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48794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酚类物质的合成方法,具体是一种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步骤为:以6-羟基-2,4-二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在70~80℃的甘油溶剂中,加入对应取代的苯甲醛、催化剂L-proline和H3BO3,以及MgO,随后加热至100~110℃反应2~3h,反应物经柱层析分离重结晶得到二氢黄酮类衍生物;所述起始原料与对应取代的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1~1.5,对应取代的苯甲醛为2,4-二氯苯甲醛或2-硝基苯甲醛,起始原料与催化剂L-proline、H3BO3、MgO的摩尔比为1:1:1~3:1~2。
【专利说明】一种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酚类物质的合成方法,具体是一种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明显提高了产率,解决了关键工艺问题,也为后续研究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背景技术】
[0002]二氢黄酮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是在自然界较少分布的多酚类物质,杜鹃素为典型的二氢黄酮化合物,有祛痰作用、具有广谱的生物学活性和药学活性,包括抗菌、抗氧化以及抑制各种酶活性等。二氢黄酮衍生物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具有祛痰、镇咳和平喘的功效,研究表明其对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和急性肺损伤气道炎症有药理作用。发明人实验前期合成了系列二氢黄酮衍生物,体外活性表明化合物1、化合物II (见【具体实施方式】)对胎牛血清(FBS)诱导的体外血管平滑肌细(VSMC)的增殖抑制率分别可达96.35%,71.31%,且IC5tl值较低,仅零点几左右,活性明显优于杜鹃素。但由于合成产率太低,难以提供足量样品,造成后续开发研究研究困难。因此,研究获得一条稳定高效的合成新工艺,明显提高产率成为关键技术问题。
[0003]关于二氢黄酮合成方法报道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a)以弱碱K2CO3催化,碱性条件下使酮生成碳负离子,然后与苯甲醛进行亲核加成,脱水得到α,β-不饱和酮,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环合而成。如文献:Tetrahedron Letters 52 ,5020 - 5024,2011。(b)实验前期用传统经典合成方法(见专利号为200910074951.2的专利),以乙二醇为溶剂高温硼酸一步合成,酸性条件直接进行缩合与环合作用,但由于其酸性来源不是本身给出质子,结合水分子的氢氧根离子才能释放出质子,故对溶剂有要求,且反应温度高带来副产物增多,产率较低,分离较困难。如文献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5466-5468,2010。(c)近年来也有用有机胺类催化反应,如DABCO,DBU等,以上条件用碱性催化剂反应,反应时间要求长,且羟基容易氧化,条件相对苛刻,且副产物较多。因此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一种新型实用的合成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二氢黄酮衍生物的合成产率太低、难以提供足量样品、造成后续开发研究研究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步骤为:以6-羟基-2,4- 二羟基-3,5- 二甲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在70~80°C的甘油溶剂中,加入对应取代的苯甲醛、催化剂L-proline和H3BO3,以及MgO,随后加热至100~110°C反应2~3h,反应物经柱层析分离重结晶得到二氢黄酮类衍生物;所述起始原料与对应取代的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1~1.5,对应取代的苯甲醛为2,4- 二氯苯甲醛或2-硝基苯甲醛,起始原料与催化剂L-proline、H3B03、MgO的摩尔比为1:1:1~3:1~2 ;柱层分离步骤中采用的溶剂是体积比为1:15~20的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重结晶步骤中采用的溶剂是体积比为10~15:1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
[0006]所述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氢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以6-羟基-2,4- 二羟基-3,5- 二甲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在70~80°C的甘油溶剂中,加入对应取代的苯甲醛、催化剂L-proline和H3BO3,以及MgO,随后加热至100~110°C反应2~3h,反应物经柱层析分离重结晶得到二氢黄酮类衍生物;所述起始原料与对应取代的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1~1.5,对应取代的苯甲醛为2,4-二氯苯甲醛或2-硝基苯甲醛,起始原料与催化剂L_proline、H3B03、Mg0的摩尔比为1:1:1~3:1~2 ;柱层分离步骤中采用的溶剂是体积比为1:15~20的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重结晶步骤中采用的溶剂是体积比为10~15:1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
【文档编号】C07D311/32GK103664854SQ20131067752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青山, 陈利军, 班树荣, 梁泰刚, 韩玲革 申请人:山西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