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gishi偶联制备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2709阅读:1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合成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芳基化多氟芳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偶联反应是制备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自2005年Takashi Sakai报道钯催化多氟苯硼酸和芳基卤代物交叉偶联制备多氟联芳烃(Takashi Sakai.Org.Lett.2005,7,4915)以来,以钯催化为主的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以多氟芳烃为原料的直接交叉偶联(J.Am.Chem.Soc.2006,128,8574;Org.Lett.2009,11,3346;Org.Lett.2010,12,2116;J.Am.Chem.Soc.2010,132,16377;Org.Lett.2011,13,276;J.FluorineChem.2013,151,50;Appl.Organometal.Chem.2014,28,180;Tetrahedron.Lett.2015,56,123),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纵观这些报道文献,不难发现,现在的直接交叉偶联大都存在以下问题:

1、芳基化产率低,尤其是遇到四氟苯和三氟苯这类含有多个等价活性氢的底物时,除单芳基化产物外还会额外生成双芳基化甚至三芳基化产物。这些副产物的存在不仅直接导致了单芳基化主产物产率的降低(<75%),还给后续的分离纯化带来了极大困难。

2、现有的多氟苯直接偶联方法,大都需要高温(90~120℃)等苛刻条件,这进一步增加了反应工业化的困难。

3、现有的催化模式大都采用昂贵的钯催化体系,这使得反应成本大大提高。

2016年施章杰报道了镍、铜共催化的多氟苯芳基化反应(Org.Lett.DOI: 10.1021/acs.orglett.6b00819),该反应实现了以镍为催化剂、以多氟苯为底物的直接交叉偶联反应,但也存在着如下缺陷:1)反应需要镍、铜两种金属共同催化完成;2)该反应在120℃高温的苛刻条件下完成,操作难度较大;3)含有多个酸性C-H键的多氟苯参与偶联反应选择性低(2.1∶1)。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芳基化方法难以实现多氟芳烃高效单芳基化且反应条件苛刻的难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高选择性和高产率合成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的方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由下述步骤组成:

1、在无水无氧条件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将式I所示的多氟芳烃与烷基格氏试剂在0~50℃下搅拌2~18小时或将式I所示的多氟芳烃与烷基锂在-20~0℃下搅拌2~18小时,然后加入卤化锌,常温搅拌1~2小时。

2、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将镍源、双膦配体加入四氢呋喃中,常温搅拌30分钟;其中所述的镍源为双(1,5-环辛二烯)镍、醋酸镍、三氟醋酸镍、乙酰丙酮镍、三氟甲磺酸镍、氯化镍、溴化镍、乙二醇二甲醚氯化镍、乙二醇二甲醚溴化镍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双膦配体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根据下述方法制备得到: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将卤代芳烃与Mg粉按摩尔比为1.1∶1回流反应至Mg粉完全消失,冷却至-78℃后,缓慢滴入双(2-二氯化膦)苯醚 的四氢呋喃溶液,其中双(2-二氯化膦)苯醚与镁粉的摩尔比为1∶8,滴加完毕后缓慢升至室温,继续搅拌8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20℃,缓慢加入甲醇淬灭反应,分离纯化产物,得到双膦配体,具体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式中Ar代表苯基、C1~C6烷基取代苯基、C1~C6烷氧基取代苯基、氟代苯基、三氟甲基苯基、萘基、呋喃基、硅氧基苯基中的任意一种,X1代表Cl、Br或I。

3、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将步骤(1)和(2)所得反应液混合,并加入式II所示的卤代芳烃或芳基磺酸酯,0~50℃下搅拌至反应完全后,加入甲醇淬灭反应,分离纯化产物,得到式III所示的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

上述式I~III中,R1~R4各自独立的代表H、F、C1~C10烷基、C1~C6烷氧基、苯基、C1~C6烷基取代苯基、C1~C4烷氧基取代苯基、烯丙基、肉桂基、三氟甲基、苄基、硅基、硅氧基中的任意一种,且R1~R4中至少有一个为F,R代表H、C1~C10烷基、C1~C6烷氧基、苯基、C1~C6烷基取代苯基、C1~C4烷氧基取代苯基、酯基、F、Cl、CF3、CN中的任意一种,X代表Br、I或R′代表CF3、CH3或p-CH3-C6H4,Y代表C、O、N或S,且Y代表C时,Z=1,n=1或2,Y代表N时,Z=1或0,n=1或2,Y代表O、S时,Z=0,n=1或2。

上述R1~R4优选各自独立的代表H、F、C1~C6烷基、C1~C4烷氧基、苯基、烯丙基、肉桂基、三氟甲基、苄基、C1~C4烷基取代硅基中的任意一种,且R1~R4中至少有一个为F;R优选代表H、C1~C4烷基、C1~C2烷氧基、苯基、甲酸 C1~C6烷基酯基、C1~C4烷基酰基、F、Cl、CF3、CN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的卤代芳烃或芳基磺酸酯、镍源、双膦配体、多氟芳烃、烷基格氏试剂或烷基锂、卤化锌的摩尔比为1∶0.05~0.2∶0.05~0.2∶1.2~5.0∶1.0~3.0∶1.0~3.0,优选卤代芳烃或芳基磺酸酯、镍源、双膦配体、多氟芳烃、烷基格氏试剂或烷基锂、卤化锌的摩尔比为1∶0.08∶0.10∶2.4∶2.0∶2.2。

上述的卤化锌为氯化锌、溴化锌、碘化锌中的任意一种,烷基格氏试剂为甲基氯化镁、乙基氯化镁、正丙基氯化镁、异丙基氯化镁、甲基溴化镁、乙基溴化镁、正丙基溴化镁、异丙基溴化镁中的任意一种,烷基锂为甲基锂、正丁基锂、叔丁基锂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的镍源优选为双(1,5-环辛二烯)镍,Ar优选代表3,5-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萘基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将多氟芳烃的单芳基化反应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采用烷基格氏试剂或烷基锂试剂活化多氟芳烃得到相应的多氟芳基镁试剂(即多氟芳基格氏试剂);第二步加入卤化锌,与镁盐进行交换,生成多氟芳基锌试剂;第三步在四氢呋喃中以常见镍源和双膦配体间所形成的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多氟芳基锌试剂与卤代芳烃(或芳基磺酸酯)之间交叉偶联(即Negishi交叉偶联反应),实现温和条件下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本发明采用三步一锅策略,在温和条件下解决了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产物结构难以控制、官能团耐受性不好的难题。

本发明在锌辅助下利用新型镍催化体系实现了多氟芳烃选择性单芳基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法首次实现了锌试剂参与的Negishi偶联制备多氟联芳烃类化合物,成功制备了结构高度可控多氟联芳烃这一目标产物,产率高达85%以上。

2、本发明解决了含有多个等价氢的多氟苯(四氟苯、三氟苯等)的偶联选择性问题,其单芳基化产物比例高达99%,同时产率可达85%以上。

3、本发明解决了三氟苯,二氟苯等氢酸性较弱的多氟苯难以活化参与偶联的难题。

4、本发明避免了直接使用芳基格氏试剂参与偶联反应致使底物官能团敏感的问题,扩大了底物的适用范围。同时反应在四氢呋喃单一溶剂中进行,简化了反应。

5、本发明催化剂为易得的镍复合物,相比昂贵的钯催化体系或双金属共催化 体系,镍催化成本低,污染小,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6、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反应基本都在室温下进行,相比现有钯催化技术需要高温的苛刻条件,本发明具有极高的工业生产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面实施例中所用的双膦配体双(2-二(3,5-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膦)苯醚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将1.89g(8.8mmol)3,5-二甲基-4-甲氧基溴苯克与192mg(8mmol)镁粉置于40mL干燥四氢呋喃中,回流反应2小时,镁完全消失,然后在-78℃下,将其缓慢滴加到溶解有372mg(1.0mmol)双(2-二氯化膦)苯醚的20mL四氢呋喃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缓慢升至室温,继续搅拌8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20℃,缓慢加入甲醇淬灭反应,淬灭后缓慢升至室温,反应液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洗涤3次,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滤除去硫酸钠,滤液减压蒸干,经硅胶色谱柱层析分离,得到双(2-二(3,5-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膦)苯醚,其产率为62%,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11(td,J=7.6,1.6Hz,4H),6.95-6.90(m,10H),6.83(ddd,J=7.6,4.2,1.6Hz,2H),6.52(dd,J=8.1,3.5Hz,2H),3.68(s,12H),2.19(s,24H)。

将上述的3,5-二甲基-4-甲氧基溴苯用等摩尔的2-溴萘替换,即可得到结构式如下的双膦配体双(2-二(2-萘基)膦)苯醚:

其产率为55%,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600MHz,CDCl3):δ7.73(d,J=8.0Hz,4H),7.64(d,J=8.3Hz,4H),7.61(d,J=8.0Hz,4H),7.55(d,J=8.3Hz,4H),7.45(td,J=7.5,1.1Hz,4H),7.41(td,J=7.5,1.1Hz,4H),7.23(dt,J=7.8,1.4Hz,2H),7.15(t,J=7.0Hz,4H),6.92(t,J=7.2Hz,2H),6.87(dd,J=8.0,4.1Hz,2H),6.81(ddd,J=7.5,4.1,1.5Hz,2H)。

将上述的3,5-二甲基-4-甲氧基溴苯用等摩尔的3,4-二甲氧基溴苯替换,即可得到结构式如下的双膦配体双(2-二(3,4-二甲氧基苯基)膦)苯醚:

其产率为39%,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20(td,J=7.7,1.5Hz,2H),6.96(td,J=7.4,0.6Hz,2H),6.78-6.71(m,16H),3.86(s,12H),3.72(s,12H)。

实施例1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甲基-5-(2′,3′,5′,6′-四氟苯基)噻吩

1、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将360mg(2.4mmol)1,2,4,5-四氟苯溶于1mL四氢呋喃中,然后加入1mL 2mol/L异丙基氯化镁的四氢呋喃溶液,常温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加入2.2mL 1mol/L氯化锌的四氢呋喃溶液,常温继续搅拌2小时。

2、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向1mL四氢呋喃中加入20.6g(0.08mmol)双(1,5-环辛二烯)镍、53.9mg(0.1mmol)双(2-二苯基膦)苯醚,常温搅拌30分钟。

3、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反应液混合,并加入224mg(1.0mmol)2-甲基-5-碘噻吩,常温搅拌12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加入0.5mL甲醇搅拌10分钟,待反应淬灭完全后,反应液用0.1mol/L盐酸洗涤,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干,然后经硅胶色谱柱层析分离,得到2-甲基-5-(2′,3′,5′,6′-四氟苯基)噻吩,其产率为92%,结构表征数据为: 1H NMR(600MHz,CDCl3):δ7.42(d,J=3.6Hz,1H),6.99-6.93(m,1H),6.85(d,J=3.0Hz,1H),2.56(s,3H)。

实施例2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4-(2′,3′,5′,6′-四氟苯基)苯乙酮

在实施例1的步骤2中,将双(2-二苯基膦)苯醚用等摩尔的双(2-二(3,5-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膦)苯醚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对乙酰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4-(2′,3′,5′,6′-四氟苯基)苯乙酮,其产率为98%,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8.08(d,J=8.4Hz,2H),7.58(d,J=8.0Hz,2H),7.15-7.10(m,1H),2.66(s,3H)。

实施例3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3,5,6-四氟-1,1′-联苯

在实施例1的步骤2中,将双(2-二苯基膦)苯醚用等摩尔的双(2-二(3,5-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膦)苯醚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碘苯替换,反应温度升至50℃,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3,5,6-四氟-1,1′-联苯,其产率为85%,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54-7.44(m,5H),7.13-7.01(m,1H)。

实施例4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甲基-2′,3′,5′,6′-四氟-1,1′-联苯

在实施例1的步骤2中,将双(2-二苯基膦)苯醚用等摩尔的双(2-二(3,5-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膦)苯醚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邻甲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反应温度升至50℃,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甲基-2′,3′,5′,6′-四氟-1,1′-联苯,其产率为87%,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42-7.22(m,4H),7.15-7.6(m,1H),2.22(s,1H)。

实施例5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3,5,6-四氟-3′-甲氧基-1,1′-联苯

在实施例1的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间甲氧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3,5,6-四氟-3′-甲氧基-1,1′-联苯,其产率为87%,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41(t,J=8.0Hz,2H),7.09-6.99(m,4H),3.85(s,1H)。

实施例6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3,5,6-四氟-4′-甲氧基-1,1′-联苯

在实施例1的步骤2中,将双(2-二苯基膦)苯醚用等摩尔的双(2-二(3,4-二甲氧基苯基)膦)苯醚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对甲氧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反应温度升至40℃,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3,5,6- 四氟-4′-甲氧基-1,1′-联苯,其产率为85%,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41(d,J=8.0Hz,2H),7.02(d,J=8.8Hz,2H),3.87(s,1H)。

实施例7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2′,3′,5′,6′-四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2中,将双(2-二苯基膦)苯醚用等摩尔的双(2-二(2-萘基)膦)苯醚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碘代萘替换,反应温度升至50℃,其他步骤与实施实例1相同,得到2-(2′,3′,5′,6′-四氟苯基)萘,产率为95%,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 (400MHz,CDCl3):δ7.98-7.90(m,4H),7.60-7.57(m,3H),7.07-7.15(m,1H)。

实施例8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1-(2′,3′,5′,6′-四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2中,将双(2-二苯基膦)苯醚用等摩尔的双(2-二(3,5-二甲基-4-甲氧基苯基)膦)苯醚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碘代萘替换,反应温度升至50℃,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1-(2′,3′,5′,6′-四氟苯基)萘,其产率为86%,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8.02(d,J=8.0Hz,1H),7.96(d,J=8.0Hz,1H),7.62-7.48(m,5H),7.25-7.16(m,1H)。

实施例9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3,5,6-四氟-1,1′-4′,1″-三联苯

在实施例1的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4-苯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反应温度升至50℃,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3,5,6-四氟-1,1′-4′,1″-三联苯,其产率为88%,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75(d,J=8.4Hz,2H),7.67(d,J=7.2Hz,2H),7.57(d,J=8.0Hz,2H),7.45(t,J=7.6Hz,2H),7.41(t,J=7.2Hz,1H),7.13-7.05(m,1H)。

实施例10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3,4′,5,6-五氟-1,1′-联苯

在实施例1的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对氟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反应温度升至40℃,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3,4′,5,6-五氟-1,1′-联苯,其产率为87%,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47-7.44(m,2H),7.21-7.17(m,2H),7.12-7.03(m,1H)。

实施例11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3,5,6-四氟-4′-三氟甲基-1,1′-联苯

在实施例1的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对三氟甲基溴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3,5,6-四氟-4′-三氟甲基-1,1′-联苯,其产率为86%,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7.77(d,J=8.4Hz,2H),7.60(d,J=8.0Hz,2H),7.18-7.09(m,1H)。

实施例12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6-(2′,3′,5′,6′-四氟苯基)-2-萘甲腈

在实施例1的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6-氰基-2-萘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6-(2′,3′,5′,6′-四氟苯基)-2-萘甲腈,其产率为86%,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8.30(S,1H)8.04-7.98(m,3H),7.69(d,J=8.0Hz,2H),7.20-7.11(m,1H)。

实施例13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4-(2′,3′,5′,6′-四氟苯基)-苯甲酸乙酯

在实施例1的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对乙氧羰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4-(2′,3′,5′,6′-四氟苯基)-苯甲酸乙酯,其产率为93%,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8.17(d,J=8.4Hz,2H),7.55(d,J=8.4Hz,2H),7.14-7.09(m,1H),4.19(q,J=7.2Hz,2H),1.42(t,J=7.2Hz,3H)。

实施例14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2′,3′,4′,6′-四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1中,将1,2,4,5-四氟苯用等摩尔的1,2,3,5-四氟苯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萘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2′,3′,4′,6′-四氟苯基)萘,其产率为96%,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95-7.89(m,4H),7.57-7.50(m,3H),6.95-6.88(m,1H)。

实施例15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4′-甲氧基-2′,3′,5′,6′-四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1中,将2.4mmol 1,2,4,5-四氟苯用等摩尔的3-甲氧基-1,2,4,5-四氟苯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萘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4′-甲氧基-2′,3′,5′,6′-四氟苯基)萘,其产率为88%,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96-7.89(m,4H),7.58-7.51(m,3H),4.15(s,3H)。

实施例16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4′-甲基-2′,3′,5′,6′-四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1中,将2.4mmol 1,2,4,5-四氟苯用等摩尔的3-甲基-1,2,4,5-四氟苯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萘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4′-甲基-2′,3′,5′,6′-四氟苯基)萘,其产率为98%,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96-7.89(m,4H),7.56-7.53(m,3H),2.35(s,3H)。

实施例17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4′-甲氧基甲基-2′,3′,5′,6′-四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1中,将1,2,4,5-四氟苯用等摩尔的对甲氧基甲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萘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4′-甲氧基甲基-2′,3′,5′,6′-四氟苯基)萘,其产率为87%,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97-7.89(m,4H),7.59-7.53(m, 3H),4.66(s,2H),3.46(s,3H)。

实施例18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4′-苄基-2′,3′,5′,6′-四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1中,将1,2,4,5-四氟苯用等摩尔的对苄基苯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萘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4′-苄基-2′,3′,5′,6′-四氟苯基)萘,其产率为85%,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95-7.88(m,4H),7.56-7.52(m,3H),7.35-7.26(m,5H),4.16(s,2H)。

实施例19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2′,4′,5′-三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1中,将2.4mmol的1,2,4,5-四氟苯用3.0mmol的1,3,5-四氟苯替换,异丙基氯化镁用等摩尔的乙基氯化镁替换,反应温度升至50℃,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萘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2′,4′,5′-三氟苯基)萘,其产率为89%,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96-7.89(m,4H),7.56-7.52(m,3H),6.84-6.80(m,1H)。

实施例20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4′-双甲基叔丁基硅基-2′,3′,5′,6′-四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1中,将1,2,4,5-四氟苯用等摩尔的4-双甲基叔丁基硅基-2,3,5,6-四氟苯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萘基三氟甲磺 酸酯替换,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4′-双甲基叔丁基硅基-2′,3′,5′,6′-四氟苯基)萘,其产率为85%,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8.00-7.87(m,4H),7.58-7.50(m,3H),0.99(s,9H),0.44(s,6H)。

实施例21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4′-肉桂基-2′,3′,5′,6′-四氟苯基)萘

在实施例1的步骤1中,将1,2,4,5-四氟苯用等摩尔4-肉桂基-2,3,5,6-四氟苯替换;在步骤3中,将2-甲基-5-碘噻吩用等摩尔的2-萘基三氟甲磺酸酯替换,反应温度升至40℃,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2-(4′-肉桂基-2′,3′,5′,6′-四氟苯基)萘,其产率为81%,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600MHz,CDCl3):δ7.98-7.95(m,2H),7.93(d,J=8.3Hz,2H),7.56-7.55(m,3H),7.38(d,J=7.6Hz,2H),7.32(t,J=7.6Hz,2H),7.24(t,J=7.3Hz,1H),6.57(d,J=15.8Hz,1H),6.33(dt,J=15.8,6.7Hz,1H),3.71(d,J=6.7Hz,2H)。

实施例22

合成结构式如下的2-(2′,6-二氟苯基)萘

1、在无水无氧下,将342mg(3.0mmol)1,3-二氟苯溶于1mL四氢呋喃中,然后缓慢加入0.8mL 2.5mol/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20℃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加入2.2mL 1mol/L氯化锌的四氢呋喃溶液,缓慢升至常温,继续搅拌2小时。

2、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向1mL四氢呋喃中加入20.6g(0.08mmol)双(1,5-环辛二烯)镍、53.9mg(0.1mmol)双(2-二苯基膦)苯醚,常温搅拌30分钟。

3、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反应液混合,并加入276mg(1.0mmol)2-萘基三氟甲磺酸酯,常温搅拌12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加入0.5mL甲醇搅拌10分钟,待反应淬灭完全后,反应液用0.1mol/L盐酸洗涤,并用乙酸乙 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干,然后经硅胶色谱柱层析分离,得到2-(2′,6-二氟苯基)萘,其产率为83%,结构表征数据为:1H NMR(600MHz,CDCl3):δ8.01(s,1H),7.96(d,J=8.4Hz,1H),7.92-7.91(m,2H),7.61(dd,J=8.4,1.2Hz,1H),7.57-7.53(m,2H),7.35-7.30(m,1H),7.05(t,J=7.9Hz,2H)。

上述实施例中的双(1,5-环辛二烯)镍也可用等摩尔的醋酸镍、三氟醋酸镍、乙酰丙酮镍、三氟甲磺酸镍、氯化镍、溴化镍、乙二醇二甲醚氯化镍、乙二醇二甲醚溴化镍替换;双膦配体也可用等摩尔其他双膦配体替换,具体如:双(2-二(3,4-二甲氧基苯基)膦)苯醚、双(2-二(3,5-二甲基苯基)膦)苯醚等,异丙基氯化镁也可用等摩尔的甲基氯化镁、乙基氯化镁、正丙基氯化镁、甲基溴化镁、乙基溴化镁、正丙基溴化镁或异丙基溴化镁替换,氯化锌也可用等摩尔的溴化锌或碘化锌替换,正丁基锂也可用等摩尔甲基锂或叔丁基锂替换,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近的产物产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