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架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8497阅读:1272来源:国知局
中车架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车生产工艺装备,特别涉及一种中车架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专用车行业,中车架的焊接主要是采用手工焊接,焊接效率较低,焊接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车架焊接工装,便于利用焊接机器人对中车架进行自动焊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焊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车架焊接工装,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机座、各对应设置于一机座上的两底座、安装于两底座上的底架、沿底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于底架上的多个横梁和两两一组分别安装于横梁上的夹紧装置;所述横梁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底架长度方向的轨道,所述夹紧装置安装于所述横梁的所述轨道上,位于同一所述横梁上的两个所述夹紧装置能够沿所述轨道移动而调整相对距离,并夹紧所述中车架的两侧。

较优地,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垫块和位于垫块外侧的挡块,所述挡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垫块的高度,所述挡块的内侧面和所述垫块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包角而夹紧所述中车架。

较优地,所述挡块的内侧面为斜面,该斜面由上而下逐渐远离所述垫块。

较优地,同一所述横梁上的两所述夹紧装置分别连接一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由电机驱动转动,使得两所述夹紧装置沿所述轨道同步相向移动而靠近,或相背移动而远离。

较优地,所述底架上设有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滑轨;所述横梁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滑轨内,使得所述横梁可沿所述底架长度方向调整位置。

较优地,所述底架外侧还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底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横梁端部安装有齿轮及驱动装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并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而可沿所述齿条移动。

较优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齿轮变速箱,所述齿轮变速箱的输入端向外伸出一调节杆,所述齿轮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齿轮。

较优地,所述滑块上还设有锁紧机构,以在所述横梁调整至预定位置时将所述横梁锁紧于所述底架上。

较优地,所述滑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螺栓和适配的防松螺母,所述螺栓适配地螺接于所述滑块的螺纹孔中,所述螺栓下端抵顶于所述底架时将所述横梁锁紧于所述底架上;所述防松螺母螺接于所述螺栓上,且在所述横梁锁紧于所述底架上时,所述防松螺母抵顶于所述滑块上以防止所述螺栓松动。

较优地,所述机座内设有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底座而可驱动所述底座在竖直面内转动调整位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中车架焊接工装中,通过各横梁上设置的两夹紧装置可以分别夹紧中车架的两侧,从而将中车架固定于该焊接工装中,便于焊接机器人对中车架进行自动焊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焊接质量。同时,夹紧装置可在横梁上移动,能够根据中车架尺寸的不同,实时调整两夹紧装置之间的距离,使得该焊接工装可适用于多种不同宽度规格的中车架,扩大了焊接机器人自动焊接的应用范围,大幅提高机器人自动焊接的应用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工装还可调整横梁在底架上的位置,使工装适用于不同长度规格的中车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架焊接工装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架焊接工装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省略机座。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架焊接工装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焊接工装;80、焊接机器人;90、中车架;1、机座;2、底座;21、承托台;3、底架;31、纵梁;32、横向支撑;33、型材;34、滑轨;35、齿条;36、定位标记;4、横梁;41、横梁主体;411、轨道;42、滑块;43、锁紧机构;431、螺栓;432、防松螺母;44、定位片;5、夹紧装置;51、垫块;52、挡块;521、内侧面;53、滑座;6、驱动装置;61、调节杆;7、齿轮;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中车架焊接工装1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机座1、分别对应设置于一机座1上的两底座2、安装于两底座2上的底架3、间隔分布于底架3上的多根横梁4,以及两两一组安装于横梁4上的夹紧装置5。通过各横梁4上的夹紧装置5对中车架90的两侧进行夹紧,从而便于焊接机器人80对中车架90进行焊接。以下具体介绍。

机座1安装于地面上,较优地,机座1内设有回转机构(图中未示出),回转机构的输出端从机座1的一侧面伸出并面向另一机座1。

底座2安装于回转机构的输出端,而可在竖直面内转动调整位置,带动底架3、横梁4以及所夹持的中车架90调整位置。底座2下端向侧面突伸有承托台21,两底座2的承托台21相对。

底架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两底座2的承托台21上。底架3大致地由两间隔布置的纵梁31和连接于两纵梁31之间的多个横向支撑32形成主体结构,纵梁31的长度方向与底架3的长度方向一致,纵梁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底座2的承托台21。如图2和图3所示,两纵梁31上分别安装有截面呈L形的型材33,型材33的L形开口与纵梁31之间形成滑轨34,滑轨34平行于纵梁31。另外,纵梁31外侧还较优地安装有齿条35,齿条35长度方向与纵梁31长度方向一致。

仍然参阅图2和图3,横梁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由底架3的两纵梁31支撑,横梁4与纵梁31垂直。较优地,本实施例中,横梁4包括横梁主体41和设置于横梁主体41两端下部的两滑块42,两滑块42分别可移动地安装于底架3两侧的滑轨34中,使得横梁4在底架3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进一步地,滑块42端部超出横梁主体41的侧面,在滑块42超出横梁主体41侧面的位置还设有锁紧机构43,以在横梁4调整至预定位置时将横梁4锁紧于底架3上。

本实施例中,滑块42上设有螺纹孔,锁紧机构43包括螺栓431和适配的防松螺母432,螺栓431适配地螺接于滑块42的螺纹孔中,当横梁4调整至预定位置时,向下拧紧螺栓431,使螺栓431下端抵顶于底架3表面而可将横梁4锁紧于底架3上。防松螺母432螺接于螺栓431上,当横梁4锁紧于底架3上后,向下拧紧防松螺母432,使防松螺母432抵顶于滑块42上,即可防止螺栓431松动,使横梁4与底架3可靠固定。当横梁4需要再移动位置时,先松开防松螺母432,再松开螺栓431,而后移动横梁4至预定位置。

为便于横梁4与底架3的定位,滑块42上还设置有定位片44,相应地,底架3的纵梁31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定位标记36以对应不同中车架90的需求。当定位片44与相应的定位标记36对齐时,即代表横梁4达到预定位置。

一并参阅图2、图4和图5,较优地,横梁4在底架3上位置调整的动力由驱动装置6及与底架3上齿条35适配的齿轮7来提供,具体地,驱动装置6安装于横梁4的两外端部并驱动对应的齿轮7转动,齿轮7与相应的齿条35啮合,齿轮7转动时沿齿条35移动,带动横梁4整体沿底架3长度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为一齿轮变速箱,齿轮变速箱的输入端向外伸出一调节杆61,齿轮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齿轮7。调节杆61供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根据需要调节横梁4的位置。

参阅图2、图3和图6,横梁4的横梁主体41上设有沿其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411,该轨道411垂直于底架3的长度方向。轨道411的两端各安装一夹紧装置5,两夹紧装置5沿轨道411移动相对靠近或远离,在两夹紧装置5具有合适的相对距离时即可夹紧中车架90的两侧。

夹紧装置5包括垫块51和位于垫块51外侧(即远离另一夹紧装置5的一侧)的挡块52,挡块52的高度大于垫块51的高度,挡块52的内侧面521和垫块5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包角而夹紧中车架90。较优地,挡块52的内侧面521为斜面,该斜面由上而下逐渐远离垫块51。垫块51和挡块52各自分别通过相应的支撑结构支撑于一滑座53上,滑座53与横梁4的轨道411滑动配合,使得夹紧装置5整体沿轨道411移动。

较优地,两夹紧装置5分别连接一双向丝杠(图中未示出),双向丝杠由电机8驱动转动,使得两夹紧装置5沿轨道411同步相向移动而靠近,或相背移动而远离。电机8安装于横梁4的其中一端端部。

图6示意了本实用新型中车架焊接工装10的使用状态,中车架90由其各组成部件组装完成并经定位焊形成整体结构后由该焊接工装10夹持,各横梁4上的两夹紧装置5沿横梁4上的轨道411移动,从中车架90的两侧将中车架90夹紧并对中,最后利用设置于该焊接工装10附近的焊接机器人80对中车架90中各部件的接缝处进行焊接。

通过调整夹紧装置5在横梁4上的位置,可以对不同宽度的中车架90均起到夹紧作用,适应多种不同宽度规格的中车架90的焊接。进一步地,对于不同长度的中车架90,在夹持中车架90前,可以预先调整各横梁4在底架3上的位置,以对中车架90形成有力支撑,满足不同长度规格中车架90的要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由于机座1内设有回转机构,在中车架90的一表面焊接完成后,通过回转机构的翻转,底架3带动横梁4及中车架90一同翻转,再利用焊接机器人80对中车架90的其他面进行焊接。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