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300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涉及联合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现冲压模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对同车型完全对称的左右件进行联合安装,或者联合设计到一起,通过两个同工序的模具合为一体,在一台设备上生产,可以提高一倍的生产效率。但是从工艺上考虑,有些汽车左右对称件,不一定适合在一起联合生产,或者设计在同一个模具上生产。最新的连续模具也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即把所有工序连接到一个料带中,使其用一个冲压设备生产,但只适合尺寸较小、工艺简单的产品,有些零件还是需要单工序模具生产。

现冲压模具同车型完全对称的左右件进行联合安装或设计到一起,提高生产效率,但其设计难度大、生产不方便,有的甚至工艺限制,不能实现。连续模具虽然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其由材料连接,模具调试困难,产品质量在工艺上的限制会出现不稳定,后续维修维护不方便。

因此在现有的冲压模具中,大多数还是单工程模具,也就是所说的单工序模具。一般一个产品件至少要3序成型,有的甚至更多,达到8工序,这要一个冲压设备使用一个模具,每个设备还要配备1-2人。而现在人员及能源的成本越来越高,原有生产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冲压厂的需求。

由此可见,目前的冲压模具存在生产效率低、浪费人力资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冲压模具存在生产效率低、浪费人力资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联合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上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联装板,上台面、下台面为一一对应的多个,并分别通过联装板对应固定在所述上模、所述下模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联装板上设有螺孔,螺栓穿过所述螺孔将所述联装板与所述上模或所述下模固定。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联装板和所述上模、所述下模分别通过平键或定位销定位。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联装板上设有多个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为深度不同的凹槽,所述上台面或所述下台面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台面上设有测量与所述下台面的间距的距离传感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联装板为多个,并与所述上台面的数量相同,且所述联装板的厚度可调。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台面为并排设置的多个,且设有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上台面、下台面为多个,可以将一个工件依次连续多次利用这个模具进行冲压,突破了一个设备用一套模具进行一个工序的弊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冲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6,上模1和下模6上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联装板2,上台面3、下台面4为一一对应的多个,并分别通过联装板2对应固定在上模1、下模6上。

本实用新型,上台面3、下台面4为多个,可以将一个工件依次连续多次利用这个模具进行冲压,突破了一个设备用一套模具进行一个工序的弊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设备成本。

联装板2上设有螺孔,螺栓穿过螺孔将联装板2与上模1或下模6固定。联装板2通过螺栓固定,由于联装板2的位置关系到上台面3、下台面4的间距,因此联装板2的位置需要经常进行调整,螺栓是一种经济且方便的调整方式。

联装板2和上模1、下模6分别通过平键或定位销定位,定位精确,有利于保证上台面3和下台面4的位置精度。

联装板2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安装位为深度不同的凹槽,上台面3或下台面4可拆卸地设置在凹槽内。凹槽有利于调节上台面3或下台面4的安装高度,使得二者之间的间距在合适值。

上台面3上设有测量与下台面4的间距的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二者的间距,并能够实时显示,方便操作人员查看。

联装板2为多个,并与上台面3的数量相同,联装板2的厚度可调。将联装板2设置为与上台面3一一对应,方便对各个上台面3的高度进行独立调节,方便调整。

上台面3为并排设置的多个,且设有压力传感器。并排设置可以使得工件按照加工次序依次移动位置,并通过压力传感器来监测,便于对冲压工序进行精确操作。

本实用新型,上台面、下台面为多个,可以将一个工件依次连续多次利用这个模具进行冲压,突破了一个设备用一套模具进行一个工序的弊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设备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