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下壳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1459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电机下壳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一种电机下壳具有一个很高的位于上端的圆筒特征,而这个圆筒特征的一侧具有外观要求而不能出现顶针痕迹,所以这种圆筒特征只能放在定模侧,但这种筒形特征在压铸完成后冷却收缩,在脱模时对定模模芯的包紧力很大,脱模时,产品很容易停留在定模侧无法脱模,针对这个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压铸模具来解决筒形特征难以脱模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下壳的压铸模具,来解决压铸产品的上端筒形特征难以脱模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下壳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动模、顶板组件和底座,所述定模还包括定模框、定模仁、镶板和镶块,所述定模框的中心具有一个长方形的容腔,所述定模仁位于定模框的容腔内,所述定模仁与定模框螺纹相连,所述定模仁可以在定模框内来回移动并通过限位螺钉限制其来回移动的距离,所述定模仁与定模框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所述镶板位于定模框和定模仁之间,镶板与定模框螺纹相连,所述镶块 贯穿镶板和定模仁,所述镶块在成型面部位为镜面,脱模时通过定模仁的限位浮动设计实现了将筒状位置的镶块先脱模来防止产品在此处难以脱模而留在定模,所述动模还包括动模框、动模仁、动模镶板、动模镶块和动模镶针,所述动模框具有一个长方形容腔,所述动模仁位于动模框的容腔内,所述动模仁与动模框螺纹相连,所述动模镶板位于动模框和动模仁之间,所述动模镶块位于动模镶板上端,所述动模镶块与镶块上下对齐,所述动模镶针位于动模镶板上端,所述动模仁与定模仁相互紧密贴合后与镶块、动模镶块、动模镶针组合形成了一个与电机下壳产品相同的型腔,所述定模仁和动模仁还设置有流道槽用于压铸料进入型腔的通道,流道槽与模具进料嘴相连,所述顶板组件位于动模框的下端,所述顶板组件设置有顶针用于压铸成型后的产品的顶出,所述顶针贯穿动模框、动模仁和动模镶板,所述底座位于定模框的下端并且位于顶板组件的外侧,所述底座与动模框螺纹相连,所述底座用于动模、顶板组件在压铸机上的固定,所述定模和动模相互对齐。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电机下壳的压铸模具,针对电机下壳上筒形特征在上部时难以脱模的问题,采用镶块和定模仁的浮动设计,脱模时由于定模仁受到弹簧弹力,将产品从镶块上弹下,实现了筒形特征的顺利脱模,另外镶块在头部成型面部位的镜面设计,使得镶块脱模时与产品的摩擦力很小,更加有利于脱模。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定模1、动模2、顶板组件3、底座4、定模框11、定模仁12、镶板13、镶块14、限位螺钉15、弹簧16、动模框21、动模仁22、动模镶板23、动模镶块24和动模镶针25、流道槽26、顶针3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下壳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1、动模2、顶板组件3和底座4,所述定模1还包括定模框11、定模仁12、镶板13和镶块14,所述定模框11的中心具有一个长方形的容腔,所述定模仁12位于定模框11的容腔内,所述定模仁12与定模框11螺纹相连,所述定模仁12可以在定模框11内来回移动并通过限位螺钉15限制其来回移动的距离,所述定模仁12与定模框11之间还设置有弹簧16,所述镶板13位于定模框11和定模仁12之间,镶板13与定模框11螺纹相连,所述镶块14贯穿镶板13和定模仁12,镶块14在成型面部位为镜面,脱模时通过定模仁12的限位浮动设计实现了将筒状位置的镶块14先脱模来防止产品在此处难以脱模而留在定模1,所述动模2还包括动模框21、动模仁22、动模镶板23、动模镶块24和动模镶针25,所述动模框21具有一个长方形容腔,所述动模仁22位于动模框21的容腔内,所述动模仁22与动模框21螺纹相连,所述动模镶板23位于动模框21和动模仁22之间,所述动模镶块24位于动模镶板23上端,所述动模镶块24与镶块14上下对齐,所述动模镶针25位于动模镶板23上端,所述动模仁22与定模仁12相互紧密贴合后与镶块13、动模镶块24、动模镶针25组合形成了一个与电机下壳产品相同的型腔,所述定模仁12和动模仁22还设置有流道槽26用于压铸料进入型腔的通道,流道槽26与模具进料嘴相连,所述顶板组件3位于动模框21的下端,所述顶板组件3设置有顶针31用于压铸成型后的产品的顶出,所述顶针31贯穿动模框21、动模仁22和动模镶板23,所述底座4位于定模框11的下端并且位于顶板组件3的外侧,所述底座4与动模框21螺纹相连,所述底座4用于动模2、顶板组件3在压铸机上的固定,所述定模1和动模2相互对齐,工作时,压铸料从浇口套进入流道,然后进入型腔,充满型腔并保持一定压力,待冷却 后,定模与动模分开,分开时通过定模仁的浮动设计,通过弹簧弹力使得定模仁将产品从镶块上弹下,镶块首先脱离产品,然后由限位螺钉拉住定模仁使得定模仁与动模仁脱离,产品由于收缩包紧动模镶块,受其包紧力,产品停留在动模上,然后通过推动顶板组件,利用其顶针将产品从动模仁的型腔中顶出压铸产品,从而实现这种零件的脱模。这种电机下壳的压铸模具的有益效果是,电机下壳上筒形特征在上部时仍然能够保证脱模时电机下壳还停留于动模,采用镶块和定模仁的浮动设计,脱模时由于定模仁受到弹簧弹力,将产品从镶块上弹下,实现了筒形特征的顺利脱模,另外镶块在头部成型面部位的镜面设计,使得镶块脱模时与产品的摩擦力很小,更加有利于脱模。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