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分拆抽芯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9617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模具分拆抽芯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分拆抽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压铸模具制造行业中,由于某些产品的特点,需要在动模与定模之间穿插多个抽芯针,抽芯的型位贯穿动模部和定模部分,这状态下需要先抽芯再开模,传统的定模楔紧块刚性锁紧结构无法使用,难以解决压铸生产时,涨型力过大导致滑块不稳定的情况。现有技术大都采用如图1所示的抽芯机构,多个抽芯针5与滑块6固定连接在一起,滑块6与抽芯针5使用一台油缸7驱动,抽芯时需要同时抽出滑块6与抽芯针5,这种情况滑块将会承受更大的涨型力,容易造成滑块卡死或后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分拆抽芯的方法,能够解决滑块在抽芯过程中因涨型力过大而卡死或后退等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铸模具分拆抽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模具合模后注塑机压铸;

b.滑块保持固定,驱动抽芯针从型腔抽出,缩回至滑块内部;

c.模具开模;

d.驱动滑块缩回;

e.取出产品后驱动滑块与抽芯针复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b中,通过滑块中的导滑司套减少抽芯针对滑块的磨损消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b中,通过两个油缸共同驱动抽芯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d中,通过不同于步骤b中的油缸驱动滑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b中的两个油缸与步骤d中的油缸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步骤b中的两个油缸为三角形的底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先将抽芯针抽出至滑块内,随后抽出滑块,相较于原有的抽芯结构与压铸液具有更小的接触面积,受到的涨型力更小,解决了滑块在抽芯过程中因涨型力过大而卡死或后退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抽芯机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抽芯机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抽芯前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抽芯后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的压铸模具分拆抽芯的方法,采用的模具包括相互配置的定模41与动模42,定模41与动模42内分布固定设有若干定模镶件与动模镶件,抽芯针2都在穿过滑块1后继续穿过定模镶件与动模镶件。

参考图2,抽芯机构包括滑块1、抽芯针2以及若干驱动油缸,本实施例中的油缸均采用液压油缸,抽芯针2与滑块1分别通过不同的油缸驱动,抽芯针2与滑块1分别具有左右移动的行程,抽芯针2的移动方向与其轴线平行,抽芯针2与滑块1滑动相连。

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为:a.模具合模后注塑机压铸;b.滑块1保持固定,油缸驱动抽芯针2从型腔抽出,缩回至滑块1内部;c.模具开模;d.油缸驱动滑块1缩回;e.取出产品后驱动滑块1与抽芯针2复位。

参考图3-4,先将抽芯针2抽出至滑块1内,随后抽出滑块1,相较于原有的抽芯结构与压铸液具有更小的接触面积,受到的涨型力更小,解决了滑块1在抽芯过程中因涨型力过大而卡死或后退等问题。

优选的,滑块1包括滑块本体与导滑司套11,滑块本体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的导滑司套11,导滑司套11上设有导滑孔,导滑孔的壁与抽芯针2的侧壁滑动贴合。在进行步骤b时,为了防止抽芯针2对滑块1的磨损消耗,在滑块本体内部增设的导滑司套11,既能对抽芯针2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也能避免了抽芯针2与滑块本体的直接接触,有效的防止了滑块1的磨损。导滑司套11与滑块本体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当导滑司套11磨损过于严重时,工作人员只需更换导滑司套11即可,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具有多根抽芯针,每一抽芯针都在穿过滑块1后继续穿过定模镶件与动模镶件,各抽芯针相互平行。

优选的,在进行步骤b时,采用两个油缸31、32同时驱动抽芯针2,由于具有多根抽芯针2,两个油缸31、32同步运作,使得抽芯针2能够具有更大的驱动力,保证抽芯针2的稳定抽出。

优选的,在进行步骤d时,采用不同于步骤b中的油缸33驱动滑块1,由于滑块1抽出时所受的涨型力远大与抽芯针2抽出时所受的力,因此无法与抽芯针2共用油缸,需要采用功率更大的油缸33。

优选的,步骤b中的两个油缸31、32与步骤d中的油缸33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步骤b中的两个油缸31、32为三角形的底边,这样的分布能够使得三个油缸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干扰等问题,使的各个油缸都能正常运行,同时也减小了安装体积。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

本技术: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分拆抽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具合模后注塑机压铸;滑块保持固定,驱动抽芯针从型腔抽出,缩回至滑块内部;模具开模;驱动滑块缩回;取出产品后驱动滑块与抽芯针复位。通过先将抽芯针抽出至滑块内,随后抽出滑块,相较于原有的抽芯结构与压铸液具有更小的接触面积,受到的涨型力更小,解决了滑块在抽芯过程中因涨型力过大而卡死或后退等问题。本发明应用于模具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标;梁振进;何炽灵;周希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2.23
技术公布日:2017.0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