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生物活性的联芳香类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75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生物活性的联芳香类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联芳香类化合物。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肝脏损伤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可能半数以上世界人口曾受感染,每年发生五千万例新感染,每年一百万人死亡。约世界人口的5%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我国是世界上乙肝感染最严重的国家,属于高地方性流行区。2003年,我国报告乙型肝炎病例71万人,占当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总人数的28%,我国约有1.2亿人长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30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的肝病患者达28万例,约占世界的50%。乙型肝炎是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传染性强,难于控制。临床表现多样化,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乏力、头晕、失眠、肝区不适、肝肿大压痛等诸多症状。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25%的人最终将转化为慢性肝病,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少数病例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癌。可见,乙型肝炎是当前危害人们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和接触传播,其传染源是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携带者。由于HBsAg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HBsAg携带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HBeAg、HBV-DAN,此二项阳性者传染性强。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消除人体内的乙肝病毒,一旦发病只能对症治疗。我国每年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直接费用超过1000亿元。因此,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世界各国医药界的高度重视。乙肝的治疗在目前仍是世界性的医疗难题,尽管国内外早已开发出包括干6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乙肝治疗药物,但这些药物价格昂贵,而且不是百分之百有效。故开发更安全、有效、价廉物美且有良好抗乙肝病毒作用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芳香类化合物。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一种上述联芳香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联芳香类化合物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联芳香类化合物具有如下的结构通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式(l)<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式(2)<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式(3)式(1)或式(2)表示轴手性的联芳香类化合物,其中,Ri为C卜8的烷氧基、d8的垸基、苯基、萘基、N02、COOMe或者OR5;112或/和113为氢、C卜u)的烃基、d8的垸氧基、N02、COOMe或OR5;R2和R3还可以是—ocH20—(环二氧丙基)、或者-chk:h-ci^ch-;R4为氢、C卜u)的烃基、C卜8的垸氧基、苯基、N02、COOMe或OR5;115为H,C卜w的烃基、C卜K)的酰基、苯甲酰基、苄基或者Z取代的苯基;Z为氢或卤素。式(3)表示为消旋体即式(1)和式(2)的等比例混合物,此时R1、R2、R3、R4、RS定义如前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新型联芳香类化合物的典型结构式如下<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8</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9</formula>'CHO.CHOOMe(R)隱14OMerac-14本发明的联芳香类化合物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获得(1)在室温至80'C,底物浓度为0.04-2.0mol/L,在四(Cw6垸基)卤化铵,极性有机溶剂中和Zn存在下,手性单膦配体与二价或零价的镍配合物催化剂催化反应3~6小时获得如权利要求1描述的结构式1或2的手性产物,底物摩尔数、催化剂、四垸基卤化铵和Zn的摩尔数依次为1:0.01~0.1:0.1~1:1.5~4;所述的手性配体结构式如下(2)在室温至8(TC,底物浓度为0.04~2.0mol/L,在四(Cw6烷基)卤化铵,极性有机溶剂中和Zn存在下,非手性单膦配体与二价或零价的镍配合物催化剂催化反应3~6小时获得手性如权利要求1描述的结构式3的消旋产物,底物摩尔数、催化剂、四烷基卤化铵和Zn的摩尔数依次为1:0.01~0丄0.1~1:1.5~4;所述的非手性配体为三苯基膦或者三(Z取代的苯基)膦;Z为甲基或者甲氧基;所述的底物结构式如下步骤(1)和(2)中,R1、R2、R3和114定义如前所述;R6为氢、卤素、C卜8垸基、C卜5垸氧基或者苄氧基;W为C卜5垸基取代胺、苯基甲基胺、苯基10胺、吗啡啉、硫代吗啡啉、酚噻嗪、C卜5烷基取代的哌嗪、苯基取代的哌嗪、吡啶取代的哌嗪、嘧啶取代的哌嗪或者Z取代的苯基哌嗪;Z为氢,卤素,d~5垸氧基或联萘磷酸酯;X为卤素溴或者碘。本发明所涉及的联芳香类化合物通过对细胞模型——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HepG2细胞,即HepG22.2.15细胞分泌的HBVs抗原和e抗原的抑制试验测定其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生物活性。在该模型中,通过对H邻G22.2.15细胞用不同的化合物,不同的浓度进行一段时间的给药,测试其HBVs抗原和e抗原的抑制率情况来筛选得到不同化合物的活性。经过复旦大学药学院周珮教授等人的筛选发现,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联芳香类化合物中的大部分化合物对HBVs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的几个特定化合物表现出了比较好的活性,抑制率可以达到58.5%,和上市药物恩替卡韦抑制效果相当或略好,并且在多轮实验中均能表现出稳定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联芳香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的分子。具体实施方法通过下述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实施例l联芳香类化合物的制备本发明所涉及的联芳香类化合物可以按照以下的两个方法进行制备,其中方法一用于制备手性的新型联芳香类化合物,而方法二用于制备消旋的新型联芳香类化合物。方法一在室温至80'C,底物浓度为0.04-2.0mol/L,在0.1~1当量的四烷基卤化铵(如四正丁基碘化铵),极性有机溶剂中和Zn存在下,手性单膦配体与二价或零价的镍配合物催化剂催化下,底物摩尔数和催化剂摩尔数为10~100:1,反应3到6小时,通过柱层析纯化即以一定的产率和一定的光学纯度得到产物;反应通式如下11其中,产物的主要构型决定于手性配体的构型,配体上取代基团的不同会影响产物的光学纯度;推荐的手性配体结构如下R1、R2、R3和R"定义如前;W为氢、卤素、C卜8垸基、C卜5垸氧基或者苄氧基等;W为C卜5垸基取代胺、芳基取代的胺、吗啡啉、硫代吗啡啉、酚噻嗪、C卜5垸基取代的哌嗪、苯基取代的哌嗪、吡啶取代的哌嗪、嘧啶取代的哌嗪或者Z取代的芳基哌嗪;Z为氢,卤素,C卜5垸氧基或联萘磷酸酯。方法二在室温至90。C,底物浓度为0.04~2.0mol/L,在0.11当量的四垸基卤化铵,极性有机溶剂中和Zn存在下,非手性单膦配体与二价或零价的镍配合物催化剂催化下,底物摩尔数和催化剂摩尔数为10~100:1,反应3到8小时,通过柱层析纯化即以一定的产率得到消旋产物;反应通式如下R3R3其中,R1、R2、R3和R4定义如前。具体化合物实施例数据如下表(表1):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rac-7m.p.175-1760C(forrac);10!HNMR(300MHz,CDC13)S(ppm)9.67(s,2H,CHO),7.47(s,2H,Ph),3.96(s,6H,0CH3),3,51(s,6H,OCH3),2.40(s,6H,C0CH3).11!HNMR(300固aCDC13)S(ppm)9.59(s,CHO,2H),7.41(s,2H,Ph),4.21(q,/=7.0Hz,4HCH2),3.98(s,6H,OCH3),3.63(s,6H,OCH3),1.41/=7.0Hz,6H,CH3).(5)隱13[a]D2。-291(c1.30,CHC13)(for98%ee)NMR(300MHz^CDC13)S(ppm)3.71(s,6H),7.18-7.666H),9.64(s,2H);13CNMR(75CDC13)S(ppm)56.59,115.85,119.71,124.54,129.81,136.14,143.32,191.64.(及)國13[a]D2°+290(c1.30,CHC13)(for98%ee).实施例2生物实验试验材料和方法1、样品溶于DMSO制备成20mg/mL,然后用DMEM培养液稀释成不同的浓度。2、细胞模型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HepG2细胞,即HepG22.2.15细胞。3、药物毒性试验MTT法MTT(Aldrich)4、HBV抗原检测ELISA法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5、药物毒性试验96孔培养板每孔加入120pi(4xl05cells/mL)HepG2.2.2.15细胞,37°C,5%C02单层培养72小时,弃去上清液,加入按要求配制成5个浓度的药液,同时设细胞对照组。每3天更换样品液一次,共培养9天,弃去上清液,加入90pLofDMEMand10pLofthe5mg/mlMTT在培养箱内保持3hours.弃去上清液,加入100^ofDMSO,培养板在50rpm振荡5min,在490nm处读O.D,测定无毒浓度(TCDO)6、样品对HepG2.2.215细胞分泌的HBVs抗原和e抗原抑制试验96孔培养板每孔加入120pi(4xl05cells/mL)HepG2.2.215细胞,37°C,5%C02单层培养72小时,弃去上清液,加入按要求配制成5个浓度的药液,同时设细胞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每3天,更换样品液一次,共培养9天,分别取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HBsAg、HBeAg,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计算抗原抑制率(%)。具体的筛选得到的结果如下(表2):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4250-10.54.04325-004412.5-0045100+//46CS)-4C32H30O854250+//4725+//4812.5-8.76.649100-47.135.650rac-llC22H26O841850-17.317.65125-6.812.15212.5-3.26.553100+//54C22H26O841850-27.220.25525-14.87.85612.5-14,1057100-028.558rac-233050-019.55925-006012.5-0061100+//62(S)-2Ci8Hi80e33050-31.539.06325-20.822.36412.5-04.465100+//66rac-13C16H14O427050+//6725-38.253.76812,5-29.352.369100+//70(5)-13C16H14O427050+//7125-047.27212.5-07.3+:显示细胞毒性-:无明显细胞毒性/:未做。1权利要求1.一种联芳香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或或式(1)式(2)式(3)(1)或(2)表示轴手性的联芳香类化合物,其中,R1为C1~8的烷氧基、C1~8的烷基、苯基、萘基、NO2、COOMe或者OR5;R2或/和R3为氢、C1~10的烃基、C1~8的烷氧基、NO2、COOMe或OR5;R2和R3还可以是—OCH2O—(环二氧丙基)、或者-CH=CH-CH=CH-;R4为氢、C1~10的烃基、C1~8的烷氧基、苯基、NO2、COOMe或OR5;R5为H,C1~10的烃基、C1~10的酰基、苯甲酰基、苄基或者Z取代的苯基;Z为氢或卤素。(3)表示为消旋体即(1)和(2)的等比例混合物,此时R1、R2、R3、R4、R5定义如前所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芳香类化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化合物具有如下的结构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formula><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formula>3.—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手性联芳香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步骤(1)或步骤(2)获得(1)在室温至80。C,底物浓度为0.04~2.0mol/L,在四(Cw6烷基)卤化铵,极性有机溶剂中和Zn存在下,手性单膦配体与二价或零价的镍配合物催化剂催化反应3~6小时获得如权利要求1描述的结构式1或2的手性产物,底物摩尔数、催化剂、四垸基卤化铵和Zn的摩尔数依次为1:0.01~0丄0.1~1:1.5-4;所述的手性配体结构式如下(2)在室温至80。C,底物浓度为0.04~2.0mol/L,在四(Cw6烷基)卤化铵,极性有机溶剂中和Zn存在下,非手性单膦配体与二价或零价的镍配合物催化剂催化反应3~6小时获得手性如权利要求1描述的结构式3的消旋产物,底物摩尔数、催化剂、四烷基卤化铵和Zn的摩尔数依次为h0.01-0.1:0.1~1:1.5~4;所述的非手性配体为三苯基膦或者三(Z取代的苯基)膦;Z为甲基或者甲氧基;所述的底物结构式如下步骤(1)和(2)中,R1、R2、R3和R4定义如前所述;R6为氢、卤素、C卜8烷基、C卜5垸氧基或者苄氧基;R〒为C卜5烷基取代胺、苯基甲基胺、苯基胺、吗啡啉、硫代吗啡啉、酚噻嗪、d5垸基取代的哌嗪、苯基取代的哌嗪、吡啶取代的哌嗪、嘧啶取代的哌嗪或者Z取代的苯基哌嗪;Z为氢、卤素、C卜s烷氧基或联萘磷酸酯;X为卤素溴或者碘。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手性联芳香类化合物用于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芳香类化合物,具有如右的结构式,通过对细胞模型——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HepG<sub>2</sub>细胞(即HepG<sub>2</sub>2.2.15细胞)分泌的HBVs抗原和e抗原的抑制试验,对其进行了筛选,发现大部分的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的几个特定化合物表现出了比较好的活性,抑制率最高可达58.5%,并且在多轮实验中均能表现出稳定的治疗作用。基于此,本发明的3-取代苯酞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抗乙肝病毒生物活性的分子,可用于制备药物。文档编号C07D317/64GK101531579SQ20091004951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申请日期2009年4月17日优先权日2009年4月17日发明者史训龙,珮周,徐明华,林国强,骞赵,陈雯雯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