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甘西鼠尾草酮a,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381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甘西鼠尾草酮a,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甘西鼠尾草酮A,其制备方法,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在治疗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尤其是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白血病、肺癌、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鼠尾草属(Salvia L.)是唇形科(Labeatae)最大的一个属,全世界约1000种。 东亚地区为世界三个多样化中心之一,约有90余种鼠尾草属植物,其中我国有84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本属植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用和观赏植物类群;其属名来源于古拉丁名 “Mlvare”,其意为——“治疗、安全”。据统计,在我国各地应用于民间传统中草药的鼠尾草属植物约有30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甘西鼠尾草、丹参、云南鼠尾草和红根草等;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另外一串红,蓝花鼠尾草等因花色艳丽,花期较长而被作为常见的观赏花卉广泛栽培。正是由于该属植物中有许多种均具有长期的民间药用基础,各国先后对该属植物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药学研究方面。先后从不同的鼠尾草属植物中发掘出了撒尔维辛,丹参酮IIA,丹参素以及丹酚酸B等活性成分。其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水溶性的丹酚酸类化合物以及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其中二萜类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十分丰富且多变,且多有全新骨架类型的化合物报道。一直是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据统计,目前由该属植物中分离的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已经多达600多个。然而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未见有化合物甘西鼠尾草酮A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从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Cm萜类化合物与icetexane类二萜化合物的二聚体甘西鼠尾草酮A, 其制备方法,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由下面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下述结构式(I)所示的甘西鼠尾草酮A或其药用盐,
权利要求
1.下述结构式(I)所示的甘西鼠尾草酮A或其药用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盐,是指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有机酸如酒石酸或柠檬酸或甲酸或乙二酸,或是与无机酸如盐酸或硫酸或磷酸形成的盐。
3.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适宜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制剂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口服给药的制剂形式为片剂、缓释片、控释片、锭剂、硬或软胶囊、滴丸、微丸、水性或油混悬剂、乳剂、可分散的散剂或颗粒剂、口服溶液、糖浆剂或酏剂,所述的注射给药的制剂形式为灭菌的水性或油性溶液、无菌粉末、月旨质体、乳剂、微乳剂、纳米乳剂或微囊。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用100%丙酮或乙醇或甲醇溶剂, 冷浸或热回流浸提甘西鼠尾草根茎粗粉得总浸膏,总浸膏经各种正反相柱层析及制备和半制备HPLC分离后得式(I)化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取干燥甘西鼠尾草根茎,粉碎后用100 %丙酮,每次30升在室温下冷浸三次,每次3天,提取液浓缩后上大孔树脂,分别以50%及90%的甲醇-水冲柱,90%甲醇-水部以丙酮溶解,硅胶拌样上硅胶柱,以 Petroleumether-EtOAc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TLC进行检测,合并相同馏份,得到六个部分,其中第五部分经Rp-18反相柱层析MeOH H2O划分为三个组分,组分3以Petroleum ether-EtOAc过硅胶柱之后再经kphadex LH-20柱得到式(I)化合物甘西鼠尾草酮A。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白血病、肺癌、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由结构式(I)所示的甘西鼠尾草酮A(Przewalsikone)或其药用盐,以其为有效成分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特别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白血病、肺癌、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甘西鼠尾草酮为化学结构新颖的萜类二聚体,具有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化学结构新颖,活性强,作为抗肿瘤药物有较多优势。
文档编号C07J73/00GK102532250SQ2011104317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李艳, 杨立新, 许刚, 赵勤实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