位滑动过程中可向内径向靠拢,风扇机壳与滑块相互分离,便于风扇机壳从滑块座上取出,该顶杆的顶出力并没有直接作用在风扇机壳上,避免发生变形,提高冲压质量。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冲头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杆、第二弹性件,所述复位杆一端设有径向凸起的抵触部,另一端穿过凹模的侧壁与水平冲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复位杆上,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抵触部相抵触,另一端与凹模的外侧壁相抵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冲压完成后,上模向上回位,由于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抵触部相抵触,另一端与凹模的外侧壁相抵触,复位杆会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向外移动,带动水平冲压远离滑块座移动,结构简单,便于维修、降低制造成本。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座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底壁沿压块下行冲压方向向上倾斜。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滑块在滑块座上滑动,防止滑块移动过程发生偏移,同时也使得滑块向下移动过程,可向外径向移动抵接冲压件,结构简单。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的两侧壁均设有导向凸筋,所述导向凸筋与安装槽的底壁平行设置,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均设有与导向凸筋相配合的导向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凸筋与导向槽相配合,滑块在滑块座滑动更加精准,同时也防止滑块滑动过程发生偏移,避免滑块与滑块座相互脱离,提高使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的爆炸图;
[0019]图3为上模座、上模、压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中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1中水平冲头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1总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上模座;2、上模;21、上模型腔;22、上模斜面;3、压块;4、下模座;5、凹模组件;51、凹模;511、中心孔;512、滑槽;52、滑块座;521、安装槽;522、导向槽;53、水平冲头;54、水平冲头复位机构;541、复位杆;5411、抵触部;542、第二弹性件;55、滑块;551、导向凸筋;56、滑块复位机构;561、顶杆托板;562、固定杆;563、顶杆;564、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做进一步说明。
[0026]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冲压件为类似风扇机壳的套筒件。
[0027]—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2、压块3、下模座4、凹模组件5,上模2的下端面内陷形成上模型腔21,所述上模型腔21设有与水平冲头斜面匹配的上模斜面22,该上模斜面22可以通过对上模型腔21的内侧壁倒角形成,便于制造,压块3置于上模型腔21中心位置,所述压块3通过上模2固定在上模座I上;
[0028]所述凹模组件5置于下模座4上,所述凹模组件5包括凹模51、滑块座52、六个水平冲头53和水平冲头复位机构54 ;所述凹模5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座4,使得凹模51位于上模2的正下方,所述滑块座52置于凹模51开设有的中心孔511内,所述中心孔511的内侧壁上径向均匀分布有六个滑槽512,每个水平冲头53置于相对应的滑槽512内并且与滑槽512滑动配合,每个水平冲头53相对水平冲头53复位机构的另一侧均设有与水平冲头53相配合的滑块55 ;滑块55周向均匀分布在滑块座52的外侧壁上,可以通过在所述滑块座52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滑块55相适配的安装槽521,便于滑块55在滑块座52滑动,防止滑块55移动过程发生偏移,同时滑块55高出滑块座52的上端面,所述滑块座52与滑块55滑动连接,滑块55下方设有滑块复位机构56,所述安装槽521的底壁沿压块3下行冲压方向向上倾斜,压块3向下冲压按压滑块55时,所述滑块55在滑动过程中可沿径向向外移动抵接冲压件,所述安装槽521的底壁的倾斜角度要根据风扇机壳的内径与滑块座52的外径差值来设置,要使得当滑块55向下滑动过程与滑块座52的上端面平齐时,滑块55与风扇机壳的内侧壁正好抵接。
[0029]所述滑块55的两侧壁均设有导向凸筋551,所述导向凸筋551与安装槽521的底壁平行设置,所述安装槽521的两侧壁均设有与导向凸筋551相配合的导向槽522,导向凸筋551与导向槽522相配合,滑块55在滑块座52上滑动更加精准,同时也防止滑块55滑动过程发生偏移,避免滑块55与滑块座52相互脱离,提高使用性能。
[0030]所述滑块复位机构56包括顶杆托板561、固定杆562以及六个顶杆563,每个顶杆563 —端均与相对应的滑块55抵触,另一端固定在顶杆托板561上,所述顶杆托板561下方设有第一弹性件564 (该第一弹性件564可以为弹簧或者聚氨酯套筒),所述固定杆562依次穿过第一弹性件564和顶杆托板561,与滑块座52固定连接。
[0031]所述水平冲头复位机构54包括复位杆541、第二弹性件542(该第二弹性件542可以为弹簧或者聚氨酯套筒),所述复位杆541 —端设有径向凸起的抵触部5411,另一端穿过凹模51的侧壁与水平冲头5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542套设在复位杆541上,第二弹性件542 —端与抵触部5411相抵触,另一端与凹模51的外侧壁相抵触。
[0032]工作过程:当风扇机壳套设在滑块座52上,上模2在上模座I的作用下向下行冲压,从而带动置于上模2上的压块3,由于滑块55高出滑块座52的上端面,压块3会先与滑块55相接触,使得滑块55在滑块座52上向下滑动,所述滑块55在滑动过程中可向外径向移动抵接风扇机壳上,使得风扇机壳牢固套设在滑块座52上,避免类似风扇机壳的套筒件在冲压过程发生偏移,提高冲压质量,上模2继续向下行冲压,所述上模型腔21的上模斜面22与水平冲头53斜面相抵触,使得在滑槽512上的水平冲头53朝向滑块座52方向水平移动,使得一次冲压能在风扇机壳的外侧壁同时冲压形成十二内凹陷槽,同时也可以保证冲压质量,当冲压完成后,上模2向上回位,所述第一弹性件564对顶杆563托板形成弹性力,使得顶杆563托板向上复位,带动顶杆563也向上移动,使得顶杆563可以推动滑块55在滑块座52上复位滑动,使得抵接在风扇机壳内壁的滑块55在复位滑动过程可向内径向靠拢,风扇机壳与滑块55相互分离,便于风扇机壳从滑块座52上取出,该顶杆563的顶出力并没有直接作用在风扇机壳上,避免发生变形,提高冲压质量,同时由于第二弹性件542 —端与抵触部5411相抵触,另一端与凹模51的外侧壁相抵触,复位杆541会在第二弹性件542作用下向外移动,带动水平冲压远离滑块座52移动,结构简单,便于维修、降低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压块、下模座、凹模组件,所述压块通过上模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凹模组件置于下模座上,所述凹模组件包括凹模、滑块座、六个水平冲头和水平冲头复位机构; 所述滑块座置于凹模开设有的中心孔内,上模的下端面内陷形成上模型腔,所述上模型腔设有与水平冲头斜面匹配的上模斜面; 其特征是:所述中心孔的内侧壁上径向均匀分布有六个滑槽,每个水平冲头置于相对应的滑槽内并且与滑槽滑动配合,每个水平冲头相对水平冲头复位机构的另一侧均设有与水平冲头相配合的滑块; 滑块周向均匀分布在滑块座的外侧壁上,并且高出滑块座的上端面,所述滑块座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下方设有滑块复位机构,当压块向下按压滑块时,所述滑块在滑动过程中可沿径向向外移动抵接冲压件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滑块复位机构包括顶杆托板、固定杆以及六个顶杆,每个顶杆一端均与相对应的滑块抵触,另一端固定在顶杆托板上,所述顶杆托板下方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固定杆依次穿过第一弹性件和顶杆托板,与滑块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水平冲头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杆、第二弹性件,所述复位杆一端设有径向凸起的抵触部,另一端穿过凹模的侧壁与水平冲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复位杆上,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抵触部相抵触,另一端与凹模的外侧壁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滑块座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沿压块下行冲压方向向上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扇机壳冲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滑块的两侧壁均设有导向凸筋,所述导向凸筋与安装槽的底壁平行设置,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均设有与导向凸筋相配合的导向槽。
【文档编号】B21D45/02GK203917644SQ201420397151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7日
【发明者】张作权 申请人:瑞安市作权冲压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