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丙型肝炎病毒侵入的多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752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侵入的多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丙型肝炎病毒侵入的多肽。
背景技术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Of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经 急性期感染后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转归为慢性感染(Chronic hepatitis C)、肝硬化 (Cirrhosis)禾口月干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Kiyosawa K, Sodeyama T, Tanaka E, Gibo Y, Yoshizawa K, Nakano Y, Furuta S, Akahane Y, Nishioka K, Purcell RH, et al.Interrelationship of blood transfusion, non_A, non-B hepatitis and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alysis by detection of antibody to hepatitis Cvirus. Hepatology. 1990 Oct; 12 (4 Pt 1) :671_5.)。HCV 感染的慢性化率非常高,为 50% 85%,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相关医疗成本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 和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调查,全球HCV感染者达1. 7亿,感染率为 3. 1% (Lauer GM, Walker BD.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N EnglJ Med. 2001 Jul 5 ; 345(1) :41-52.)。我国的HCV感染者和发病者总数均居世界首位,属于丙肝高发区之一。 我国一般人群的HCV感染率为3. 2%,感染者约为4200万左右,且近年来一直呈快速上升 趋势(中华医学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更为严峻的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预防 HCV感染的疫苗,无法阻断新发的丙肝感染。而且目前也没有直接针对HCV病毒靶点的药 物。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利巴韦林(Ribavirin)的联合治疗作为目前唯一治疗手 段对于我国和全球流行性毒株(lb和la基因型)的有效率不高(约50% ),治疗周期长, 费用昂贵并且有强烈的副作用。因此,研究开发新型抗HCV药物和治疗方案将对丙型肝炎 的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HCV具有独特的基因组结构及生活周期。HC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单股 正链RNA病毒,该科的主要人类病原体还包括Yellow fever virus、Dengue virus、West Nile virus等。HCV基因组长约9. 6kb,包含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约3000个 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开放阅读框两侧为非翻译区(Untranslatedregions,UTRs) (Choo QL, Kuo G, ffeiner AJ, Overby LR, Bradley Dff, Houghton M. Isolation of a cDNA clone derived from a blood-borne non-A, non-B viralhepatitis genome. Science. 1989 Apr 21 ;244 (4902) :359_62. )。HCV前体蛋白经由宿主和病毒编码的蛋白酶的联合作用下,加工 成熟为四个结构蛋白:Core, El,E2和p7,以及六个非结构蛋白:NS2, NS3, NS4A, NS4B, NS5A 和NS5B。其中E1和E2为囊膜糖蛋白。HCV的重要遗传特征之一是其基因组的高度变异性, 其中E1和E2区域变异程度最高,而3’和5’ -UTR相对较为保守。这一特性为设计和开发 HCV疫苗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困难。目前HCV可分为6个主要基因型及近百种不同亚型,按照 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lb、 2a、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与许多其他RNA病 毒类似,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ies)。HCV完整生活周期通常分为病毒吸附与侵入宿主细胞;前 体蛋白的翻译、加工与成熟;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组装等环节。HCV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个环节为利用细胞膜表面受体完成病毒颗粒的侵入过 程。近两年来,关于发现和鉴定HCV受体的工作异常活跃,且成果丰硕。目前已经发现的特 异性 HCV 受体主要包括:CD81,SR-BI,Claudin-l (CLDN1)和 Occludin (0CLN)。CD81 分子属 于四次跨膜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其胞外区与HCV囊膜蛋白E2相互作用,完成介导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Pileri P,Uematsu Y,Campagnoli S,Galli G,Falugi F,Petracca R, ffeiner AJ, Houghton M,Rosa D,Grandi G, Abrignani S.Binding of hepatitis C virus to CD81. Science. 1998 Oct 30 ;282 (5390) :938_41.)。El 与 E2 结合为异源二聚体后具 有增强 E2 与 CD81 结合的能力。SR-BI (Scavengerrec印tor class B type I)为由 509 个 氨基酸组成的二次跨膜蛋白,具有一个大的胞外区,其胞外区含9个糖基化位点。SR-BI主 要与 HCV 的 E2 结合(Scarselli, E. , Ansuini, H. , Cerino, R. , Roccasecca, R. M. , Acali, S. , Filocamo, G. , Traboni, C. , Nicosia, A. ,Cortese,R.and Vitelli, A. (2002)The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class B type I is a novel candidate receptor for the hepatitis C virus. EMB0J. 21,5017-5025.)。此外有证据表明SR_BI也可作为乙酰化和氧化的低密度 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s)的受体,而HDLs等脂蛋白可通过SR-BI促进HCV的 感染。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四次跨膜蛋白CLDm作为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的 组分之一,2007年被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Rice博士及其同事报道可以作为HCV的新的辅助
(Evans MJ, von Hahn T, Tscherne DM, Syder AJ, Panis M,WolkB, Hatziioannou T, McKeating JA, Bieniasz PD, Rice CM. Claudin—1 is a hepatitisC virus co-receptor required for a late step in entry. Nature. 2007 Aprl2 ;446 (7137) :801_5.)。尽管过 表达CUM1可以使得HCV进入非敏感细胞系293T,但仍有一系列相关问题等待回答HCV的 囊膜蛋白是否可以与CUM1相互作用?为什么一些非敏感细胞(如HeLa)在过表达CLDW 后HCV仍然无法进入?另外,关于CUM1介导HCV进入的分子机理人们也知之甚少。目前, 针对HCV侵入的抑制剂主要集中于抗HCV囊膜蛋白和先前发现的受体CD81和SR-BI的中 和抗体。鉴于HCV新受体CLDm、0CLN以及细胞Tight junction结构在HCV进入宿主细胞 过程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为了延续对HCV受体的一些创新性研究,迫切需要得到 针对HCV新受体的较短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类病毒侵入抑制剂。这一类多肽类抑制剂应具有 易合成、靶点明确、副作用小、对多种基因型病毒有效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抑制丙型肝炎病毒侵入的多肽。本发明提供的抑制丙型肝炎病毒侵入的多肽,为如下十种多肽中的任意一种多肽i 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nh2-managlqllgfilaflgw-cooh ;多肽ii 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nh2-llgfilaflgwigaivst-cooh ;多肽iii 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nh2-filaflgwigaivstalp-cooh ;多肽iv 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nh2-aflgwigaivstalpqwr-cooh ;多肽v 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nh2-gwigaivstalpqwriys-cooh ;
多肽vi 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所示;nh2-gaivstalpqwriysyag-cooh ;多肽vii 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7所示;nh2-managlqllgfilafl-cooh ;多肽viii: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8所示;
nh2-managlqllgfilaflgwig-cooh ;多肽ix 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9所示;nh2-managlqllgfilaflgwigai-cooh 多肽x 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10所示;nh2-managlqllgfilaflgwigaivs-co oh。本发明还保护所述多肽的衍生物,为如下⑴或(2)、(1)将所述多肽进行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插入和/或替换和/或缺失,得到的衍生 物;(2)将所述多肽或(1)所述衍生物与载体联接,得到的衍生物。将所述多肽中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用构象为D-型的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 稀有氨基酸或人工修饰的氨基酸替换,可以增加生物利用度及提高抗病毒活性。所述载体 包括但不局限于多肽串联体、蛋白质、聚乙二醇和脂类物质等。所述多肽或所述多肽的衍生 物,可直接或与其它分子偶联用于制备抑制多种包膜病毒感染的药物,或作为先导肽开发 为新型抗病毒药物。所述多肽或所述衍生物在制备丙型肝炎病毒侵入抑制剂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还保护一种丙型肝炎病毒侵入抑制剂,它的活性成分为所述多肽或所述衍 生物。所述丙型肝炎病毒可为H77基因型(la)的丙型肝炎病毒、Conl基因型(lb)的丙 型肝炎病毒或JFH1基因型(2a)的丙型肝炎病毒。所述H77基因型(la)的丙型肝炎病毒 具体可为基因组DNA中具有序列表的序列11所示DNA的丙型肝炎病毒;所述Conl基因型 (lb)丙型肝炎病毒具体可为基因组DNA中具有序列表的序列12所示DNA的丙型肝炎病毒; 所述JFH1基因型(2a)的丙型肝炎病毒具体可为基因组DNA中具有序列表的序列13所示 DNA的丙型肝炎病毒。所述多肽或所述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丙型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治疗或预防丙型肝炎的药物,它的活性成分为所述多肽或所述 衍生物。本发明多肽可以直接单独用于hcv感染的治疗,也可以与已知的一种或多种抗 hcv药物联合使用,这些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本发明以hcv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受体为靶点设计了抑制性多肽文库,筛选获得 了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的候选抑制多肽。对候选多肽序列与结构进行重头设计和优化 后,得到一系列具有抗hcv活性的多肽。这些多肽既能抑制hcv假病毒又能抑制感染性hcv 病毒,其主要作用靶点为阻断病毒与其受体的结合而抑制病毒的早期进入。本发明所提供的多肽在有机相或接触到脂质双分子层等膜结构时,具有典型的a 螺旋结构。
5
本发明所提供的多肽具有下述优点(1)制备方便由16-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较短,既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 法制备,也便于通过重组表达的方式制备。(2)多肽序列和作用位点与现有HCV侵入抑制剂不同本发明所提供的多肽作用 靶点明确,为特异性地抑制HCV病毒囊膜与宿主受体CLDrn的相互作用。(3)不易产生耐药性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多肽序列来源于人类蛋白CUM1,而非来 源于HCV病毒囊膜蛋白,因此其对多种基因型(亚型)的HCV具有抑制作用。


图1为各种受体来源的多肽文库对HCV假病毒侵入效率的影响。图2为多肽1的圆二色谱图。图3为多肽1对H77基因型(la)的HCVpp假病毒的侵入抑制能力。图4为多肽1对Conl基因型(lb)的HCVpp假病毒的侵入抑制能力。图5为多肽1对JH11基因型(2a)的HCVpp假病毒的侵入抑制能力。图6为多肽1处理Huh7细胞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CV受体Claudin-1的亚细胞 定位;结果表明多肽1处理并不影响细胞表面受体Claudin-1的表达水平及其定位。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 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 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 均值。293T细胞购自美国典藏细胞库ATCC,目录号CRL_11268。Huh7细胞(肝癌细胞 系)购自美国Apath公司。质粒PNL4.3-LUC-R-E—购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艾滋病研究与 参比试剂计划(NIH AIDS Research and Reference Reagent Program)。HepG2:购自美国 典藏细胞库ATCC。胎牛血清及DMEM培养基购自Invitrogen公司,转染试剂购自Giantagen 公司。一次性细胞培养板以及移液管等耗材购自Corning公司。实施例1、抗病毒多肽的设计抗病毒多肽的设计原理如下。HCV感染宿主的首要环节是病毒的E1和E2囊膜蛋白依次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 SR-BI、⑶81、CLDm和0CLN相互作用,通过细胞内吞与膜融合作用完成病毒感染的第一步。 理论上,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定区域具有结合HCV囊膜蛋白的能力,通过多肽文库筛选的方 法,可以得到相应的竞争性多肽。鉴于以上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以HCV受体SR-BI、⑶81、CUM1和0CLN的氨基酸序 列为基础设计多肽文库,每条多肽长18个氨基酸,相邻的两条多肽具有5个氨基酸的重复 区域(overlap)。多肽文库共包含113条多肽。以假病毒(HCVpp)和Huh7肝癌细胞系为筛选模型, 对113条多肽(初筛浓度为50PM)进行抗病毒筛选,获得2条抗病毒活性>90%的多肽 (多肽1和多肽2),分别位于受体CUM1的N端(见图1)。图1为多肽文库筛选示意图;图中的受体1-4分别代表HCV受体CD81、SR-BI、CLDN1和0CLN ;其中58号和59号两个多 肽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多肽1 (CL58) :MANAGLQLLGFILAFLGW ;多肽4(CL58.4) :AFLGffIGAIVSTALPQffR0其中,多肽1在50 ii M的处理浓度下的抑制效率> 99%,而多肽4的抑制效果较 CL58稍差,在50 iiM的终浓度下的抑制效率> 90%。根据以上两条多肽的序列,对多肽1和多肽4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重头设计和优化, 得到10条多肽,见表1。表110条多肽的氨基酸序列 以后各个实施例中的多肽1、多肽2、多肽3、多肽4、多肽5、多肽6、多肽7、多肽8、 多肽9和多肽10均指的是表1中的各条多肽。实施例2、多肽的合成及其化学性质测定一、多肽1和对照多肽的合成1、多肽1的合成由美国Genscript公司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多肽1。用DMS0溶解多肽1,配制成10mM 的储备液,_20°C冷冻保存。2、对照多肽的合成对照多肽(NH2-多肽-C00H):SWLRDIWDWICEVLSDH(。对照多肽同样为来源于CUM1的序列,在原始多肽文库中的序号为60号,位置紧邻58号和59号多肽,在58号和59号多肽的C端;经过筛选,对照多肽对HCV的侵入不具 有任何影响。由美国Genscript公司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对照多肽。用DMS0溶解对照多肽,配制 成10mM的储备液,-20°C冷冻保存。二、多肽1的物理化学性质(圆二色谱分析)1、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多肽1的螺旋度或螺旋含量,确定多肽1可能的二级结构。2、实验仪器、试剂及方法利用Jasco J-720 圆二色谱(CD)仪(Jasco,Easton, MD),在 25 °C温和条件下 (50mMKH2P04/K2HP04/100mM KC1,pH7),和含有 50% a -螺旋诱导试剂 2,2,2-三氟乙醇 (TFE)的条件下(50mM KH2P04/K2HP04/100mM KC1,pH7 缓冲液/50% TFE),分别测定多肽 1 的平均残基摩尔椭圆度系数。将500 u M的多肽存储母液经过10倍稀释以后加入到0. 02cm 石英测试管中,通过190到250nm的扫描得到产物多肽的椭圆度系数。在222nm波长下测 定得到的多肽摩尔椭圆度系数被用于评估多肽的a“螺旋性。3、实验结果典型的a -螺旋在⑶图上显示为208nm和222nm处有双负峰。从图2中可以看 出,多肽1在含50% TFE条件下,在208nm和222nm处出现双负峰。表明多肽1在疏水相中 (例如含有膜的结构)具有螺旋构象,而在水溶液中(Buffer)则为无序构象。用实施例2制备的多肽进行后续实施例的检测。实施例3、多肽1对病毒侵入的抑制能力一、各种基因型的HCVpp假病毒的制备1、H77基因型(la)的HCVpp假病毒的制备(1)重组质粒的制备根据HCVdb数据库(http://www. hcvdb. org)中的序列,由Genscript公司合成序 列表的序列11所示的H77基因。通过Hindlll和EcoRI酶切识别位点,将序列11所示的 H77基因插入载体质粒pcDNA3(Invitrogen),得到重组质粒pcDNA3_H77 (H77基因克隆于 CMV启动子下游)。(2)H77基因型的HCVpp假病毒的制备293T细胞于转染前一天接种于10cm细胞培养皿中,转染时细胞密 度为50 %。 以pNL4. 3-Luc-RT"质粒和pcDNA3_H77共转染293T细胞,其中 pNL4. 3-Luc-RI pcDNA3_H77 转染试剂的量为 15 ii g 15u g 60u L0 转染后 48 小 时收取病毒上清(HCVpp),以0. 45 y M滤器过滤分装,保存于-80°C。2、Conl基因型(lb)的HCVpp假病毒的制备(1)重组质粒的制备根据HCVdb数据库(http //www. hcvdb. org)中的序列,由Genscript公司合成序 列表的序列12所示的Conl基因。通过Hindlll和EcoRI酶切识别位点,将序列12所示的 Conl基因插入载体质粒pcDNA3,得到重组质粒pcDNA3_Conl (Conl基因克隆于CMV启动子 下游)。(2) Conl基因型的HCVpp假病毒的制备
同步骤1的(2)。3、JFH1基因型(2a)的HCVpp假病毒的制备(1)重组质粒的制备根据HCVdb数据库(http://www. hcvdb. org)中的序列,由Genscript公司合成序 列表的序列13所示的JFH1基因。通过Hindlll和EcoRI酶切识别位点,将序列13所示的 JFH1基因插入载体质粒pcDNA3,得到重组质粒pcDNA3-JFHl (JFH1基因克隆于CMV启动子 下游)。。(2) JFH1基因型的HCVpp假病毒的制备同步骤1的(2)。将pcDNA3-H77、pcDNA3_Conl 和 pcDNA3_JFHl 统称为 HCV 囊膜蛋白表达质粒 pcDNA3-ElE2。二、多肽1对病毒的抑制能力1、HCV假病毒侵入实验①假病毒包装293T细胞于转染前一天接种于10cm细胞培养皿中,转染时细胞密度为 50 %。以 pNL4. 3-Luc-RT"质粒和 pcDNA3_ElE2 质粒(pcDNA3_H77、pcDNA3_Conl 或 pcDNA3-JFHl)共转染 293T 细胞,其中 pNL4. 3-Luc-ITE- pcDNA3_ElE2 转染试剂的量为 15ug 15ug 60iiL。转染后48小时收取病毒上清(HCVpp),以0.45 iiM滤器过滤分 装,保存于-80°C。②假病毒侵入实验将Huh7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至90%汇合密度;取100 u L步骤①得到的病 毒上清与各个浓度(0、5、10、15、20i!M)的多肽1混合,然后加入Huh7细胞进行感染,48小 时后裂解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检测试剂购自Promega公司,仪器为Turner BioSystems 公司的 Modulus Microplate Luminometer)。结果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多肽1(CL58)对于在我国的HCV主要流行株la、lb 和2a亚型的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施例4、抗病毒多肽的半数有效量1、H77基因型的HCVpp假病毒的制备同实施例3的步骤一的1。2、半数有效量测定取100 y L步骤1制备的病毒上清分别与各个多肽混合均勻(每种多肽分别设置 若干浓度;多肽终浓度分别为 20iiM、10iiM、5iiM、2. 5iiM、l. 25iiM、0. 625iiM、0. 3125uM 和0 y M),将混合物加入肝癌细胞系Huh7中感染3小时,更换新鲜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培养基(Invitrogen公司购买)继续培养48小时,利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购自Promega 公司)进行病毒感染效率的测定。结果见表2。表210条多肽的IC50值 实施例5、多肽1对肝癌细胞系Huh7以及H印G2、293T细胞等的细胞毒性利用MTT检测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分别分析多肽1对各种细胞(肝癌细 胞系Huh7、HepG2和293T)的细胞毒性等细胞的细胞毒性分析。对每种细胞的分析方法如 下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至细胞密度达到50%, 取不同终浓度的多肽1(211] 、411]\1、811]\1、1611]\1、3211]\1、6411]\1和 128 yM)处理上述细胞 48 小时,按照Promega公司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细胞毒性。结果多肽1对于肝癌细胞系Huh7、IfepG2和293T等细胞的毒性(半数致死剂量) 均大于100 PM。实施例6、多肽1的抗病毒机理研究由于多肽1的序列来源于HCV的受体CUM1,为深入研究多肽1抑制HCV侵入的 机制,探讨多肽1的抗病毒活性是否由于改变了受体CLDm的亚细胞定位而造成的,分别用 20 uM的多肽1和相同体积的溶剂DMS0作为对照处理Huh7细胞24小时后,利用免疫荧光 染色的方法分析CUM1的细胞定位情况。细胞接种于含玻片的96孔板中,进行相应处理。处理结束后,以PBS洗涤细胞3 次,采用2%的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后,以Triton-XlOO处理通透细胞3次,每次10分钟。分 别以抗Claudin-1的抗体和FITC荧光标记二抗进行细胞染色,细胞核以DAPI标记。通过 Leica TCS SP5采集图像。结果如图6所示,多肽1处理Huh7肝癌细胞不改变HCV受体CUM1的表达量及亚 细胞定位。其中DMS0处理作为阴性对照。两种处理后CUM1蛋白仍然定位于细胞紧密连 接处(Tight Junction) 0这一结果说明多肽1的作用靶点并不在宿主,因此其细胞毒性可 能极低。
权利要求
如下十种多肽中的任意一种多肽I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多肽II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多肽III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多肽IV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多肽V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5所示;多肽VI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6所示;多肽VII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7所示;多肽VIII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8所示;多肽IX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9所示;多肽X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的序列10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的衍生物,为如下⑴或(2)(1)将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进行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插入和/或替换和/或缺失,得到 的衍生物; (2)将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或(1)所述衍生物与载体联接,得到的衍生物。
3.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或权利要求2所述衍生物在制备丙型肝炎病毒侵入抑制剂中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丙型肝炎病毒为H77基因型的丙型肝 炎病毒、Conl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或JFHl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H77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为基因组 DNA中具有序列表的序列11所示DNA的丙型肝炎病毒;所述Conl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 为基因组DNA中具有序列表的序列12所示DNA的丙型肝炎病毒;所述JFHl基因型的丙型 肝炎病毒为基因组DNA中具有序列表的序列13所示DNA的丙型肝炎病毒。
6.一种丙型肝炎病毒侵入抑制剂,它的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或权利要求2 所述衍生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型肝炎病毒为H77基因型的丙型 肝炎病毒、Conl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或JFHl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H77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毒为基因 组DNA中具有序列表的序列11所示DNA的丙型肝炎病毒;所述Conl基因型的丙型肝炎病 毒为基因组DNA中具有序列表的序列12所示DNA的丙型肝炎病毒;所述JFHl基因型的丙 型肝炎病毒为基因组DNA中具有序列表的序列13所示DNA的丙型肝炎病毒。
9.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或权利要求2所述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丙型肝炎的药物中 的应用。
10.一种治疗或预防丙型肝炎的药物,它的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或权利要 求2所述衍生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丙型肝炎病毒侵入的多肽。本发明提供如下十种多肽多肽I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多肽II如序列2所示;多肽III如序列3所示;多肽IV如序列4所示;多肽V如序列5所示;多肽VI如序列6所示;多肽VII如序列7所示;多肽VIII如序列8所示;多肽IX如序列9所示;多肽X如序列10所示。本发明的多肽有下述优点由16-2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较短,既可通过化学合成,也便于通过重组表达制备;多肽序列和作用位点与现有HCV侵入抑制剂不同,靶点明确,特异性抑制HCV病毒囊膜与宿主受体CLDN1的相互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多肽序列来源于人类蛋白CLDN1,非HCV病毒囊膜蛋白,对多种基因型的HCV具有抑制作用。
文档编号C07K7/08GK101851274SQ20101013636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9日
发明者杨威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