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替匹嘧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8531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替匹嘧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替匹嘧啶(TPI)是氟苷嘧啶片的主要组分之一,而氟苷嘧啶片是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一种复方制剂,2014年03月该药已被日本PMDA批准用于标准方案治疗无效的不能切除的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氟苷嘧啶片中的组分含有盐酸替匹嘧啶(TPI),盐酸替匹嘧啶则能够抑制参与降解三氟胸苷的胸苷磷酸化酶,以维持三氟胸苷的有效血浓度。同时能够抑制三氟胸苷单独用药的不良反应,从而增强了用药安全性。盐酸替匹嘧啶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目前,替匹嘧啶的主要合成方法(如EP1080726A1专利)为:以6-(氯甲基)尿嘧啶为起始原料,先与磺酰氯反应生成5-氯-6-氯甲基尿嘧啶,然后以乙醇钠为缚酸剂,在DMF中与2-亚胺基吡咯烷反应得到替匹嘧啶。化学方程式如下:

在上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液中杂质较多,精制比较困难,且产品的收率不高,收率大约在35%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工业生产上制备替匹嘧啶中存在的收率低,纯度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替匹嘧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6-氯甲基尿嘧啶为起始原料,先经过氯代反应得到中间体A,然后在强碱存在下与α-吡咯烷酮进行缩合反应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最后中间体B经氨解反应得到替匹嘧啶。该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的纯度高,收率高,适宜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替匹嘧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1)以6-氯甲基尿嘧啶为起始原料,与N-氯代丁二酰亚胺进行氯代反应得到5-氯-6-氯甲基尿嘧啶(中间体A);

2)然后在强碱存在下,中间体A与α-吡咯烷酮进行缩合反应得到5-氯-6-(2-羰基吡咯烷基-1-基)甲基-2,4-(1H,3H)嘧啶二酮(中间体B);

3)中间体B与氨水发生氨解反应得到替匹嘧啶。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优选的,步骤1)的反应溶剂为二甲基亚砜、乙腈、甲醇或N,N-二甲基甲酰胺,更优选二甲基亚砜;

优选的,步骤1)6-氯甲基尿嘧啶与N-氯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2.0~3.0。

优选的,步骤1)反应温度为50~70℃,反应时间为2~4h。

优选的,步骤2)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优选四氢呋喃。

优选的,步骤2)所用的强碱为正丁基锂、氢化钠或者二异丙基胺基锂,更优选正丁基锂。

优选的,步骤2)中间体A、α-吡咯烷酮和强碱的摩尔比为1:1.4~1.6:1.4~1.6。

优选的,步骤2)反应温度为0~10℃,反应时间为2~4h。

优选的,步骤3)反应的溶剂为甲苯、四氢呋喃或者DMF,优选DMF。

优选的,步骤3)中间体B和浓氨水摩尔比为1:1.4~1.6。

优选的,步骤3)反应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2~3h。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6-氯甲基尿嘧啶加入反应溶剂中,再加入N-氯代丁二酰亚胺,然后升温至50~70℃保温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到水中析出黄色固体,然后经抽滤、烘干得到中间体A;

2)将α-吡咯烷酮缓慢滴加到正丁基锂溶液中,控温0~5℃下反应,反应完全后滴加到中间体A的溶液中控温0~10℃进行反应2~4h;反应完成后经抽滤、加水打浆和烘干后得到中间体B;

3)将中间体B加入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浓氨水在80~90℃下反应2~3h,反应完成后加水析出固体,经抽滤、烘干得到替匹嘧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以N-氯代丁二酰亚胺为氯代试剂,避免了使用腐蚀性强,易分解的磺酰氯,降低了危险性。同时缩合反应中采用正丁基锂等强碱先与α-吡咯烷酮生成活性中间体然后再与中间体A进行反应,进一步提高了缩合反应的选择性,使缩合反应的收率90%左右;

2、该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的纯度高(≥99.8%),收率高(≥75%),适宜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6-氯甲基尿嘧啶10.0g溶于100ml二甲基亚砜中,室温下搅拌条件下加入17.0g氯代丁二酰亚胺,加毕升温至60℃,并进行保温反应4h。将反应的体系加入到400ml水中析出浅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后得到11.0g中间体A,收率90.7%。

2)将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2mol/L)33.6m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50ml四氢呋喃,将α-吡咯烷酮5.9g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温度0-5℃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滴加到9.0g中间体A的50ml四氢呋喃溶液中,然后控温到5℃进行反应3h,反应结束后升温至室温,抽滤,固体物加水打浆水洗、抽滤、烘干后得到10.2g中间体B,收率90.2%。

3)称取中间体B7.0g,加入50ml DMF,加入2.6g浓氨水(浓度28%),升温至85℃反应2h,反应结束降至室温,加入100ml水析出固体,抽滤、烘干后得到固体6.4g,收率91.8%;产品总收率为75.1%,产品的纯度为99.87%。

实施例2

1)将6-氯甲基尿嘧啶10.0g溶于10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下搅拌条件下加入16.5g氯代丁二酰亚胺,加毕升温至60℃,并进行保温反应3h。将反应的体系加入到400ml水中析出浅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后得到11.4g中间体A,收率94.0%。

2)将二异丙基胺基锂THF溶液(2.0mol/L)37.5m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50ml甲醇,将α-吡咯烷酮6.6g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温度0-5℃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滴加到10g中间体A的甲醇溶液中,然后控温到0℃进行反应3h,反应结束后升温至室温,抽滤,加水打浆水洗、抽滤、烘干后得到11.3g中间体B,收率90.0%。

3)称取中间体B7.0g,加入50mlDMF,加入2.7g浓氨水(28%浓度),升温至85℃反应3h,反应结束降至室温,加入100ml水析出固体,抽滤,烘干后得到固体6.5g,收率93.2%;产品纯度为99.89%,产品总收率为78.8%。

实施例3

1)将6-氯甲基尿嘧啶10.0g溶于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下搅拌条件下加入16.8g氯代丁二酰亚胺,加毕升温至60℃,并进行保温反应4h。将反应的体系加入到400ml水中析出浅黄色固体,抽滤、烘干后得到11.2g中间体A,收率92.3%。

2)将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2mol/L)38.2ml加入反应瓶中,加入50ml甲醇,将α-吡咯烷酮6.5g缓慢滴加到反应瓶中,控制温度0-5℃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滴加到10g中间体A的甲醇溶液中,然后控温到0℃进行反应2h,反应结束后升温至室温,抽滤,加水打浆水洗、抽滤、烘干后得到11.2g中间体B,收率89.2%。

3)称取中间体B7.0g,加入50ml DMF,加入2.6g浓氨水(浓度28%),升温至85℃反应3h,反应结束降至室温,加入100ml水析出固体,抽滤,烘干后得到固体6.6g,收率94.6%;产品纯度为99.92%,产品总收率为77.8%。

对比例(参照EP1080726A1专利)

1)室温条件下将12ml磺酰氯缓慢滴加乙酸(50mL)的6-氯甲基尿嘧啶(16.3g)的悬浊液中,在室温下搅拌3h,将反应液加入冰水中(50ml),搅拌、析晶、抽滤得到固体5-氯-6-氯甲基尿嘧啶(18.2g),收率为92%;

2)5-氯-6-氯甲基尿嘧啶(5.0g)、2-亚胺基吡咯烷(6.14g)、乙醇钠(5.24g)加入到50ml DMF溶液中,室温条件下搅拌14h,过滤,将固体加入30ml水中,用乙酸进行中和后进行洗涤,抽滤。过滤得到的固体通过1N的盐酸溶解之后加入活性炭、抽滤。滤液减压得到固体2.68g,收率为38.2%;总收率为35.1%;纯度为98.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