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TO薄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977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ito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薄膜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氧化物铟锡(ito)薄膜因具有优良的电学、光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氧化铟锡薄膜制备技术是采用真空镀膜方法。这种方法需要高真空的环境,对设备要求高,成本也高。另一种方案是通过溶液法,例如溶胶凝胶法制备ito薄膜,这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得到的ito薄膜表面比较平整,但一般需要在比较高的温度(不低于300℃)下才能获得高的电导。而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在柔性衬底上制备所需的ito薄膜,这就要求ito薄膜的处理温度不能很高,但又要有一定的高电导来满足应用需求。近年来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闪灯强脉冲光烧结技术,其通过强脉冲光产生瞬间(几毫秒)600~700℃的高温能量而烧结薄膜,从而可以在较少损伤衬底的情况下提高电导,但当将该技术直接应用在旋涂后的湿膜上时,极易引起膜的开裂等问题(如应用在旋涂cu墨水得到的薄膜上),导致膜的质量降低,电导性变差。因此,业界亟待发展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能够制备在低温下具有高电导而且表面质量良好的ito薄膜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to薄膜的制备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to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1)将ito前驱体液涂覆在基体上,并经干燥处理而形成薄膜;

(2)将所述薄膜在300℃以下空气氛围退火,之后进行闪灯强脉冲光烧结处理,闪灯能量密度在130j/m2以下,闪灯时间在2ms以下,脉冲1~2次。

较为优选的,步骤(2)包括:将所述薄膜在150~300℃下空气氛围退火1h以上, 之后进行闪灯强脉冲光烧结处理,闪灯能量密度为80~130j/m2,闪灯时间大于0而小于或等于2ms,脉冲1~2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通过将简易强光脉冲烧结技术和普通空气退火处理薄膜方法结合,能够显著提升ito薄膜的电导率及表面质量,特别是能够获得在低温下仍具有高电导的ito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鉴于现有氮掺杂石墨烯制备技术普遍窜在的操作繁琐复杂、成本高等缺陷,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后意外的发现,通过将ito溶胶凝胶前驱体液涂覆成膜并烘干后,再依次经过一定温度的退火和闪灯强脉冲光烧结处理,ito薄膜的电导率和表面质量同时被显著提升。基于此意外发现,本案发明人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ito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ito前驱体液涂覆在基体上,并经干燥处理而形成薄膜;

(2)将所述薄膜在300℃以下空气氛围退火,之后进行闪灯强脉冲光烧结处理,闪灯能量密度在130j/m2以下,闪灯时间在2ms以下,脉冲1~2次。

在一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1)包括:将ito前驱体液涂覆在基体上,并在150℃~300℃烘10min以上,从而完成干燥处理并形成所述薄膜。

在一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重复步骤(1)的操作一次以上,之后进行步骤(2)的操作。

在一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步骤(1)包括:采用无碱玻璃作为所述的基体,并以功率在50w以上的o2等离子体处理所述基体,之后在所述基体上涂覆所述的ito前驱体液。

在一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ito前驱体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in前驱体液和sn前驱体液以12.3:1~9:1的物质量比混合,并搅拌1h以上,形成所述的ito前驱体液。

较为优选的,步骤(2)包括:将所述薄膜在150~300℃下空气氛围退火1h以上,之后进行闪灯强脉冲光烧结处理。

较为优选的,所述闪灯强脉冲光烧结处理中采用的闪灯能量密度为80~130j/m2, 闪灯时间大于0而小于或等于2ms,脉冲1~2次。

在一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闪灯强脉冲光烧结处理采用的灯包括螺旋氙灯。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较为典型的具体实施案例中,一种ito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1)in前驱体液和sn前驱体液(参照文献1合成)以物质的量比12.3:1~9:1混合,搅拌1h以上,得到ito前驱体液;

(2)将ito前驱体液,在无碱玻璃上旋涂成膜,旋涂前,无碱玻璃基底先经过不低于50w的o2等离子体处理;

(3)一遍旋涂完后,基底先烘干,烘干的温度范围为150℃~300℃,烘的时间不低于10min;

(4)同前如此plasma—旋涂—烘干(即步骤(2)-步骤(3))重复若干次,得到ito薄膜,并在150℃~300℃下空气氛围退火,退火时间不低于1h。

(5)将退火后的薄膜经过闪灯强脉冲光烧结处理,闪灯参数为:灯型:螺旋氙灯,闪灯能量密度:80~130j/m2,闪灯时间0~2ms,脉冲1~2次。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ito前驱体液可以采用业界已知的任何合适方式制备,或者也可以从市购途径获取。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藉由前述方法制备的ito薄膜。

与空气退火后不进行闪灯烧结和不进行空气退火直接闪灯烧结的ito薄膜相比,本发明方法有效地提高了ito薄膜的电导,特别是使ito薄膜在低温下有高的电导,而且ito薄膜的形貌也非常好。另外,本发明的ito薄膜的制备方法无需真空、无需高温、简单易行,适用于低温下的应用。

以下结合若干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下各实施例中采用的in前驱体液、sn前驱体液可参照文献1制备。

文献1:"delayedignitionofautocatalyticcombustionprecursors:low-temperaturenanomaterialbinderapproachtoelectronicallyfunctionaloxidefilms."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2012,134(28):11583-11593.

具体的,所述in前驱体液、sn前驱体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in前驱体液:称取0.001mol的铟的硝酸盐(in(no3)3),溶于2.5ml的乙二醇甲醚(分析纯),室温搅拌至充分溶解,加入0.2ml的乙酰丙酮(分析纯)和114μl的14.5mol/l的浓氨水,室温搅拌12h,即得到自燃烧配方in的前驱体液;

sn前驱体液:称取0.001mol的氯化亚锡(sncl2)和0.001mol的硝酸铵(nh4no3),溶于2.5ml的乙二醇甲醚(分析纯),室温搅拌至充分溶解,加入0.2ml的乙酰丙酮(分析纯)和57μl的14.5mol/l的浓氨水,室温搅拌12h,即得到自燃烧配方sn的前驱体液。

但应当说明的是,前述的in前驱体液、sn前驱体液只是众多可相互替代的方案中较佳的一种,事实上本发明的方案中亦可采用其它业界知悉的合适类型的ito前驱体液。

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ito薄膜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in和sn前驱体液以物质的量比92.5:7.5混合,加溶剂乙二醇甲醚(分析纯)稀释为0.3mol/l,搅拌2个小时,得到ito的前驱体液;

步骤二:将ito前驱体液,在无碱玻璃上旋涂成膜,旋涂前,无碱玻璃基底先经过100w1min的o2等离子体处理;

步骤三:一遍旋涂完后,基底先在热板上烘干,热板设置的温度为300℃,时间20min;

步骤四:同前如此plasma—旋涂—烘干重复4次,得到ito薄膜,并在300℃下空气氛围退火2h。四探针方阻仪测试ito薄膜方阻为8860ω/□,椭偏仪测试厚度为179nm,故电导率为6.3s/cm。

步骤五:将退火后的薄膜经过的闪灯处理,闪灯处理设置参数为:能量密度:80~130j/m2,闪灯时间0~2ms,脉冲1~2次。四探针方阻仪测试ito薄膜方阻为1340ω/□,椭偏仪测试厚度为178nm,故电导率为41.6s/cm。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在300℃空气氛围退火,通过简单的旋涂工艺及后续附加的闪灯光烧结处理所得到的ito薄膜,比未经过此光烧结处理的薄膜的电阻小很多,而厚度几乎不变,故电导率得到提高。

实施例2: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ito薄膜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in和sn前驱体液以物质的量比92.5:7.5混合,加溶剂乙二醇甲醚(分析纯)稀释为0.3mol/l,搅拌2个小时,得到ito的前驱体液;

步骤二:将ito前驱体液,在无碱玻璃上旋涂成膜,旋涂前,无碱玻璃基底先经过100w1min的o2等离子体处理;

步骤三:一遍旋涂完后,基底先在热板上烘干,热板设置的温度为250℃,时间 20min;

步骤四:同前如此plasma—旋涂—烘干重复4次,得到ito薄膜,并在250℃下空气氛围退火2h。

四探针方阻仪测试ito薄膜方阻为34000ω/□,椭偏仪测试厚度为205nm,故电导率为1.4s/cm。

步骤五:将退火后的薄膜经过闪灯处理,闪灯处理设置参数为:能量密度:80~130j/m2,闪灯时间0~2ms,脉冲1~2次。

四探针方阻仪测试ito薄膜方阻为4100ω/□,椭偏仪测试厚度为203nm,故电导率为11.9s/cm。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在250℃空气氛围退火,通过简单的旋涂工艺及后续附加的闪灯光烧结处理所得到的ito薄膜,比没有经过此光烧结处理的薄膜的电阻小很多,而厚度几乎不变,故电导率得到提高。

实施例3: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ito薄膜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in和sn前驱体液以物质的量比92.5:7.5混合,加溶剂乙二醇甲醚(分析纯)稀释为0.3mol/l,搅拌2个小时,得到ito的前驱体液;

步骤二:将ito前驱体液,在无碱玻璃上旋涂成膜,旋涂前,无碱玻璃基底先经过100w1min的o2等离子体处理;

步骤三:一遍旋涂完后,基底先在热板上烘干,热板设置的温度为200℃,时间20min;

步骤四:同前如此plasma—旋涂—烘干重复4次,得到ito薄膜,并在200℃下空气氛围退火2h。

四探针方阻仪测试ito薄膜方阻,方阻值过大,超出方阻仪测试范围,椭偏仪测试厚度为201nm,故电导率值为na(无法测出)。

步骤五:将退火后的薄膜经过闪灯处理,闪灯处理设置参数为:能量密度:80~130j/m2,闪灯时间0~2ms,脉冲1~2次。

四探针方阻仪测试ito薄膜方阻为7500ω/□,椭偏仪测试厚度为203nm,故电导率为0.65s/cm。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在200℃空气氛围退火,通过简单的旋涂工艺及后续附加的闪灯光烧结处理所得到的ito薄膜,方阻仪可以测出值来,而没有经过闪灯光烧结处 理所得到的ito薄膜,方阻值过大无法测出。

实施例4: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ito薄膜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in和sn前驱体液以物质的量比92.5:7.5混合,加溶剂乙二醇甲醚(分析纯)稀释为0.3mol/l,搅拌2个小时,得到ito的前驱体液;

步骤二:将ito前驱体液,在无碱玻璃上旋涂成膜,旋涂前,无碱玻璃基底先经过100w1min的o2等离子体处理;

步骤三:一遍旋涂完后,基底先在热板上烘干,热板设置的温度为200℃,时间20min;

步骤四:同前如此plasma—旋涂—烘干重复4次,得到ito薄膜;

四探针方阻仪测试ito薄膜方阻,方阻值过大,超出方阻仪测试范围,椭偏仪测试厚度为245nm,故电导率值为na(无法测出)。

步骤四:将退火后的薄膜经过闪灯处理,闪灯处理设置参数为:能量密度:80~130j/m2,闪灯时间0~2ms,脉冲1~2次。

椭偏仪测试厚度为253nm,四探针方阻仪测试ito薄膜方阻,方阻值过大,超出方阻仪测试范围,故电导率值仍为na(无法测出)。

故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旋涂的ito薄膜不经过后续空气退火处理,直接进行闪灯烧结,闪灯前后所得到的ito薄膜,方阻值均过大无法测出。旋涂的ito没有经过后续退火处理,ito自燃烧前驱体反应不彻底,使得膜的致密性很差,表面孔洞及缺陷较多。即便经过闪灯瞬间高温处理,也无法完全活化ito前驱体,不能够改善薄膜质量,薄膜中也没有形成电子导电通道,无法导电。ito溶胶凝胶前驱体液涂成膜后如不经过后续退火处理,仅通过闪灯烧结处理,无法提高其电导。

更为直观的,在前述实施例1-实施例4中,经过闪灯强光烧结前后ito薄膜的电导率变化可参阅下表1。

表1:不同温度退火下的ito薄膜经过闪灯强光烧结前后电导率对比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