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肽菌素及其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518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肽菌素及其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多肽菌素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由病原菌及害虫导致的植物病害是造成农业损失的主要原因之 一。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对这类病害进行防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 而很多化学农药都具有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等特性,随着这些农药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 日趋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及牲畜的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此外,随着耐药病菌 及害虫的不断出现,化学农药的防治效率逐渐下降,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促使 人们寻找一种能够替代化学农药的新的防治策略。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某些有益的活体生物或其次级代谢产物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 治的方法。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菌作用、竞争作用、寄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等。生物防 治因其具有对人畜安全,环境污染少,易降解,防治对象针对性强等特点,逐渐得到了人们 的青睐,不断寻找并开发这些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也成了研究的热 点。微生物制剂是指来源于微生物的生防试剂,包括微生物活体菌剂和代谢产物制剂两种。 目前,已有多种细菌和真菌制剂在美国环保署(EPA)中注册,并被开发为商业生防试剂,如 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i^ptomyces)的一些 细菌,及念珠菌属(Candida)、盾壳霉属(Coniothyrium)、白粉寄生菌属(Ampelomyces)、木 霉属(Trichoderma)的一些真菌。另外,多种代谢产物制剂已在我国广泛的应用于植物病 虫害的防治,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网霉素A、灭粉霉素等。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是Ash等于1993年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 结果,将其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独立出来而创建的。类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 植物根系中,是潜在的生防微生物。据报道,Paenibacillus polymyxa E681、Paenibacillus elgii SD17,Paenibacilluslentimobus B1146等类芽孢杆菌,对多种真菌性植物病害具有 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类芽孢杆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仅该属的模式种多粘类 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就能产生包括多粘菌素(polymyxins)、乔利肽菌素 (Jolip印tin)、谷缬菌素(Gatavalin)、杀镰孢菌素 A-D(Fusaricidins)、Saltavalin 以及 LI-F抗生素(含12种不同组分)等在内的几十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多粘菌素B和E早 在几十年前就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类芽孢杆菌及其 代谢产物被人们发现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具有生物防治和医疗应用潜在价值的多肽菌素 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肽菌素,结构如式(I)所示
权利要求
一种多肽菌素,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L Dab为L型2,4 二氨基丁酸,L Val为L型缬氨酸,D Val为D型缬氨酸,D Phe为D型苯丙氨酸,L Leu为L型亮氨酸,L Ser为L型丝氨酸。FDA0000025465760000011.ti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菌素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 elgii)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于28 32°C下培养24 36h,发酵液离心取 上清液,上清液经分离纯化得到所述多肽菌素;所述发酵培养基终浓度组成如下蛋白胨 5 20g/L,蔗糖1 5g/L,可溶性淀粉1 5g/L,氯化钠2 8g/L,溶剂为水,pH7. 0 7. 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纯化方法如下上清液用正丁醇等 体积萃取两次,合并萃取液、浓缩蒸干得到萃取物;用水悬浮萃取物,过MCI GEL CHP20P树 脂柱,收集活性成分,浓缩蒸干得到粗品;粗品用甲醇溶解,离心过滤去除沉淀,然后进行高 效液相色谱层析,收集活性组分,浓缩蒸干即可得到所述多肽菌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终浓度组成如下蛋白胨 10g/L,蔗糖3g/L,可溶性淀粉3g/L,氯化钠5g/L,溶剂为水,pH7. 0 7. 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菌素在制备抗菌制剂中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菌素用于制备抗真菌生物农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生物防治和医疗应用潜在价值的多肽菌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多肽菌素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提供了一种毒性低于多粘菌素B、具有生物防治和医疗应用价值的多肽菌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体外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所有测试过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盘栽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多种真菌性植物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特别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
文档编号C07K1/20GK101962401SQ20101026837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日
发明者吴雪昌, 李欧, 杜加秋, 林建秋, 沈小波, 白骅, 钱朝东 申请人:浙江大学;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