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它涉及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3,5,7,9,11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4,6,8,10,12所示。本发明的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作为一种通用的结构可用于制造各种以抗癌细胞免疫治疗为目的的嵌合体抗原受体。Ncar可显著提高转染后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量,增强转染后T细胞的细胞毒性,因而极大地提高了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
【专利说明】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具体涉及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背景技术】[0002]嵌合体抗原受体(CAR)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一种重组的细胞膜受体。嵌合体抗原受体基因可以修饰杀伤性T细胞,在T细胞表面表达该受体,使T细胞能够特异识别癌细胞并发挥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0003]CAR的结构包括三部分,即细胞外区,跨细胞膜区和细胞内区。其中胞外区即抗体区,由单链抗体可变区构成;跨细胞膜结构区由白细胞分化抗原簇(CD:cluster ofdifferentiation)分子的跨膜区构成;细胞内区由⑶分子的细胞内结构区构成。[0004]CAR的作用机制:嵌合体抗原受体基因转染杀伤性T细胞后,在T细胞表面表达该受体,该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癌细胞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并与该抗原结合,介导其携带的T细胞直接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0005]现有的CAR的胞内结构主要为⑶3构成,也可由⑶3-⑶28构成。[0006]有此结构的CAR在转染T细胞后介导的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细胞毒性方面的效率不高,直接影响了转染后T细胞的抗癌活性,因此新型的胞内结构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发热点。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0008]本发明的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0009]本发明的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0:4所示。[0010]本发明的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0011]本发明的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0012]本发明的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0013]本发明的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0:12所示。[0014]本发明的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此简称为:“CIN”;CIN作为一种通用的结构可用于制造各种以抗癌细胞免疫治疗为目的的嵌合体抗原受体。包含CIN的CAR (嵌合体抗原受体)在此简称为:“Ncar” ;Ncar可显著提高转染后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量,增强转染后T细胞的细胞毒性,因而极大地提高了 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与现有嵌合体抗原受体相比较:(I) Ncar可以提高转染后T细胞的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以T细胞干扰素(IFN- Y )分泌量的变化为例,Ncar与只包含⑶3结构的CAR相比较可提高640%,与包含⑶28-⑶3结构的CAR相比较可提高213%。(2) Ncar可以提高转染后T细胞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毒性是通过51铬释放试验来测定的。Ncar与只包含⑶3结构的CAR相比较可提高310%,与包含⑶28-⑶3结构的CAR相比较可提高186%。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中Ncar提高转染后T细胞的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的柱状图;
[0016]图2为本发明中Ncar提高转染后T细胞的细胞毒性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0018]【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所不,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氣基酸序列如SEQ ID N0:2所不。
[0019]本实施方式中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由CD3分子、CD28分子和CD137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氨基酸序列以⑶28-⑶137-⑶3的顺序组合而成;
[0020]其中,⑶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13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14 所示;
[0021]⑶28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15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16 所示;
[0022]⑶137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17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8 所示。
[0023]【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3所不,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氣基酸序列如SEQ ID N0:4所不。
[0024]本实施方式中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由CD3分子、CD28分子和CD137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氨基酸序列以⑶28-⑶3-⑶137的顺序组合而成。
[0025]【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5所不,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氣基酸序列如SEQ ID N0:6所不。
[0026]本实施方式中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由CD3分子、CD28分子和CD137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氨基酸序列以CD137-CD3-CD28的顺序组合而成。
[0027]【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7所不,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氣基酸序列如SEQ ID N0:8所不。
[0028]本实施方式中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由CD3分子、CD28分子和CD137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氨基酸序列以⑶137-⑶28-⑶3的顺序组合而成。
[0029]【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9所不,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氣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10所不。
[0030]本实施方式中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由CD3分子、CD28分子和CD137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氨基酸序列以CD3-CD137-CD28的顺序组合而成。
[0031]【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 11所不,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氣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12所不。
[0032]本实施方式中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由CD3分子、CD28分子和CD137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氨基酸序列以⑶3-⑶28-⑶137的顺序组合而成。
[0033]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通过PCR反应获得,
[0034]1、PCR反应体系如下: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15 μ L的反应体系,由下列成分组
成:
[0035]
【权利要求】
1.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其特征在于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其特征在于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3.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其特征在于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4.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其特征在于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5.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其特征在于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IO所示。
6.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其特征在于嵌合体抗原受体胞内段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
【文档编号】C07K19/00GK103589742SQ201310549122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申峰 申请人: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